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雄才大略,是怎麼被後世刻意抹黑的?
說到大唐帝國,人們總是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或者「開元盛世」的唐明皇,至於開國皇帝李淵,與其他朝代開國皇帝相比,名氣差了很多,就《資治通鑒》里,他也是無足輕重的平庸存在,似乎最大功績生了好兒子李世民。
在《資治通鑒》里,不光李淵是個庸庸碌碌的角色,就連李淵另外兩個年紀較大的兒子——後來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也十足是酒囊飯袋之徒,不值一提。
事實上,李淵真是酒囊飯袋嗎?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淵出生在長安。七歲時,父親李去世,其襲封為唐國公。長大後,為人洒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累任譙州、隴州、岐州三州刺史。
李淵在隋煬帝即位之初先後做了滎陽(今河南滎陽)、樓煩(今山西靜樂縣)兩個郡的太守,後來又被任命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大業九年(613年)春,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時,李淵在懷遠鎮督運糧草。同年農曆六月,楊玄感利用民憤舉兵反隋,李淵奉隋煬帝之命鎮守弘化郡,兼知關右諸軍事。
在此期間,李淵廣交天下豪傑,遭到隋煬帝的猜疑。恰好有詔書命李淵去隋煬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淵因病沒有去。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隋煬帝問王氏:「你的舅舅怎麼遲遲不來?」王氏回答說李淵病了,隋煬帝又問:「病的要死了嗎?」李淵知道以後日益恐懼,因此無節制地飲酒、收受賄絡自污以自保。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母端兒農民起義,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
第二年(616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他和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但他們的兵馬很少。李淵便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仿效突厥兵,另外挑選善於射箭的士兵作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時李淵便下令埋伏攻擊,結果打敗突厥。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正式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奉命率兵征討歷山飛賊甄翟兒,大獲全勝。
在此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李淵性格沉穩、能夠禮賢下士,也正因為如此,身邊就聚集了一群頗有才能的人才,能為大唐所用。
最典型的,便是裴寂、劉文靜這兩位在「晉陽起兵」中參與決策定計的關鍵人物。
至於李世民,在「晉陽起兵」時,還不滿二十歲,退一萬步講,即使那時他再有才能,要統治偌大的中國,無論從閱歷上還是威望上,都稍嫌不夠,更不用籠絡天下英才了,何況,當他還沒有顯示出過人的軍事才華來。
有趣的是,很多人都把晉陽起兵的功勞都歸功於了李世民,而且為了體現玄武門之變的合理性,大多說當年起兵時,李淵就曾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
可是我們想想,當時李建成早已成年,作為長子,起兵前他奉命在河東招募人才,起兵後也曾屢立戰功,似乎不應該那麼廢物吧?李如此輕易淵就把太子之位允諾給了李世民?既然允諾了,後來何必又立李建成為太子呢?
李世民由於玄武門之變緣故,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一開始褚遂良不許,後來在他一再要求下,房玄齡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給李世民。這不僅給史學考究帶來極大困難,其本身也遭到許多學者的指責。
章太炎甚至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說:「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新舊唐書里將李淵起兵建唐的功勞幾乎歸功於李世民,而李建成的功勞隻字未提。時有跟隨李淵起兵的書佐溫大雅作有《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詳細記錄了李淵自起兵到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天的事迹。
溫大雅作為當時人,在皇儲爭鬥中又是幫助李世民的,故對比兩唐書,他所作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可信度較,便發現略有異同。如本書謂太原起兵是李淵的主意,新、舊唐書本紀和通鑒則歸其功於李世民。
李淵進軍長安途中,「於時秋霖未止,道路泥深」,井受隋軍攔阻,「時有流言者,雲突厥欲與(劉)武周南入乘虛掩襲太原」。
李淵為此,「集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等」商討對策,建成兄弟共謀反對回師太原,堅定地表示,「若不殺(隋將宋)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謝」。
《通鑒》記載李世民哭諫制退兵並連夜追趕先一步退兵的李建成(建成沒堅持不退兵的意見,是故大軍先行回撤)。
此外還有一件事,就是初唐大將李靖。史書上說,李靖起初想要向隋煬帝告密,李淵抓到他之後,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後來是靠著李世民的力保,李靖才得以戴罪立功,最後平蕭銑、滅吐谷渾,建立不世之功的。
但是,只要稍微用腦子想想就知道,如果李淵若是沒有容人之量,又怎麼可能聽李世民的話,赦免李靖而又讓李靖為自己所用呢?
宣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禪讓後,開始的幾年是在太極宮生活的。一直到貞觀三年(629)農曆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
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
貞觀九年(635年)農曆五月,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他的一生,開創了大唐盛世,最後終老於禁宮之中,然而,史書上的他,大唐的建立以及所有的一切,似乎又和他無關,他只是生個能幹的兒子。
大部分人的結論,他作為兒子的陪襯,在自己英明神武的兒子操控下,才奪得了天下。可以說,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是絕無僅有的,也是及其可悲的。
即使時至今日,若談及開國帝王殺功臣之事,大多言及李世民多麼聖明,似乎忘記了,李淵才是大唐第一位君主。
對於唐高祖李淵,筆者很認同《劍橋中國隋唐史》中的評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他的聲譽之所以蒙受損失:
第一,是因為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突出的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他前面的統治者是大壞蛋隋煬帝,他後面的則是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
第二,已如上述,是因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蓋了。
實際上,唐高祖舉兵反隋時儘管已年過五十,上了年紀,他仍然不失為一個有雄心壯志而又生氣勃勃的和幹練的領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證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負,而且毫無疑問,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並勝利地引導唐軍進抵隋都。他對李密和東突厥人的外交攻勢使得唐軍能奪取大興城,並且使得唐軍能組織和加強在陝西的力量而無虞敵軍的阻礙。後來,他的大赦、封官許願和大加賞賜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勝利,有助於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並且促成了全國的重新統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從其結果來看,唐王朝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基礎。總而言之,唐高祖為他兒子的輝煌統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
※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開國皇帝,卻被黑的最慘
※重審大唐:李淵的「開國皇帝」是撿來的?
※既然大唐開國皇帝是李淵,但掌握實權的為什麼是李世民?
※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卻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匡胤背後到底想的什麼?
※為什麼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 掌握實權的卻又是李世民?
※不過是個王妃,陵墓卻比開國皇帝建的還要大,她是誰?
※隋文帝身為開國皇帝,對皇后又敬又怕,連皇帝都不想當了
※曹魏的最後的忠臣,司馬昭的死對頭,東晉開國皇帝卻是他的曾外孫
※後梁的開國皇帝竟是史上最流氓的皇帝的帝王
※他雄才大略,滅國無數,可也是最憋屈的開國皇帝!
※王建的永陵,五代十國前蜀的開國皇帝,無賴出身卻是位好皇帝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真的如史書所說的那樣無能?
※大唐的盛世功勞不應李世民獨吞,他才是創造了盛世王朝的開國皇帝
※為什麼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陵墓是倒葬的?
※這個秦朝縣令,敢和劉邦、呂后叫板,還當了越南人的開國皇帝!
※作為大漢王朝兩代開國明君,劉邦和劉秀到底誰更厲害,更偉大?
※身為大臣,功績遠超開國皇帝,並娶了皇太后,死後被封為皇帝
※同是開國皇帝,為何劉邦和朱元璋猛殺功臣,而秦始皇卻不殺?
※揭秘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最疼愛的妃子 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