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緣格局 孤獨的淮海中心城市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本文為我局的第142篇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徐州的故事
文字:柳丁 | 製圖:孫綠 | 編輯:顧八荒
徐州作為華東重鎮,淮海地區中心,交通便利,戰略地位重要。從徐州出發,北到北京700公里,西到西安800公里,南到上海600公里,可以說,徐州處於中國中東部地區南北東西交匯的中心,素有五省通衢(指古代直隸、山東、河南、江南、浙江五省)的說法。
這種交通上得天獨厚的位置,造就了徐州在國內的重要地位。本文揀取幾個方面,簡要探討徐州的興衰以及發展中面臨的瓶頸。
四省之間的徐州
南國鎖鑰 北國門戶
徐州東近黃海,西連中原,北倚泰山和沂蒙山系,南顧江淮平原。由此向東西南北挺進,都如高山流水勢不可擋。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國東部的「腰眼」,是中國南北的「咽喉」,均屬要害位置,適宜兩軍決戰。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堯時建大彭氏國。大禹治水,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禹貢九州(雖然劃分方法尚存爭議)
春秋戰國時期,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戰國時期,徐州處於齊、魏、楚三大國的交匯地帶,各大國對於徐州的爭奪非常激烈。公元前334年,魏惠王與齊威王在徐州相互稱王,史稱「徐州相王」。
戰國時期東方三大強國與徐州(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漢高祖劉邦及其開國大臣蕭何、曹參大多來自徐州附近的豐沛地區,因此徐州又有「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譽。
圍攻項羽的都城彭城
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為節度使駐地。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宋、元兩朝都置徐州,屬歸德府。
隋朝行政區劃,彭城(徐州)仍是一州之首
明初徐州曾屬鳳陽府,直隸京師,後屬南直隸。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民國初,徐州府廢,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歷史上,黃興曾這樣評價徐州的戰略地位:「南不得此,無以圖冀東;北不得此,無以窺江東,是勝負轉戰之地。」如此緊要的交通戰略位置,使得歷史上各方尤其重視對徐州的爭奪。
南北夾擊下的淮河流域與徐州(且不算黃河水患)
東晉末年,劉裕北伐,多是從徐州出兵,進擊山東、河南、陝西。南北朝對峙,元嘉末年,北魏得徐州,南北均勢開始被打破。南陳末年,陳將吳明徹攜收復淮南之威,北上進攻徐州,為北周大將軍王軌所敗,南朝滅國已在朝夕之間。
近代以來,日本與國軍曾爆發徐州會戰。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以徐州為圓心發動淮海戰役殲滅了國軍最後的精銳,蔣公敗局已定。
淮海這麼經典的戰役實在應該專門做一期
徐州地處南北扼要,不同於江南、幽燕、關中、巴蜀,居於中國大棋盤的四周,背部無威脅,可以一致向內。徐州地處關洛(傳統政治中心)、幽燕(北方邊疆政治中心)、江南(財政支柱)三個重要地區的連接部,在軍事上,也往往易於遭受各個方向的被攻擊。劉邦都長安,成就漢家400年天下。項羽都彭城,僅僅4年,就落得烏江自刎。
四年而亡。此非項羽不夠勇武,徐州地理上易攻難守是一大原因。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將易守難攻、四塞之國的關中分給不得民心的三個秦朝降將,導致被劉邦輕易奪取。河北的分封不均,導致張耳、陳余內戰。山東的分封不均,導致田榮起兵從背後威脅彭城。九江王英布封在江西、安徽,後來反水劉邦。
項羽確實沒有利用好短暫的巨大優勢(地圖來自史圖館)
彭城地處大平原的中心,要面對來自西、北、南三面威脅,縱然項羽有不世之勇武,也無法填補自己為自己挖下的巨坑,只能落的兵敗而亡,令人惋惜。
中近世徐州衰落的原因
中國歷史的發展,就是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以河南山西關中平原為三角形頂點,經濟重心不斷向江南轉移,政治重心不斷向北京轉移的過程。徐州處於這個大三角形底邊的中點,屬於南北交通的中樞地帶,但是在元明清三代,存在感卻略低。
大三角與小三角
其關鍵在於,黃河決堤不僅深刻改變了淮海地區的生態和經濟面貌,也對徐州的發展造成了致命的打擊。1128年,宋將杜充為了抵禦金兵決黃河大堤,導致黃河經徐州南徙奪淮入海,一直到1855年北歸,黃河南徙長達700餘年,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地區。
黃河的偉力與「造陸運動」。。
西漢時期的江蘇海岸線
史書記載,徐州地區河患「始漢瓠子,橫潰於宋,糜爛於元明」。明代尤為突出,據民國《銅山縣誌》記載,自萬曆元年至三十五年的30多年間,徐州地區水災即達16次之多。而且水災後果相當嚴重,它擾亂了自然水系,在平地上留下了大片沙地、沙丘和崗地、窪地,把原先農業生產很發達的地區,變成了旱、澇、沙、鹼的常災區。
到清代晚期。這災害頻率(85.7%)真是令人髮指。。
同治皇帝時期的《徐州府志》記載:「蓋自(黃)河水盪決,黃沙無垠,徐下邑多被其患,向所稱諸物產,或荒淤不復生。」
大水帶來的不僅僅是自然環境和經濟財產的損失,更重要的還有社會秩序的崩潰。大水過後,地貌大變,原有田界、地界消失無蹤,一代甚至數代人的財富毀於一旦,引發的是社會結構的解體,繼而就是王朝動亂。
以徐州為中心的黃淮地區正是黃河泛濫的直接受害者,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這一地區長期的落後與動亂。元末黃河泛濫,至正四年(1344)五月,黃河暴溢,北決白茅堤、金堤(今河南蘭考東北)。沿河州郡先遇水災,又遭旱災、瘟疫,災區人民死者過半。元政府強征民工15萬人開鑿兩百八十里新河道,意圖使黃河東去,合淮河入海。
淮安五壩圖與黃河奪淮入海
然而貪官污吏剋扣河工工錢,最終「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引發紅巾軍大起義,以安徽為中心的黃淮地區戰火衝天,諸侯並起,葬送了元王朝。
清末1855年,黃河決口,魯南、皖北、蘇北大批災民流離失所,紛紛加入捻軍。清末,山東鄆城、巨野、單縣、曹縣、菏澤等地大刀會、義和團等民間組織強橫,義和團最終進了北京、天津。黃河決堤造成黃淮地區惡劣的社會生態和脆弱的自然環境,給徐州的發展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黃河水沖著魯南、皖北、蘇北蔓延而來。。
再者,黃河的泛濫,導致經過徐州的大運河最終改道,也導致了徐州的沒落。明代徐州為南北大運河「咽喉命脈所關,最為緊要」的地段,號稱「五省通衢」。明朝後葉,有人建議開挖從韓庄經台兒庄到淮安的泇運河(即韓庄運河),以避黃河徐州、呂梁黃泛之險,保證漕船順利通行。
為避黃河之險,運河改道與徐州的衰落
1604年,李化龍開通了由夏鎮經台兒庄到邳州的這段運河,史稱泇運河,成為徐州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時人嘆息「行旅不復取道彭城,其管洪主事,高枕空壘,無一客可延接矣」。
徐州的復興
近代徐州的復興得益於兩點,津浦鐵路的開通和煤炭工業的發展。鐵路的開通,使得徐州重新奪回因大運河改道而失去的交通樞紐地位。煤炭工業的發展,使得徐州發展起一套重工業產業體系,奠定了經濟上在黃淮地區一枝獨秀的地位。
津浦鐵路、隴海鐵路、徐州
徐州是中國重要的煤炭產地,也是華東地區的電力基地。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占江蘇省90%以上。1882年開始,官督商辦的利國驛煤鐵局開始運營,之後歷經晚清民國,發展出機車車輛修理廠,利國鐵礦、寶興麵粉廠、江北火柴廠、耀華電燈廠、電話局 、鐵工廠、蛋品廠 、印刷廠等工礦企業 。
徐州煤礦(現已關停)
1930 年代前後 ,榨油 、釀造 、麵粉 、火柴 、皮毛、紡織等輕工業和手工業在徐州發展較為興盛。到 1936 年,徐州的人口增加到 13 萬以上,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第一大城市和工農業產品的集散中心。
1938年的徐州街景,數不清的店面,騎自行車巡邏的警察。
建國以後,國家和江蘇省大力支持徐州地區煤炭工業發展,在建設煤 、電為主的能源工業的同時 ,發展了以煤化工、生物化工為特色的化學工業 ,以工程機械 、礦山機械為重點的機械工業,以水泥為主體的建材工業,以日用消費品為特色的輕工業等工業體系。徐州也因此成為黃淮海地區的工業重鎮。
進入新世紀,隨著煤炭資源的日趨枯竭,以及國家大力推動煤炭去產能計劃,徐州也面臨資源型城市轉型的課題。
徐州依託自身資源稟賦,發展起以徐工集團為龍頭的裝備製造業,以東南鋼鐵、牛頭山鋼鐵等企業為龍頭的冶金產業,以大屯鋁業為龍頭的建材產業,以淮海中聯、徐州中聯為龍頭的水泥產業,以徐礦集團為龍頭的能源產業,基本實現了從老工業基地城市到現代工業城市的轉變。2016年,徐州市GDP為5808億元,排在江蘇第5位,中國排名第31位。
煤機展上某徐工設備(⊙o⊙)…
領導淮海經濟區?
1986年,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20個地級市成立淮海經濟區,意圖打造中國東部沿海繼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之外第四個沿海經濟帶。
徐州作為淮海地區中心城市,其中既蘊含著希望,也承載著壓力。然而30年過後,很難說徐州很好地承擔得起這個重擔。其中既有內因,又有外因。
很多人腦中的「淮海省」是這樣么?
誠然,徐州實力在淮海地區屬於翹楚,然而卻遠非一騎絕塵。GDP並非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唯一指標,但是卻是城市發展的最重要指標。
2016年,徐州市GDP為5808億元,同期魯南的濟寧GDP為4620億元,臨沂市GDP為4305億元。徐州相對於以上兩市並不算大的優勢,在省際競爭中,被進一步削弱。
這內陸三城比起來,徐州的優勢還真不大
長期以來,江蘇、山東兩省經濟總量分居全國2、3位,兩省在沿海發展中處於競爭地位。對於同處淮海經濟區的魯南、蘇北自然也處於競爭狀態。江蘇提出以徐州為中心建立徐州、連雲港為核心的東隴海產業帶,山東相對提出以日照、臨沂、棗莊、濟寧、菏澤五市組成「魯南城市帶」。
江蘇提出將連雲港建設成為亞歐大陸橋頭堡,山東也提出將日照建立成為新的亞歐大陸橋頭堡,兩港之間在貨物進出口上基本處於同質競爭狀態。這樣,淮海經濟帶內相對發達的蘇北、魯南長期處於競爭狀態,相對落後的皖北、豫東積極性又不高,整個地區難以捏成一條繩。
蘇北陣營與魯南陣營
從地域上看,徐州距離連雲港205公里,距離濟寧190公里,距離菏澤240公里,距離商丘170公里,距離淮安184公里。在一個相對較分散的區域內,以徐州相對蘇、錫、寧、濟、青等相對較弱的經濟實力,也難以發揮輻射作用。
以蘇南為例,蘇、鎮、常、錫、寧相互之間,最遠不過80公里,最近只有40公里,正是因為城市之間的密集,才能更好的發揮產業集聚、共同發展的效果。
這差距還是有點大
徐州僅為地級市,自身級別過低,也限制了徐州作用的發揮。沿海橫向上比,長三角地帶有上海一個直轄市、南京、杭州兩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和蘇州一個計劃單列市。山東省有濟南一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和青島一個計劃單列市。沿隴海經濟帶縱向上比,河南有新晉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挑大樑,陝西有副省級省會城市西安一枝獨秀。
此外,淮海經濟區四個板塊,也是各自省內相對遺忘的地帶。江蘇的發展重點是沿江和蘇南,蘇北成了江蘇省的一個薄弱地區;山東的重點是膠濟鐵路沿線,從濟南到青島形成了「濟南都市圈」和膠東半島城市群,魯西南被邊緣化;安徽的重點是合肥和皖江沿線;河南的重點是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豫東長期屬於落後地區。
徐州是不是很孤獨?
從國家政策上看,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弔詭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徐州沾不上邊,長江經濟帶又難以惠及蘇北,一帶一路18個省份更是沒有提到江蘇,遑論徐州,三大區域發展戰略完美省略徐州。
目前的情形下,魯南各市更傾向於抱濟南、青島大腿,淮安、鹽城、宿遷則傾向於蘇南上海。皖北、豫東基礎太差,與徐州產業互補性又不強。徐州雖在幾何意義上有淮海地區中心城市之名,卻難有實際意義。因此,徐州是孤獨的。
展望未來,徐州想發展,必須是基於周圍城市一起共同發展,正應了一句廣告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然而目前看,前路依舊漫漫。
END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這裡:
蘇南與蘇北之間,鹽城與鹽的故事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想來樓蘭古城挖掘一番?
世界十大恐怖組織 | 你所不知道的西班牙-埃塔
西班牙伊斯蘭化,來自東方的文明之光!
美俄在中東軍事基地大盤點!
下期預告
※三十年後,山西或將無煤可采?
※青島人的優越感你知道嗎?
※海洋帝國夏威夷,如何能成為半個地球的主人?
※蘇南與蘇北之間,鹽城真的產鹽么?地球知識局
※世界十大恐怖組織 你所不知道的西班牙-埃塔
TAG:地球知識局 |
※徐州地緣格局 | 孤獨的淮海中心城市
※奇怪!徐州沒有海,為什麼叫淮海經濟區
※淮安市淮海路「南大橋」正式通車,現名「古淮河大橋」引市民熱議
※玉米調減區域由東北四省區春播區擴大至黃淮海夏播區
※安徽一個縣,是「徐州後花園」,曾屬江蘇,被譽為「淮海明珠」
※淮海路上曾經的羅宋大菜
※又現妖王淮海男神,杭州園林、京威股份等妖股統統吃遍!
※龍虎榜:又現妖王淮海男神,杭州園林、京威股份等妖股統統吃遍!
※淮山淮海總是愁:當行本色的秦觀
※淮海戰役,粟裕大將關鍵一招,保證小淮海成大淮海
※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再現人民勝利
※淮海戰役,粟裕大將穩妥關鍵一招,保證「小淮海」成「大淮海」!
※劉伯承指揮南京國防部?難怪國軍在淮海戰役中會輸得一塌糊塗
※淮海戰役:國民政府下令南京家家戶戶做大餅,為何
※黃淮海平原
※鄧小平文武雙全,粟裕居然要陳毅和鄧政委統一指揮淮海戰役
※風雨飄搖:淮海戰場上的國軍
※淮海戰史:淮海戰役的三個階段中都有天氣「幫助」
※珍貴老照片 淮海戰役中漂亮的國軍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