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大和尚:普賢菩薩都發了什麼願?讓世人如此讚歎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有偈頌:「我常恆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佛經告訴我們:我們一直要恆順所有的眾生,恆順他們價值觀念的好壞、高低、貴賤、美醜,你要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跟眾生對話。違背了世俗諦的佛法就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饑。我們要恆順到什麼時候呢?
「盡於未來一切劫」,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我們佛教徒在家裡、在社會上要遵守規則,不要違背現實的規則。不是投降,是需要有這個底線、規則,因為我們要恆修普賢廣大行。
「圓滿無上大菩提」,就是你實踐十大願王,其實最終你要成佛,你要解脫。恆順眾生不過是一個方便,根本在後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這部經典還告訴我們,「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看到的都是外表,本質都是空性,都是平等的,你要學的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你能夠隨順眾生的高低、貴賤、美醜,就是隨順供養諸佛。因為眾生就是未來的佛,這種隨順不是投降,不是沒有原則。「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如果你對於眾生去尊重,就是尊重、追隨如來,追隨佛陀。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如果一個人讓眾生生歡喜,也就是令一切如來歡喜。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讀經,但我們不能運用。如果你今天讀了這部經,然後口是心非,現實和我們的經典不能夠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何以故?」為什麼這樣說?《行願品》告訴我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什麼叫大悲心呢?感同身受,別人痛苦,我痛苦;別人高興,我高興。現在是別人痛苦,我幸災樂禍;別人高興,我怎麼樣啊?羨慕嫉妒恨。這是人性,不是佛性。佛教的希望在於我們真的言行一致、身體力行,感同身受,眾生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為你和別人都平等了,你覺悟的心就生起來了。什麼叫覺悟啊?心裡不再有掛礙,不再有糾結,不再有不平衡。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因為你有菩提心、覺悟的心,心裡不掛礙,不怕吃苦,不怕吃虧,所以你就真正的能夠成就佛道,因為那是大智慧、大慈悲。《行願品》做一個比喻,「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在荒野或者沙漠之中有一棵參天大樹,它的樹根如果有水的話,它的樹枝、葉子,還有它的花、它的果實都會繁茂,會碩果累累。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我們的人生,生了死,死了再生……這樣的生死輪迴就像曠野一樣,生長在這樣的曠野中的無上菩提樹,道理和它一樣。為什麼?「一切眾生而為樹根。」我們把一切眾生當做自己的樹根,當做自己學佛的下手處。你天天給佛禮拜上供,真的了不起,真的很虔誠;回過頭來,跟眾生怒視、吵架、責難或者是瞋恨,這個已經不再是學佛了。所以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就是菩薩把一切眾生作為大樹的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因為沒有這個樹根,怎麼能枝繁葉茂呢?怎麼能開花結果呢?大家想想這個辯證法,沒有眾生就沒有佛,菩薩度眾生最終要成佛,「何以故?」為什麼?「諸佛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什麼叫大悲水?就是感同身受,他就是我,所以我幫他就是幫我。真正的學佛的最高境界是沒有任何的是非,沒有任何的得失,沒有任何的情緒化。所以「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利益眾生」,一直要利益眾生,「如此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這樣就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解脫。
「是故菩提屬於眾生」,所以佛屬於誰啊?佛屬於眾生,沒有眾生就沒有佛。「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寺院里受了菩薩戒,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令人莫名其妙。我們需要反思、反省和改變,因為我們誦經就是應該這樣。如果我們誦完了就完事了,這是不可以的。《行願品》裡邊還說,「汝於此義,應如是知」,普賢菩薩告訴大家,你們應該對於這段經文應該這樣去理解,「與眾生心平等故」,對於所有的眾生你心裡完全平等地對待他們。有人問:「平等是什麼呀?」相上大家平等嗎?都不平等,修的是內在的心。就像我在這裡,平等地給大家去講解《華嚴經》,但是因為你們理解不一樣,每個人的受用、受益各不相同。而菩薩不僅僅要受益、受用,還要把這種受用、受益分享給更多的人。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了,法布施的利益比那些所謂的做很多好事的布施,要大得簡直沒有辦法去計算。為什麼?「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大家算一筆大賬吧!那麼「如此則能成就供養如來」啊!就是你因為隨順眾生,你就是在供養如來。「菩薩能如是隨順眾生」,這樣的話怎麼樣啊?「則能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一直都不會間斷,不會窮盡,「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不疲倦,我不厭煩,覺得太難了。可以這樣講,學佛這件事不容易啊,所以說,解脫並不是在相上,不能著相啊!天天看這個人長得好,那個人長得不好,那個人看著順眼,那個人看著不順眼……順眼的你要惜緣,不順眼的當做鍛煉。去極樂世界也不是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而是在誘惑和幻境之中保持我們的清醒,並且通過歷事得以煉心,得以安心,得以定心,因為你的心改變了,你的世界不一樣了。
所以我告訴諸位,你要改變你的想法啊!你要改變你的心態啊!所以學佛的下手處可以從隨順眾生開始。而菩薩道的修行以幫助眾生為基礎,但是他的目的確是打破自我。先結緣,打破自我。你的我執能上極樂世界,能解脫嗎?不能。解脫不是單純的做好事,做好事誰不會做啊?有人說,雷鋒是菩薩。錯了,雷鋒沒有信願行,他只是一個世間道德的楷模。我們要讚歎他,但是我們要學習的還要有智慧,還要最終發願度眾生,要不然你走不了多久。
許多人做了一些好事,因為強烈的自私要求回報的願望,那不是佛法的善事。佛法需要打破自我,不再自私,這是真正的恆順。不是我幫助別人了,我就一直希望別人要供養我,要讚歎我,這個不是。而是沒有任何企圖,沒有任何希望地去做你該做的事情,這個才叫真的學佛。現實中的雞和鴨在一起對話,會越講越亂,所以怎麼辦呢?按照佛法的標準去做,腳踏實地。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會發現我們世間的很多觀念不一定是對的。我小的時候說:「一唱雄雞天下白。」這個對呀。為什麼?因為我們落後,我們靠雞來叫早,但是後來發現天亮不亮跟雞叫沒關係啊,跟我們的醒來有關係啊!所以我們要改變很多很多的觀念,不改變這種觀念是不行的。有些人說隨順眾生就妥協、讓步,誤以為任何事都沒有原則。妥協讓步的最後結果就是隨波逐流,人家幹壞事你也跟著干,人家干好事你也跟著干……菩薩恆順眾生,其目的是跟眾生和光同塵,打成一片,然後慢慢地去影響他們,改變他們,進入佛門,擁有真正的智慧和慈悲,我覺得你應該要清楚這一點。所以說,慈悲需要有智慧,隨順只是結緣,目的是解脫。你要明白,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目的是讓大家走出自己視野價值觀念的局限和困擾,也只有這樣的佛法才會是圓融無礙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結緣,我們會怎麼樣啊?我們會被誤會,這種誤會有時候是一種困擾。所以我們要學會去分享,這個分享就是修自身的福報。你分享就是你要隨順眾生,你去結緣,你有沒有福?有福。你的事業會成就,你做事也會比較如意,比較滿願。你幫別人了嘛,別人覺得你可愛,別人就幫你。但是還需要有智慧。時間久了,你的智慧有了,你發現都是過客,沒有主人哪!福報是靠不住的,財、色、名、食、睡都是暫時的。然後記下來一些名詞概念,與別人分享。這樣的分享絕對不是心存投機,絕對不是鸚鵡學舌,因為懂的人是謙卑的,懂的人是讓步的,懂的人是合作的。雖然如是,然則請法一句又當如何舉揚:
從來是非亦朦朧,今日方知萬事休。
若然心中無掛礙,何妨隨順彌勒樓。
文章中所有圖片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分享文章也是一種功德。
點擊播放 GIF/8K
※我們的一生並不長,且行且珍惜
※做到這四點,你定能豁然開朗
※靜波大和尚:禪宗公案中的不盡人情第一講
※靜波大和尚:生有來處,死有歸宿
※【感悟人生】你累了嗎?
TAG:極樂法雨 |
※靜波大和尚:如果你有和彌勒菩薩一樣的胸懷
※徐靜波:安倍為何要與特朗普打高爾夫?說來話長
※靜波大和尚:為什麼說佛陀會有求必應呢?
※靜波大和尚:和你說說阿賴耶識的事
※靜波大和尚:佛法可以對治你的「病」,你信嗎?
※靜波大和尚:原來皈依還有這麼深刻的道理
※徐靜波:特朗普與安倍在白宮到底聊了些什麼?
※徐靜波:安倍為何要畫餅讓普京充饑?
※靜波說禪之三:頓悟
※徐靜波:特朗普上任後為何讓安倍坐冷板凳?
※靜波大和尚:業海甚苦,趕快回到佛陀懷抱吧!
※靜波大和尚:學佛可以追求成功嗎?
※靜波法師:皈依,讓我們回到佛陀的懷抱
※靜波大和尚:佛語柔心
※靜波大和尚: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
※徐靜波:安倍為何想要特朗普的手機號碼?
※靜波法師:有了煩惱如何斷除?
※靜波大和尚:忍辱柔和是妙方
※靜波法師:信仰,讓你的人生不再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