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名青年婦女僅倖存十幾人」,海南石碌鐵礦中的「慰安所」
1939年4月,日軍侵入海南,此後逐漸將海南定位為進攻東南亞的基地,大批日軍登陸,幾乎在全島各地都設立了慰安所。據海南省政協等單位組織的調查,確認了至少63個慰安所遺址(近年增加到70個)。圖為德國國家電視台在海南保亭拍攝陳金玉阿婆受害的故事。〔陳厚志2007年攝〕
日軍僅在三亞、崖城、藤橋就建了6處慰安所,每處有十多名至二十多名青年女性受害者。這些慰安所由日本女子管理。日軍在崖城佔用遵導村兩間民房設立了兩個慰安所,其中一個稱「華南庄」,是日軍軍官的慰安所,另一個稱「崖泉庄」,是日軍士兵的慰安所。三亞慰安所設在新建的浮腳屋(其地址在椰風酒店後),是軍官慰安所。圖為「崖泉庄」慰安所遺址。〔蘇智良2001年攝〕
據當地老人回憶,日軍為了打消中國「慰安婦」怕失面子的思想顧慮,將多數本地籍的「慰安婦」調往外縣「服役」,而在澄邁「服役」的多是外地人,面孔陌生者居多。由於她們與外人接觸的機會很少,所以外界並不知道她們的籍貫和名字。圖為海南東方市的日軍慰安所遺址。〔蘇智良2001年攝〕
在烈樓市新街有一個慰安所,供日軍軍官使用,其「慰安婦」多數來自臨高縣。據當地老人回憶,新李村的學優公祠是「慰安婦」的集散地,經常有新的「慰安婦」在那裡換來換去。圖為海南省海口慰安所舊址。〔張國通2008年攝〕
東方縣(現為東方市)新街鎮為日軍駐屯地,建有不少慰安所,該建築為日軍在海南東方的士兵慰安所遺址。〔胡海英2000年攝〕
圖為海南定安縣原日軍慰安所的遺址,房屋的主人就是圖中這位莫大娘。〔蘇智良2000年攝〕
1942年春,日軍在石碌鐵礦開辦了一個「慰安所」,並以香港「合記公司」為名,在香港、廣州等地大批招收青年女工。先後共有三百多名青年婦女被騙來石碌礦山。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時,倖存下來的「慰安婦」只有十多個人。朴來順—一位來自朝鮮的女性被抓到海南,成為性奴隸,再也沒有回過故鄉。她後來擔任養路工,終生孤居,客死海南。2014年1月,陳麗菲教授采來一束野花,祭奠這位受盡苦難的女性。〔蘇聖捷2014年攝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十九卷《「慰安婦與性暴力」》,蘇智良,陳麗菲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本頭條號目的在於用老照片佐證歷史事實,並祈願中日永遠友好,再無戰爭之殘酷。歷史真相的複雜性不是用數字或照片能夠全部揭示的,期望讀者能夠獨立思考,理性看待歷史與現在。
《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找尋失語的「她們」,「慰安婦」受害者講述下的苦難往事
※用納粹旗幟抵擋日本兵:安全區委員們的住宅也成了難民的避難所
※學校、法院都成了「難民營」:南京大屠殺後安全區內的難民收容所
TAG:日本侵華圖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