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名老中醫朱良春—急性熱病的治療經驗

名老中醫朱良春—急性熱病的治療經驗

急性熱病其來勢兇猛,傳變也速,要防微杜漸有預見性地採取果斷的、有力的、相應的措施,必須「先發制病」,只要不是「表寒」、「表虛」之症或年老體衰之軀,均可早用「通利療法」,這是清熱祛邪的一個重要途徑,能起到控制傳變,保存陰津的作用,從而達到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的目的,並發揮中醫中藥治療急性熱病的應有作用。

溫熱病中使用通利療法,起始於《內經》,奠基於仲景,發展於明清,朱氏思其心,用其法,在臨床中不斷探微索隱,靈活化栽,有所發揮。

溫熱病應用下法其主要目的是逐邪熱,而下燥屎,除積滯還在其次,因為溫邪在氣分不從外解,必致里結陽明,「血液為熱所搏,變證迭起,是猶養虎為患。」邪熱蘊蒸,又最易化燥傷陰,所以及早應用下法,最為合拍,通下豈止奪實,更重在存陰保津。

朱氏使用「通利療法」(下法),主要在於迅速排泄邪熱毒素,促使機體早日康復,可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是清熱祛邪的一個重要途徑。無論邪之在氣、在營、或表裡之間,只要體氣壯實,或無脾虛溏泄之象,或有可下之症,或熱極生風,躁狂痙厥,均可通下逐穢,泄熱解毒,選用承氣、升降散之類,或於辨證論治中加用硝黃,這就不是揚湯止沸,而是釜底抽薪,既能泄無形之邪熱,又能除有形之穢滯,一舉數得,誠治本之道。此法的運用,要既得其時,又得其法。有宜疏風攻下者(如升降散),有宜解毒攻下者(如小承氣湯加草柴),有宜逐瘀攻下者(如桃核承氣湯),有宜滌痰攻下者(如小承氣、小陷胸湯合方),有宜養陰攻下者(增液承氣湯),當隨證參用。對純屬衛分表證,惡寒較著而熱勢不甚,或年老體弱、孕婦或婦女經期,則宜慎用。總之,當下不下,謂之失下,不當下而下,謂之誤下,要妥為辨證。以下試舉幾例,介紹朱氏歷年在溫病治療中運用通利療法的經驗。

(一)時感高熱急性熱病初起常證兼表裡,恆多衛氣同病,若能打破先表后里之成規,及時採用解毒清理之劑,內外並調,恆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朱氏曩年曾選用聶雲台氏創製的「表裡和解丹」治療多種熱病初起而見有表裡證者,或病起已三、五日而尚有表證存在者,服後常一泄而脈靜身涼,或顯見頓挫,續服數次可瘥。處方:僵蠶45克,蟬衣、甘草各30克,大黃135克,皂角、廣薑黃、烏梅炭各15克,滑石180克,研極細末,以鮮藿香汁、鮮薄荷汁各30克,鮮蘿蔔汁240克,泛丸綠豆大。成人每服4~6克,婦女、體弱者酌減,小兒10歲左右服2克,6至8歲服1~15克,2~5歲服05~1克,每日服1~2次,連服1~3日,熱退即勿再服。此方系從《寒溫條辨》之升降散加味而成,蓋其功能疏表泄熱,清腸解毒,促使邪毒從表裡兩解。多年實踐證明,不論成人、小兒,除正氣虧虛或脾虛便溏,或發熱極輕而惡寒較甚者外,均可服之。朱氏曾治一男性工人,42歲,違和四日,惡寒發熱,頭痛肢楚,服退熱片得汗而熱不挫,入暮尤甚,體溫39℃,口微渴而粘膩不爽,大便三日未通,苔白黃而膩,脈浮數,辨證屬風熱外襲,濕滯內蘊,治宜兩顧,予表裡和解丹9克,分兩次服,葯後得暢便,即熱退身涼,續服一次以靖余邪。

(二)乙腦乙腦與暑溫、暑痙、暑厥類似,起病急驟,傳變迅速,衛分癥狀,殊難覺察,就診時多見氣營相兼,或氣血兩燔之候。朱氏認為,只要沒有明顯的表證,而溫邪已漸入里,出現高熱神昏,躁狂風動,或有腹滿便結者,均宜採用通利法,「急下存陰」,使邪有出路,穢滯既去,邪熱可以迅速挫降。這是直接關係到預後好壞的關鍵問題。朱氏在治療乙腦過程中,屢以通利療法而獲效。

例如在腦水腫未形成前,早期即可見到球結膜輕度水腫,舌有時脹長,立即服用「降利湯」,就可防止其出現。這種先發制病,防微杜漸的措施,可以縮短療程,防止腦水腫、腦疝的形成。朱氏曾為鹽城地區醫院會診一男孩,8歲,患乙腦入院已旬日,高熱昏迷,項強痙厥,譫妄抽搐,加重四日,腑垢一周未行,腹硬滿,蒸蒸但頭汗出,苔微黃而厚膩,脈沉實而數,辨證為暑邪夾濕與食滯互結,蘊蒸陽明胃腑,熏灼心包,神昏竅閉,亟當通泄邪熱積滯,佐以化濕辟穢,平肝熄風,以冀腑通滯泄,勢挫竅開。處方:生大黃9克(後下),芒硝6克(沖服),炙全蠍末15克,鉤藤(後下)、青蒿各15克,葛根、僵蠶、佩蘭、石菖蒲各9克,甘草3克。兩帖,一日服完(鼻飼)。翌晨腑通,排臭穢、焦黃宿垢四次,神識漸清,諸證悉減,原方減硝黃續進,以靖余氛,三日漸復。此為通利排毒,使邪有出路,而獲此效。

(三)正副傷寒本病隸於濕溫範疇,由於感受濕熱病邪所引起,往往病程較長而難速愈。朱氏認為,如能突破常規,在早期及時予以疏通積滯,清泄解毒,既能解除濕熱、食滯的搏結,縮短療程,又能防止邪熱下逼腸絡引起腸出血。他指出,下法是直達邪熱巢穴,追逐邪熱外泄的積極療法,而且要「及早涼下」,不要等待舌苔轉黃方敢議下,且傷寒之用下法,要「輕法頻下」(章虛谷語),不可過於猛峻。湯劑用大黃一般在6~15克之間,芒硝在6~12克之間。用涼膈散在30~45克之間,一般連用3天,以後視體質強弱,邪熱盛衰,連日或間日應用下法。朱氏一般採用聶氏以楊栗山《寒溫條辨》之「升降散」(生大黃、姜蠶、蟬衣、薑黃)為主而制定的「表裡和解丹」和「葛苦三黃丹」治療傷寒、流感等溫熱病,收效較佳。療程多在3~10天之間,劑量小,所用「表裡和解丹」前面已介紹,「葛苦三黃丹」是通利泄邪與清熱解毒、燥濕化濁並用之劑。處方:飛滑石、生大黃、蟬衣、苦參、葛根、黃芩、天花粉、茵陳、青蒿、黃連、甘草、白蔻仁、薑黃、川鬱金、蒼朮、鮮荷葉、鮮藿香、鮮蘇葉、鮮茅根、生蘿蔔子、鮮蘿蔔汁。朱氏曾治一女性「傷寒」病人,惡寒已解,熱勢稽留,朝輕暮重(體溫38~398℃之間),口苦而膩,午夜有時煩躁不寧,間見譫語,頸胸白疒立口遍布,大便溏粘如醬,臭穢異常,苔黃糙膩,脈濡數,即予葛苦三黃丹,每日兩粒,開水化服,服後7小時許,大便溏泄二行,入暮煩熱略平,次日續服,熱度下降至375~38℃左右,連服4日,熱漸趨平,改予湯劑善後。

(四)菌痢中醫之「赤白痢」,類似於「急性菌痢」、「疫毒痢」。「疫毒痢」似屬「暴發性痢疾」。凡痢疾初起,因宿有積滯,里熱較甚,前人早有「痢無止法」、「痢疾當頭瀉」之說,通利療法對痢疾初起最為適用。朱氏過去常用以生熟大黃為主的「痢瀉散」治療痢疾及泄瀉,服用方便,價格低廉,奏效較顯,可以推廣應用。痢瀉散(《鏡花緣》驗方):生熟大黃各30克、蒼朮(米泔水浸)90克、杏仁(去皮尖與油)、炒羌活各60克、川烏(去皮、麵包煨透)、炒甘草各45克。上藥共研細末,瓶貯備用。成人赤白痢疾每服3~4克。但赤痢宜用燈草、生薑煎湯調服。泄瀉每服2克,以米湯調服。小兒減半,4歲以下者用1/4,幼兒再減,一日2次。本方有瀉熱通滯、健脾燥濕、溫里散寒、止痛安中之功。對菌痢及急、慢性泄瀉均有顯效,惟久痢下稀淡血水者忌用。此方中大黃生用苦寒,專於下行,能深入血分,瀉熱通腑,蕩滌積垢;熟則性緩,能導濕熱從前陰而出,並有收斂止澀的作用。川烏辛溫,溫養臟腑,破除積滯,散寒止痛,與大黃配合,一溫一寒,相須相使,不但可治實熱之證,並可用於寒實之證,是本方中的主葯,此為本方配伍之巧妙處。

名老中醫朱良春—急性熱病的治療經驗

朱氏還在肺炎的治療上運用下法,主要是在辨證論治的方葯中加用大黃,古人有「病在臟,治其腑也」之說,腸腑疏通,上焦壅遏之邪熱、痰濁自有出路,且大黃本身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在流行性出血熱的治療中,朱氏認為「通利療法」顯得尤為必要。因為不急下即不能存陰;不急下即無以疏通氣機;不急下其鬱熱難獲出路,所以通利療法對流行性出血熱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措施,尤其在少尿期要果斷地使用通利療法,因為瘀熱阻滯下焦,而致小便不利,欲利小便,必下瘀熱,欲下瘀熱,必先通利。可借鑒《溫病條辨》中導赤承氣湯(生地、赤芍、大黃、芒硝、黃連、黃柏)。

以上僅是舉例。由於各種熱病具有各自的特點,即其傳變規律並非都是先衛分,後氣分,然後入營入血,因此對朱氏提出的「先發制病」就不能僅簡單地理解為早用通下,在衛治氣,或及早清營涼血之類,而是具有相當深廣的內涵的。所謂「先發制病」就是從急性熱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見微知著,發於機先,及時採用汗、下、清諸法,給邪以出路,從而控制病情發展達到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的目的。這對急性熱病的治療確有指導意義。朱氏的這一觀點,與已故名醫姜春華教授治熱病注重「截斷、扭轉」的主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國醫研習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為逗女友一笑跑出急性腎衰竭,這些癥狀要警惕
達康書記自曝保養秘訣,喝水的時間竟然有講究
走近中醫:神奇的脈診!中醫生必看!
周慎齋秘傳脈法78條
長期使用一次性紙杯或致癌,生活中的這些致癌物要小心

TAG:靠譜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老王說豬病,豬高熱病的預防和治療!
清末太醫院院使、先父趙友琴先生治療溫熱病八法
豬高熱病的預防與治療
牛運輸熱病的治療及預防
教你幾個食療,輕鬆治療外感熱病
譩嘻穴:治療肩背痛、咳嗽氣喘、熱病等
【膀胱經】譩嘻穴:治療肩背痛、咳嗽氣喘、熱病等
關沖穴:咽喉腫痛、頭痛、熱病及其昏厥的治療!
中藥方劑加味清瘟敗毒散在防治豬高熱病的臨床應用
論傷寒春變溫病夏變熱病
葉天士運用辛開苦降法治療溫熱病(二):瀉心湯類方的運用
九部門防控黃熱病 三個方法預防黃熱病
【每日一穴】關沖穴:咽喉腫痛、頭痛、熱病及其昏厥的治療!
專家呼籲關注黃熱病疫情 !
液門穴:咽喉腫痛、頭痛、熱病
外感熱病怎麼用藥?聽聽傷寒大家的經驗!
陷谷穴主治面目浮腫及水病善噫,腸鳴腹痛,熱病無度!
葉天士運用辛開苦降法治療溫熱病(一):辛開苦降,調理陰陽
黃熱病肆虐巴西 什麼是黃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