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漢王朝號稱天下強漢,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最強大的封建帝國之一,其強盛與繁榮,在後世備受推崇和效仿。同時,漢室皇族劉姓,也成了一個中華大姓,比如深感漢之威的匈奴人,在漢化時就很喜歡改姓為劉。

在後世,有很多藉助「漢」,這個國號的政權,比如匈奴漢、成漢、陳友諒的漢等,這些政權中也不乏姓劉的,是故,筆者羅列出六位漢政權的劉姓開國之君,不妥之處,還望指正!

主要從地位、成就、出身、創業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第一位:劉邦

成就: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

出身:出身平民百姓,沛縣裡正。

創業過程:率軍參與滅秦,以蜀中、漢中為基礎,以弱勝強,消滅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開創大漢王朝。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小評:漢高之於中華歷史,居功至偉,如果是始皇帝為大一統開了一扇門,漢高則鋪了一條路,從此諸夏混一為華夏,一個偉大的民族從此凝聚而成。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第二位:劉秀

成就:中興大漢,東漢光武帝。

出身:沒落貴族,平民。

創業過程:王莽末年,隨兄長起義,後以河北為根基,翦除群雄,一統天下,延續漢祚二百多年。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小評:光武帝最近很火,甚至被稱為皇帝中的完人,但不管怎麼說,光武帝都可以稱之為大漢劉氏第二偉大的帝王。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第三位:劉備

成就:割據蜀中,三分天下,蜀漢昭烈帝。

出身:平民百姓,沒落貴族。

創業過程:漢末黃巾之亂後,篳路藍縷幾十載,終於開創了蜀漢一片天。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小評:且不說劉備的漢室後裔身份靠不靠譜,就說守著蜀中,未能進一步來說,劉玄德相比高祖,差之千里。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第四位:劉淵

成就:建立漢趙,拉開五胡亂華的序幕。

出身:匈奴貴族。

創業過程:匈奴內遷後,其部眾駐紮在今山西一帶,借八王之亂之機,起兵建國,從此,華夏大傷。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小評:如果說劉備的漢室後裔身份值得商榷,那劉淵純純是個冒牌貨(以漢室甥族自居),藉助大漢餘威,給自己貼金。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第五位:劉知遠

成就:建立後漢,後漢高祖。

出身:行伍出身。

創業過程:劉知遠是石敬瑭愛將,作戰勇猛,後梁敗亡後,自立為帝,建立後漢。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小評:這劉知遠,沙陀族人,也是冒牌貨,耶律德光即全國之帝後,劉知遠上表稱臣,足見其水準,但一部《劉知遠白兔記》,還是讓其很出名的。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第六位:劉崇

成就:建立北漢,神武皇帝。

出身:沙陀人,劉知遠從弟。

創業過程:郭威滅後漢,劉崇在太原自立,但其政權僅可算是列國。

我國歷史上的六位劉漢政權開國之君,誰的水平最高

小評:劉崇可以說有兩個影響,一是北漢政權貢獻出了楊家將;二是間接毀了晉陽古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陽九幽 的精彩文章:

南昌起義先烈們的年齡,大部分比《建軍大業》中的演員還要小
這座宮殿,葬送了三位曠世君王,包括千古一帝,堪稱困龍之地
割鼻、剁手只是小意思,盤點我國古代下場最慘的五位美女
我國古代對中原威脅最大的戰略方向,不是漠北
盤點我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的四位白袍將軍,皆為不世名將

TAG:平陽九幽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大唐開國之前,隋末李淵的重生之路
中國史上最「風流」的開國皇帝竟是他
歷史上最低調的大人物: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和他的雲台二十八將
中國歷史上身世最豪華的「開國皇帝」
中國歷史上得國最不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王莽都自愧不如
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開國皇帝,卻被黑的最慘
唐末和宋代之間的五代十國開國國君幾乎都是草莽遊民
劉秀顏值高?據說是歷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
歷代開國之君的經典語錄,這位開國皇帝說的最無賴也最霸氣!
歷史上最「浪得虛名」的開國之君!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不得善終的開國皇帝
劉邦與劉秀,兩漢開國皇帝的不同之處
劉秀:儒生當上開國皇帝,惟一可稱上是聖君的開國皇帝
中國皇帝之四十六: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
中國最窮最低調的一個省,卻是開國皇帝之鄉,誕生10位開國皇帝
中國武功最高的開國皇帝,李世民,朱元璋等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中國最牛的一個城市,三位開國皇帝誕生於此!
中國歷史上,哪個開國之君得天下最容易
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