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傳統山水名畫 技法解析
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北宋畫院南渡而入南宋畫苑的畫家,精於山水畫和人物畫。初以賣畫為生,趙佶朝(1100~1125)補入畫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後,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
李唐擅畫山水,變荊范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晚年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誌。
此圖畫法構圖滿實,有一種威壓的力量欲突出畫面,用濃墨重色畫萬松深壑,高嶺飛泉,雲霧巒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氣勢雄厚之極。墨色澀而不枯,厚重而又不失靈氣,山石虯勁豐實,筆意不凡,能曲折多變地勾划出丘壑的變化,遠山空靈峻麗,似有升騰之意,石下小泉流水,似有汩汩之音,別有一番雄奇秀麗之境界,氣魄壯麗,雲中山頂,四面峻厚。
南宋李唐《松湖釣影圖》
松湖釣隱圖繪高山下平湖一泓,一漁翁坐在船頭上釣魚。畫中高山石用小斧劈皴,松樹畫法顯得嚴密,松針繁茂,充分表現出松樹的狀態。整幅畫面具有嫻靜而舒雅之情。是李唐創立的一角式構圖的典雅小品之作。
南宋劉松年《松窗讀書圖》
劉松年,淳熙年間(1174—1189)為御前畫院學生,宋光宗紹熙年間(約1190—1194)為畫院待詔,(1195—1224)因進獻《耕織圖》得到獎賞賜予金帶。擅畫人物、山水,師張訓禮,而名聲蓋師,被譽為畫院人中「絕品」。
畫學李唐,畫風筆精墨妙,山水畫風格繼承董巨,清麗嚴謹,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因題材多園林小景,人稱「小景山水」。 張丑詩云:「西湖風景松年寫,秀色於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圖醉叟,數峰眉黛落齊紈。」也是位愛國畫家,擁護抗金,反對投降,曾苦心孤詣畫《便橋會盟圖》,後人合稱為「南宋四大家」。
劉松年在南宋四家中,不太象馬遠夏圭之張揚狂放,而屬精細一路,畫面柔和細緻,精密可人。此圖畫兩株長松,幾棵雜樹,樹蔭間瓦籬精舍,有人席坐讀書。山石樹木皴法細膩,間以苔點,淡墨烘染,明暗得宜,營造了一種閑靜優雅的讀書環境。
南宋劉松年《西湖四景圖》
劉松年與李唐、馬遠、夏圭並稱為「南宋四大家」。此畫繪春、夏、秋、冬四景。第一幅,春景,堤邊莊院,桃柳爭妍。第二幅,夏景,柳岸虛堂。第三幅,秋景,老樹經霜,青紅如綉。第四幅,冬景,雪披高松,下蔭深院。樹石筆法挺勁,界畫工整,略近李唐,而精細過之。
南宋馬遠《踏歌圖》
馬遠(1140年前後-1225年之後),字遙父,號欽山,南宋著名畫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又與夏圭並稱馬夏。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孔丘像》等傳世。
馬遠之畫以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效果而見長,下筆嚴正,用雄奇簡潔的筆法,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以堅實、爽朗有力的淺染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他善作平視或仰視的構圖,用焦墨作樹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在構圖方面,善於將複雜的景色給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尤喜歡畫一角式取景號稱「馬一角」。 馬遠畫山畫樹畫水畫人均獨樹一幟,別有韻致,他又多用水墨,畫樓閣用「界畫」;畫樹榦瘦硬為屈鐵,但剛健中有柔和。筆法豪放而謹嚴,變化多而融和。歷代評畫者評他是「水墨蒼勁」的風格。
此畫主體內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農民作歡笑踏歌狀,採取中、下兩段置景的構圖,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一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雖不太象他一貫愛用的一角式構圖,但卻是他的傳世名作。
南宋馬遠《梅石溪鳧圖》
此畫繪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鳧飛集浮泳。剪裁、構圖奇巧,典型的一角構圖。所繪梅枝剛勁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樹榦,顯得「瘦硬如屈鐵」。山石用大斧劈皴,堅實,爽朗而有力。水波繪製生動,表現迂迥、盤旋、以及由微風吹起的微波,畫得十分動人。
南宋馬遠《山徑春行圖》
《山徑春行圖》描繪了一個怡然自得的文人,捋著鬍鬚,拂動衣袖,慢步行進在春天的山徑上,面向遠方,似乎在觸景生情吟詠讚美春天的詩句。隨風飄動的柳枝,雀躍嬉戲的小鳥,生機勃發的山徑兩旁的桃花,既是在描寫春天的自然景色,也是在借景抒發文人此時此刻內心充滿詩意的喜悅之情。鳥語花香春意盎然而又顯得閑適恬靜的畫面氣氛,也是他本人內在修養和心理活動的生動寫照。此畫柳枝畫法較為特別,一變以往畫樹不敢伸枝的作法,而將樹枝伸展很長,展現了他敢於想像的才華。
南宋馬遠《舉杯玩月圖》
畫中描繪一位文人坐於石上,童子隨侍在側,他手執酒杯,邀請明月共飲。〈舉杯玩月〉從畫名和意境來看,乃是引唐代詩人李白〈月下獨酌〉的名句入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構圖採取左實右虛的對角布局,主要景物置於畫面左下角,與右上方的皓月相對,山石構畫雄奇方硬,典型的大斧劈皴,松樹如曲鐵,乃馬氏畫法。
南宋馬遠《月下賞梅圖》
此圖山石、樹木皆畫得極其簡潔卻意趣橫生,尤其梅樹並不象人們想像中那樣花朵萬千而僅以幾筆點畫表示,系高明的以少勝多之法。
南宋夏圭《溪山清遠圖》局部
夏圭,宋代傑出畫家。字禹玉,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畫院待詔。早年工人物畫,後來以山水畫著稱。他與馬遠同時,號稱「馬夏」。寧宗時任畫院待詔,受到皇帝賜金帶的榮譽。夏圭長於山水畫,他的山水畫師法李唐,又吸取范寬、米芾、米友仁的長處而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雖然與馬遠同屬水墨蒼勁一派,但卻喜用禿筆,下筆較重,因而更加老蒼雄放。用墨善於調節水分,因取得更為淋漓滋潤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筆淡墨掃染,然後趁濕用濃墨皴,造成水墨渾融的特殊效果,被稱作拖泥帶水皴。
《溪山清遠圖》是夏圭的傳世佳作,紙本長卷,墨色,縱46.5厘米,橫889.1厘米。圖繪晴日江南江湖兩岸的景色:群峰、石岩、茂林、樓閣、長橋、村舍、茅亭、漁舟、遠帆,勾筆雖簡,但形象真實。山石用禿筆中鋒勾廓,凝重而爽利,順勢以側鋒皴以大、小斧劈皴,間以刮鐵皴、釘頭鼠尾皴等,再加點,筆雖簡而變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長運用墨色的變化,在慣用的層層加皴、加染的「積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後在筆尖蘸濃墨,依次畫去,墨色由濃漸淡,由濕漸枯,變化無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使墨色蒼潤,靈動而鮮活。空曠的構圖,簡括的用筆,淡雅的墨色,極其優美地營造了一幅清凈曠遠的湖光山色。下圖為局部圖。
南宋夏圭《臨流賦琴圖》
董其昌在《畫眼》中稱讚夏圭的獨創性:「夏圭師李唐而更加簡率, 如塑工所謂減塑者。其意欲盡去模擬蹊徑, 而若滅若沒、寓二米墨戲於筆端。」 夏圭在進行山水畫創作時, 善於用焦墨皴擦表現淡無而雄秀的景色, 用類似焦點透視的平遠法布局, 通常採取半邊式構圖,因而被譽為「夏半邊」, 這種半邊式構圖大面積的使用空白, 極簡約地在空白中描寫遠山和對岸的空曠隱約, 形成空曠秀雅而又空靈的神韻,《臨流賦琴圖》也是採用這一方式,表現的是溪旁古樹下一士人扶琴吟誦之狀, 筆法勁健, 墨色淋漓, 觀之如聞錚錚然流水彈琴之聲。
南宋夏圭《錢塘秋潮圖》
錢塘秋潮圖以概括性的筆墨技法生動描繪出有名的錢塘江大潮,左下角叢林之上有山寺寶塔,兀顯出典型的南國風情,簡練的線描大潮浪頭彷彿讓人聽到驚濤駭浪之聲,畫幅雖小卻小中見大,反映了畫家非凡的提練表現能力。
※古代愛寫長卷的大師,個個氣勢如虹
※中國歷代大師畫菊欣賞
※王蘧常墨跡章草千字文
※解析中國畫的構圖問題
※色彩怎樣構圖更漂亮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隋唐五代傳世山水名畫賞析
※中國歷代傳世山水名畫賞析
※歷代名家山水畫技法高清圖例
※中國傳統山水畫,山體畫法圖解!
※「北宗」山水畫技法
※解析中國水墨山水畫的皴法
※現代書畫名家何延喆山水扇面技法
※山水畫繪畫入門技法步驟圖文詳解
※山水牡丹畫技法
※趙修老師解析:宋代山水畫技法的秘密!
※淺絳山水技法分析
※國畫技法:樓閣山水工筆畫法示範
※潑彩山水畫法解析(8)
※潑彩山水畫法解析(1)
※清代瓷器山水紋飾賞析
※青綠山水畫技法
※冰雪山水畫技法
※冰雪山水畫技法歌訣
※以歷代名畫為例 六種方法鑒賞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