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火箭也要電氣化!NASA測試新型電力推進火箭

火箭也要電氣化!NASA測試新型電力推進火箭

火箭也要電氣化!NASA測試新型電力推進火箭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程師正在對太陽能電力推進系統進行測試,希望進一步推動對太空深處的探索計劃。

NASA的格倫研究中心(Glenn Research Center,GRC)剛發布了一張圖片,顯示了一台即將在真空室進行地面測試的霍爾推進器。據介紹,這種推進器具有的動力是現有系統的三倍,而在真空室內進行的實驗將模擬太空環境,使工程師們能評估該系統的實際表現。

火箭也要電氣化!NASA測試新型電力推進火箭



在圖片中,NASA的工程師彼得·皮特森(Peter Peterson)正在為推進器的測試做準備。NASA官方表示,該推進器在未來的深空探測中「至關重要」。這台推進器的全稱為「磁屏蔽的霍爾效應火箭」(Hall Effect Rocket with Magnetic Shielding,HERMeS),運行功率為12.5千瓦,比現有的任何系統都要強勁得多。

NASA計劃將這些推進器與太陽能電力推進(solar electric propulsion,SEP)系統結合起來,使未來的深空探索的成本效益更高,所用的推進燃料比其他系統少10倍左右。


太陽能電力推進系統可以將太陽能板陣列獲得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然後用這些電能對推進劑進行離子化和加速,以提供推動力。NASA表示,與目前的化學推進技術相比,這項新技術可以使太空飛行中的燃料效率提高10倍左右,所提供的動力也將是現有電力推進系統的兩倍以上。


這種霍爾效應推進器裝備有先進的磁屏蔽護盾,可以起到防止侵蝕的作用,確保推進器能在一次任務過程中提供「溫和但不間斷」的動力。在NASA的「小行星重定向自動化任務」(Asteroid Redirect Robotic Mission,ARRM)中,將會有多台霍爾推進器一起使用,運行功率達到40千瓦,加上太陽能電池板陣列,總功率可達50千瓦。


在飛往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NEA)的過程中,小行星重定向任務中的自動化組件將採用世界上最先進和最高效的太陽能電力推進系統。近地小行星是指太陽系內軌道近日點小於1.3天文單位的小行星。


小行星重定向任務分為兩個部分,分別使用自動探測器和載人飛船對小行星進行研究,主要目的是為深空探測打基礎,演示未來前往火星時所需的關鍵技術。據估計,該任務將耗費大約14億美元,還不包括預計於2021年12月進行發射的費用。

NASA計劃發射一艘自動太空船前往這顆小行星,並在上面打造一個供宇航員工作生活的基地。這艘自動太空船將把小行星拖到月球軌道,使其成為載人火星任務前進行各項準備的場所。NASA還計劃對這顆小行星進行大約一年的研究,測試多種未來有可能會拯救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的技術。


小行星重定向任務的載人部分預計於2026年發射,目前該部分還處於早期概念階段。2016年夏季,NASA批准繼續進行小行星重定向任務,其下一階段的工作便是設計和開發任務所需的自動化探測器部分。


根據計劃,該任務的目標小行星要到2020年才能正式選定,而NASA目前正在用小行星2008 EV5作為參考,同時繼續搜尋潛在的候選小行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體望遠鏡 的精彩文章:

這個4月 份,人類將首次拍攝黑洞!
4月19日將有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不容錯過的四月份精彩天象!不要怨我沒提醒你
外星人操縱宇宙文明之謎
獅子座上演「星系二重奏」看不見的引力起決定作用

TAG:天體望遠鏡 |

您可能感興趣

Aerion和通用電氣航空開展面向AS2超音速動力裝置的聯合發動機研究
中科電氣中報:「磁力裝備 鋰電負極」雙輪驅動堅實有力
瑪莎拉蒂開啟電氣化改革,明年推出插電混動版 SUV Levante
電氣線路防火
走進國內電氣設備製造典範企業:德春電力
上海電氣:數字化讓電力設備不再沉默
超全的電氣安全PPT
汽車電氣化、互聯化趨勢明顯 推升連接器和感測器大增量
[視頻]ORNL與通用電氣披露超聲波乾衣技術最新進展
古典碰撞電氣化 捷豹E-TYPE ZERO首發
53種電動機電氣控制電路接線圖
施耐德電氣Vogue輕逸系列開關插座評測
吹響汽車電子電氣架構二次革命的號角
如何預防電氣火災的發生
智光電氣:用電服務先鋒 電改樣板擔當
重磅消息:南紡股份 石化機械 中環裝備 北京科銳 南國置業 巨力索具 中能電氣 三聚環保 格力電器 第一創業 龐大集團 巨力索具
重磅利好消息:保變電氣 珠海港 格力電器 南國置業
BIM在建築電氣設計中的運用
雙傑電氣新突破:漁光互補光伏變電站順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