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末推薦」讀中醫經典要有選擇

「周末推薦」讀中醫經典要有選擇

來源:健康報微信傳播矩陣-健康報?醫生頻道(jiankangbaoyoung)

回顧中醫發展史,許多名醫都非常重視經典,他們活到老,學到老,矢志不移。中醫大師蒲輔周先生初出茅廬時,求診病人很多,然亦有不效者。為此,蒲老毅然閉診,關門讀書3個月,將中醫經典反覆鑽研、揣摩。之後復出懸壺,臨證遂能得心應手,效如桴鼓。著名中醫學者秦伯未先生指出,要當好醫生,每年要拿出3個月的時間溫習經典。當代名老中醫任繼學先生說:「不到六十不懂中醫」。此話頗耐人尋味,不僅是謙辭,更多是啟迪後人。

中醫書籍,浩如煙海。據最近調查發現,古代中醫書目約有12000種。我們一個人一生不可能全部閱讀,但讀經典卻是最基本的要求。經典著作對於各學科、各專業都是必需的科目。在讀經典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選擇閱讀其歷史文獻及近現代教學、臨床、科研的新成果和新進展。

既然選擇走中醫路,就要以中醫學科為主,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去讀經典,用經典。廣西中醫藥大學劉力紅教授的《思考中醫》能風靡全國,影響較大,其原因就是他在閱讀經典、學用經典方面走了一不同尋常路,即還其廬山真面目。他對經典的詮釋觀點基本正確,對年輕人頗有啟發。

「周末推薦」讀中醫經典要有選擇

讀經典,是求本探源。正像長江、黃河一樣,不知源,怎麼去治理、利用和發展。歷代名醫沒有不熟讀經典的。張仲景就是在「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的基礎上,撰寫成《傷寒雜病論》的。清代名醫徐大椿寫了一篇《醫學淵源論》,他要求醫家要參考《本草》,窮《內經》,熟《金匱》、《傷寒》,特別要重《內經》之學。秦伯未先生提出:「余之教人也,先之《內》、《難》、《本經》,使知其本也;次之以《傷寒》《金匱》,使知變也;次之以諸家之說,與以博也;終之以諸家醫案,與以巧也。」岳美中先生也提出溫課與自律規劃,他自己以五年為期,溫習了《內經》和清代各家溫熱名著及歷代其他各家專著。

讀經典關鍵在於有恆心,有計劃,有筆記,養成天天讀經典,天天有體會的習慣。我學習經典的方法是:抓住要點,結合臨床,由粗到細,縝密思考。

抓住重點,就是要有選擇地去讀,例如學習陰陽五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等是重點;學習養生論,《素問》前四篇是重點;學習經絡,《靈樞·經脈》等幾篇是重點;學習病機,《素問·至真要大論》是重點;學習臟腑功能,《素問·五臟生成》篇等是重點。結合臨床,就是學習不要落空,結合臨床理解深,有的放矢記得牢。由粗到細,是講先統看,後細讀,「一目十行」是讀書之大敵。縝密思考,是講學習要用腦子,正面、反面都要考慮到。

我對經典的學習,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例如學習《傷寒論》,我認為從方證學入手是一個好辦法,一個方證一個方證地去探索。我喜歡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而為了掌握半夏瀉心湯的方證特點,我花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查閱相關質料,還寫了八千字的讀書筆記,這只能算是初步學習。對每一個方證,我們都要搞清楚它的形成原因、證候特點、藥物性能、配伍結構、適應病證、病勢轉歸等,而要明白這些問題,則須先搞清楚它的語言邏輯特點。(文/河南省中醫院教授 毛德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深圳藥品採購改革風波背後:GPO模式本土化落地待解
器官捐獻協調員:一條慈悲卻遙遠的路
醫藥分開三日,《健康報》為您掃描北京醫改全景!
體檢查出尿液結晶不要慌,趕緊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
創新療法讓「心底的秘密」藏不住了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周末推薦】讀中醫經典要有選擇
樂陵舉辦「誦中醫精神 傳大醫精誠」中醫經典誦讀比賽
可以「聽」的中醫經典
中醫經典過時了?讀讀黃帝內經,古人早把健康那點事琢磨透了
中醫簡史(三)|中醫經典——難經
讀中醫經典古籍《傷寒論》的三種境界
中醫經典必背:五臟用藥歌訣
讀中醫經典很難嗎?很難,那也要讀呀!(一)
《名不虛傳》和浙江大有關係?韓醫經典九成來自中醫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關於「中於陰則溜於府」的體會及臨床心得
傳承中醫的橋樑:中醫經典不可替代!
千萬別看,學習中醫經典這有「捷徑」可走!
大竹縣中醫院:解讀中醫經典 弘揚國粹精華
中醫經典詩,多背多有益
中醫經典《內經》中的外治12法
山西百年中藥老字號傳承中醫經典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淺析
中醫經典:怎樣用中藥捍衛健康
中醫經典必讀:人體的精氣神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