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封面來源:《超級侍戰隊》

二十一、坎坷的復歸之路


經歷迪士尼時代戰隊末期低谷後,塞班接手戰隊劇集重新上陣來接替重製版恐龍戰隊的空白檔期,2011年便迎來官方第18季的續作美版侍戰隊(Power Rangers Samurai)於2月7日開啟首集「團結一致」(The Team Unites)的篇章。侍戰隊首集雖然被安排在了周六下午一點播出,但它卻依然收穫了約280萬觀眾的收視,這也為超凡戰隊的新時代開了一個好頭。在此之前的2005年到2010年間戰隊收視率都一直維持在不足100萬的水平,除了劇集本身的問題外多少也是受迪士尼電視頻道播放策略不合理的影響,侍戰隊的高收視起步則證明了戰隊本身的吸引力和尼克電視台作為播放媒體的優良影響力。在首周播出強勁勢頭的鼓舞下,後續的劇集收視逐步攀升,再接再厲超越了300萬收視大關,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侍戰隊的前16集播出頻率是每周一集,在這樣稀疏的頻率下它卻維持了周均290萬的收視率實屬不易。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侍戰隊劇照。


到了6月上旬侍戰隊的播放戛然而止,空白期整整持續了四個月到10月1日才得以繼續,原本上升的收視率勢頭也在此影響下迅速冷卻。新的製作團隊給予了侍戰隊一個新的思路,在停播休整期間團隊謀劃為侍戰隊開啟兩年跨度的策劃,即是在恐龍戰隊結束多年後再次啟用演員繼任續集的方案。也正是為了醞釀這個全新製作方案,製作組選擇性暫停了侍戰隊劇集的續播,把後半部分檔期遺留到了下半年播出。同時借鑒塞班在初代恐龍戰隊時代的思路,依靠日版戰隊片段的素材來剪輯出屬於美版侍戰隊的續集故事,恢復到90年代時超凡戰隊半原創半拼接風格來延長主演陣容的角色壽命。


10月後侍戰隊的最後五集故事終於得以和觀眾見面,憑藉尚屬不錯的口碑戰隊延續了可觀的收視率,而在倒數第二集的特別篇紅衣戰士之爭(Clash of the Red Rangers)播出時收視率再次上升到了180萬。該集的原型則是改編自日版侍戰隊真劍者VS炎神戰隊轟音者劇場版,受美版疾速引擎RPM的高人氣影響,該集客串特別篇在粉絲心目中也留有不可忽視的地位。隨後侍戰隊繼續播出了聖誕節前的特別篇,並以200萬收視率為當年超凡戰隊劇集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侍戰隊在開播初期有了不錯的開端,但尼克電視台的播放策略變動以及製作組的突然停滯使得劇集人氣不斷受挫,到了下半年後續開播之時劇集收視率才大幅下滑,幸虧特別篇的出現才挽救了其下跌的口碑。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侍戰隊主演。


2012年2月,侍戰隊回歸大眾視野並更新為超級侍戰隊(Super Samurai)的標題開啟續集,新的抬頭也預示著主角們迎來新生強化力量的晉級。續集首播就是呼應標題一模一樣的單集名超級武士,襯托主角獲得新生力量的該集很快就獲得了220萬觀眾的收視。和上一年相同的是續集也被安排成上下兩部分分割播出,首播的13集從2月一直到5月,周均觀眾收視約200萬。雖然尼克電視台從未放棄對侍戰隊的大力推廣,但遺憾的是最終收視率數據依舊沒能有所突破,也許是成年粉絲情懷的流失也或許是尼克電視本身的策略有失水準所導致。儘管收視率不如預期的火爆,但萬代依舊趁著侍戰隊播出的機會大肆撈金,而事實上周邊玩具的銷量好壞也更能支撐起超凡戰隊劇集的生命,長久以來運作戰隊劇集的塞班尤其明白這一點。侍戰隊的周邊玩具受到廣大青少年男生的喜愛,比起之前疾速引擎相對低齡化的周邊造型以及復刻的恐龍戰隊,侍戰隊周邊系列創下了戰隊玩具銷量新高,以黑匣子(Black Box Morpher)命名的變身器套裝一度因粉絲的熱情而脫銷。


2012年10月超級侍戰隊下半段繼續播出,並呼應前一年的特別篇,劇組也製作了新的聖誕特輯,效果卻事與願違使得下半年的收視率遭遇重創跌至120萬。不得不說這與侍戰隊劇集本身不思進取的改編有關,比起過去的系列侍戰隊在改編時刻意求穩減少了原創幾乎照搬了日版內容配合剪輯,低效率的內容再配上划水的聖誕特輯自然提不起觀眾的興趣。即使劇集在收視率上節節敗退,卻也因為兩個年度為核心的主題營銷為戰隊玩具打開了銷路,使之成為塞班所理想的戰隊商業模式。2年的跨度也成為了青春期前的完美過渡,由於超凡戰隊收視主群體的特殊年齡區域跨度,使之以此為循環完美規避新老粉絲交替而帶來的收視率落差,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度過屬於自己的戰隊童年。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疾速紅客串侍戰隊。


侍戰隊沒能創造出理想的收視始終令塞班懊惱,在2013年他又瞥見了新轉機:日美戰隊的時間軸的錯位使得日版35周年紀念作正巧趕上了美版20周年紀念,於是醞釀中的天兆戰隊(Megaforce)的成為了塞班的新一輪賭注。然而現實給了塞班一個下馬威,天兆之力的首播僅僅收穫了139萬收視,這也是戰隊來到尼克電視台以來收視率倒數第二的恥辱紀錄。對比尼克台的招牌反斗家族(The Fairly OddParents)和海綿寶寶(SpongeBob),他們的收視率都遠超戰隊系列,就連製作組也開始為異常低收視的開局而惶惶不安。好在消極的局面沒有持續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粉絲重新審視了這部新作,天兆之力播出到第四周後收視率就回升到了200萬,塞班團隊為20周年作所付出的努力也算得到了回報,一直到第八集結束天兆之力的周均收視率達到了196萬的成績。其實,天兆之力的低收視開局也很大程度受累於尼克電視台的保守,正是侍戰隊的不溫不火使得尼克電視縮減了戰隊劇集的宣發經費,直接導致天兆之力在開播前得不到相應的推廣,又由於前作戰隊的平庸口碑才加劇了新作人氣低迷的現象。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天兆之力。


天兆之力作為開啟塞班新生戰隊系列的第二道門,同時也是是美版戰隊的20周年紀念前奏,它所肩負的重任不同以往。在侍戰隊播出期間不少老粉絲就對新生戰隊系列大失所望,即使侍戰隊獲得了一批青少年群體的青睞,但老粉絲的流失讓塞班明白戰隊遠不是表面上那樣只為迎合低齡觀眾群而生的作品。到了天兆之力塞班和製作組便致力於捕捉老粉絲的看點,大大改善了劇集的框架來吸引青年觀眾,在第一季後階段天兆之力也達到了召回老粉絲的效果,製作組更明確了劇集核心觀眾群的位置。配合天兆之力的主題萬代也適時向歐美市場推廣了新的卡牌周邊,與日版天裝戰隊一樣該卡牌分為配套變身器的玩法和聯動智能設備的玩法,尤其是第二種卡牌成為了歐美市場所歡迎的集換式卡牌周邊,利用玩家間互相交流與收集的風靡為其提升了不小的銷量。這樣的周邊策略也是在運用廣泛的輿論效應抵消群眾對戰隊暴力傾向的譴責,通過簡單的模式向更多的人推廣超凡戰隊文化。


天兆之力的第二季續作便是日版戰隊35周年紀念製作海賊戰隊豪快者,一部聯動過去所有戰隊系列替換變裝的傳奇系列,這一主題正巧迎合了塞班所需要的美版戰隊20周年紀念需求。歷代戰隊的力量由戰隊鑰匙繼承,通過簡便的鑰匙切換使得戰隊隊員可以自由切換歷代的能力,這一創意的出現也進一步擴大了萬代對周邊銷量的野心。日版海賊播出期間戰隊鑰匙系列玩具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憑藉天裝卡牌的鋪墊戰隊鑰匙更順理成章成為了孩子們爭相收集的玩具,而美版觀眾在看到這一排排前輩力量歷歷在目時也瞬間沸騰,迫不及待為新的周邊玩具摩拳擦掌。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天兆之力主演。


天兆之力的兩大主演安德魯格雷(Andrew Gray)和席亞拉漢娜(Ciara Hanna)則是利用自己的社交賬號為新劇做了全面推廣,飾演紅衣戰士和黃衣戰士的他們分別在自己的推特和Instagram上發布劇組日常照片與粉絲互動。在天兆之力第一季播出期間戰隊粉絲便可以從兩人的社交賬戶上窺見第二季拍攝的情形,此舉牢牢抓住了核心粉絲群的關注更把第二季的故事吊足了胃口。隨後的第二季超級天兆之力也儘力聯動舊作,不僅保留了日版致敬歷代前輩的元素,美版還特意召回了原版歷代隊員回歸劇組,一邊是由天兆戰隊變身的舊版力量的橋段,另一邊還實現了原版真身與主角並肩作戰的劇情。最終受尼克電視台的限制第二季一共只拍攝了20集,劇集內容相比日版勢必大幅縮水精簡,配合剪輯和原創相結合的效果也未能達到日版海賊那樣空前的影響力。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天兆之力主演2。


至今美版獸電戰隊(Dino Charge)兩季也已完成了播映,收到的口碑意外的比20周年作好出不少,新時代戰隊歷經摸索與坎坷的道路,通過前兩作並不成功的經驗教訓劇組也漸漸適應了新環境下劇集分配模式,利用有限的資源製作出了風格迥異的美版獸電。獸電戰隊無論在原創角色還是劇情上都顯得更有誠意,即使縮減了日版大量劇情也不再因篇幅影響劇本水準,再度獨立的世界觀也給劇組原創劇情提供了平台。通過這些歷程我們才發現塞班復興超凡戰隊之路任重道遠,而今年美版手裏劍戰隊(Ninja Steel)的表現也拭目以待,唯有塞班不斷改革的執著和觀眾的支持才能讓超凡戰隊系列走的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靈魂的輕聲細語:Anitama日本電影市場周報-09
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七):真正的戰鬥現在才開始
二代目的回國:《有頂天家族2》第一集聖地巡禮
身為女裝男子兼義妹暗戀對象的我,正跟親姐和幼馴染百合了的好基友假裝熱戀中:輕小說《可喜可賀,我進化成了美少女。》推介

TAG:Anitama |

您可能感興趣

戰隊的輿論風波: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八)
命運的輪迴: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二)
尷尬的處境: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三)
戰士的繼任者們: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七)
移花接木的魔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三)
周邊產品的開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九)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下)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上)
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中):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六
迪士尼時代開啟: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失而復得的系列——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首次挑戰大熒幕: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四):英雄橫空出世
日新月異的洗禮: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首次挑戰大熒幕: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戰隊演員群像(上):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五)
戰隊演員群像(下):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六)
日漸式微不復輝煌:美版戰隊歷史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