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瓶內有白沫沫和氣體,是不是變質了?
多少人喝了很多年蜜,可能都還沒弄清蜂蜜的性質;多少人買到真蜂蜜了,可能都當假蜂蜜丟了,買到假的蜂蜜了竟然還被當成了真蜂蜜,誤會很多,理解很少。
1、蜂蜜瓶內有白沫沫和氣體,是不是變質了?
有的消費者買到蜂蜜後打開有時會發現脹氣的情況,有氣體衝出,還有蜂蜜表面有一層白色沫沫,不是很了解這塊的朋友們就疑惑啦。
蜂蜜經過運輸晃動,為什麼會有小白沫沫?打開瓶蓋後還有氣體噴出?這個其實是天然蜜的一個特殊或者說是非常正常的性質,並不是蜂蜜有質量問題,這是蜂蜜本身含有活性酶運動的一個正常的現象,有去過蜂場看過我們蜂農搖蜜總能看到蜂蜜上面的白沫沫的。
有的朋友看到蜂蜜表面的泡沫以後,以為蜂蜜是不是發酵了,其實蜂蜜是否發酵非常容易判斷,蜂蜜發酵以後會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另外蜂蜜發酵還會伴有腐敗的酸味或者酒精的味道,跟蜂蜜自身的浮沫很好區別。
蜂蜜起沫的現象一般發生在購買的新鮮蜂蜜或者未經加工原蜜上面,濃縮蜂蜜都是經過高溫加熱的,裡面的活性物質被高溫破壞早就沒有了,性質非常穩定,更不會有起沫的現象發生。
所以,蜂蜜起沫並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有時候從側面可以證明蜂蜜的新鮮度或者活性,也更能證明您買到的是真正的天然蜜。
2、蜂蜜結晶是越細膩越好嗎?結晶顆粒粗就是摻白糖的嗎?
回答:肯定不是的
有些消費者吃過結晶非常細膩的蜜,但是一吃到結晶有顆粒感的蜜了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咦?這是不是白糖?還有根本就不了解蜂蜜結晶的更是誤會多多,認為是「豬油」、「白糖」等等。
其實蜂蜜結晶的狀態千差萬別,結晶顆粒有粗有細、有軟有硬。有從上面開始結晶、從底部開始結晶的、也有上下分層一起往中間包抄結晶的、還有均勻的結晶。
蜂蜜結晶的多樣性是指蜂蜜的結晶顆粒有粗細不同和軟硬之分。蜂蜜國標中將蜂蜜的結晶分為「粒粗」、「粒略粗」、「粒細」和「細膩」四種。在養蜂過程中觀察到的更是多種多樣,有粒粗如沙,有細膩似脂。消費者不怎麼接觸這塊就非常容易產生誤會。像五倍子、山花蜜結晶顆粒較粗,油菜蜜、洋槐蜜結晶較細膩綿軟。
蜂蜜的結晶,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蜂蜜的濃度。蜂蜜的濃度越高,結晶越緊密,蜂蜜濃度低,含水量高,這時不易完全結晶,往往會形成下邊結晶,結晶也比較疏鬆,但是這個需要和天熱時蜂蜜受熱出現一些融化導致蜂蜜裝瓶同時有液體和結晶體的情況分開。即便是同一種蜜,同一年份生產的,不同的貯藏方式其結晶的形態都有所不同的。
世間蜂蜜種類太多,花不同,各種蜜的結晶狀態也都不一樣,有人總是說結晶是白糖,說句心裡話,就現在這個局面,還真沒人會往蜂蜜里直接加白糖,這不是傻么?還有客戶說往蜂蜜里加水的,往蜂蜜里加水絕對是自己打自己臉,因為加水會導致蜂蜜發酵壞掉的,網上有太多的錯誤的相關言論在傳播著,導致直接給消費者帶來很多誤導,
是什麼樣那就是什麼樣,這個是最該堅持的。我們需要堅持純正,也需要消費者一些維護的,不然只有一方努力,還有一方不斷誤解,市場很難規範起來啊。
3、滴紙不透就是好蜂蜜嗎?
有的朋友說判斷蜂蜜是不是真的直接滴紙就可以了,滲透了就不是真的,不滲透才是真的好蜂蜜。
網上這個說法一直有,不知道是誰最開始提出來誤導消費者。
可以非常肯定的說:這個方法是不對的!
很簡單的一個比方:加工蜜,有的加工廠把蜂蜜高溫加工濃縮,蒸發掉蜂蜜里的水分,而蜂蜜是不能經過高溫的,這種加工後的蜂蜜營養基本都被破壞,只剩甜味,超市的加工蜜就是如此,有良心的還含有點蜂蜜,沒良心的話完全加別的東西,含的蜂蜜都極少。這種加工蜜的度數可以達到43度,這是個什麼概念,滴紙可以完全不滲透嘛,拉絲可以拉很長不斷流嘛,很符合一些不懂這塊知識的消費者的心裡想法嘛,又濃稠,又拉絲,好蜜!殊不知這是廠家是故意在迎合消費者的這種需求,而且使加工蜜一年四季不變話,賣相好,減少消費者的疑慮。
我寫了很多文章說了好多次了,千萬不要以蜂蜜拉絲來判斷,這樣判斷的話加工蜜、假蜜都符合要求,你心裡要的是什麼,加工蜜和假蜜就給你什麼。
而天然蜜就不同了,天然花蜜被蜜蜂帶回蜂巢時水分很大,蜜蜂通過鼓動翅膀的方式將水分蒸發後得到波美濃度40度以上的蜂蜜就很好了,這樣的天然蜜和加工蜜比拉絲比濃稠是比不過的。加工廠大多採用加熱的方式濃縮收購來的低濃度蜂蜜,破壞了蜂蜜中的營養成分。
我們養蜂的知道這塊,天然蜜能過40度已經是很好,要達到42度撇開地域性來說真是實屬不易,很多人標榜說自己的蜜有42度,但是是不是真的呢?真正講天然蜜的話有多少的地方有多少蜜能達到42度?這就很容易給大家帶來誤導。超過40度的蜜滴紙還是會滲透的,拉絲也不太好,這是個事實。我有個客戶有次和我聊天,他說我理解的天然蜜就是感覺稀,他這個說法也是有一定的理的。想天然蜜濃稠點,放冰箱,受冷後也是能讓蜂蜜很稠的。
蜂蜜的地理區域,也就是地域性對蜂蜜影響非常大,北方由於氣候比較乾燥,蜜蜂採回的花蜜一般都在39度以上,蜜蜂釀造一天就可達到40度左右!而長江中下游,由於氣候比較濕潤,一般蜜蜂採回的花蜜只有34-35度(夏天為36度—37度左右),濃度都不高,需要釀造3天往上才能達到40度以上。因此,我國原來蜂蜜收購的規章,也是以長江中下游為界!所以,如果是同樣的度數,由於蜂蜜在蜂巢中釀造的時間較長,長江中下游的蜂蜜要比其他位置的要好,網上有人特別絕對的說北方的蜜要比南方好,這樣說就太武斷了,無非是以北方的氣候乾燥蜂蜜度數比南方好些來說的,每個地域都有屬於每個地域的特色蜜,也帶來些不同的口感,我們國家是個蜂蜜王國,蜂蜜種類很多,南北各有特點,相互映襯,怎麼能說哪個地方的就一定好些呢。
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再用這樣的方法測試了,也可以給身邊的人說下,不然容易誤會很多,買到真蜂蜜了也被弄成假的了, 怕的不是誤會,怕的是消費者一直不理解。
※關於蜂蜜的常識性錯誤匯總
※純天然蜜和超市蜜的差距,終於知道了
※女神節∣這5種女性,最應該食用蜂蜜
※好糾結啊:小孩兒到底可不可以吃蜂蜜?
※多喝蜂蜜 解決春困問題
TAG:蜂蜜樂園說蜜 |
※隨處可見的泡沫和氣泡膜將引領光熱發電進入低價時代?
※特斯拉的黃粱一夢還會持續多久?泡沫和價值傻傻分不清楚
※歷史上金融泡沫和數字幣泡沫簡史?
※新環保發明,只靠海綿泡沫和陽光就能燒開水!
※ICO 泡沫和互聯網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