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唯一一個三朝政壇不倒翁

滿清唯一一個三朝政壇不倒翁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

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 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滿清唯一一個三朝政壇不倒翁

張廷玉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滿清唯一一個三朝政壇不倒翁

《雍正王朝》中張廷玉形象(杜雨露飾)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出生於北京城。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歲的張廷玉準備參加會試,但因張英(其父)奉命為總裁官而迴避不試。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張廷玉的夫人姚氏離世,父親張英登上相位。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張廷玉授翰林院檢討。開始擔任《親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書房。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後,多次隨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諸部。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張廷玉母親離世。九月,父親張英離世。服闋,仍原官。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充會試同考官。四月,授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充經筵講官。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充武殿試讀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總裁官。

深受重用

滿清唯一一個三朝政壇不倒翁

張廷玉畫像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十一月,康熙駕崩,雍正即位後張廷玉受命協同掌院學士阿克敦,勵廷儀辦理翰林 院文章之事。不久即提升禮部尚書,充任《世祖仁皇帝實錄》一書的副總裁官。

雍正元年(1723年),張廷玉復值南書房,與朱軾等人同為諸皇子師傅。四月,任順天鄉試主考官。雍正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九月,調任戶部尚書。十月,張廷玉任四朝國史總裁官。

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晉保和殿大學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書事務。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門開始設立軍機處,命張廷玉與怡親王,蔣廷錫領其事宜。

乾隆三年(1738年),罷總理事務之名而以大學士掌機要。

乾隆十一年(1746年),張廷玉的長子內閣學士張若靄病故。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病危,臨終前,張廷玉與庄親王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

乾隆元年(1736年),張廷玉再次奉命為皇子師,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親謁景陵,張廷玉與王大臣留京總理事務。自此以後,皇帝每逢巡幸,張廷玉總是留京總理事務。[2]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授總理事務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進三等伯爵,賜號勤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張廷玉老病乞休,乾隆帝執意堅留。

晚年坎坷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同意張廷玉辭官,命待次年春天舟行回鄉,並制詩三章贈張廷玉。隨後張廷玉入謝時觸怒乾隆皇帝,降旨切責。廷臣請奪張廷玉官爵及罷配享,詔許削伯爵,以大學士原銜退休,仍配享。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剛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歸,激怒了乾隆皇帝,於是命以太廟配享諸臣名示張廷玉,命其自審應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學士九卿議,罷配享,免治罪。隨後歸去。後來又因四川學政編修朱筌坐罪,命張廷玉盡繳頒賜諸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卒於里第,享年八十四歲。死後葬於龍眠山,乾隆最終仍遵遺詔,命配享太廟。

人物軼事

退名畫

張廷玉篤愛長子張若靄。張若靄少年登科,書畫皆精妙,尤善鑒賞。一日,張廷玉到一屬官家,看到一幅名人山水畫,十分欣賞,回家後,便在其子面前對那幅畫大加讚賞。其子誤以為父親很想得到這幅畫,於是擅自從那位官員家把畫要來,掛於書房。張廷玉晚上歸來見到了這幅畫,大驚失色,責罵兒子:"我無介溪之才,汝有東樓之好矣。"意思說,你怎麼隨便奪人之好呢?其子跪著向父親謝罪,旋即將畫歸還其主,張廷玉這才作罷。

馭吏

張廷玉性情寬厚,而駕馭官員特別嚴厲。他主管吏部時,知道有一個老奸巨猾的官吏張某,人稱張老虎。此人一貫舞文弄法,中央和地方的官員經常受到他的傷害。張廷玉命令有關部門重懲張老虎,朝中權貴中有許多人出面營救,張廷玉不為所動。一時人們稱張廷玉為伏虎侍郎。

一天,張廷玉坐在堂上辦公,官吏拿來一份文件,說:"這份文件中的"元氏"縣被寫成"先民"縣,應該駁回質問原省。"張廷玉笑道:"如果"先民"被寫成"元氏",那是外省的錯誤,現在"元氏"被寫成"先民",那是書吏略添筆畫以便勒索外省罷了。"於是一併處罰並驅逐那個狡猾的官吏,然後將文件的錯誤更改。

文思敏捷

除了編史,張廷玉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繕寫上諭。西北戰事開始之後,張廷玉協助雍正完善了軍機處。軍機處後來成為國家軍政大事的決策機構,而張廷玉就是其中的辦事大臣。軍機大臣雖不參與決策,只是"跪受筆錄",但平日繕寫上諭、處理文書既是一項體力勞動、也是腦力勞動,而張廷玉都能辦得井井有條,未曾出過岔子。雍正每次口授片刻,張廷玉便可擬就,即便每日十數次也是如此,其文思敏捷實難一般人所能企及。

在清廷對準噶爾用兵吃緊之際,羽檄交馳,每日屬吏請求張廷玉指示和批閱的文件常達數百件,但即便如此,張廷玉也沒有耽擱或是做錯過一件事。史載他時常坐在轎中還在辦公,甚至傍晚回到家中還要熬夜加班,以使第二天能及時拿出處理意見。雍正皇帝稱讚道:"爾一日所辦,在他人十日不能及也。"

後事之煩

張廷玉的麻煩還在後頭。張廷玉有一婿系呂留良案內之人,而且在四川學政任上有枉法行為。乾隆十五年幾乎籍沒張的全部財產,後從輕改為罰金,並責令盡繳任官50年來所得各項御賜物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聊聊錦衣衛那些不為人知的事兒
南明王朝三大帝
多爾袞和孝庄之間那些事兒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位把持朝政的女性,手段十分兇殘
明朝最具天賦的一位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卻將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條
歷史上還有一個「武則天」,她把持朝政十一年
歷史上還有一個武則天 她把持朝政十一年
慈禧作為一個女人為什麼能把持朝政四十七年這麼久
清朝政變中,慈禧一個弱女子,是怎麼輕易干翻了一幫老爺們
三國這個女人不簡單,曾一度掌控整個國家朝政,後被流放不知所終
三國時期這個女人不簡單,曾一度掌控整個國家朝政,後被流放不知所終
一個賣藝女,不能生育干涉朝政,得皇帝專寵三十年
慈禧最信任三大太監,一個干預朝政,一個活到新中國
她和武則天有一拼,縱慾放蕩公然養情人,獨攬朝政四十一年
清朝政府只用一種武器,就讓塞北彪悍的蒙古族人口減少四分之一
執掌秦國朝政數十年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羋八子
清朝這個皇帝不理朝政,卻迷戀花街柳巷,結果因染病醜聞去世
一手遮天,把持朝政,竟還想要殺光皇帝的兄弟,慈禧一招將其制服
一漢人向清朝政府提出一政策,卻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這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因玩 洋妞 荒廢朝政,而被趙匡胤滅國的皇帝
這個皇帝與群臣賭氣,二十幾年不理朝政:因為何事賭氣呢?
太監為了把持朝政讓傻子當皇帝 沒想到傻子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