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自己真的認識墨?看了這篇才明白!
圓鵝說·第五期:你以為自己真的認識墨?看了這篇才明白!
文/源娥
作者:源娥,瀋陽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史碩士,讀書期間曾獲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獎學金,曾任遼寧省博物館志願講解員。一個以文字為生,以繪畫怡情,以歷史明智,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並希望將其繼承、傳播出去的善良姑娘。
一、最早的墨是什麼樣的?
通過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古人就已經會用墨進行繪圖。那時使用的都是天然墨。天然墨以礦物墨為主,比如石墨,除此也有植物墨和動物墨。
那麼人工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據明代文獻記載西周時有個名叫邢夷的人,製作了最早的人工墨。安徽歙(shè)縣,是徽墨的主要產地之一,在這裡甚至還有一個傳說,說某天邢夷在溪邊洗手,忽然看見水中漂來一塊黑色的東西,隨手撿起,手上立刻就被染成了黑色。之後他便把這個黑色的東西搗碎,和很粘的飯粥混合在一起,然後用手團成形,成為墨塊。但因為對邢夷制墨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明代的著述中,而明代距離西周有兩千年之隔,而且至今考古尚未發現西周的墨,所以說法不能全信。
關於墨的文字記載,在春秋戰國時已經比較常見了,例如春秋時的《管子·霸形》中有:「(齊)桓公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筆。」戰國時的《莊子·田子方》中也有:「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湖北雲夢睡虎地戰國秦墓中也出土了一塊人工古墨。這塊戰國古墨純黑,呈圓柱狀,製作較粗糙。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已經被廣泛用於書寫。
不過,漢代以前使用的墨,雖然從製作手段上可以劃歸為人工墨的範疇,但其原材料基本上還是直接取自天然,只是人為加入粘合劑而成。但從漢代開始,從墨的原料採集到製作完成的每到工序,都離不開人的作用。所以完全意義上的人工墨應從漢代開始。
二、墨有哪些著名的品類?
漢代的墨為松煙墨,即將松枝砍伐後燃燒,因為燃燒不充分產生了煙,煙中有許多固體的碳顆粒,將這些煙冷卻後收集在一起,再加入膠混合製成的。整個松煙墨的製作經過砍伐、燒煙、篩煙、熔膠、杵搗、錘鍊等多道工序。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墓葬,這裡就發現了松煙墨。
清·松煙墨
東漢時期出現了墨模,墨的外形和式樣開始變得規整,這時墨才變成了長方體的形狀。這種形狀的墨塊,不僅研磨方便,而且比圓形的墨塊有更高的利用率。之後墨一直沿用了這種長方體的柱狀式樣。由於制墨業初具規模,漢代時也出現了一些名墨產地和有名的墨工。最有名的就是隃麋(yú mí,今陝西千陽)製作的「隃麋墨」。所以古代,墨也被叫做「隃麋」。以後各朝各代製作的墨,也有用「古隃麋」當做墨名的。
到了魏晉時期,制墨已經相當講究。魏國書法家韋誕首創在墨中加入名貴藥材,制出了質量上乘的佳墨,人稱「韋誕墨」,或「仲將墨」(韋誕,字仲將)。由於松煙本身是沒有任何味道的,但將麝香、冰片等貴重藥物加入墨的原料中,這樣就製成了芳香沁人,而且還具有防腐防蛀效果的墨。
南北朝時,河北易州(今河北易縣)一帶因為多古松,出現了著名的易墨。王僧虔是南朝宋、齊的書法家。他在《筆意贊》中說:「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將易墨和晉代著名的剡(shàn)紙(產於剡溪的藤紙)並譽。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詳細地記載了墨的製作方法,堪稱世界上關於墨最早的科技文獻。
隋唐時期文化繁榮,制墨業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安史之亂時,因北方戰爭不斷,許多墨工也紛紛南遷。奚廷珪出自河北易州著名的制墨家族奚氏,他也隨父親奚超南遷來到安徽歙(shè)州,並在這裡重新開始制墨。南唐後主李煜對他們父子所作的墨非常賞識,賜國姓,將奚廷珪招為朝廷的墨務官。從此,奚廷珪改名為李廷珪,也成了徽墨的奠基人,他家的墨被稱為「李墨」。到宋代宣和時更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現象,足見其珍貴。
我國傳統燒松取煙制墨的方法,到宋代時已經過了上千年的時間,消耗了大量松林,加之宋代書畫名家輩出,松樹生長的速度已經趕不上人們制墨的需求了。所以這時,宋代墨工創製了用其他材料製作的墨。安徽黟(yī)縣張遇創製了油煙墨,即將油燒煙(多用桐油),再加入膠混合製成。油煙墨墨色亮澤,存放一段時間後,膠性減弱,使用效果更佳。宋代也出現了許多制墨名家和名墨,其中歙縣潘谷所作的「松丸」「狻猊(suān ní)」等墨,有「墨中神品」的美譽。
除了上述這些之外,隨著工藝的不斷進步,還出現了油松墨、漆煙墨、全煙墨、凈煙墨等等。至於墨汁則是清代出現的。
三、除了寫字,墨還能做什麼?
從用途的角度,古代的墨主要分為貢墨、集錦墨、零錠(dìng)墨、文人自製墨。貢墨指進貢給宮廷的墨。集錦墨始創於明代安徽休寧,指帶有精美裝飾的成套叢墨。通常以幾錠至數十錠為一套,裝在專門的錦盒中,可以用來收藏,也可以當作送人的佳品。零錠墨就是指單一、不成套,用於日常書寫的、實用的墨。而文人自製墨則能體現文人的雅趣。
五代南唐宰相韓熙載、宋代文豪蘇東坡、詩人陸遊、書法家黃庭堅等都有過自製墨。到明代時,文人制墨成了一時的風氣,清代時更是達到了高峰。清代的文人雅士常會自己設計墨的造型、款式、圖案,然後交給指定的墨店生產。制好的墨有的留下自存,有的作為贈人之物。這些文人自製墨都承載著文人的品味和情趣。
關於墨的學問當然遠不止這些,歷史上的名墨和制墨名家更是不勝枚舉,本期的「圓鵝說」只是略說一二。如有疏漏差謬之處,請各位指正、海涵。若有其他想了解的專題可以在評論處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與本公眾號或作者聯繫。
讓藝術走進生活
※《平安帖》應是王羲之寄給女兒婆家的信
※王羲之等大咖是如何執筆的?
※做菜好吃又營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雞蛋別這麼吃,營養都沒了
※10句千年遺訓,受用千年!
TAG:樂活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