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法國天主教徒看總統大選:吸引、失望和誘惑

法國天主教徒看總統大選:吸引、失望和誘惑

據法新社報道,天主教雷恩教區神甫在總統大選前對處於民調前三位候選人概括為:「令人失望的菲永,誘惑的勒龐,有吸引力的馬克龍」。如今,天主教選民處於很難做出選擇的困境。在支持的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以及對社會性問題和教宗弗朗索瓦要求接待難民方面的討論上,天主教選民們已經出現分歧。


對天主教教徒來說,大部分傾向於支持右派,今年的總統競選卻讓他們迷失了方向。去年12月,在雷恩的右派初選投票時,大部分天主教選民都將票投給了以正直和誠實著稱的候選人。如今,他們常常感到自己上當受騙,內心苦悶。


面對分裂的左派陣營,左派天主教選民也是同樣茫然不知所措。在雷恩教區聖-奧古斯旦(Saint-Augustin)教堂做彌撒時,很多人會相聚於此。在談論大選時,他們呼籲拒絕投票給勒龐,而且強烈反對任何形式的排外行為。但是,其他的候選人也沒有讓教區的副祭Paul Bosse-Platière有投票的意願:「梅朗雄?我們不能選一個法國的查韋斯(註:委內瑞拉前總統)!阿蒙太不現實了!馬克龍,對他還比較陌生!菲永,他只為富人著想」。

在另外一個教堂,自認是左派支持者的Germain Bertrand積極為移民事務活動,同時他也是反對同性婚姻運動組織「Les Veilleurs」成員,他擔心:「我感到勒龐已不可阻擋,同她抗爭的力量已經分崩離析」。

法國天主教徒看總統大選:吸引、失望和誘惑



雷恩教區的副祭Paul Bosse-Platière

已退休的數學老師Alain Mignot在天主教救濟所(Secours catholique)參與援助移民工作,他認為:「勒龐的競選演說越來越社會化。我知道有些人,他們在小範圍內講,他們要投票給勒龐,對他們來說,這無所謂」。


一名要求匿名的天主教信徒在反對同性婚姻協會工作。去年右派舉行的候選人初選中,他把票投給了天主教民主黨(Parti chrétien-démocrate)主席Jean-Frédéric Poisson。如今,他看到菲永是一個「偽君子」,就不知道要把票投給誰了。


「我們不能既是富人組織共濟會的成員,同時又是天主教信徒。」


「我們希望能看到新的面孔,但是,右派在Trocadéro廣場舉行集會後,像Fran?ois Baroin,Luc Chatel這些人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就是這個Luc Chatel把性別理論引入到學校」,他說。「我們不能既是富人組織共濟會的成員,同時又是天主教信徒。」


他認為,儘管很多天主教選民對菲永失望,但是他們還是會投票給他:「菲永競選綱領中的經濟政策是最好的,也只有他有能力讓國會議員們支持他」。至於他那些司法方面的麻煩,「由於媒體的猛烈抨擊,事情可能會發生反轉,從而以對他有利的方式作為結束」,因為人們會覺得媒體被社會黨政府所利用。

還不為人熟知的馬克龍如何?經常參加天主教宗教儀式的Antoine Cressard是阿蘭·於貝派人物,他是雷恩市政府反對派Alternance 2020議員,他反對極端主義思潮。他認為那些轉投「前進運動」候選人的選票不多:「右派競選綱領的根本就是右派是唯一可以讓國家形勢恢復健康的政黨。阿蘭·於貝也堅持這一點。我估計支持菲永的選民不會在大選第一輪投票給馬克龍。他們不願再支持奧朗德派。馬克龍則被看作是奧朗德派的繼承人」。


「那些對菲永失望的選民,可能會放棄投票」,他認為。

法國天主教徒看總統大選:吸引、失望和誘惑



雷恩市政府反對派Alternance 2020議員Antoine Cressard

教宗的「政綱」


雷恩政治研究院的學生Camille Rodriguez被39歲的候選人馬克龍和他希望超越傳統的左右派劃分的理念所吸引:「馬克龍在沒有過分縮減預算的情況下鼓勵勞動價值觀。」對於天主教信徒來說,優先考慮的事情有所不同,首先是社會,或者家庭和生活,這很正常。但不會向勒龐(Marine Le Pen)主張的那樣「遣送外國人」,這對一個天主教信徒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她認為。


她還表示既不會支持菲永也不會支持阿蒙:「其中一個(菲永)要縮減民眾已獲得的社會保障權益」,而另一個(阿蒙)試圖實行「全民收入」,但這一觀點破壞了天主教核心價值觀中勞動的重要性。

法國天主教徒看總統大選:吸引、失望和誘惑


對於住在雷恩市附近的一位神甫來說,一個天主教信徒衡量候選人的標準應該是「教宗方濟各倡導的以人類生存為中心的全面性環保。」所以,他認為,不可能投票給阿蒙或梅朗雄,二者欲將安樂死和墮胎納入憲法。


他強調指出:「現在我們看到世界瀕臨失控,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經濟領域,同時也出現在社會和道德領域,這是天主教信徒所不能接受的。」(歐洲時報/ 海石 編譯報道)


編輯:Jacqueli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時報內參 的精彩文章:

恐怖分子瞄準法國大選:當局給候選人定出「危險等級」
法國駕校蝸牛行動,抗議行業「優步化」
掙多少錢才算英國「普通家庭」?
法國一戰華工墓或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TAG:歐洲時報內參 |

您可能感興趣

薛磊:美國總統大選背後的「法律戰」
德國大選的真正教訓
美國總統大選,看政治家們的政治秀
法國總統候選人:總統大選是一種被操縱的遊戲 推翻資本主義制度
美國大選︱總統有宗教信仰自由嗎?
美國參議員聲稱普京破壞法國總統大選,法國大選俄羅斯會全面勝出
法國大選「四國殺」:情聖、「危險的女人」、「空餉門」主角和雄辯家,誰能突出重圍?
德國大選之後:不死的中道政治,對抗黑暗的希望
俄羅斯黑客,會不會「干擾」今年法國和德國大選?
美國大選在即,華人倒向民主黨還是共和黨?
《權力的遊戲》里的人物在美國大選中都能找到?
法國總統大選遭遇「大規模黑客攻擊」
德國大選觀察:「老無所依」的富國之困
恐攻之後 法國總統大選國安戒備
英國大選:主要大臣將在新政府中保留自己的職位
馬克龍贏得法國選舉意味著歐洲民粹主義失敗?德國大選才是關鍵
德國大選各黨領導人的「根據地」都在哪裡?
美國大選也和看臉有關係?
美國大選衝擊法國政界,極右「女魔頭」喜迎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