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大明最後的悲歌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佟佳陽陽

引言


康熙三年二月北京城南:


茶館小二:「呦!張大老爺來了,您裡邊請。還是老三樣兒?」


張老爺向店小二微微點了兩下腦袋,他便提著鳥籠走到店內靠著爐火那一桌坐了下來。


不一會兒的工夫,店小二端著托盤過來,把茶水、栗子、瓜子擺在了張老爺的桌子上,順便逗一下籠子的鸚鵡說「給小的叫一句,小的給你拿好吃的」。


茶館小二見鸚鵡和張大老爺都沒理他,便自覺的去招呼其他客人,而此時的張大老爺正被隔壁一桌三個人的談話吸引著。


「估計這回反賊李來亨是完了,穆里瑪大將軍在湖北連傳捷報,你倆信不信,到不了今年端午,夔(kui)東那邊的反清逆賊就能全收了。」說話的男人沖同桌的兩個人示意的一揚頭,等待著被肯定。


這時張老爺禁不住插道:「唉!要我說,大明的氣數在闖賊進京城的時侯就沒了,那群農民無非依仗著茅麓山天險。」


張老爺把左手擋在嘴邊對著隔壁桌說:「悄悄告訴你們,前些天,裡面的人都和我透露了,如今大清的十萬八旗軍已經把茅麓山團團圍住,只要上面兒一道聖旨,大清八旗鐵軍萬炮齊發,茅麓山馬上就能夷為平……」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圖)日本長崎風俗畫中大明遺民與清朝商人之間的一次見面


與明清無關


上述筆者依據《李朝實錄》、《人海記》進行杜撰,簡單還原康熙三年(1664年)北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


1664年距離大明亡國整二十年,二十年也正好是一代人的更新,過去的順治年已是康熙三年。但北京城沒變,在北京外城生活的市民們只感覺換了一個國號。


前明時期喜歡吃炸醬麵的侃爺們不會因為李自成、愛新覺羅來了就不吃雜醬面了。盡忠報國那是讀書人做的事兒,國家大事對侃爺來說更是調侃時的料兒,其過程中帶點吹牛是難免的,有料兒若不添油加醋怎對得起這帝都百姓的油嘴子。


而帝都人民只是全國人的一個縮影,一個典型代表而已。


國人很健忘,康熙三年,全國的漢人們已經習慣了金錢鼠尾辮配西瓜帽。


彈指二十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哪個還記金戈鐵馬,烽火揚州城?


康熙三年,讀書人早把前明當成過去的一段歷史,小市民們把夔東抗清的事當成茶餘飯後調侃的料兒。

而在重慶和湖北山區間的這一干農民還在固執著,他們是匹夫不假,卻已在叢林山區中堅持抗清二十年,他們說這份堅持與明清無關,而是民族大義。


?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圖)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還是永曆年


康熙三年,不對!這裡還是永曆十八年。南明永曆帝在雲南被吳三桂勒死已過一年有半,受封於永曆朝廷的臨國公李來亨仍在茅麓山區堅持抗清。


李來亨本不是一個風雲人物,闖王李自成死後,他以民族大義為重,同郝搖旗、劉體純等農民軍將領一同歸順南明。


如今,南明雖沒了,民族脊樑不能斷。二十年的抗清之路堅持下來,曾和李將軍並肩的人相繼降清或戰死。是最後一隻疏明發、著明服、舉明旗的隊伍在李來亨的率領下誓死不降。


這年年初,清廷定採用四川總督李國英(大明降將)的建議,命滿洲八旗勁旅聯合川陝楚三省共計十萬聯軍向茅麓山展開清剿。

滿洲靖西將軍穆里瑪率八旗兵先行到達茅麓山區。


茅麓山地勢險峻,山林密布,陽光被重岩遮住,由遠望去,山下黑壓壓一片。穆里瑪乃鰲拜的親弟弟,多年前在南昌城大敗金聲桓,名聲大噪。


此次,重兵圍剿明軍,穆里瑪自以為兵精將勇,為領全功便貿然下令向李來亨所在山寨發起進攻。幽幽山谷,一時鳥聲驚作,清軍在黑色山影下前呼後擁的向山頂奔來。


明軍嚴陣以待,在通往山寨的各個重要關口設好埋伏,李來亨一聲令下,眾炮齊發,圓木滾石紛紛砸向清軍,山谷一時間哀號遍野,清兵墜崖落澗無數,傷亡慘重。


是役,穆里瑪的兒子蘇爾馬、鑲紅旗副都統賀布索、一等阿達哈哈番(清爵名,相當於「輕車都尉」)桑圖均命喪黃泉。


穆里瑪追悔莫及,本想帶著兒子在戰場歷練一下,日後好方便提拔,不成想茅麓山如此難攻,白髮送黑髮。


首戰失利後,清軍不敢再輕易發動攻勢,只等四川總督李國英、提督鄭蛟麟領兵進抵茅麓山下。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茅麓山突圍

李國英達到茅麓山後,先同穆里瑪、圖海等人認真觀察茅麓山的地形特點,「見逆寨高險異常,周圍一百五十餘里」,強攻難以取勝。同時,山區土壤貧瘠、食物難以自給自足,遂決定對明軍採取長期圍困的戰術。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無恥的清軍徵調附近各省民夫近百萬,用於運送軍糧、構築無數木城堡壘,木城外挖寬和深都為八尺(2.5米)的濠溝,濠溝外埋設一道寬五尺(1.6米)的排樁。


茅麓山下夜以繼日的勞作造成大量民夫死傷,甚至在大冶縣發生民夫嘩變,起義的民夫又被清軍殘酷鎮壓。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這血汗築成的包圍圈切斷了明軍與外界的聯繫。


四個月過後,明軍貯積的糧草已然所剩不多,求戰又不得,李來亨被迫選擇率部突圍。


永曆十八年(1664年)六月十五日深夜,李將軍決定親率五千精兵主攻突圍,其餘明軍分三路旁攻,牽制清兵赴援。


明軍抵至清兵防線,溝壕和排樁給突圍造成巨大的障礙,而明軍已經沒有退路,背水一戰。清軍在木城上萬箭齊發、城下炮兵陣地也向著我明軍宣洩開來,炮矢如雨下。


明軍前隊將士一面舉起盾牌,一面抬著雲梯過溝壕。溝壕剛過,後面士兵手持鉤鐮大斧砍斷木樁,衝出的明軍再攻清軍木城堡壘,一路殺聲齊振,前赴後繼。可惜在清兵嚴密的防禦之下,明軍死傷慘重,突圍未能成功。


閏六月初九日夜,李來亨再次率領數千名士卒向清軍陣地發起猛攻,明軍畢其功於一役,全軍上下莫不奮臂爭呼。


那些曾被明朝士大夫罵成誤國匹夫的農民,今夜他們個個有著萬夫不當之勇,拚死力戰,連破五陣。無奈由於雙方兵力太過懸殊,還是被清軍擊退。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青山埋忠骨


永曆十八年(1664年)八月初四日,寨內糧食全部吃完了,軍心不穩,出現少數官兵私自逃出向清軍投降。


李將軍知道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便遣散了部將。他誓死不會投降清廷,即便屍首也不能讓清軍拿去做文章。


將軍命親信放火燒毀房屋,隨後與其妻、兒子、親信一同投火而死。房屋的火燒了有十丈高,久久不滅……


四月初清明節放了三天假,而有些人卻還沒休息。


田間地頭的農民在忙著耕種,工地上的農民工在攪拌著混凝土。


他們沒有讀書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志,他們也沒有城市裡小市民的安逸雅緻。


他們只有著中國人中最固執的性格。


三百五十三年前,正是固執的農民軍堅持抗清於茅麓山頭。

你一眼就能看到的民族脊樑在哪兒?


是農民身上固執的樸實,固執的堅持!


三天假期,陵園裡緬懷著中國軍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雄們。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無數無名英雄的背後,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農民。


中國農民萬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有何才能,竟讓五百壯士為其殉葬,曹操孔明都敬其三分
漢朝死得最冤之人,皇帝和大臣明知他冤枉還要殺之而後快
語文課本里曹操最為人熟知的一首詩,竟是這樣寫出來的
史上最奢華最大規模的飯局,唯有這位最愛面子的皇帝舉辦過兩次
《紅樓夢》的結局不在小說里,而是在現實的人生里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牛人,讓清軍二十多年進不了山海關,最後被清兵勒死
清朝首都附近竟有幾千漢人三百年反清復明不剃髮,遇到清兵就活埋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大清朝滅亡之後,百萬清兵的下落之謎
讓明朝晚滅亡二十多年的人,76歲時被兩個清兵勒死
明末清初四川人十去其六,到底是張獻忠所為?還是清兵所為?
擁兵百萬的清朝滅亡後,這些清兵都去哪了,其中一支1987年才消亡
明朝最強特種兵,清兵十三年未入關因它,亡國還是因為它!
清朝的「剃髮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81天殺清兵七萬餘人
大明亡南明滅,此人寧死不降面對數萬清兵舉家自焚
南明趙子龍,三百輕騎破清兵數萬,他也完成百人斬!
清朝滅亡以後,一百多萬遺留的清兵去哪了?除了歸順還有一條出路
南明遺臣,頸部中箭,仍手刃數十清兵,被俘,絕食七日,引頸就刃
困擾明朝兩百年的問題,清兵入關後就消失了
百年前清兵和日本警察一場衝突,日本差點滅亡,只因中國一人不肯
清兵入關以後 為什麼一定要強迫百姓剃髮 為此還屠殺了幾十萬人
明朝最強特種兵清兵十三年未入關因它亡國還是因為它
大明朝第一個投降清兵的將軍,娶了清太祖的孫女,還生了九個兒子
這幾個明末英雄堪稱當代戰神 清兵聽到他們的名字都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