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少峰談藝錄(三)楊高鈺天廬

鄧少峰談藝錄(三)楊高鈺天廬

鄧少峰談藝錄(三)


楊高鈺天廬


要鼓勵學書者大膽突破前人,自立面目,自創新格。創新的前提之一是必須精通書法史,精通書法的源流和變遷,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寫字如此,刻印、畫畫也如此。

1982年,鄧少峰先生在應山講學時,一位中青年提出了「書法如何『破體』(創新)」的問題。鄧少峰先生說:「我們要鼓勵每一位學書人突破前人,要有自己的書風、印風,自創新格。一個不能創新,兩個不能創新,書法就不能進步。」

鄧少峰談藝錄(三)楊高鈺天廬



虛受

鄧少峰先生接著說:「我們(指立志成為書法家者)必須對歷朝歷代的名鍾、名鼎、名盤、名磚、名瓦當等器物上的文字,和名碑、名帖、名畫以及各種書體的源流、變遷並其中的名家,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甚至對歷代的小家和民間書法家,也要盡量有所了解、分析;必須從篆、隸、楷、行、草諸體中溯本探源,了解脈絡,步步上追……找出他們各自的特點,再根據自身的喜好、特點,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但又有根有源的、內行叫好的、自己的書法風格。這才叫創新。不然的話,你自以為是『破體』了、創新了,一出示,卻是別人早已有的了。如此,則浪費自己半生心血。再說,多讀名碑名帖,還可以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學養和見識,悟出新意。刻印也要如此。畫畫既如此,還要了解南宗和北宗以及他們各自的特點。」


在其他場合,鄧少峰先生也曾說:「對歷朝歷代的碑帖、名家的書法不能不看,有的甚至終生要學,但也不能盲崇。比如:北魏龍門諸多品書法,就不是品品都好。還有一些墓志銘,更不都是值得學習的,看一看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古代寫刻這些銘文的人也不個個都是高手。我們要有分析地看待這些東西。康南海(康有為)的字就不及吳缶翁,康字大多數燥氣太重,有的字結體不美,有的字筆法尚未過關,只是因為他(康有為)的名大,才把他的字抬起來的。建議你們不要學康南海。」

鄧少峰談藝錄(三)楊高鈺天廬



推陳出新

「都認為顏真卿的《祭侄稿》是天下第二行書,其實他寫的《爭座位》我認為更好些,點畫中蘊以篆籀意趣更濃烈些,如先寫(學)《爭座位》,再寫(學)《祭侄稿》,收穫會更大。」


寫(字)、畫(畫)、刻(印)的工具必須講究。


鄧少峰先生說:「我不同意某些人說的『寫字不需要擇筆』的觀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書畫家,毛筆的好壞,筆毫的軟硬、筆鋒的長短,直接影響作者的心情,進而直接影響作品的水平……用慣了硬毫筆者,突然給他一支純羊毫長鋒筆,他能寫好字么?反之亦然。」

鄧少峰談藝錄(三)楊高鈺天廬


鄧少峰篆書條幅紅裝老少經秋麗,更喜黃花晚節香。


「畫家用筆更要講究。畫什麼東西用什麼樣的毛筆,錯用是絕對畫不出好畫來的。」


「刻印者的刻刀也是有講究的,黃牧甫的刻刀是刻不出缶翁印風的,同理,缶翁的刻刀是刻不出牧甫印風的。」


(待續)

鄧少峰談藝錄(三)楊高鈺天廬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法顏師漢自成家——讀何紹基《廬山開先漱玉亭詩》四條屏 曾錦溪
嚴德榮作品點評 特約評改人:何昌貴
湖北書法百人工程
書寫對聯之我見 金伯興
高校女書法研究生風采(下)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