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千古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傳之秘!

千古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傳之秘!

小編導讀


每一味藥材的背後,都飽含醫者仁心。每一個方劑,都飽含醫者的萬般深情。麻黃附子細辛湯,為解表的方劑,具有扶正解表、溫經解表之功效,幾經滄桑,跨越千年,經典永存。麻黃附子細辛湯中的幾味中藥都是一般人不敢使用的藥物,但這三味葯配合使用時,往往有意外之喜,只是很多人對麻黃附子細辛湯的臨床運用仍有困惑,今且聽劉玉潔教授剖析本方之妙!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本條文主治少陰寒化兼表證,病機為少陰里虛兼表。方中麻黃髮汗解表;附子溫經扶陽;細辛辛溫雄烈,通達內外,外助麻黃解表,內合附子溫陽。三葯合用,共奏溫經解表之效。


劉玉潔主任認為,此方雖為溫經解表之品,但細思之,單純用其溫經解表,恐歪曲仲景之意。麻黃附子細辛湯功善治少陰陽虛,方中附子《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下品,認為:「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此葯大辛大熱,專溫少陰以振心陽。細辛辛熱,專入心經,《神農本草經》言其:「細辛,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常年。」


麻黃辛甘大熱,善發陽氣行於脈道。正如《神農本草經》云:「麻黃,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汗出表,祛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因此,此方不但能溫經解表,還可溫腎助陽,通行血脈。正如羅美《古今名醫方論》云:「柯韻伯曰:少陰主里,應無表證。病發於陰,應有內熱。今始受寒邪,即便發熱,而里無熱,似乎太陽,而屬之少陰者,以頭不痛而但欲寐也。蓋少陰為太陽之雌,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兩相須也。太陽陽虛,則不能主外,內傷真陰之氣,便露出太陰之底板;少陰陰虛,則不能主內,外傷太陽之氣,便假借太陽之面目。此陰陽表裡雌雄相輸應之機耳! 陰陽疑似之際,症難辨而脈可憑。《內經》曰: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故身雖熱而脈獨沉也。所以太陽病而脈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陰病而表反熱,便於表劑中加附子,以預固其里。何以故?腎家坎象,二陰不藏,則一陽無蔽,陰邪始得以內侵,孤陽因之以外越耳! 夫發熱、無汗,太陽之表不得不開;沉為在里,少陰之樞又不得不固。設用麻黃開腠理,細辛散浮熱,而無附子以固元陽,則少陰之津液越出,太陽之微陽外亡,去生便遠。唯附子與麻黃並用,則寒邪散而陽不亡,精自藏而陰不傷。此里病及表,脈沉而當發汗者,與病在表,脈浮而發汗者徑庭也。若表微熱,則受寒亦輕,故以甘草易細辛,而微發其汗。甘以緩之,與辛以散之者,又少間矣。」因此,劉玉潔主任常用此方治療以下疾病,每收良效。

千古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傳之秘!



1.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症見胸悶氣短,心前區悶痛,夜間時有憋醒,伴心悸氣短,失眠多夢,或頭暈,或有暈厥,面色白,四肢不溫,飲食、二便尚可。舌質淡白,脈沉細而緩或沉遲。脈搏低於50次/分。常合用桂枝甘草湯溫陽復脈。另加入當歸、丹參、熟地黃益陰養血活血,除脈遲血滯之弊。陽氣不足常夾陽氣鬱滯,加枳殼破胸中之鬱氣,俾心之氣血充盛,體用相協,脈行流暢,久服無陰陽偏盛之弊。

千古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傳之秘!


2.雷諾綜合征


症見冬春之際或觸冷水而發,雙手皮膚蒼白-青紫-潮紅改變,伴麻木,涼感,脘腹冷痛,大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沉弦。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溫腎助陽、通行血脈、散寒止痛以治其本,再加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養血通脈,溫經散寒,標本同治;另加雞血藤養血活血通脈以助藥力,桑枝活絡通脈並引葯上行,使上藥直達病所。

千古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傳之秘!


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症見單足或雙足連及小腿脹痛,冷涼劇烈,夜間為甚,遇寒及走路時加重,納可,夜寐欠安,二便調,舌質黯淡,苔白膩,脈沉細,趺陽脈搏動消失,局部肢體冷涼,皮色蒼白。對於此期的治療,用溫經散寒、活血通脈為宜。然既為寒邪,非大辛大熱之品難以奏效,因此,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陽和湯溫經散寒,再加雞血藤、川牛膝、羌活活血通脈,引葯下行以助藥力,兩方合用相得益彰。正如《素問·舉痛論》所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

千古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傳之秘!


4.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


症見手足麻木,重時疼痛,夜間加重,四肢冰冷,飲食、二便尚可,舌質淡白,脈沉細。糖尿病的患者,病程較長,日久則陽氣不足,虛寒內生,寒凝經脈,經脈不通,氣血瘀滯則麻木疼痛。單純化瘀,是治標之法,必以溫通陽氣為先,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散寒;加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調營衛,加雞血藤、川牛膝活血通脈,並引葯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著名中醫學家吳附子,經典的火神派風格,你知道嗎?
熱愛中醫藥的你,應該知道「蒼生大醫」的故事
中藥絕學:一味附子,其中奧秘這麼多!
圖文並茂:小兒推拿常用手法,一看就明了!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張仲景用麻黃——經方中麻黃「角葯」四:獨立成方之「角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湯
太少兩感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麻黃附子細辛湯醫案3則
麻黃附子細辛湯,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異病同治: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頭痛、蕁麻疹、無汗症
詳解經方——附子湯
以身試藥,麻黃附子細辛湯30g量
附子究竟該如何運用?名老道醫來揭秘!
淺析中藥十大主帥之一:附子
慧眼識中藥:真正的江油附子是這樣子的!
中醫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過敏性皮炎的思考
晚喝了十年的桂枝加附子湯
著名中醫學家吳佩衡,擅用附子有秘訣!
著名中醫學家吳附子,經典的火神派風格,你知道嗎?
烏葯、烏頭、草烏、川烏和附子,可別傻傻分不清楚!
黑附子散
關節痛,甘草附子湯來救之!
孫思邈診治「痰證」之三:胸膈之痰,化熱動風,痰飲也是眼病的誘因之一,半夏、旋覆花、陳皮、白附子、枳殼
桂枝、白朮、甘草附子湯等的病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