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四德、五倫、六禮、這些你都知道嗎?
來源: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三從四德,一直以來為大家所詬病,是封建社會對女性沉重的精神枷鎖。
現在先來了解下,三從四德究竟是哪三從和哪四德?
所謂「三從四德」,其實就是三種道德關係和四種品德。
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最早是在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復傳》里出現的,而四德則是《周禮·天官·九嬪》。
三從四德,雖為我們現代人所詬病,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對我們每個家庭的影響仍然存在。
所謂的「三從」意思是說:
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
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
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從而也體現出在一個家庭中,女子的重要性。
相對來說「四德」就更為清楚明了:德、言、容、功。
第一是人品和道德,第二是言談和知識修養,第三是相貌的端莊穩重,第四治家之道。
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言談是人的修養,相貌則是人的外表,治家則是人的能力問題。
四德裡面著重強調了一個人的內心美。女性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扮演的都是幕後英雄,誰不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品德良好,賢淑端莊的妻子呢?
「五倫」指的是什麼?
「五倫」,又稱「人倫」,是人與人之間基本的道德關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孟子?滕文公上》中說:「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認為: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人類社會就是一張覆蓋的網,由這五種關係編織而成,為人處世都離不開這五種關係。脫離這五種關係的話,那你講一事無成。
「六禮」指的是什麼?
六禮,是古代的婚姻禮儀。以六禮為代表的婚姻禮儀,是古代婚姻禮制的主幹,在我國延續了2000多年,至今仍在延續。
「六禮」,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六禮的名稱分別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彩,即男方派人送禮品到女家,表示願和女家結親。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絕收禮。俗稱相親,大部分農村地區仍然流行,城市中的相親會則是一種新的納彩演變。
問名,即女方接受男方的求婚意向後,男方和女方互相交換各自的生辰年月,以及姓名排行等。
納吉,即男方將兩人的信息,送到宗廟裡卜問這門婚姻的吉凶,如得凶簽,便止婚,如得吉簽,就通知女家,雙方婚姻關係正式敲定。
問名和納吉同稱為「合八字」。(部分農村地區仍然流行)
納徵,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下聘禮」,這是正式的訂婚儀式。通常以深紅和淺紅的衣物、束帛、鹿皮作為聘禮,不重不豐,多是禮敬的象徵。現在稱為訂婚禮。後續則要給全女方要求的「彩禮錢」。
請期,即男方確定婚期後,通知女方。現在稱為結婚日。
親迎,即指到了結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方家,女方父親在門外迎接,帶女婿去祠廟拜祭祖先;車或花轎停在大門外;女方來到車(轎)旁,男方長揖,請女方上車(轎)與之同歸,親迎以後,整套婚儀便結束。
古時,婚姻一般都是父母包辦,相對現在來說人民更加崇尚自由婚姻。
相對的規矩也沒有那麼繁瑣,但是現在結婚的彩禮錢比古時可高多了。
※為什麼「人民的名義」要用顏體寫?
※佛教常見的真言和手印有哪些?
※又是一年香椿時,又是一年思鄉情!
※善惡承負說:前人之因,後人之果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TAG:學國學 |
※一清二白,三從四德,五顏六色,七素八葷,九九歸一(深度好文)
※書畫家的「三從四德」
※人生:二十四孝,二十四情,二十四德,二十四然,二十四難
※古代文化中的「三從四德」
※戀愛太霸道!三從四德的思想還在這三大星座男心中根深蒂固
※三從四德是哪三從,哪四德?僅教育女人嗎,其實不然
※男人三從四德的世界長啥樣?這部馬來劇告訴你
※假如不是處女的邱瑩瑩遇上了「三從四德」的辜鴻銘
※三從四德重又來
※會計達人的「三從四德」
※女德教育家竟然跑到大學講台宣揚起「三從四德」!
※三從四德這個為女人而設的道德標準,如今看來存在著性別歧視?
※樹木盆景欣賞及製作講究「四德」「六忌」
※三從四德具體指什麼?古代對女子偷情有哪些殘酷刑罰!
※星雲大師:女性有四德
※南宋大儒朱熹提倡女子要三從四德,為何朱熹的妹妹卻還是改嫁了?
※琴棋書畫不會,洗衣做飯嫌累,三從四德全廢,王爺還誇賢惠
※娛樂圈對老婆「三從四德」6大男星,最後一位居然是他!
※为什么说选一支好毛笔要看「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