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編者按: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藝術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了~~~剛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著實是被「驚」了一小下下,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當代作家首開先河在中國美術館辦的書法個展。不過回過神來的時候就明白了,201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創立的「秋雨書院」的品牌倡導者,應該還是和書藝有關聯的。現在,文壇中人爭相寫書法、學畫畫,甚至辦展覽亦是蔚然成風。賈平凹、莫言、張賢亮、余秋雨~~~等等~~可以預見,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著名「跨界書法家」誕生~~


關於秋雨書院:


「秋雨書院」是中國著名學者余秋雨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開設的文化研究機構。2012年10月12日成立後,余秋雨將帶博士生進行中國文化史方面的研究據了解,中國藝術研究院創辦秋雨書院的目的,主要還是鼓勵余秋雨創作更多的優秀作品出來,同時,通過秋雨書院這個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攻讀博士學位。「秋雨書院」主要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負責。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藝術科研、創作和教育機構。這裡彙集著中國當代各個藝術門類的一大批最優秀和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


據了解,中國藝術研究院創辦秋雨書院的目的,主要還是鼓勵余秋雨創作更多的優秀作品出來,同時,通過秋雨書院這個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攻讀博士學位。余秋雨將來在秋雨書院,還要負責帶幾批博士生,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文化人。


附相關展覽消息:

余秋雨翰墨展


2017年5月25日 丨 中國美術館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展覽名稱:余秋雨翰墨展


開幕時間:2017年5月25日 15:00


展覽時間:2017年5月25日至6月5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三層)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余秋雨


1946 年生,浙江餘姚(現慈溪)人。1966 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2008 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2012 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秋雨書院」。與此同時,兼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上海圖書館理事長。


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先後榮獲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1984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1986年)、上海優秀文學藝術獎(1991 年)、中國出版獎(1992 年)、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1993 年)、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1995 年)、台灣讀書人最佳書獎(1997 年)、北京《中關村》「最受尊敬的知識分子」獎(1998 年)、香港電台最受聽眾推薦獎(2001 年)、台灣白金作家獎(2002 年)、馬來西亞最受歡迎華語作家獎(2002 年)、全球數據測評系統推薦影響百年百位華人獎(2006 年)、台灣桂冠文學家獎(2010 年)、全國美術書籍金牛杯金獎(2014 年)等。


出版有《中國文脈》《山河之書》《千年一嘆》《行者無疆》 《何謂文化》《吾家秘史》 《北大授課》《極品中國》《文化苦旅》《霜冷長河》《人生哲思錄》《遠方演講錄》《中國戲劇史》《世界戲劇學》《藝術創造學》《觀眾心理學》《重地碑書集》《經典今譯帖》等。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前言


二十幾年前,全國各地在修復重大古迹時總要立碑為紀。但是,碑文請誰來寫,成了一個難題。不少地方向當地文化界和公務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多數投給了余秋雨先生。大家充分信任他的闡述高度、文字魅力和文化聲譽。余秋雨先生寫成碑文後,接下來應該選擇書法家來抄寫了。然而,人們很快發現,余先生自己的書法也非常出色,於是就出現了碑文、碑書皆出一人之手的美事。這在現代,已不可多見。這次翰墨展第一部分所呈現的《炎帝之碑》《法門寺碑》《采石磯碑》《大聖塔碑》《金鐘樓碑》,都是余先生亦文亦書的作品,均已鐫刻於各大古迹的重要地位,成為醒目的文化景觀。在這些大碑之後,緊接著展出了余先生為國際正義人士何鳳山博士、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寫的墓志銘。余秋雨先生所寫的碑文和碑書,受到各地專家的高度評價。他的碑文,突破老式碑文的駢賦套路,恢宏、高雅、暢達,具有現代思維高度,又便於普通遊人誦讀;他的碑書,吸取二王、米芾、趙孟頫、文徵明的行書風姿,兼容莊嚴和瀟洒。除了長篇碑文、碑書之外,各地文化景點還紛紛邀請余秋雨先生題額。其中有些題額已廣為流傳,例如為四川成都題寫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這次翰墨展選取了小部分題額,例如「仰韶文化遺址」「蕭何曹參墓園」「魏晉名士行跡所在」「中國由此邁向大唐」「千佛崖」「南川金佛山」「烏江大橋」「崑崙第一城」等等。


翰墨展中最有氣勢的部分,是「經典譯寫」。余秋雨先生用優美的現代散文翻譯了屈原的《離騷》、莊子的《逍遙遊》和蘇東坡的《赤壁賦》。自從余先生的譯本問世之後,每逢端午節,眾多網友都會交相推薦「余版散文《離騷》」,受到廣大青年讀者的熱烈歡迎。翻譯之後是書法。余秋雨先生用行書書寫了《離騷》全文,又以草書書寫了《逍遙遊》全文。由於兩文篇幅很長,古代文人幾乎都不能一鼓作氣地以大字完成。這次翰墨展,見證了當代中國文化大師的生命奇蹟。此外,余先生又反覆恭敬地書寫了《心經》。佛教勝地普陀山、寶華山,均已採用余先生的《心經》寫本付諸鐫刻。在這次翰墨展中,觀眾可以看到這一寫本的各種形態。


「翰墨」這一概念,除書法的含義外,還包括了文章和著作。這個翰墨展的又一特別亮眼之處,是辟出一個區域展出了余秋雨先生的大量著作。余先生三十多年來婉辭一切社會事務,專心從事最高層級的文化考察和寫作,留下的著作量十分龐大。而且,這些著作在全球華文讀書界一直保持著驚人的暢銷記錄。翰墨展將會出現龐大的「書壁」,比較系統地展出余秋雨著作的大陸版、台灣版、外文版。此外,翰墨展又會展出部分盜版書。展出盜版書的目的,一是反映余先生著作的受歡迎程度,二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近十年來國內反盜版工作的卓有成效。總的說來,翰墨展中的書籍展區,體現了余先生與一般書法家的重大區別。在中國歷史上,書法並不是一門獨立的技藝,而是內在文化涵量的自然外化。余先生是恢復這一文化傳統的當代典範。

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再識余秋雨


——品讀余秋雨先生書法作品隨感


文/韓少玄


1


書法,可以不寫漢字嗎?或者說,書法,是不是有可能脫離漢字而存在?

曾經,這是一個頗受關注且多有爭議的話題。


至少在一部分當代的書法探索者看來,書法,是不一定要書寫漢字的。或許是受西方現代抽象繪畫的影響,這樣的一些書法探索者,特彆強調某種書法形式美的獨立性,比如線條、比如造型。他們試圖擺脫漢字對書法藝術的束縛(在他們看來,書寫漢字對書法藝術是一種束縛),創作出一些類似於抽象繪畫的作品、以及一些被稱為現代書法的非漢字書寫的作品。我不否認他們的探索是真誠的,我也不否認在他們的探索過程中可能會有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出現。但讓我不無疑惑的是,這樣的作品,還能不能被稱為書法?


與這些富有探索精神的創作者不同的是,我堅持認為,書法是不能不書寫漢字的。當然,這在他們看來,會顯得有點保守。我有我的理由。有一位年長的學者曾經明確表示,書法,不是藝術。我很能理解他的這句話。他的意思是,書法與注重視覺美感的藝術這一概念,有重合處,但更重要的是,兩者之間也確實存在根本差異。差異之處在於,除了點畫、造型的視覺美,書法之為書法更多是與漢字以及漢字所載負的中國傳統文化聯繫在一起的。在一點一畫的書寫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精神、文化心理、生命感懷以及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等。如果捨棄漢字,很可能也就捨棄了這所有的一切。可以想見,這樣的書寫,無疑是單薄的、蒼白的。


熊秉明先生曾經說,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核心。


不知道,余秋雨先生是否贊同他的這一觀點。


可以肯定的是,之於書法,余秋雨先生尤其在意它的文化屬性,而不僅僅是點畫造型的形式美。在他的表述中,書法和崑曲、普洱茶一併列為中國「極端之美」最重要的代表者。按照我的理解,熊秉明先生的「核心之核心」與余秋雨先生的「極端之美」,顯然有共通之處。


這很有意思。


作為雕塑家的熊秉明先生和作為學者作家的余秋雨先生,當他們試圖選擇相對更為一種簡捷的方式,用以表述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時,他們同時選擇了書法。


由此,書法要不要書寫漢字的問題似乎也就不需要再討論了。原因很簡單,書法離不開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也離不開漢字,在這種天然的契合中,有書法的生命力在,也有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在。


也由此,余秋雨先生通過書法,展開他的文化書寫。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2


因為文化,余秋雨先生的書寫,與當下很多一般意義上的專業書法家、職業書法家的書寫會有一點不同。我希望能夠把這一點不同講清楚。


有什麼不同呢?我想,這裡需要對書法做一下劃分。劃分的目的,是為理解余秋雨先生的書寫,尋找到一個相對比較恰當的認識起點。


在我的理解中,書法有三種類型。也可以說是三個層次。


第一種,我稱之為實用的書法。這很容易理解,最初的漢字書寫行為無不出於實用的目的,舉凡文獻記載、書札傳遞等等均是。慶幸的是,書法的這種實用功能從來沒有喪失過,或者準確的說沒有完全喪失掉。儘管在當下社會,鋼筆、電腦以及其他書寫工具替代了一部分書法的記載記錄功能,似乎書法的實用功能淡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實際上它依然通過一些方式存在著,比如各種匾額題字。順便可以說,在現代化的都市中,這些用傳統筆墨書就的匾額題字,不啻是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同時也形象的告訴我們即便在當下社會書法還是「有用」的。需要指出的是,「有用」的書法,還不是真正意義上或者說純粹意義上的書法。余秋雨先生的書寫,當不僅僅是為了「有用」,而會有更深遠的用意在。


第二種,我稱之為藝術的、審美的書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大多數人所能夠接受的對於書法的界定。通過用毛筆書寫漢字,從而體現出書寫者的某種審美情趣、個性風貌,幾千年的書法史尤其是魏晉以來的書法史,正是由這樣的一些作品所構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以來,傳統的中國文化不斷遭受批判和摒棄,我們轉而在各個層面上接受西方現代文明,我們所接受的西方現代文明不僅塑造了我們當下的社會生活方式,也正在逐步的改變著我們固有的思想和觀念,包括我們的藝術觀念。不可否認,審美層面上的書法,與西方現代意義上對於藝術的界定是有相通之處的,那麼我們也就很自然的用西方現代意義上的藝術觀念來理解書法。考察當下的書法創作,諸如形式、風格、個性等,成為大多數書法家的終極追求,這無可厚非。但,他們也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創作或許只是亦步亦趨追摹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的產物。那麼,這真的就是書法的全部嗎?在這種創作觀念的指導下,會不會無意中丟失掉書法的某些本然屬性?如果是的話,丟失掉的又是什麼?


於是可以說到第三種。


嚴格地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誠然,佛教、道教以及後來傳入中國的基督教等等,在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不缺少虔誠的信眾,但,由於我們傳統文化固有的實用性、世俗性,導致我們的宗教信仰總是缺少一點超越性。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不過,儘管我們的文化中缺少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也並不能因此就說明我們缺少對形而上、超越層面意義和價值的追問。事實上,這種追求在我們的文化精神中、行為實踐中並不缺乏。我們經常會說到,傳統文人一方面會接受儒家學說、思想,以期實現他們治國平天下的抱負。當他們的經時濟世的理想和追求沒有條件實現的時候,他們無一例外的會選擇到庄禪思想里尋求一點精神的安慰和寄託。通過庄禪思想,所有的孤獨、悲苦、憂慮和無奈,都會得到撫慰。而書法,往往是傳統文人走向庄禪境界的最佳途徑。也就是說,在傳統文人的書寫中,重要的不是點畫、造型、個性和風格,而是在一點一畫的揮運中,找尋著真實的自己,在庄禪境界中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有論者道,書法,就是傳統文人的宗教。我想這是對的。確實,當傳統文人遭遇到現實的苦難,而通過現實的一切手段都無法逾越和擺脫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書法,並經由書法,走向庄禪。那裡,有著現實生活中不曾有過的潔凈、安好。

從以上第三種類型與第二種類型的對比中,也就可以看到,余秋雨先生的書寫與當下大多數以藝術創作、自我表現為旨歸的書法家的區別所在。


我想,在筆墨書寫中,余秋雨先生很可能不是在追求表達某種思想或者情感,因為,他的文字已經有過很充分的表述。也就是說,在他的書寫中,有一種通過文字表述難以達至的訴求所在。我想,這可能就是傳統文人書寫中的那一點宗教情懷。在這裡,書寫的行為,是一種儀式。在這一儀式中,重要的不是自我的表現,而是在這一儀式化的書寫過程中,讓自己生命的某一瞬間不期然與庄禪境界暗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文人特別在意書寫前的準備工作,比如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到的「五乖五合」,如果缺少合適的條件和狀態,書寫行為是不會隨便展開的。因為,這一種意義上書寫,既不是為了實用也不是為了表達,在這裡多了一點虔誠。遺憾的是,當代書法家的書寫與傳統文人的書寫,相比較而言,恰好缺乏的就是這樣一點虔誠的心境。我想,余秋雨先生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任何形式的談論和說教,都無法讓當代書法重新找尋到傳統文人筆下的那種虔誠,唯一的方式,就是爭取做到自己的筆墨在虔誠中展開。於是,我們看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書寫。


通過文字,余秋雨先生已經有過很好的表述。在這裡,我不準備一一引用。


我只是希望,面對他的書寫,觀者都能有一點真切的體悟。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3


從文字表述轉變到筆墨書寫,余秋雨先生很容易招致這樣的詰問:通過書法,希望做些什麼、做到了什麼、是怎樣做到的?


我當然不可能代替他回答,我想我沒有這樣的資格。但是我可以談一點我的理解。


與其他藝術創作形式相比較而言,書法,大概是門檻最低的一種。在很多人看來,只要認識中國字、只要粗略的掌握一點毛筆書寫的技巧,也就等同跨進了書法藝術的門檻。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上世紀八十代的「書法熱」。在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文化、藝術的荒蕪,當大家需要通過一種方式表達一點審美需求的時候,書法當仁不讓的成為首選,一時間舉國上下以無比的熱情不約而同的操持起筆墨,也似乎人人都成為了書法家。的確,與音樂、舞蹈、繪畫相比,書法的入門要求確實要容易一點,這也造成了當下社會中書法家(或者自認為是書法家)成為一個極其龐大的群體。尤其是當書法可以被當作一種商品進行交易的時候,投入書法創作、自命為書法家的人更加多了起來。在這些人中,有官員、商人也有知名的學者、作家,他們依仗自己特殊優勢頻頻出入於書法展廳、研討會同時也會通過各種媒體吸引著大眾的關注。所謂「官員書法」「明星書法」「作家書法」的存在,無疑更加助長了書法界魚龍混雜的局面。因為,他們的加入,並非出於對書法的喜好以及對當下書法事業的熱忱,其目的,僅僅是通過書法來沾一點名或利的油水。面對當下的書法界,我們經常會有一些不滿,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責任並不全在書法家。

那麼,余秋雨先生是不是也出於這樣的目的展開他的筆墨書寫呢?


不是的。


原因很簡單,與當下混跡書法界的「官員書法家」「明星書法家」「作家書法家」不同的是,余秋雨先生的書法作品,脫胎老米、運以己意,其點畫結字、謀篇布局堪稱專業水準,其筆下的文雅氣息似乎更勝專業書法家、職業書法家一籌。作品本身足以說明一切。余秋雨先生的書寫水準到底如何,我想,只需要看看他的作品就可以了,不需要我再費舌。另外,如果是為求名,大概更不成其為理由,原因大概也沒有必要再解釋了。


既然如此,就更有必要討論一下余秋雨先生書法創作的初衷了。


以我私揣,余秋雨先生的筆墨書寫與他的學術研究、文化考察是一脈相承的,在全面考察過整個中國以及世界重大文明歷史後,他對人類文明的興衰也就有了無比真切的體悟,他的思考,也都已經落實在他的文字表述中。正是因為這樣,他對當下時代整個世界範圍內文化的弊病(更準確的說是危機)有著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認識。從某種程度上講,當下時代的文化可以說是危機重重。其中,文化生態的危機就是一例。一種文化的成長,無疑需要有一種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作為前提條件,如果這種生態環境被破壞掉了,生存於其中文化自然無法保持它的健康狀態。不可否認,當下我們的文化就處於這樣一種「亞健康」狀態。自上世紀初以來,面對向現代文明的衝擊,我們選擇拋棄故有的傳統文明轉而學習借鑒西方現代文明,固然,在學習和借鑒的過程中,我們實現了民族國家的獨立與富強。但,由於拋棄傳統文化、接受西方現代文化的雙重盲目性,使得我們當下的文化處於一種極其尷尬的境地。即,我們可能在盲目中,已經偏離、遠離了文化,某種非文化因子趁虛而入、鳩佔鵲巢。也就是說,傳統或者現代,並不是此刻討論問題的關鍵。關鍵的是,文化。文化是什麼呢?按照余秋雨先生的定義,首先是一種值得追求的價值觀念。價值觀念的混亂、真正值得堅守的文化價值觀念的缺席,是我們當下文化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顯著的表現。而余秋雨先生想做的,是,嘗試修復被破壞掉的文化生態。


在傳統的中國,書法與文化,有著天然的契合性。這種契合性,是當下書法所缺乏的。甚至,在某些層面上,當下的書法與當下的文化處於一種緊張的對立關係之中。具體來說就是,大多數書法家的創作只是傳統文人書法創作的延續,而主導我們當下生活的主要文化形態則是強調民主和理性的現代文化,兩者之間的不和諧,顯而易見。


那麼,有沒有可能以某方式,使得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的書法和源於西方的現代文明逐漸走出對立,最終實現存在的和諧?應該說,這是一個絕大的命題。在這裡,可以看到余秋雨先生的努力所在。一方面,應各方請求,他題寫了很多碑文,如《炎帝之碑》《法門寺碑》《何鳳山墓志銘》《謝晉墓碑》等。碑文的內容大多是他自己撰寫的,而且大多是以現代散文的筆法寫就,然後他用自己的書法抄寫、刊刻出來。這中間有一個轉換的嘗試,即,用傳統的筆墨是否可以書寫現代散文風格的內容並進而表達真實的當下感受。另一方面,余秋雨先生也抄錄了一些經典篇章,比如莊子的《逍遙遊》、屈原的《離騷》等,在抄錄這些經典作品的同時他用自己的散文風格翻譯出來,使之成為可頌可讀的現代美文。這裡,又有一個嘗試性的轉換,即,傳統經典里的思想和情感是否還有可能以某種方式繼續存在於我們當下的生活。如果,這兩方面嘗試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或者說是具有可能性的,那麼,當代書法和當代文化的和諧共存,就是有可能實現的。那麼,通過余秋雨先生的筆墨書寫,我們毫無疑問感受到了這種和諧的存在,傳統和現代在他的書寫中沒有絲毫抵牾。在這裡,傳統和現代的爭論不再是問題,書法再一次回歸到文化,一種健康的文化生態也正在慢慢地在一種趨於和諧的狀態中形成。和諧,對於中國文化來講,應該不僅是一種現成的既定狀態,而更是一種理想化的追求。傳統文人,對此並不陌生,因為他們長時間親近儒道、庄禪。但我們,卻相對生疏的多。我們,已經相對習慣了對立、衝突,或者主動、或者被動。好在,當下我們也終於幡然悔悟。在某一刻,我們突然醒悟到,相對於對立和衝突,和諧的狀態才是文化中最值得珍視的那部分內容。儘管如戲,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和諧,何處尋覓?和諧,何由得之?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方式,也迫切需要引導。於是,余秋雨先生的書寫,其意義便不言自喻,在書寫中超越無謂的爭論、辯解,用書寫的方式觸摸和諧,不是屬意於表現為對立衝突的「破」而是更在意「立」。長久以來,我們說「不破不立」,但,我們也往往有意無意間忽視了「立」才是文化研究與思考的最終目的。鑒於此,余秋雨先生選擇安靜的書寫。我想,這大概也就是余秋雨先生操持筆墨的根本目的所在。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4

美,是有等級的。


藝術,也是有等級的。


至少,在人文學科尤其是文學、藝術領域,等級是存在的,而且我也承認是應該存在的。之所以要在這裡談論等級的問題,是因為,從很多當下的文學藝術研究者評論者那裡,我隱隱聞聽到一點不同的聲音。他們似乎有一種期待,期待等級的取消。這是我不能同意的。我一直認為,人文學科和社會、自然學科的研究應該區別開來,因為它們畢竟有很多的不同。現實的情況卻是,在我們的研究中,有一部分研究者和評論者有意無意中漠視這些區別和不同。在社會科學中,等級的存在,往往被視為一種野蠻的、落後的表現,當人類的社會文明進入到現代階段之後,社會等級帶給人類自身的種種負面影響逐步被揭示出來。取消或者弱化等級觀念和差別,意味著人類文明開始關注每一個體的人的自身價值,而不是如同以往那樣先驗的肯定某些人是高貴的某些人是卑賤的,人人平等、人人都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最大化的自由和可能性,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問題是,這樣一種觀念運用到人文學科、文學藝術領域是否恰當,則是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我否認這一點。


在人文學科中,比較高的等級與比較低的等級的關係,不存在對立、也不存在壓制和被壓制。相反,較高等級的存在,為較低等級提供了價值規範,具有引導、提升、示範等一系列功能,其存在的積極價值遠遠大於負面影響。等級,在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里,應該被作為兩個內涵完全不同的概念加以理解。文學、藝術中最高級別的作品,我們往往稱之為經典。所謂經典,意味著這些作品是具有超越性的,超越時代、超越地域、超越民族,永恆的守護著幾千年來我們人類所創造的那些具有絕對高度的價值觀念、價值追求,每一次親近,都會提升一點生命存在的高度和純度。所以,我想我們有必要承認等級的存在,並且清醒的知曉哪些作品才是最高等級的代表。如當下文學藝術界的某些創作者、研究者,立足於比較低的等級,無知的嘲笑較高等級,以能夠吸引眾多的關注而自鳴得意,這不是進步,是墮落。最高等級的文學藝術,總是同人的生命本身相聯繫的,生命是唯一永恆的主題,具體的社會事件、瑣碎的是是非非在這裡構不成主題。最高等級的文學藝術作品會告訴我們生命的缺憾,引導我們正視這些缺憾,並與我們一起,向著某一個我們想像的極限努力提升,取消等級、否認最高等級,只能意味著人類自身永遠只能陷身一時一地的喜怒哀樂、是非成敗,超越的向度不存在了,生命的平面化、破碎化是必然的。具體到書法,最高等級的作品,出現在魏晉,最顯著的代表者是王羲之父子,這已成共識。那個時代的書寫者,如王羲之,真切的感受著自我生命的短暫與不圓滿、不無傷感的體驗著並想像著死亡的最終降臨,悲和痛是有的,沉淪卻不是他或者他們的選擇。短短的一段魏晉,之所以傲嘯整部書法史,正是由於那一時代的書寫者,用他們的筆墨,用他們筆下的起止頓挫、勾連回合,超越了生命的短暫,演繹了生命的亮麗與瀟洒。絕對一點說,沒有這些書寫者,也就不會有一部可圈可點的書法史。我知道,余秋雨先生很看重這段書法史,我也知道他對王氏父子的片紙隻字都珍愛有加,除卻個人性情偏好,大概是他瞅准准了書法史的最高等級,並努力靠近。


如果說,魏晉書法,給予余秋雨先生一個起點。


那麼,他的人格,讓他演繹出自己的筆墨。


書如其人,論者贊成也罷反對也罷,作為一種進入書法的視角,還是比較有效的。儘管很難釐定書法作品的某一點畫結字與書寫者某些心性品格完全的對應關係,但,至少應該承認這種對應關係還是存在的。自然科學中的分析方法在這裡並不起作用,即便曾有研究者嘗試,也大多以失敗告終。我想,在這裡可以引入象徵這個概念,把可視的筆墨當做一個顯像的層次,通過這一層次,可以感受到另外一個更深入層次的存在,書法以及其他藝術的魅力恐怕就在此處,說是說不清楚的,但可以感受。需要說明的是,感受,並不是純粹主觀的,按照李澤厚先生的論述,裡面積澱了以往文明創造的基因密碼,當然不可能是全部,就每一個人而言其自身所載負的文化密碼的構成有著層次和多寡的區別。那麼,經由書法外在可視的點畫結字,最終會指向哪些更為深入的內容呢?我想,應該是人格。古人在討論書法的時候,經常會說到,見其字便可想見其人風貌。風貌,也即是人格。一部書法史,固然是由一件件精彩的作品構築的,換一個角度看,其實更是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書寫者自我人格的展示。比如顏真卿、比如蘇東坡,如果抽取人格的因素,對他們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顯然缺少了一個層次。余秋雨先生對文化人格進行過細緻而深入的研究,但對自己的人格,沒有過多直接的談論。不過,通過他的文字、他的筆墨,可以感受到。對於余秋雨先生的人格魅力,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獨立。近代以來,以西方現代文明作為參照,我們對傳統中國人的人格進行了一些列的研究,進而是批判。批判的焦點是,在我們的人格中,尤其是在傳統文人的人格中,先天的缺少獨立性、缺少現代意義上的自我。確實是這樣,傳統的文人在出世入世間,要麼依附政治要麼委身自然,如同西方那種以一種完全獨立的自我面對社會人生、面對自我命運並展開一系列行為的人格我們是缺乏的,即便在經歷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之後,現代意義上獨立的人格依然沒有完全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結構中建構出來,在很多時候,我們依然習慣於依附,不僅在行為上更在思維上。或許是出於對這一問題的憂慮,也可能是因為試圖多一點文化擔當,眾所周知,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余秋雨先生毅然決然的辭去一切公職,開始對中國文化遺迹進行漫長的考察,之後又對世界各大文明遺迹都進行實地考察,其目的,就是試圖擺脫開束縛在傳統文人身上一切要素,以一個現代文人的視角、思維、方式,已完全獨立的方式和姿態對中國文化以及世界各國文化展開研究。路途是遙遠的,背影是孤獨的,但正是因為這樣,他以自己的努力驗證了當下中國文人實現人格獨立的可能性。現在,他的文化考察、文化研究暫告一段落,通過筆墨,他以另外一種方式繼續展現著他的文化人格的獨立性。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很多作家的第二職業悄悄變成了寫書法?

一樣是寫字,但寫書和寫書法,就經濟價值而言卻相去甚遠。在作家圈裡,寫字畫畫雖是副業,但能搞出名堂來的,來錢絕對比正業快多了。請看擅長書畫的賈平凹一天的時間分配:上午多在寫書,下午則是會客和賣字畫的時間。有人坐在他工作室一個下午,發現他前後接待了三批買書法作品的人,賈平凹談笑間揮毫自如,半天所得相當於一個普通作家一年的收入。


不知從何時開始,很多作家的第二職業悄悄變成了寫書法,尤其是知名作家,紛紛加入浩浩蕩蕩的書法大軍,與書法家搶地盤。和普通書法家相比,他們擁有雙重身份,收藏者清楚地認知他們的社會價值、文學價值和書法家價值。


余秋雨的扇面書法價格早已被藏家炒得老高;電影《白鹿原》上映後,藏家們到處打聽陳忠實書法的價格。陳忠實書法有著穩定的客戶群,儘管不到1萬元即可收入囊中,但此價格也已和西安知名書法家的作品看齊。


莫言獲得諾獎後,藏家又一窩蜂地在問:莫言的書法有沒有?去年底,在傳是秋拍上,莫言的一封信札及兩件書法作品總成交價達到11.73萬元,其中《魯迅詩》、對聯和信札的成交價(加傭金)分別為4.715萬元、4.37萬元和2.645萬元。


在寧夏書畫市場,書法作品賣得最貴的也並非專業書法家,而是作家張賢亮。據了解,張賢亮目前書法的價格按照四尺整張計算,每張兩萬元(每平尺近三千元),備受追捧。


為何作家業餘玩書法,卻能反超書法家的價格呢?對此,張賢亮有過一段精彩語錄:「書法家的正確定義不僅是掌握了書法這門技藝的人,更是能將形式與內容完全統一的人。這考驗的不僅是書寫者的文化底蘊,更考驗書寫者的文化素養。否則那些作品只是具有一定審美價值,卻沒有體溫的物件,就像櫥窗中穿著華麗的模特兒,不是血肉之軀,不能給人以親切感。」


張賢亮坦言自己沒有成為書法家的野心,「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懂什麼筆法,拿起筆便寫,這也是我不敢稱自己的毛筆字為"書法作品 的緣故之一」,但對真性情的抒寫,反而塑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趣味。一位西安藝術圈人士曾評價,賈平凹的書法很拙,有魏碑的古拙和大氣,相信一般的書法家根本達不到他對文化的深刻領悟。據《新聞晨報》


作家賈平凹書法每字三萬元


閘東山向長江日報記者展示了著名作家賈平凹為龍王廟撰寫的墨寶匾牌「龍盤虎踞」。他笑稱,賈平凹的這幅墨寶來之不易,卻也來得爽快。


漢口龍王廟詩賦、楹聯、書畫徵集活動領導小組開始向全國徵集作品。組委會希望特邀一些文化名家無償撰寫楹聯、匾牌,賈平凹在首選之列。


閘東山從朋友處輾轉得知賈平凹手機號,發簡訊向賈平凹求賜墨寶。簡訊中他直言:「由於此次活動是為弘揚龍文化而化緣,沒有報酬,聽說您的書法作品明碼標價,所以我遲遲不敢問津……」半小時後,閘東山收到賈平凹回復的簡訊:「我在國外,回來處理此事。」


之後不久,閘東山突然收到賈平凹簡訊:「字已寄。字市場價十萬。不收你的。」書法收到,令閘東山驚喜——這幅「龍盤虎踞」匾牌書法寫得既厚重又靈動,既粗獷又飄逸,且力透紙背。一打聽,到賈平凹家去索字的人很多,賈平凹一律明碼實價,每字潤格3萬,不還價。


據《半島都市報》《長江日報》


打開2017最新版書藝公社APP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appbyme.app204770


發現更多精彩!


與120000+會員、10000+書壇精英共同交流!

作家余秋雨要在中國美術館辦書法個展,作家與書法家搶地盤? 點擊播放 GIF/25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第二回書法原創大賽——隸書主題創作徵集
經典‖龍門二十品之《馬振拜等三十四人造像記》
郭子緒‖也談技巧錘鍊
一日之跡‖詩懷淡處臨春水
中國風‖商務空間書法精品專場(三)

TAG:書藝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作家中的書法家 段海峰作品
《中外華語作家》簽約作家候選人作品展:陳華美
美國作家筆下的國家法西斯未來:它會被稱為美利堅主義
嶺南作家·作家詩箋
推理作家的家
著名作家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散文作家瞿秋白書法!
當代著名作家——余秋雨書法!
《中外華語作家》簽約作家候選人作品展:付萬發
著名作家余秋雨書法,算不算書法正流?
作家究竟為什麼練書法?
【小作家】家鄉美食多
小作家:我的家鄉
書法家兼作家周而復書法欣賞:字滿好,不輸王羲之!
遇事不著急,自稱小人物,「三家村」老作家廖沫沙書法作品欣賞!
簽約作家|大美延邊我的家|褚玥
作家、詩人、導演、藝術家為什麼都愛寫書法?
中國現代作家,教育家葉聖陶
從家庭主婦到知名作家 朵拉:我們一家全用中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