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志、養心、養氣

養志、養心、養氣

明代的大儒王陽明,年幼的時候就有壯志。他11歲的時候,請教塾師:「何為人生第一等事?」塾師答曰:「只有讀書登第吧!」而王陽明則不以為然,說道:「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當朝狀元,但是王陽明對此並不視為多麼了不起的事,他認為人生的目的應該是讀書以追慕聖賢。王陽明的一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他創立了「致良知」的心學之教,並且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後人所敬仰。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只說了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此心光明」的自我感覺與自我評價,便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了。一個人能夠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良心,正大光明,自然便沒有遺憾了。

如何才能無愧於己、無愧於人、無愧於天地良心?那就要養志、養心、養氣。

首先,要養志。就是要培養遠大的志向,樹立人生追求的目標。孔子強調人應該「志於道」,人應該有高遠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念。孔子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人真正有了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就不會斤斤計較生活條件的好壞。而一旦喪失了對道的追求,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被外在的誘惑所吸引、所俘虜。

其次,要養心。孟子說:「養心莫過於寡慾。」這裡的「心」指的是人的道德心,即道心。儒家認為,人的心有兩個:一個是道心,一個是人心。所謂道心就是合於天道的、純粹乾淨的人之本心、良心;還有一個是現實的、充滿慾望的人心。養心就是將本心保護好、養護好,使其佔據主導地位,不至於被物慾所牽引和左右。本心之明德得以彰明出來,人性的光輝也得以呈現。

再次,要養氣。中華文化講究「精氣神」。精內蘊於里,氣瀰漫於中,神顯現於表。氣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氣是一種道德之氣、一種人格境界、一種精神氣質。

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的弟子問,什麼是浩然之氣?孟子說,難以說清楚的呀。它作為一種氣,至大至剛,用正義去培養而不加妨礙,它就會充滿在天地之間。它要以義與道來配合。人的精神正氣需要長期的培育才能形成,這種培育必須是合乎道義的。人孟子確實善於養氣,在他身上有一股浩然之氣,所以他才能蔑視權貴、不畏權勢,志氣昂揚,凜然不可侵犯。

這種「養氣」的觀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丞相文天祥寫下的《正氣歌》,更是將孟子的「養氣」思想發揚光大。這種浩然之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滋養,使人可以俯仰無愧於天地,行思無愧於人心。歷史上,這種浩然之氣,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鐵肩擔道義」,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甘灑熱血寫春秋」!中國共產黨正是善養浩然之氣的傑出代表。

毫無疑問,我們這個時代更加需要這種浩然正氣,它應該灌注於每個共產黨人的心田,成為我們迎接挑戰、克服困難的道德力量,成為我們剋制私慾、抵制誘惑的精神源泉,成為我們身先士卒、勇往直前的內在動力。

南宋學者羅大經說:「奢則妄取苟取,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黨員、幹部養浩然之氣,就應該從儉約做起,儉則無求,廉則無愧。

——摘編自《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之《廉德詮解》,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楊朝明、宋立林主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與吃補藥相比,養心驅魔更為重要!
養心番茄茭瓜湯 清熱利尿還除煩
純音樂雖然沒有歌詞,曲調卻那麼優美養心
康復保健,養心抗衰——你知道這樣的百合嗎?

TAG:養心 |

您可能感興趣

晚晴養老:養神、養性、養氣
養徳,養氣,養精神
中醫養生長壽三大法寶:養精、養氣、養神
靜心養身:默養氣,瞑養血,睡養精,靜養神
道醫養生有三大法寶,那就是養精、養氣、養神
「精氣神」的養法:推丹田揉命門養精,五十營呼吸養氣,推拿五心養神
養氣:良知與正義感的培養
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念養性
袁泉的女神法則:養顏不如養氣質
養生先養氣,養顏先養血 跟著仙子學養生·第30期
神門穴——補心氣、養氣血、鎮靜安神
養生c雜誌:補血養氣養生茶的做法
養生之道——養氣血的重要性
養氣就是養命,夏天養氣更好
女性養生:補養氣血是調經的根本
一年的養生也該秋收了!收養氣血、津液、心神!
儒家養氣修心法
女人養顏就是養氣血嗎?
夏天來了,養氣養心,清熱解毒,健脾祛濕,養心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