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癱瘓手」患者學發微信,滬多學科團隊創新技術治偏癱
19歲的福建人林淳誠,因出生時產鉗助產,導致左側大腦局部出血引發腦損傷,造成右側上下肢發育遲緩、功能障礙。3歲左右才可獨立行走,逐步出現行走異常姿勢,主要表現為步態不穩,走路踮腳尖,並出現足內翻畸形,俗稱「馬蹄足」。同時開始出現右手不靈活,右手活動受限,表現為右手抓握困難,伸指困難,拇指內收、手尺偏畸形,前臂旋前畸形,手功能嚴重障礙並逐步喪失精細運動能力。
孫成彥教授指導患者康復訓練。 澎湃新聞記者 賴鑫琳 圖
針對這類病人,壹博醫生集團功能神經外科團隊、手外科團隊和浦南醫院聯合開展臨床攻關並取得重大突破:利用「融合技術」、多學科序貫手術的方式,將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高位頸椎單側椎板切開功能性選擇性脊髓神經後根部分離斷術」和手外科領域「頸7神經移位嫁接術」,這兩個分屬於不同學科的術式成功實現跨學科嫁接融合。
「融合技術」使手術效果取得了1+1>2的效應,一方面基本實現了患者手功能的康復,另一方面也破解了長期以來「癱瘓手」治療效果不穩定、易複發的技術瓶頸。據悉,這項技術也適用於中風偏癱的患者。
康復至接近正常
從體型舉止上來看,林淳誠在治療前,兩隻肩膀一高一低,只能翹著腳尖困難地走斜線,手功能低下,不能抓舉筷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病人雖然外形已經酷似成年人,但是很多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譬如自己吃飯、系扣子、拉衣服拉鏈、上廁所等都不具備。
另外,儘管患者家庭帶著他到處奔波求醫,耗盡全家積蓄,但是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正確系統的治療,導致上述運動功能處於持續退化狀態。
隨著病情逐漸加重,病人已經出現上下肢肌張力增高、肌肉萎縮現象。根據當地醫院預判,林淳誠最終可能逐步喪失全部運動和生活功能。
2013年5月經病友介紹,林淳誠找到孫成彥教授,明確診斷系腦出血後遺症——右側肢體偏癱(痙攣型)。從2013年起,孫成彥團隊開始介入對林淳誠的治療。通過一期功能性選擇性脊髓神經後根部分離斷術(FSPR)和二期肌力、肌張力調整術,術後患者右下肢肌張力降為正常,足內翻畸形完全矯正,腳後跟可以放平。經進一步康復治療,軀體平衡改善,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行走姿勢接近正常,可以一口氣騎自行車10公里。
從2015年起,孫成彥教授開始對林淳誠實施創新型「融合技術」手術,以矯正他的「癱瘓手」。團隊優先解除肢體痙攣狀態,再行神經移植和手畸形矯正,最後進行康復訓練。
治療後,林淳誠曾長期運動功能缺失的肢體目前均康復至接近正常人的功能,並且療效保持「穩中有升」。病人現在正在努力學習發微信,他希望今後可以像身邊親朋好友那樣,沒事發個朋友圈晒晒美食,過上尋常人的幸福小生活。
多學科「融合」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這種將序貫式療法用於偏癱治療的案例,還沒有過先例。因為,長期以來醫學界對於像林淳誠這樣的偏癱病人,治療技術種類多樣且大多已成熟,但治療理念上則始終呈現出各自為政的局面,並且各類技術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譬如,病人在神經內科求醫,神內醫生可以通過給他注射肉毒素來解決肢體痙攣癥狀,然而這種治療效果短期且不穩定;病人到手外科求醫,神經移位術和畸形矯正是常見治療方式,在手神經功能重建方面效果明顯,但由於痙攣問題沒有解決,術後複發率和手術失敗率仍然較高;如果病人僅僅接受功能神經外科治療,手術對於解除痙攣的效果明顯且穩定,幾乎不會複發,但是肢體精細運動功能卻無法獲得最佳矯正;而病人如果求助於康復專科,康復訓練可以解決一時的功能問題,卻仍然是治標不治本,病情反覆是常態。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治療模式下,未能解決如何兼顧改善手功能和效果穩定的問題,因而病人無法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在偏癱的治療上,目前主要是通過矯形、神經移植嫁接、運動康復等手段。不過,我國的偏癱治療的總體預後效果不盡如人意,尤其是肢體肌張力超過三級的病人,幾乎全部面臨複發問題。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不同學科『分而治之』、各掃門前雪,整體治療呈現出技術單一、斷裂、碎片化的無序狀態,以至於醫療資源沒有實現『最大公約數』,片段式治療更多地關注當前效果,沒有對病人實現整合治療。」孫成彥教授說。
孫成彥教授指出,此次手術最大的創新意義在於,顛覆了陳舊的治療理念,將解除痙攣、神經移位、畸形矯正和康復訓練這些原本支離的技術,根據病人個體化的病情予以重新融合、整體運用,使得三大技術同時在一隻手上發揮出了最大效應。
同時,中樞神經系統手術和周圍神經手術技術實施融合後,既化解了功能神經外科單純解除痙攣、不能矯正肢體畸形、不能神經功能重建的技術缺陷;也突破了手外科術後容易產生肢體痙攣複發、導致手術失敗的局限性。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多學科融合技術:為偏癱小伙「再造」嶄新人生
※初中數學科學輔導
※牛津大學科學家領銜研發新型光子晶元,運算速度比人腦快1000倍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2016年博士後招聘啟事
※2016年中國動物考古學學科發展綜述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招聘博士後
※12所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學科及其學術特色
※學科融合成為考古學發展新趨勢
※學科:速看!2017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發布,各高校強勢學科一覽!
※深度學習黑箱探測難題發展成新學科:人工智慧神經科學
※葉劍平等4位人大土管系教授榮登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交叉學科排行榜
※曝61歲母親再產子 多學科聯手
※「南方會2017」曹雪濤:醫學科學創新也是大國博弈的支撐點
※【397】玄學科學
※火影眾人所代表的大學學科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7月12日停診信息
※【留學】2017全球學術學科排名出爐,中國佔據8個學科第一!52個學科
※科學科技部為迎接2560年兒童節 將舉行『科學之路』活動
※科學態度以及學科鄙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