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文信:東北考古與博物館事業的開拓者(組圖)-歷史人物-人物頻道-中工網

李文信:東北考古與博物館事業的開拓者(組圖)-歷史人物-人物頻道-中工網

李文信(1903——1982)字公符,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家。歷任東北博物館研究員、東北文物工作隊隊長、遼寧省博物館館長。他是東北地區現代科學手段考古工作的先驅,開新中國博物館建設之先河。

被學界譽為「東北文物考古第一人」的李文信先生辭世已整整35年了,但他一生為文博考古事業建樹的爍爍成果,他的專著《中國考古學通論》《遼瓷選集》《陶瓷概說》,他主編的《遼寧史跡資料》《遼寧古詩選》《遼寧名勝古迹》以及數十篇論文、考古發掘報等,仍閃爍著璀璨之光,在業內外享有崇高聲望,在大力提倡地域文化建設的今天,仍葆有特殊的紀念與研究價值。

「自學成才」的考古學家

李文信並非畢業於歷史考古名校,而是自學成才的。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10月23日,李文信出生於一個世代兼農兼醫的家庭,家境清貧,父親是位鄉村醫生,無力供四個兒子上學,李文信12歲時才在本村親戚家的私塾里就讀一冬。三年後,舉家遷往吉林省城吉林市郊區,15歲的李文信有幸進入小學4年上課,後蒙校長關照,讓他兼任學校「堂役」,半工半讀讀完高小。為擔負家庭生計,他曾做過小學教師,但對文學與史學的愛好,對繼續深造的渴望,催他走上赴北平、奉天的求學之路。他在北平一家私立美術學校學了七八個月,又到奉天考入美術學校國畫科學習三年,於1927年回到吉林市任中學美術教師。

李文信畫得一手好畫,師從於他的許多學生受益匪淺(後來成為西南地區代表性畫家的關山月就是其中佼佼者)。由於在學《世界美術史》《美學》《藝術論》時的專註,他熱衷於中外原始與早期繪畫、各歷史時期器物的研究,漸漸產生從事歷史與古器物學的志願,並自學了有關現代考古學的英文、日文文獻。他還開始了考古實踐,早在1921年,他在吉林讀書時就對龍潭山古迹產生興趣,這時正逢當地修路,各歷史時期遺迹、器物被開掘出來,他課餘一有時間就前往調研,發現龍潭山、東西團山、帽兒山一帶有大量青銅時代、漢代、高句麗的文化遺存,經系統梳理,他先後寫出《吉林龍潭山遺迹報告》《蘇密城踏查記》兩篇考古調查報告發表。這在此前尚無考古學研究的東北,率先揭開了現代考古殿堂的帷幕。

此後不久,他即被聘入奉天博物館,開始從事東北地區考古專業工作。

東北地區考古研究的開拓者

李文信在中國考古學研究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早在遼瀋戰役硝煙剛剛散盡的1949年6月,李文信所在的東北文管所文物工作隊就開始田野考古工作了。新中國成立後,李文信在「東北區文博幹部培訓班」主講歷史、考古及其他課程,言傳身教,帶出一批文博考古人才,後來成為東北文博考古與歷史、民族學研究的骨幹。1956年,他受聘兼任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講授《中國考古學通論綱要》,是我國較早的、完整與系統的中國考古學專著。而在他50餘年的考古生涯中,足跡踏遍東北與內蒙古東部各地,開展一系列重大考古發掘研究,寫出一批影響遍及海內外的考古報告,研究領域上自遠古,下迄清末,兼及歷史地理和壁畫、陶瓷等多方面,表明他是一位兼具極高理論素養與豐富實踐經驗的考古大家。

李文信對遼瀋地域戰國至魏晉時的考古遺存十分關注,自1953年田野調查中發現鞍山羊草庄戰國遺址後,1954年他開始主持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發掘。發掘採用全揭露的方式,在兩萬多平方米的現場清理岀七個農戶的居住址及相關遺存。他率領馮永謙等青年考古工作者住在窯場工房裡,不知疲倦地在現場開掘研究,捋清了西漢郡府襄平近郊一個農村的生活面貌,寫出對當時農民生活方式、社會性質進行分析研究的發掘報告《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接著,他又主持了遼陽鵝房、大林子、徐往子、三道壕、棒檯子、袁家堡子、北園、南林子、桑園子等墓葬,發現這些墓葬為國內其他地區所未見,極具特點,其中以北園、三道壕等漢魏壁畫墓最具特色,便深入挖掘線索,查找文獻,旁徵博引地寫出《遼陽北園畫壁古墓記略》等多篇學術報告,解開了壁畫中涉及的禮儀制度、器物辨別、結構繪製等許多疑團,建構起遼陽地區漢、魏、晉壁畫發展演變的脈絡圖。這些學術報告在新中國創建初期引起了海內外考古界的矚目。

在培養考古人才上,李文信同樣竭盡心力,率先垂範。考古學家馮永謙說:「遼寧省博物館考古隊所有同志發表的稿件都浸潤著先生的心血,甚至有的稿件,幾乎是先生重寫的。先生對任何人都毫無保留,就是外單位求教也竭誠相助。」

東北歷史地理研究的「活地圖」

李文信對東北歷史研究的精深和獨到,有口皆碑。有許多從事歷史檔案工作者發現相關疑難問題向他求教,他總能做岀精準回答,被人譽為歷史地理「活地圖」。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李文信便專註於東北古長城的研究,直到80年代寫岀《中國北部長城沿革考》,他從對北部長城近20年的實地考察入手,結合歷史文獻,將分布在我國北方戰國時期的魏、趙、燕長城,與統一六國後的秦長城,以及其後的西漢、東漢、西晉、北魏、北齊、北周、隋和唐的長城等,都分別加以考證,這種將考古發現的遺址與文獻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使我國歷代長城的研究面貌煥然一新。

李文信還將目光投向東北歷代城址和少數民族活動地域,從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先後編著了《遼寧史跡資料》和《周漢魏晉時代的遼寧史跡》等學術著作。經他考證,台安孫城子城址應為漢險瀆縣址,遼陽亮甲山古城應為漢居就縣址,撫順勞動公園古城為玄菟郡第三郡城址,丹東瑗河尖古城為西安平縣址,北鎮大亮甲古城址為無慮縣址等,這些都是首次被研究發現認定的,填補了漢代東北歷史地理研究的空白。

李文信深入到創建遼國的契丹族發祥地內蒙古東部地區,使他對遼金考古有了深入研究,也讓他對這一時期的歷史地理又多有創見。在《遼寧史跡資料》中,他對遼寧境內十數個遼代重要州城,如遼州(新民遼濱塔)、咸州(開原老城鎮)、成州(阜新紅帽子)、榆州(凌源十八里鋪)、利州(喀左大城子)、懿州(阜新塔城子)、遼早期的韓州(昌圖八面城)、銅州(海城析木城)等,做了詳細記述。他還根據墓葬開掘中發現的器物進行梳理、研究,先後寫下《義縣清河門遼墓發掘報告》等學術論文。李文信結合清河門西山村遼墓岀土的漢文與契丹文殘墓誌所作研究,考證出遼墓群屬於遼重熙年間兩次岀使高麗的蕭氏後族蕭慎微的墓地,進而提出了遼蕭氏後族的分布地域,指出義縣、阜新為蕭氏所屬投下州的史實,對之後遼墓的發掘與研究,對遼金歷史地理研究,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李文信就想將多年積累的考古與文獻資料深入研究寫一部《遼史地理志箋證》,一方面糾正《遼史》地理志中的疏誤,一方面將東北歷史地理研究做一系統總結。這一設想雖因「文化大革命」而耽擱下來,但相關研究成果在《李氏〈遼海叢書〉批註》中多有記述,這一批註涉獵《翰苑》《松漠紀聞》《遼東行部志》《大元大一統志》《全遼志》《東三省輿地圖說》《盛京疆域考》等18部文獻,批註多達600餘條,所指地名範圍廣闊,糾謬頗多,是他多年研究心血之結晶。

其中許多論述在《遼寧史跡資料》中也多有呈示。在這本資料中,李文信簡要勾畫了遼寧省境內幾千年來史地變遷之輪廓,明確指出了歷史上一些郡、州、府、縣治所,元明時期的衛所、驛站、邊牆、馬市、柳條邊等,是東北地區歷代建制沿革的系統記載。正因為此,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時,承擔東北地區歷史地理編寫任務的中央民族學院趙展等人,一次次來瀋陽向李文信先生請教,他也盡其所知,毫無保留,使這本地圖集完美地呈現於世。

2

共2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人物王昭君美照
同樣是歷史人物,為什麼他的評價如此之高
這些明星竟與歷史人物完美撞臉,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漢中城:漢中在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兩個歷史人物,你們知道嗎?

TAG:歷史人物 |

您可能感興趣

學人小傳-歷史人物-人物頻道-中工網
閩南文化普及 泉州南音本事人物 雪梅、商輅
南方人物周刊、鳳凰圖片、新浪娛樂、江蘇文藝出版社、咋整招編輯、記者、實習生等
歷史人物:鄭和
閩南文化普及 泉州南音本事人物 郭華
【道教人物】徐復陽
《復仇者聯盟》人物科普系列:鋼鐵俠
閩南文化普及 泉州南音本事人物 陳妙常
「蜀中人物」朱德
創業江西人物:黃海林的鋼鐵人生
國兆文化——歷史朝代人物精編之南北朝(三)
【人物】簽約央視網商城的化妝品品牌創始人鄒春燕
「蜀中人物」曹荻秋
創業江西人物:黃俊——弘揚「贛菜飲食文化」
《博物館奇妙夜2》影評:歷史人物大串燒
劉文西、范增、何家英、王根生、陳政明國畫人物作品欣賞
創業江西人物:魯海:讓商業更有誠信
《饑荒》全人物角色介紹(DLC人物篇)
【魔篼人物】吳曉波頻道甄選的時尚行業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