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蝸牛看西遊第793期)


文/滿源


前言:筆者於成稿之前,突然看到新聞,86版《西遊記》電視連續劇的著名導演楊潔老師因病去世了,享年88歲!猴哥六小齡童也在第一時間為楊導演發表了誄文哀悼。我們可以相見他們師徒幾人與楊導演的深厚情誼!在這裡也先要肅穆地說一聲:「楊導,一路走好!願您在天宮再寫輝煌!」筆者基於此事,也特此將近期一些對西遊記的熱愛與拙見,拿來一秀,特此代表愛好西遊的廣大群眾向楊導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近期,《大話西遊》的經典電影被重搬到了熒屏。據說裡面有15分鐘當年未投放過的片段,這無疑吸引了太多西遊愛好者的目光!看來電影的票房還不錯,這充分說明了西遊的熱度以及號召力。筆者看過無數遍的《大話西遊》系列作品,對其也算了解。而今放映之下,筆者發現編劇在各種西遊史料作為參考背景時,真真下足了功夫!這其中有很多細節之處,考究的素材甚至超越了小說原著本身!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你對西遊文化如果有一定考研,你就不難回答。本身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裡面很多人物和故事並非老吳本人所原創,而是早有出處可考。這與近期筆者所研究的對象正好吻合,於是乎,放膽一談,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


歷史上的玄奘的確求取了真經,經過千難萬險最終回到大唐長安,揚名立萬。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民間通過宣傳和不斷演化,到南宋便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元代的《西遊記平話》、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等,這些作品多數也都繼承和發展了其神話故事的一面,而這些珍貴的素材也都為《西遊記》這部著作的問世奠定了不可磨滅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這些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所以,本期我們就先從這幾部重要的可考資料中,一窺其中與《西遊記》小說(特別是孫大聖)的個中關聯。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行者首度登場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說經話本。作者不詳。世多以為宋刊,魯迅認為作者或為元人(現在分析可能是周先生執拗了。。。)。全書三卷,17段。敘述唐玄奘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原本描寫唐僧取經故事中都是以唐僧為主人公,而在這本話本中則改為猴行者——孫悟空的原型)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且有別於以往真實取經的敘事型、遊記型特點,《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則以神話色彩為主導的故事性被得以確立。但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形象(元雜劇版本前都沒有豬),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寫(80%為沙僧原型,這個今後會單獨例證)略具明代小說《西遊記》的雛形。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殘本目錄小覽

囗囗囗囗囗囗囗第一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


入大梵王天宮第三


入香林寺第四


過獅子林及樹人國第五


過長坑大蛇嶺處第六


入九龍池處第七


囗囗囗囗囗第八


入鬼子母國處第九


經過女人國處第十

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


入沉香國處第十二


入波羅國處第十三


入優體羅國處第十四


入竺國度海處第十五


轉至香林寺受心經本第十六


到陝西王長者妻殺兒處第十七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從以上目錄可以看出,《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故事中,已經有很多可以和《西遊記》小說中大致相同的內容設置了,甚至地域名稱都是直接流傳下來並未大改,如獅駝山、樹人國、大蛇嶺、九龍池、鬼子母國、女人國、沉香國、波羅國等處,老吳的《西遊記》里都可以找到相似設定。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猴行者雖然第二處就已經出場,但全書貫穿的主旨還是唐三藏求取真經,第一主角和故事主線還是圍繞取經人展開,這和老吳的《西遊記》開篇就是天產石猴、佔山為王、大鬧天宮等形成了明顯差別。筆者從過去發表的帖子里也曾指出,有人說西遊記的第一主角是唐僧,這個是錯誤的,無論從文學題材、文筆形式以及著墨重點,在老吳的筆下,被刻畫最深最受愛戴的只有孫悟空這一隻猴子也!唐僧固然重要,但老吳絕對是對他大有偏見,小說中的唐僧被描繪到不可名狀,絮絮叨叨,唯唯諾諾,不時還會立場動搖,甚至性格上也略有些變態!這裡的唐僧絕非大德高僧,也絕不是老吳偏愛他才如此著墨於他。所以,小說中的唐僧並不是第一主角,而是一個令人生厭的第二領銜主演罷了,他的存在度和八戒差不多可以畫上等號。

而在西遊記小說問世之前,從《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算起,各種取經故事的第一主角那非唐僧莫屬!從宋代有了這套取經系統內容開始,到元代、明初各種平話和雜劇中,唐僧都是主人公,尤其在開始階段,都是以大德高僧的形象出現,故事雖然平淡,但傳世表達的理念都是非常正派的。可越是到了後面,尤其諸如戲曲雜劇這些藝術形式的深入百姓、深入市井,唐僧取經的正面神話貌似被淡化了,迎之而來的是融入了更多市井氣息和大放厥詞講著各種黑黃笑話的取經隊伍出現了(後面會有三俗逗笑證據)!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殘本章節小覽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


僧行六人,當日起行。法師語曰:「今往西天,程途百萬,各人謹慎。」小師應諾。


行經一國已來,偶於一日午時,見—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法師合掌曰:「貧僧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秀才曰:「和尚生前兩廻去取經,中路遭難,此廻若去,於死萬死。」法師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法師應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當便改呼為猴行者。


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乃留詩曰:


百萬程途向那邊,今來佐助大師前。


一心祝願逢真教,同往西天雞足山。


以上內容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第二出處「行程遇猴行者」,也就是孫悟空前身「猴行者」的首次正式登場!這絕不是無關緊要的一處信息,這是有記載以來,有體系的敘事性成稿的書籍中,猴子的首都亮相(以輔助唐僧取經並以行者為名的首度被記錄)!他的一出場,就帶著不凡的經歷和氣度!而且,法師當時就改稱這位「秀才(是的,你沒有看錯)」為「猴行者」(「行者」在佛語中指的是出家而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同赴西天。而後,孫悟空偷蟠桃、偷人蔘果等主要「劣績」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大都有案可查(猴行者是出場後途經西王母瑤池,才做的偷盜,這與小說並不一樣,但故事橋段大體一致,為日後提供了參考。且這裡的西王母結結實實地住在地上!),這個「猴行者」可以說就是《西遊記》中孫悟空最早得雛形。


我們這裡首先來說說扮相,唐僧在此碰見他的時候,他是以「秀才」的模樣出場的。這也絕非作者胡謅,而是還有出處可考的!猴子以「白衣秀才」形象的傳說的出現還要早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但之前的「白衣秀才」猴更加放蕩不羈,血性野蠻,甚至是一隻荒淫無度的「壞猴」(與大話西遊中500年後的猴子有一拼)!它出自唐傳奇改編版本的《補江總白猿傳》。

*引解《補江總白猿傳》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補江總白猿傳》,它是唐代就有的文言傳奇小說,共一卷。作者不詳。收入《顧氏文房小說》《太平廣記》中。「白猿傳」中大體講述的就是民間早就有的猿猴拐人女為妻妾于山洞生活的故事。這裡頭的白猿入市就是以白衣形象出現的。在我國,猿猴劫人間婦女為妻﹐古籍中已有記載。漢焦延壽《易林?坤之剝》說:「南山大玃盜我媚妾。」其後西晉張華《博物志》等書更有較具體的描述。所以,各位看官大可不必做驚訝狀。而此種傳說,被演繹到宋代則被大書特書了,「孫悟空的兄弟姐妹五人組」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中現存順昌的雙聖墓中的「通天大聖孫悟空(這個後文還會提到)」立像就是一位頭戴方巾的白衣秀才模樣設置。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好了,我們繼續把話題拉回到《取經詩話》這第二處,這其中猴行者(秀才)說得很是白話了,原文——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筆者認為連解釋都不用了,看來從宋元開始,百姓間的日常對話就是如此直白了,再不復時不時文人騷客的詩情畫意之境也(哈哈哈)。。。我們來看有意思的點,這裡的猴子說他來自「花果山紫雲洞」,而且他是「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看來這個時期的猴子所居住之地還不是花果山水簾洞,而是花果山「紫雲洞」!紫雲,這詞讓你想到了啥?為啥我第一浮現的是紫霞仙子呢。。。哈哈哈。別看《大話西遊》題材看似詼諧荒誕,但的確不乏深意,如今看來,連一些設定橋段都可能與《西遊記》的前世今生有著種種關聯,起碼裡面用到了一些較為隱秘的元素。我們暫且不論紫雲洞的來歷以及到底和紫霞有沒有八竿子的聯繫,只從孫猴子棲息地的出處來說,花果山的洞府名稱,真的是經歷了很多次更改和演化的,水簾洞是最後被確立下來的定數。而之前的紫雲洞就被沿用了很久!《大話西遊》亦是如此,從盤絲洞到水簾洞,反反覆復,也是表達了其真實世界中花果山洞府由來的坎坷經歷。而後面一句「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則自此將孫悟空鋼筋鐵骨、金剛不壞之軀的設定確立了下來!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綜上,《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敘事大體如此,簡單直白到令人髮指。所以它並未可以承載與傳承更多信息與故事細節。這為後世留下了更多的放大、豐富的創作空間。所以後期的平話和戲劇中,取經故事才會越來越「走樣」。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雖無重大文學價值,但因其與《西遊記》密切的關聯而對中國小說文史研究以及考證孫悟空等重要人物的出處都具有重大意義。

元末的《西遊記平話》確立取經團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平話,古代類似於評書的民間藝術形式。基本都是民間說書人口口相傳的故事,所以成系統被記載下來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成型的故事流傳在民間,而記錄在冊的並不多,有一部分很珍貴的資料也大多是殘本,並不能連貫成為體系了,實屬可惜!


現存《西遊記平話》殘文有三處:


1《永樂大典》中的「夢斬涇河龍」這一段被老吳硬塞在了小說里


2《銷釋真空寶卷》的有關文字;


3朝鮮古代漢語教科書《朴通事諺解》中的「車遲國斗聖」及有關的八條注文。


《朴通事諺解》的有關注文記載,唐僧於花果山石縫中救了孫行者(注意啊,這裡頭就已經成行者為孫姓了!這已經有別於宋末元初時期的「猴行者」),而後師徒二人又「與沙和尚及黑豬精朱八戒偕往」西天取經。這裡又新增設了巨大的信息——這同明代以前其它的有關「西遊」故事把「豬八戒」稱為「朱八戒(界)」是一致的(有關豬八戒和沙僧的身世筆者會另單獨考證)。明建國後,一般都改「朱」為「豬」(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即如此)。這顯然是因明代國姓為朱,再稱黑豬精為「朱八戒」,就會冒觸忤本朝國姓的危險。鑒於此,似乎可以確定,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定論,《平話》成書年代的下限當在明朝初以前。


《西遊記平話》看似並未比宋末就有風浪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擁有更多文學價值,但是其流傳下來的殘本文獻還是或多或少提供給了諸如楊景賢、老吳(吳承恩)這種「後生」一定的借鑒實例!「夢斬涇河龍」以及「車遲國斗聖」都是典型的相同內容,且《平話》為祖也!而更加重要的一點是,《西遊記平話》的出現,將取經團隊的人員基本落實定論!他們的出身或許還有著某些差別,但是人物的名稱和形象卻是在那時就已基本確立下來的。尤其是孫行者的姓氏得以著落,八戒、沙僧也確認加入到了團隊中來。這都是《平話》給後世的重要貢獻!

元代「熱播」的西遊記雜劇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目錄


第一本 第一出 之官逢盜


第一本 第二出 逼母棄兒


第一本 第三出 江流認親


第一本 第四齣 擒賊雪仇


第二本 第五齣 詔餞西行


第二本 第六齣 村姑演說

第二本 第七出 木叉售馬


第二本 第八出 華光署保


第三本 第九出 神佛降孫


第三本 第十齣 收孫演咒


第三本 第十一出 行者除妖


第三本 第十二出 鬼母皈依


第四本 第十三出 妖豬幻惑


第四本 第十四齣 海棠傳耗


第四本 第十五齣 導女還裴


第四本 第十六齣 細犬禽豬

第五本 第十七出 女王逼配


第五本 第十八出 迷路問仙


第五本 第十九出 鐵扇凶威


第五本 第二十齣 水部滅火


第六本 第二十一出 貧婆心印


第六本 第二十二出 參佛取經


第六本 第二十三出 送歸東土


第六本 第二十四齣 三藏朝元


《西遊記雜劇》綜合了各種流傳於元朝的關於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與傳說。鑒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第一部分早已遺失,我們無從知曉這本書是如何描繪玄奘的出世以及早年生活的。但是,在楊景賢所作的雜劇中,折本《江流兒》的故事情節與《西遊記》中玄奘身世極為相近。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在以楊景賢為藍本的元雜劇中,故事的第一號主角與英雄人物就已經轉向孫行者,而非玄奘高僧了。


元雜劇中的孫行者與《西遊記》中的美猴王孫悟空極為相似,而「深沙神」變成了沙和尚並成了玄奘的徒弟,而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絲毫未提及的豬八戒成了玄奘的二徒弟。元雜劇的情節比《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更為具體、細膩且生動,如鬼子母悔悟、玄奘受勸女兒國成婚、借芭蕉扇過火焰山這些橋段都非常豐富多彩。而到了明代,吳承恩則在《西遊記》創作中不可否認地融入了元雜劇的這些情節。從文學角度上來說,這些元雜劇並沒有多大價值,但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一樣,它向讀者展示了玄奘西天取經故事的發展變化以及更多人物的個性化形象雛形。


元代雜劇嚴重涉黃?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是的,您沒有看錯,元雜劇深入市井最大的貢獻,並非取經團隊這師徒幾個的法力與故事,在那個年代起,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就是要「雅俗共賞」的!元代雜劇則很好地繼承了這一點!它有著跟現如今德雲社的相聲、東北的二人轉一樣,傳統曲藝里必須要融入一定的「三俗」笑料!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各地市井百姓的駐足與關注,在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將取經的這套故事精髓傳承了下來!這是一種無奈之舉,也是一種流傳的必然!


下面我們就來體驗其中一齣戲的一小段:


(唐僧西行前,唐朝官員、百姓送行時各自詢問大師問題,這是其中唐大師與一名女子的對話)——唐僧說完贈言正要走,忽然又來了個女子說小人是個開洞的,求贈言(唐長老糊塗了,摸著光頭問開洞是啥意思啊?在這裡,有趣的事情出現了)。*註解:元雜劇是劇本,不是小說。劇本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把人物動作和台詞分別標記。元雜劇里念白叫做「雲」,動作叫做「科」。即在動作後加科,以做標識。楊景賢在這裡是這麼寫的:


(婦雲)小人是個開洞的,求法語咱。


(唐僧雲)怎生喚做開洞?(發科)


注意最後兩個字,唐僧發問啥叫開洞後,做了一個「發科」的動作發科,指做滑稽動作,或扮鬼臉,或搖晃頭。恰巧這和FUCK諧音。


*註解:婦人說了開洞,然後唐僧突然就恍然大悟,開始「發科」,還說了一段贈言:「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長。陰陽配合,不分霄壤。豆有豆畦,麥有麥壠。豆麥齊栽,號曰雜種。咦!能將夫婦人倫合,免使傍人下眼看。」你瞧,高僧對男女之事說的真形象啊!!!


接下來的段子,主人公孫悟空終於登場了。但是,大家還是看看孫猴子說的是啥吧。。。


孫行者上來就是一通自報家門,偷蟠桃、搶仙丹、大鬧天宮的履歷云云,還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幾個家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祗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筆者將單獨附文詳述)。介紹完家門,孫行者還不忘了顯擺了一下自己的能力:「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擺錫雞巴。」


鍮石就是黃銅,擺錫是水銀摻錫,黑中透亮。孫悟空的丁丁號稱擺錫,具體形象自己腦補。可別覺得粗俗,因為這就是「三俗」作品!元雜劇里類似的葷段子諸如此類的比比皆是。


元雜劇傷感的結局


比起《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西遊記平話》而言,元雜劇中的取經故事要更為完整與豐富。故此,它也是西遊小說成書以前最為有始有終的一部範本!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更是將取經故事的結局處理得異常凄美!這與其取經過程中黃段子滿天飛的內容形式有著強烈的對比。或許這樣的結局更符合曲藝大戲的結構特徵吧。


(結局處)如來突然跟唐僧說了一番話:「孫、豬、沙弟子三個,乃非人類,不可再回東土,先著三個正果。我佛座下弟子四人,一名成基,一名惠光,一名恩昉,一名敬測。基、光、昉、測四人,送你到於東土。」三個徒弟回不去,於是只能跟師父在這裡告別。三人輪流上前,跟唐僧敘話:(沙和尚雲)徒弟從師父數年,今日我正果。玉皇閣下寄前身,罪貶流沙要食人。今日東來聞妙法,水光山色 一般新。(下)(行者雲)弟子功行也到,今日辭了師父圓寂。花果山中千萬春,西天路上受艱辛。今朝收拾平生事,來作龍華會上人。(下)(豬八戒雲)弟子也 辭師父,朝天去也。豬八戒自幼決斷,一路將師相伴。圓寂時砍下頭來,連尾巴則賣五貫。(下)(唐僧雲)三個徒弟都圓寂了,貧僧與他作把火。四個西行一個歸,三個解脫是和非。老僧獨往中原去,急急回來采紫薇。咦!絕憐孫悟空,神通真箇有。東土中脫卻輪迴,西天路番個筋斗。念沙和尚,有像作無像。喉中三寸元陽,胸中一點靈光。好個豬八戒,神通世間大,已得除新害。既有成必有敗,陰陽剝始消除快。有心我你不能安,無念大家得自在。


看看,仨徒弟在雜劇中並未和唐僧一起返回東土大唐,享受世人供奉。三位高徒護送唐僧到了西天,就功成圓寂了。連玄奘也是嘆息不已!至此,雜劇版的西遊記得以終結,但是,西遊記的人物與命運並沒有結束。又經歷了多少個春秋後,西遊題材最終以老吳的集大成的小說形式確立了下來,併流芳千古!


送上所述,孫悟空的演化有著歷史的偶然性也有著必然性。他從白猿巨獸、白衣秀才、放蕩淫猴、猴行者、通天大聖等形象一步步演變成為錯綜複雜的唐僧西天取經的大徒弟,最終成為斗戰勝佛,可以感受到歷代各民間作者與廣大人民群眾對這隻猴子的熱愛程度!


有些保守古板的文學家認為這部《西遊記》只是一個怪力亂神的故事,人物刻畫也似有幾分扁平,但如今看來,《西遊記》躍身成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且是唯一一部神話小說位列其中,有著它一定的道理和深度。這裡並非只有怪力亂神,主要人物也並不扁平,只是早期的學者專家並未體會這其中主旨與暗喻而已!今天,在宗教中人看來,《西遊記》中充滿了宗教的隱喻;在社會學家看來,《西遊記》中充滿了社會學與職場關係學的個中道理;在領導人眼中,《西遊記》更是一部有勇有謀的暗諷與「反腐」的佳作!但是,大家似乎忽視了另一批看客——在猴子們的眼裡,《西遊記》就是一部揚眉吐氣、萬古流芳的中國版的《猩球崛起》,哈哈哈!



從白衣秀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成名經歷了哪些潛規則?



* 其實,如果考證孫悟空的原型或來歷,並非這幾部書籍資料那麼簡單,譬如無支祁、哈努曼、現存的雙聖墓、敦煌多幅猴行者壁畫、《山海經》里的玃等怪獸,都是對孫悟空猴形象的研究考據重點!沒關係,好在筆者有的是時間待慢慢道來。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可看到第138期《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如來給他飲銅汁吃鐵丸是救他還是害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牛看西遊 的精彩文章:

86版《西遊記》為何霸屏30年?楊潔一語道破真相!
如果不是他,取經團體中途就散夥了!
唐僧不願留在女兒國之謎,只有這名妖精最清楚?
玉面狐狸為何倒貼百萬家私嫁牛魔王?其實是為了這個東西!

TAG:蝸牛看西遊 |

您可能感興趣

武則天從貓痴到怕貓,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內涵搞笑:好姿勢不是一天練成的,妹子都經歷了些什麼?
從黃小仙到陸晨曦,白百何經歷了哪些角色洗禮
這些貓咪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這樣?
欺騙你的眼睛,這些瓷器都經歷了些什麼
不希望浮躁,想純粹的表演,從童星到校花,張雪迎都經歷了些什麼?
逆襲!從失業網癮少年到健體冠軍!還泡到了美嬌娘!到底經歷了什麼?
工廠的這些年輕男女,都經歷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潛規則?
三軍領隊欒馨,光鮮的背後,又經歷了什麼!你想像不到!
從時尚黑洞到時尚圈新寵,蔡依林這些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從大粗腿到霸屏女王,到底經歷了什麼?
小鮮肉時期的王大陸真心帥到掉渣,淪落成這樣他的經歷真的很奇葩
張翰,這些年你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們說《戰狼2》是鹹魚翻身?
從懷孕,到寶寶出生,取名,搗蛋,寶媽都經歷了些什麼?說得太貼切了!
從穿衣演技尬破天,到時尚美少女,她究竟經歷了啥?
楊紫到底經歷了什麼?不但想吐,而且臉色忽黑忽白!
鬼知道,活到秋天,又要經歷些什麼?
「雙生花」走紅毯,從質疑到肯定,她們經歷了什麼?
舒暢經歷了什麼,瘦的不成樣子,雙腿成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