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哈羅和伊頓校長的忠告:別跟你娃做朋友,當好他的起跑線
對於這件事,以及作為其背景的在全世界中產階級父母圈裡越來越流行的自由放任、讓孩子自己做主的教育觀,英國專欄作家菲利普?羅賓遜(Philip Robinson)很不感冒。日前,他在《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上寫了篇長文,中心思想可以總結如下:
——是親生的吧?
——目標不是養出一個人見人煩、花見花完的熊孩子吧?
——不想幾十年後被啃老、被仇視、被當成世間一切不如意的禍害源頭吧?
如果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死了跟你娃當朋友的這條心吧——至少在他們成年之前。
其實作為一個8歲男孩的中國媽,我的觀點跟生了三個兒子的倫敦客菲利普差不多。可問題在於,咱畢竟不是教育專家,拿自己的想法和經驗說事兒,多少有過於主觀之嫌。而且又是這種逆當下互聯網上民主自由潮流而動、政治上不那麼正確的觀點,寫出來真怕被開明的親媽黨打成篩子。但人家菲利普就聰明多了,拉出好大一張虎皮作掩護,乃是哈羅公學前校長巴納比?萊農(Barnaby Lenon)的新書——《眾多承諾:英國的成功學校》(Much Promise: Successful Schools in England)。
說起這位萊農校長,前半生經歷寫出來,基本上可以直接當英式精英教育的廣告通稿:在歷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英國著名私立教會學校艾森學院(Eltham College)讀小學和中學,大學上的是牛津的基布爾學院,然後跑到劍橋聖約翰學院讀了個教育學,畢業後開始在伊頓公學教書,從1999年起擔任哈羅公學的校長,直到2011年退休。
不過,真正讓這哥們在教育學界聲名鵲起的,卻是他退休後乾的一件牛逼事:2012年,他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向來以貧民和外來移民聚居、髒亂差老破小而著稱的倫敦東區Newham,成立了一所完全不收學費的高中:倫敦卓越學院(London Academy of Excellence)。這所至今只有不到5年歷史的學校,440多名學生里八成人的父母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70%來自少數族裔家庭,近1/4的學生家境貧困、父母不是領失業救濟就是從事著計程車司機和廚房幫工一類辛苦低薪體力勞動的第一代移民或難民。但在2016年,該學校卻有7名學生拿到了牛津和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四分之三的應屆畢業生被24所英國頂尖研究型大學組成的Russell Group高校聯盟(類似於中國的985高校)錄取,其成績遠遠高出許多每年收取數萬英鎊學費的老牌私立精英中學。
巴納比?萊農
而萊農的這本其實要到下星期才正式發售、但已經在英國媒體上帶動了好幾輪討論小高潮的書,正是對哈羅公學和倫敦卓越學院中那些雖然家庭出身迥異、但卻同樣走上出類拔萃之路的精英少年的培養教育經驗的一個總結。
看了目前公布出來的幾章節選,我的感覺是,雖然切入角度和細節上略有差異,但其實萊農的核心觀點,在兩年前伊頓公學校長托尼?李特爾(Tony Little)的另一本暢銷書《聰明人的教育指南》(An Intelligent Person』s Guide to Education)里,就已經被深入淺出地反覆強調過了:當學生的要勤奮刻苦,當家長的要積极參与,當老師的要認真負責熱愛自己的工作,誰都不要聽信那種自由放任輕鬆教育的鬼話,誰都努力盡到自己的職責。最有趣的是,兩個人都提到,想要重振英式教育昔日的輝煌,英國的老師和家長迫切需要學習上海北京好榜樣。中國爹媽大可不必妄自菲薄,那種江湖傳說中對下一代不管不顧孩子照樣成精英的神奇生物「外國父母」,至少在兩位英國最頂級精英學校的校長眼中,壓根不存在。
這充分說明了一件事:從古到今,從中到西,好的教育理念都是相似的,只有歪門邪道,才是三兩天換一種流行花樣,各庄兒有各庄的高招。
萊農和李特爾在書中都強調了一點,甭管多麼有錢有勢的父母,想要把孩子培養成符合社會主流價值標準的精英,都意味著在十幾年裡持之以恆地投入無法由他人代勞的海量時間和巨大心力。上千萬的學區房和幾百萬的私校學費,看似可以把孩子放在一個比較靠近終點的起跑線上,但真正的起跑線,卻是一方面能夠與孩子保持穩定的親密信任關係、但另一方面也能勇於承擔責任、守住界限的父母和師長。在這一點上,一年賺三億英鎊的爹,和一年賺一萬三英鎊、住福利房領低保救濟的爹,其實並沒有本質差異。因為一個受過教育、擁有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感的孩子,就算是腦子進了三噸水,也不會把有生養之恩的爹媽和一張無限額提現的信用卡混為一談。
而在李特爾的書中,他特意指出,多項研究顯示,不同於天生規則感較強、更擅長於調整自己在人際關係中位置角色的女孩,男孩子在青春期的學業成績與他們和老師的個人關係更密切相關,而這種關係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參照以往的父子關係。正如幾乎所有的教師手冊中都會強調,要對學生友好,但絕對不要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一個良性的父子關係,也應如此:你是你兒子的爹,但不是一個大號兒的他,作為一個成年人,你要設定界限,以身作則,在他們迷茫惶惑時堅定地指出方向——雖然冒著指錯路的風險,在他們被荷爾蒙驅使衝動犯險的時候踩一腳剎車——雖然一定會遭遇強大的後坐力反彈。
萊農在書中的一個觀點,對於許多焦慮的中國中產階級父母——就是那些傷心地發現「上了清華北大可還是買不起學區房」的家長——或許是一種撫慰。他說,那種在新貴中頗為流行的跟孩子做朋友的風氣,很多時候不過是父母為自己忙於賺錢或不守規則而在養育教導孩子上的疏忽和缺席開脫。因為和孩子根本不熟,根本沒能建立起交流溝通的基礎和習慣,所以只能去迎合孩子的趣味喜好,用小恩小惠和打破規則來買通。但這種單向的討好本質上是脆弱不堪的,在青春期荷爾蒙奔流所導致的狂飆突進中,很容易就被雨打風吹去。
而那些能夠在孩子最叛逆的時候依然和他們保持親密與信任關係、可以有效地將其四散奔流的洪荒之力約束引導到正確方向上的家長,經濟社會地位可能相差懸殊,但共同點都在於,他們願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投入時間和心力去督導甚至干預,不認為把孩子送進名校便從此萬事大吉,教好教壞都是老師和學校的事。無可否認,擁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學歷修養的父母,會有一定的優勢,但驕傲而不作為的兔子,一樣跑不過烏龜。
當然,行動派的家長,也會遇到風險。李特爾的書中引用了本傑明?富蘭克林講過的一個故事:1774年,英國殖民者跟6個印第安部落族長簽署條約,跟後者提議,送他們的兒子到英式學院里接受教育,結果遭到禮貌拒絕。理由是,我們這邊以前有愛時髦的小年青讀過你們的大學,結果回來之後,跑也跑不快,對於在叢林里生存的技能一無所知,既不抗凍也不耐餓,蓋房宰鹿上陣殺敵樣樣稀鬆,連母語都說不利索了,還整天牛逼哄哄覺得自己挺行,完全變成廢物點心。不如把你們的兒子送12個過來,讓我們好好教他們怎麼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吧。
很顯然,我們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時代在變,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人工智慧社會,對精英的定義標準,也一直在變。成功受天時地利人和影響,而人們又天然喜歡按成敗論英雄。正因如此,雖然萊農和李特爾都對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大加稱讚,但也均指出,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應過於功利地注目於考試成績和日後的功成名就,而在於培養下一代健全的人格,從而幫助他們不管在順境逆境中,都能不愧不怍,堂堂正正的行走於天地間。這其中就包括了,雖然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精英和超卓身份,但依然願意在社會規則下行事,不把個人置於群體之上,勇於為大眾的利益自我犧牲。
但這種價值觀,是只有一個把自己當成爹媽的成年人方能以身為范地傳遞給下一代的。
跟閨女一起進美容院打玻尿酸穿恨天高逛奢侈品店的閨蜜媽,
跟兒子一起通宵打遊戲喝酒抽煙嗨大麻的死黨爸,
對不起,不在此列。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尋找財務總監,還有其他一撥職位等你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第27號元素
※輕話題 日劇中的美食
※一川煙柳滿城風絮
※吃河豚究竟是怎樣的大冒險
TAG:三聯生活周刊 |
※老校長的忠告:當孩子伸手向你要錢時,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
※給孩子的未來寫信,你會寫什麼?這些家長寫的驚呆了所有老師和校長!
※阿衰:校長和我奶奶打起來了!
※搞笑段子:局裡派我來這裡當校長,就管你一個老師
※內涵段子:我來這當校長,就管你一個老師!
※哈佛校長演講:去追求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留後路
※女生大喊:校長我「波大」,校長:「好就你了,趕緊進來辦公室詳談」
※復旦附中校長直擊人心的演講:家長們停一停,孩子才能走更遠!
※王思聰說他是諾蘭的粉絲!他還是那個發影評一懟驚人的王校長嗎?
※哈佛女校長忠告:家長別再「瞎忙活」,這幾個階段你越懶,孩子越能有出息!
※王思聰重金打賞女直播,妹子感謝:我也是校長女人了!
※王思聰重金打賞女直播,妹子當場哭泣感謝:我是校長女人!
※清華北大校長齊發聲:這樣的媽媽,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將來孩子絕對有出息!
※放心吧,妹子們!校長會去找你們的
※陳平原:大學校長不是阿貓阿狗誰都能當的!
※蔡元培:他是大學校長,竟然沒有自己的房子,為甚?
※清華老校長發人深省演講:不能再對孩子讓步了,該揍的時候要揍!
※萌萌噠,咱們的盧奎校長今天把英才校區走完啦
※北大校長娶好友妻子,聲稱敬重朋友,所以要加倍愛她愛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