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書札記 王學嶺

臨書札記 王學嶺

臨書札記 王學嶺



北魏《嵩高靈廟碑》拓片(局部)

臨書札記(二十九)


王學嶺


北魏《嵩高靈廟碑》


此帖多有向旁斜處學者。北碑天真爛漫,非是形容渙散而是刀筆果敢、字體諧調。求偏尋怪,最是不得。「祭非禮典,神怒民叛」,書非法度,失韻無神。

「運極反真,亂窮則治」,今人多喜學碑,好似筆道一柔便非書法。但碑本珍鑒而傳、考據而興,書丹雖由蔡中郎始,卻終乏好手。故碑可學亦須思辨為先,知學諸何碑、學碑之處、學用相諧。刀斷斧削,剛而含柔,北漠旋風,散而有神。寇謙之論善經道而書跡向朴,碑文獨有疏朗神情。運極反真原本道,亂窮則治德生柔。仙羊寶鼎胡笳拍,石汗雲溪夜訪舟。南北朝時,北方尤為雄壯蒼涼。父子兄弟長做廝殺,臣子親朋莫知忠良。此時猶疑與本心痛快,駿馬美酒與鴆飲伏擊,每使人更趨尋道成約。則書文有晉風清波之矯捷,有邊關歌拍之果斷,雕刻匠之不羈,亦在其中。作字兼楷兼隸,平整端莊,刻不精處姿態多。行文亦駢亦論,勤勉盼願,修廟宇外世情真。


此帖摹筆畫則不似學結構。想其立馬胡旋之回望者,目有定而袂帶猶飛、方圓混成,是其意。拙因趣生而非筆。草原縱馬為樸拙,花園游韁是懈怠,解得經論之所由不圖減省、不做唐突,才是「靈廟」真神,方祭有可依禮有所續。書者文心,文即尊,而敬解深意、煥為歌舞。

臨書札記 王學嶺



王學嶺選臨《嵩高靈廟碑》中堂

臨習要點:


1、此碑風格雄強,結體生拙,用筆老辣。楷中帶隸,若有行意,是隸書向楷書過渡的佳本。結字大小錯落,粗細變化豐富,不拘一格。臨習此帖,要把握其整體風格,心要活,筆要活,不必往楷書或隸書上靠,或楷或隸的意趣,正是它的可貴之處。


2、在用筆上,首先要領會方筆的妙用,這在魏碑中很常見。但方筆不能如刻石所示原樣複製,而是要遵循毛筆的書寫規律,自然而出。此外還要細心體察方與圓之間的關係。康有為評此碑書法為「體兼隸楷,筆互方圓」,很有道理。再者,此碑捺畫最具隸意,注意提按與頓挫。行筆中,中側鋒並用,要重視中鋒的運用。


3、在結體上,重心中下。有撇捺者字勢較開張,個別字借隸意而收勢,形成對比。此碑既有「拙」意,又有「靈」氣,這種辯證關係,需細心體會。我們處在五體相對成熟的時代,初次接觸此碑,寫得好看容易,寫出韻味實難。


相關鏈接:

1、此碑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碑陽23行,行50字,碑陰7列,上2列字較大,計22行,下5列16行,字較小,各列行數不等。額篆書陽文4行共8字,側刻「武則天天授三年(692年)馬元貞投龍簡記」。碑文內容為寇謙之修祀中嶽廟並宣揚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縣嵩山中嶽廟。


2、張彥生《善本碑帖錄》中華書局本:碑在河南登封嵩山中嶽廟。所見最舊者為明初拓本,第八行「聲故煙祀」,「故」字末筆稍連石花,第十七行首「有」字下,「奏遣」下「道士楊龍子更造新廟太延」11字完好。第十六行、第十八行稍損十數字。其次明末清初拓先泐,八行「故」字右「口」「煙祀」二字完好,十七行「楊龍子」等字損泐可見。後首行「太極剖判」「剖」字完好,乾嘉拓本首行「剖」字左上「立」不損,第六、七行首「季損」二字石花不連,「季」字完好。道光拓本首行「剖」字損大半,末與二行大字泐連。


現存最舊拓本為陳叔通舊藏,今藏故宮博物院。第八行「故」字末筆稍連石花,第十七行首「有」字下,「奏遣」下「道士楊龍子更造新廟太延」等字完好。第十八行首「世」字下,「議曰」下「運極反真亂窮則治是以」等字完好(近拓「世」字下全泐)。又南京博物院藏蒯若木藏沈樹鏞舊藏上大半整張本,拓稍晚,「更造」「更」字末筆連石花。遠不如陳氏舊藏本。以上二本邵茗生在《文物》一九六二年第十一期、一九六五年第六期考證甚詳。

臨書札記 王學嶺


王學嶺臨《嵩高靈廟碑》得句中堂


王學嶺臨書脞語(二十九)


陳伯敷論懸腕,曰膽、膽、膽。則魏晉几案於斯已不可倚踞閑坐。又詳述筆畫之次序力量,列比數字如幾何,分割提按似指法。情生喜怒淺深,氣有清肅奇古,則字變化無窮。二人虛實兼行,古今並著。心意性情,賦彩成章。

臨書札記 王學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鄧少峰談藝錄(三)楊高鈺天廬
法顏師漢自成家——讀何紹基《廬山開先漱玉亭詩》四條屏 曾錦溪
嚴德榮作品點評 特約評改人:何昌貴
湖北書法百人工程
書寫對聯之我見 金伯興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