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黑幕:張作霖做奉天督軍,是袁世凱心甘情願還是政治利益互換?

黑幕:張作霖做奉天督軍,是袁世凱心甘情願還是政治利益互換?

張作霖本不是東北王,在走向東北王的道路上可以說是披荊斬棘,使盡了手段和技能,奉天總督的位子是張作霖稱王稱霸最重要的一步,他是如何說服袁世凱將如此重要的位置拱手相讓呢?黑幕:張作霖做奉天督軍,是袁世凱心甘情願還是政治利益互換?張作霖可不是北洋系,在當時的政治生態中本沒有他的一席之地,照當下一個時髦的名詞,他沒有什麼政治資源(《人民的名義》中經常講的一句話),是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角色,照理說是政治生態鏈上的弱者,生存發展的空間有限,一不小心可能就成為了當時政治生態上的淘汰者了。

但以後人說前事,張作霖不但生存了下來,而且還活的很好,成為了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叱詫風雲的人物。

這與當時的政治大環境密切相關,更直觀的來講,張作霖的政治投機遇上了一心想要恢復帝制的袁世凱,兩個亂世梟雄,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為何如此講呢?張作霖土匪出身,但他這個土匪不同於一般的土匪,他是一個有「政治抱負和理想」的土匪,姑且這樣理解吧,人家為匪是為了女人和票子,張作霖雖不能免俗,但他更長遠的是走招安的道路,借匪途走上官道,因此,從他開始為匪,就為個目標奮鬥不息,先是營官,再是統帶官,再往上督軍,張作霖雖土匪出身,但在官途上卻也是無往不利,十足一個官迷。

但是,隨著自己官越做越大,眼看就到了天花頂,如何理解呢?他奉天總督總不至於把自己屁股下的位子讓給自己吧,因此他就有了進京投袁世凱門子的想法,前面講了,他不是北洋系,跟袁世凱除了八竿子打不著的上下級關係,還真沒有任何瓜葛。黑幕:張作霖做奉天督軍,是袁世凱心甘情願還是政治利益互換?門子必須得投,準備錢財銀兩,就到了北京,說實話這些物件雖然喜人,但對袁世凱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然而,張作霖一席話卻讓袁世凱動容。當時袁世凱正謀劃稱帝,但社會輿論、手下將領等莫衷一是,搞得袁世凱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決斷。

對於從大老遠的東北到來的張作霖,他雖然不喜歡,但卻想聽聽張作霖還有他的手底下的是怎麼看待他這個大總統的,尤其是對帝制有何看法?張作霖豈會不知袁世凱的心思,一向不通文墨的他對於帝制的好處追根溯源的給袁世凱吹噓了一通,還說近世以來之所以國運不興,就是因為帝制衰落,牝雞司晨,這可說到袁世凱的心坎上去了。張作霖還說到東北的官民都盼著大總統早日登基,一席話說到了袁世凱的心坎上,看來還是要稱帝的,沒想到邊境的官民都如此識大體,非常好,不免喜形於色。

張作霖觀察的仔細,趁機進言說,如果袁世凱稱帝,他張作霖一定鞍前馬後,唯袁世凱之命是從,張作霖如此,袁世凱不禁想到了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北洋將領,現在與自己都是貌合神離,對自己稱帝一事不置可否,有些還甚是阻撓。對張作霖不免心生好感。

張作霖接著說到,以後還仰仗大總統多多關照,作霖是軍人,不摻和政治上的事,但令行禁止而已,這正是袁世凱想要的,在他看來軍人就該守本分,不可覬覦政治。但在張作霖來講,他講這些話無非是為尊者諱,你愛聽啥我就講啥,反正北京跟老子的東北天高皇帝遠,你們愛怎麼打怎麼打,只要給我張作霖留條路,把東北給我就行。黑幕:張作霖做奉天督軍,是袁世凱心甘情願還是政治利益互換?果然不久,張作霖就順利當上了奉天的督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三日談 的精彩文章:

洪秀全都說創業難,他遇到了什麼難處,竟有如此感慨?
坐收漁利:太平天國早期的六個王,有幾個是洪秀全發展的?
張飛一語點醒夢中人,劉備與甘夫人心領神會,直誇張飛好叔叔

TAG:歷史三日談 |

您可能感興趣

劉邦三哭祭義帝:純粹是政治作秀
林心如、吳京都被逼捐,當明星慈善成為政治正確,誰又來主持正義?
為什麼說李世民和死刑犯之間的「君子協定」是一種政治秀?所謂的聖君李世民有道德感召力嗎?
刘邦诛杀异姓王,是政治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軍事天才蒙恬,英勇善戰,謀略出眾,為何成為政治白痴?
劉邦誅殺異姓王,是政治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
司馬昭母親是誰?政治奇才司馬懿竟然是一個始亂終棄的負心漢!
以李淵、李建成的政治智慧,難道就真搞不定秦王李世民嗎?
以李淵、李建成的政治智慧,難道就真得搞不定秦王李世民嗎?
為何在西楚霸王項羽的政治設想裡面沒做皇帝的意思?
毛主席說出自己對軍事和政治的理解後,胡耀邦感慨太精闢
本是一場政治婚姻,她卻成了康熙皇帝的摯愛,憑什麼?
羋月與義渠君的戀情是真愛還是政治陰謀?
光緒喊慈禧做「親爸爸」,是慈禧的政治用意,還是鑲藍旗舊俗?
打勝仗的馮國璋反遭袁世凱差評:頭腦里沒有政治
劉表託孤劉備,是史家謊言還是政治手段?
慈禧為何非要置肅順於死地?不全是政治!
趙匡胤是如何做到「杯酒釋兵權」,讓整個宋朝充滿寬厚、活躍的政治氛圍的
毛主席把抗日戰爭中此戰的勝利稱為政治動員,真實情況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