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什麼會有這幾種不同的稱呼?
本文由學國學網(lexueguoxue)發布
前面我們講到了皇帝稱謂,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皇帝為什麼會有幾種不同的稱呼?
皇帝為何自稱「朕」?
在秦始皇以前,朕只是一個普通的字,誰都可以用的,並非國君專有。
此前國君專有的是孤和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謙稱。
自秦始皇開始,只有皇帝才可以用朕。
孤歸了王爺以下的貴族,例如侯爵,孫權致書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當時他只是吳侯。寡人就沒人用了,反正也不需要再謙虛了。
皇帝為何自稱「寡人」?
寡人,寡德之人
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
《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這是衛庄公夫人庄姜自稱。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陛下」的由來
人們在文藝作品中,經常會看到臣民把皇帝稱為「陛下」的情況。
為什麼把皇帝稱為「陛下」呢?
「陛下」是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
「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台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階。
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
「陛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後來,人們就用「陛下」作為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自己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在禮儀上不敢忘記自己本來無此資格。
衍生閱讀:
中國古代的皇后為什麼都自稱「哀家」?
哀家一詞應該是太后用的,而且是皇帝已死情況下,其皇后也就是後來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哀痛先皇。
皇后自稱哀家應該是個笑話,否則豈不是詛咒皇帝?那可是死罪。
「哀」隱含先帝去世之意,稱「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電視里的玩意兒不能夠當真的。
「太上皇」的由來
秦朝末年,楚漢爭霸,漢高祖劉邦最終取得了勝利。
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劉邦十面埋伏,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項羽突圍不成,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後,每天都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
誰知有一天當他又去參拜父親劉太公時,卻見父親穿著一件舊襖,手拿掃帚,畢恭畢敬地迎接他。
劉邦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攙扶父親,而劉太公卻連連後退。
劉太公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您的父親,也只是一個平頭百姓,平頭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殺頭的。我也不想為這事壞了天下的法紀。」
漢高祖犯了愁,對於怎樣才能不失禮度地對待自己的父親,他一直想不出個好辦法。
後來,有個大臣說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親為太上皇,建議封劉太公為「太上皇」。
劉邦聽了這話大喜過望,馬上舉行大典,將劉太公扶上太上皇位。皇帝的父親從此就被稱為「太上皇」,這一叫法歷代沿襲下來。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國學故事之禮:尊師之禮,顏回敬師
※千古家訓,告誡後人如何成為有用之才!
※「貴信」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德?
※國學故事之孝:自古寒門出孝子
TAG:學國學 |
※儒道所說的四靈都是那些?有什麼不同?
※道家儒家算是同根而生,那麼為什麼它們又如此不同?跟這個有關!
※一生只有一個老婆,這個皇帝是誰?是什麼原因使他如此專情?
※有一種有毒的讚美,叫「你很厲害,什麼都懂」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血型?
※千古一帝:為什麼只有他倆才配得上這個稱呼?
※妓女為什麼叫做雞?不僅是因為諧音,竟然還有這麼多歷史淵源!
※他為什麼這麼問呢?是因為佔有慾嗎?
※這種魚香茄子吃多了也不會胖,知道為什麼嗎
※這是什麼魚?
※是什麼讓這群人只喝血不吃肉,又是為何有這麼矮的人
※有些人為什麼怎麼吃都不會胖?
※這是什麼?原來可以吃的!
※逼狼去吃草,會有什麼結果?驚人的一幕
※這不是蜜蠟,到底是什麼?
※有些人相信有鬼魂,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很多電梯里都有一面鏡子?真相竟是因為這樣!
※謝謝,只是一句禮貌,還能有什麼用?
※皇帝為什麼都命短?竟然是比普通人多做了這樣的事!
※腦癱並不是「弱智」的另一個名字,那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