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祈禱:圖說佛教經幡
幡為旌旗的總稱,又作旛。音譯波哆迦、馱縛若、計都。與「幢」同為供養佛菩薩的莊嚴具,用以象徵佛菩薩之威德。在經典中多用為降魔的象徵。
在紅、黃、綠、藍、白五色布上印有一身馱三寶的駿馬、陀羅尼咒語、觀音六字神咒、佛教經文箴言及各種圖紋佛像相間組合而成的「風馬」旗、經幡(經旗)。
藉助自然的力量,風每吹動經幡一次,就意味著念了一次經,以此來表達虔誠和敬意。
或橫或豎,或因勢插掛,永遠隨風張揚、獵獵飄動,似乎在永無休止地誦念著「風馬」上的經文。
幡之形狀,一般是由三角形的幡頭、長方形的幡身、置於幡身左右的幡手,及幡身下方的幡足構成,有大有小。
通常是以布製成,也有金銅製、雜玉制、紙制等類。其所懸掛之場所,有時是堂內柱上,有時樹立在佛堂之庭,或附著於天蓋之四隅。
為豎幡幢誦梵經,欲憑道力感娉婷,瓊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法靈。
在《觀心論灌頂法師疏》中說:「繒幡,即翻法界上迷生動出之解。幡壇不相離,即動出不動出不相離也。」
在《灌頂經》中卷十一說黃紙幡用於薦亡:若四輩男女,若命終時,若已命過,於其亡日,造作黃旛,懸著剎上,使獲福德,離八難苦,得生十方諸佛凈土。
《華嚴經》中亦說:「菩薩施上妙幢幡,迴向云:『願一切眾生,常以寶繒,書寫正法,護持諸佛菩薩法藏。』」即指書經咒於幢幡上。
經典中亦常謂造立此幡,能得福德,避苦難,往生諸佛凈土,又說供養幡可得菩提及其功德,故寺院、道場常加使用,因而成為莊嚴之法具。
在《長阿含》卷四中說:「以佛舍利置於床上,使末羅童子舉床四角,擎持幡蓋,散華燒香,作眾伎樂,供養舍利。」
《灌頂經》:旛蓋供養,隨心所願,至成菩提。旛隨風轉,破碎都盡,至成微塵,其福無量。旛一轉時,轉輪王位,乃至吹塵小王之位,其報無量。
天馬飄向蒼穹際,寶幡高聳入雲霓。
福幡立中庭,果爾降榮幸
※河北淶水金山寺舍利塔探秘
※法藏法師:如何理解一切唯心造
※是什麼決定我們現在的樣子
※公案:老僧沒這閑功夫
TAG:新浪佛學 |
※五彩風馬旗,風中的祈禱
※夢裡水鄉:風中的蘆葦
※一組手繪仕女圖 告訴你古風中最美的七夕
※風中的楝樹
※凱特王妃的夢露時刻:大風中裙角飛揚依舊美!
※散文:風中的親娘
※原創古風中篇小說《霜輒夜白》:古城還依舊,卻道人未還
※《瑪格麗特的春天》:風中的雛菊如何綻放
※晨風中的茶囈
※通訊:重慶「忠州白公祠」在古韻今風中「重生」
※齊白石的絕筆畫,到底是《風中牡丹》還是《葫蘆》?
※天天p圖古風中秋怎麼玩?
※李旭慧:秋風中凋零的美神
※風中的憧憬,夢中的花園
※曉怡:風中的花香(8)
※《與藝術沾邊》風中的女王
※劉義情:汩羅魂·風中的那片梨花
※實拍日本的莫奈池塘:印象派畫風中透露著幾分妖異!
※風中的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