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說的話,我一句都不信」,原來元首是這樣看待日本的!
二戰中所謂的德意日三國同盟,組成了軸心國集團。軸心國的形成源自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相關代表在德國首都柏林會簽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那以後,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才算正式形成 。軸心國的人總把自己的軍事結盟稱為「鋼鐵軸心」,以此展現出極其強硬的姿態和氣勢,其實大家都知道,義大利的軍事能力非常孱弱,日本又和德意兩國距離遙遠,這個軸心的「鋼鐵」程度是大值得懷疑的。
德國無疑是軸心國的中心,元首希特勒對他的兩個盟國又是何種態度呢?對於義大利和墨索里尼,希特勒有一種拋之不去的情節。首先,就法西斯運動而言,墨索里尼要算是他的前輩,甚至可以算是老師。其次,當德國在1936年冒著被諸大國干涉的風險吞併奧地利時,只有墨索里尼在第一時間表示了支持,為此希特勒明確表態,「為了這件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領袖(墨索里尼)!」所以德意之間存在再多矛盾,德軍對義大利軍隊的表現有再多不滿,也不會影響到德意兩國根本性的夥伴關係。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關係,那是夠鐵的
那麼,希特勒對日本人又是一種什麼態度呢?結盟之後,德日兩國在共同事務上發生交集的機會並不多,這一情況在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後有了改變。當時德國力邀日本向西伯利亞動手,加入對蘇戰爭,如此一來,蘇聯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將大大有利於德軍的東進。然而,日本政府拒絕了這一「邀請」,而且非但沒有在蘇聯戰場上助德國一臂之力,反而南下掠取資源,直接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讓軸心國又多了美國這樣一個勁敵。
沒有加入對蘇戰爭已經讓希特勒對日本帝國非常不滿,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更是讓希特勒覺得這個盟友很不靠譜。因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希特勒在1941年3月5日下達的「與日本合作的指令」中,就明確指出未來兩國合作的首要任務是使英國就範,而要「避免美國參戰」,日軍偷襲珍珠港完全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這能不讓元首惱火嗎?
希特勒會見日本外長松岡洋右
珍珠港事件後,德國不得不向美國宣戰,也隨後成立了一個德日聯合作戰的協調委員會,但這完全是有名無實,德日之間的軍事關係僅限於偶爾有日本軍官來德國訪問而已。此後,當日本海陸軍接連在中途島和瓜島等戰役中失敗後,希特勒對於日本人的看法就更加惡化,終於,在1943年4月初的一次大本營會議中,元首對日本人發出了強烈「吐槽」。
會議開始後,當部下開始介紹太平洋上的最新戰況時,希特勒打斷了他們,並說,「對日本人說的話,不要當真,我一句都不信!」約德爾將軍馬上跟進道,「是不能相信他們!他們是一批口是心非的人。」希特勒接著說,「他們肆意撒謊,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元首穿日本和服的假想圖,其實希特勒非常討厭日本人
元首的觀點還是有事實支持的,他繼續說,「日本人到底幹了多少事!日本才拿出30幾個步兵師?真是可笑,日本比德國人口多,他們可以拿出120個師。他們也從來沒有提過軍艦,從來沒有提過航空母艦,可是現在,一下子都是他們的航空母艦,我們必須對他們有所提防……「
這樣的語言用在盟友之間是非常罕見的,這也說明希特勒對於日本人已經完全喪失了信任和耐心。而從歷史的角度看,元首對於日本人的論斷,比如」對日本人說的話不要當真「這一句,可以說是相當正確的,確實」不能相信他們「!
夾在兩個日本人中間閱兵,希特勒感覺一定不太好
感謝關注 [ 看戰史 ],更多精彩戰史內容將持續為您呈送!
※1942年6月的短短5分鐘,摧毀了日本人半個世紀的努力成果
※空中怪客——奇特的德國空軍Fw 189「梟」式偵察機
※本可避免的殺戮——德國空軍血洗鹿特丹
※最終撕破臉時,希特勒對「閃擊英雄」古德里安說了什麼?
※從天而降——德國傘兵突襲鹿特丹
TAG:看戰史 |
※菲律賓人竟然是這樣看待日本和日本人的,真相了
※你想不到的!日本人是這般看待「抗日戰爭片」驚呆了!
※萬萬沒想到!原來日本妹紙是這樣看待中國男人的
※日本竟然這樣看待「抗日神劇」?想都沒想到、看看這些留言吧
※萬萬沒想到:日本人是這樣看待抗日神劇的
※普通日本人怎樣看待中國?也如我們討厭他們一樣?
※崇禎皇帝臨終前說的這句話,感動了無數人,你怎麼看待這句話?
※有人問我怎樣看待一個行業,我說……
※日本人是怎麼看待抗日神劇的?結果值得我們反思
※不可思議!日本人是這般看待「抗日戰爭片」驚呆了!
※爸媽一句話,孩子窮一生,你如何看待這句話?
※這些人都曾與美國對抗,結果接二連三的倒下,他們的身份多種多樣,你又是如何看待
※原來天秤座的人是這樣看待愛情友情
※郭敬明原來是這樣看待女人出軌的!然而曾用女兒製造過話題的韓寒看法竟然是這樣…
※日本人怎樣看待中國的抗日神劇?看看有哪些答案?
※中醫是怎麼看待「缺乳」這個問題的,原來都是用的這些方法!
※日本街頭採訪:你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
※原來高段位的女人都是這樣看待愛情的
※憂鬱眼神還有點面癱,他是一代人的回憶,如何看待《第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