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內容成體系落地是難題 資本冷靜再冷靜 硬體廠商或成最大贏家
2016下半年開始,很多團隊開始裸泳,緊缺的資金迫使大家謀求生存之道。翹首等待的2017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好的變化,比如部分團隊確實能從B端市場盈利。另一方面,不少追求快速回報的機構保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對VR團隊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極其看重。
能夠說出這幾年不考慮掙錢的創業團隊越來越少,對B端的關注度日益增長。
最近連著好幾場大會。不可否認的是,行業應用是絕對的主角,廠商、內容、資本的話題也大多圍繞B端展開。VRZINC從參會嘉賓分享的觀點中提取了部分並進行了整合,現在的B端市場到底怎麼看?
內容:人才和成體系落地
大談發展前景,描繪美好藍圖是國際慣例。除此之外,人才、體系、落地是B端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51VR創始人兼CEO李熠認為,創業團隊想著在冬天時廣積糧、管理好現金流、儲備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於人才的培養。其認為擁有頂尖人才,意味著能掌握頂尖的資源。李熠以開設汽車板塊為例,去年6月立項,今年3月才成立公司,很多時間都用在尋找合適的人才上。只有優秀的團隊到位了,才能解決很多問題。
事實上人才緊缺確實是VR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不少企業也瞄準這一領域提供相應服務,比如HTC聯合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軟體學院及職圈科技求職平台共同合作推出的威愛教育;針對VR移動端、PC端、HTC Vive推出課程的龍圖教育;開設VR互動展示專業的水晶石教育等數十家培訓機構。
巧客互動創始人吳依松和黑晶科技事業部市場總監王海波都認為,目前VR教育內容非常分散,缺乏體系和系統。在吳依松看來,目前「VR+教育」在面對市場時,還有很多不適應。比如硬體,現在的硬體多適合西方人、成年人的臉型和瞳距,用這樣的設備進校園,孩子們就難以適用硬體,此外VR設備是否會對未成年人的視力造成影響,還沒有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軟體方面,現在很多VR課程不成體系。對於在校老師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成體系的課件,而不是一個Demo,不是單單20分鐘一節的英語課,而是覆蓋整個學年的課程。
這就需要「VR+教育」企業真正懂教育,吃透教育部大綱。而VR+教育行業的爆發有先決條件,目前VR硬體和軟體都沒有進入教育系統採購目錄,也就意味著學校還無法大批量定製採購,所以小公司最好不要貿然進VR+教育這個領域,需要觀察等待。
浮於表面的吹噓並不能說服B端客戶,VR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如何落地才是企業們應該思考的。旅遊+VR中與景區合作,考驗一個團隊的市場能力;教育+VR需要先說服學校和老師,獲得他們的認可;家裝+VR需要提供足夠真實的內容和體驗,才不至於讓用戶產生認知偏差;醫療+VR需要保證足夠的科學性,畢竟人命關天。
資本:冷靜再冷靜 B端門檻同樣很高
保持冷靜,趨於理性,是絕大多數資本的共識。
棕櫚投資董事長張輝認為,目前資本冷靜代表著選擇,在更高的層面進行選擇。考察企業在相關領域是否有關鍵技術、能否做出極致體驗,這都需要投資者觀察思考。而創業者也需要再次思考,反思團隊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目前棕櫚投資比較關注引擎技術、顯示技術和交互技術領域。而行業應用領域主要是小團隊在做,可調控的空間比較小,會從更廣闊的看產業發展進行投資。張輝建議,為了生存下去,小企業可以爭取大公司的股權投資。
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周光濤表示,比較看好底層技術和行業解決方案團隊。在初期更看好B端市場的行業應用,在產品體驗上來之後才會考慮投資C端的一些企業。
國家級孵化器創業公社執行總裁丁磊認為,在VR/AR產業中,項目是越來越多了,但好項目卻越來越少了,因此投資人也越來越謹慎了。內容和硬體領域需要真正能夠推動產業發展的公司,投資時會關注商業和盈利模式是否明朗,而在b端市場比較看好教育、醫療和體育等領域。
資本並不是開善堂,受到利益驅動本無可厚非。B端能盈利,自然會受到大家的關注。
在一些資本眼中,B端同樣門檻很高。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司文敏認為VR/AR的技術門檻其實是很高的,現在To B領域大家比較看好教育,但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必須對行業和技術都理解才能成功。
和君資本高級投資經理魏緒也持有類似觀點,以「VR+教育」舉例,其實對創始人的考察並沒有一個一刀切的結論,但是在大面上,技術在「VR+教育」中不是最重要的,企業知道如何滿足學生或是學校的需求,才是最核心的。
經過一系列的考察,會發現目前很多「VR+教育」的內容過於流於形式。教育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不付出汗水和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這些都是門檻。對於VR內容來說也是一樣,不可能通過輕鬆的、表面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而是應該從教育的實質出發。能做到這些的企業才是最有可能獲得資本青睞的公司。
硬體:或成最大贏家
B端能盈利,內容和資本很開心,但最開心的莫過於硬體廠商。為什麼這麼說?
內容廠商需要根據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冥思苦想如何設計,而硬體廠商的宗旨就是賣設備,並不需要考慮太多。簡而言之,內容有B、C之分,而硬體廠商只需要考慮出貨量,至於賣給C端用戶還是企業用戶在當下並不重要。
HTC是個典型的例子,無論線下店還是今年開始大力推動B端合作,都是為了賣出更多硬體。事實上,微軟、Facebook、三星、索尼等也都對B端應用投入了或多或少的精力和資金,只不過前者的態度顯得更加堅決。
暴風魔鏡CEO黃曉傑預測2017年一體機銷量則會是100萬台。對於一些硬體廠商而言,B端能夠火熱自然是好事,出貨量的多少決定了能否吸引更多資本的青睞。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這樣的硬體銷量數字是否需要打個折來看待呢?畢竟真正落入消費者手中的設備又有多少?
在B端日益火熱的呼聲中,請少一些浮誇,多一些思考和落地。
※深圳今年擬投2.1億元專項扶持VR產業
※Virtualitics獲440萬美元投資 加強VR/AR數據可視化分析
※GI預測:2017年全球VR收入將達到71.7億美元
※一站式平台VROS 集創作、分享、發布、管理於一體
TAG:VRZINC |
※日本半導體產業成為過去?這些廠商仍在特殊應用有競爭優勢
※手機廠商湧入全面屏 產能問題是難點
※小米成為全球第一大可穿戴設備廠商,銷量碾壓蘋果
※旗艦機 大電池才是良配,可惜廠商很難做到
※「全面屏」成各大手機廠商救命稻草 你知道它的「重大缺陷」嗎?
※蘋果產品出貨加持 半導體這些廠商營收可望再成長
※智能手機市場一片黯淡,小眾廠商如何挺進安全線
※一家能跟客戶談應用的硬碟廠商——是怎樣煉成的?
※傳統IT硬體廠商轉型做雲 僅華為不聲不響平穩度過
※各大硬體廠商的新鮮玩意
※目前做全面屏最積極的大陸廠商,華為小米也要向他取經
※馬來西亞外勞嚴重短缺 半數廠商無法完成現有訂單
※俄這家戰機廠商對中國敷衍了事 結果痛失大單最終被吞併
※小米成全球第一大可穿戴設備廠商 超越蘋果
※汽車晶元正逐步成為半導體廠商爭奪的關鍵
※東芝出售最賺錢業務,日本半導體業沒落?這些廠商不容小覷
※華為或將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性價比最高的手機居然不是傳統手機廠商做出來的?
※韓國三星打敗英特爾,成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最恐懼中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