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娃守規則就必須守,這關係到他一生!
上周OK媽就網上瘋傳的遊樂場事件做出的關於熊孩子管教問題的評論,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必將闖禍,這不是小問題!
可是要怎樣才能讓孩子遵守規則呢?這其實是關係到兩方面的雙關問題,因為娃兒不守規則的行為中,既有娃的問題,也包含了爸媽怎麼設規則的問題。今天咱們就刨一刨造成娃不守規則的背後原因,弄清楚原因了咱們再找到對路的方法,什麼事必需講規則,什麼事沒必要太較真。
道理說了一百遍,卻一句也沒聽進
我每次一寫娃吃飯的文章,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家娃兒吃飯老是丟勺丟碗的,玩飯不吃,跟他說不能丟,丟了沒飯吃,不管用啊.. 該怎麼辦啊?」
其實對於兩歲前的小娃兒,咱們先別著急著講規則。首先,兩歲前的小娃在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上都還不成熟,和他們講規則多少有點「雞同鴨講」。美國兒童行為研究學者羅特鮑姆(Rothbaum)教授說過,當孩子到了一歲開始,他的各方面行動能力已開始飛速發展,但是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發展得就相對遲緩,用一句大白話來形容,就是「行動走在腦子前面」,他們說話和表達能力有限,只能聽得懂部分語言,這就使小娃在學習規則、明白規矩存在著一定的障礙。
其次,小娃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看見沒見過的事物,最先反應就是想得到它;遇到沒做過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去嘗試一下……這種好奇心驅使他們很少考慮這麼做究竟可不可以,也很少考慮到自己這麼做會不會干擾到別人。這也是他們缺乏規則意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提到兩歲前的秩序敏感期、執拗期,這些都會造成一種「不守規則」的錯覺。可以看之前的文章回顧《 喜歡搞破壞的娃兒卻容不得別人弄亂他的東西,太矯情?!原來這可是個很重要的敏感期》
當然,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規則不一致。比如娃兒不好好吃飯,我們有時嫌麻煩,就各種給看電視、塞玩具地喂下去,有時候又覺得要養成好習慣,忍一忍,讓孩子必需得自己吃。這些永不確定的寵愛和規則,讓他們變得有恃無恐,也會更加地以自我為中心,對其它人缺乏尊重和責任心,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與教導。所以,通常被過於溺愛的娃兒,行為方式都比較我行我素,不願意被各種行為標準束縛。
培養規則意識,這幾個方法得學會
給娃兒做規矩,爸媽總會有一種小孩就得「說一不二」 或者「我嗓門大點、再大點,你還敢怎麼著」的錯覺。其實不管是亂施淫威還是放任自由,都無濟於培養規則,咱還得講講方法。
1. 我們不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給孩子做規矩,要不然就是容易有逆反心理。我們硬生生地沖孩子吼一句「你必需給我吃飯」,「你馬上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好」... 換了誰聽到這吆五喝六的都不願意馬上屁顛顛地就做起來。我們與孩子在觀點面前應該是平等的,誰對的就聽誰的,在做規矩問題上,我們可以試著用和平級同事溝通協調事務的語氣和孩子說,不行的話就用上和領導說話的那套講究,你會發現,孩子真兒個是講道理的。
2. 對三歲前的孩子,給他們做出有限的選擇。這點其實有點老生常談,但爸媽在和孩子說話時,有時就會太視孩子為沒有選擇能力的小傢伙,總覺得問他啥都該說好。給孩子「有限的選擇」,就是給孩子做選擇題。在可控範圍內給孩子幾個選擇,把選擇限定在規則里。例如希望孩子不要在客廳里跑來跑去,就可以對他說:「你是想和我一起來畫畫,還是看一本故事書呢?」這樣可以避免小娃兒漫無目的地自由選擇,從而因此失去控制。
3. 對大一些的孩子,爸媽光說不行,還得親自做好遵守規則的表率。大一些的孩子畢竟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觀察和模仿能力了,並且也會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思考。爸媽的行為就是他們的參照物,所以娃兒大了以後,爸媽的教育功力就更在體現在自身言行上咯。
4. 適當運用「自然後果法」,可以讓孩子切身體會到規則的重要性。實在不願意遵守規則,我們也可不用棍棒相加,合適的時候讓娃兒親自嘗嘗違規的後果。有一回OK看我在電腦上看圖片,非要蹭到我身邊來學我樣子按動鍵盤翻看圖片,我告訴他不可以碰,擋了幾次還不如他的小手動作快,啪嚓一下畫面被他按沒了,他馬上要求我重新開啟,我告訴他,不行,你已經關掉了。論他怎麼抓狂,我只是告訴他,是你把畫面關掉的。打這後OK來蹭我電腦都很聽我指令了。用適度的後果讓娃兒慢慢感悟到不遵守規則要付出什麼代價,他們也會慢慢變得通情達理、自我約束了。
讓孩子懂規矩,你可以這麼「說」!
要讓娃兒能接受規則,咱得溝通,得先調整成一到同一個頻率才行,要是對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娃說「如果...就會...」的規則,顯然是收不到效果的。
1. 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來說明規則,說得越具體越好。我們不要簡單地對孩子下命令,應該和他們講清楚為什麼定下這個規則、怎麼才能更好地執行規則、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在講的時候要用具體而簡單的辭彙和簡短的句子來表述,語速可適當放慢。就比如關於整理玩具,你要說「把玩具放進玩具箱里」,而不是簡單地說「把房間收拾乾淨」。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需要給出具體而明確的指令,便於他們理解和操作。
2. 用建議、商量的語氣提出要求。在給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也要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用一些建議和商量的語氣對孩子提出遵守規則的要求,比如可以這麼說:「我有個好主意,我們先把玩具收拾好,再一起下樓去玩兒,好嗎?」這種建議的口氣會讓孩子們感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命令。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寶寶發脾氣,說「不不不」,通常是這個原因……》也提到,有時孩子不聽話,其實是和我們之間的權力爭奪。我們一定不要以自己的目的達成去挑起和孩子之間的戰爭哦。
3. 告訴孩子「可以這麼做……」,少用「不」字句。講規則的時候,我們得多用引導和暗示的句子,讓孩子在「可以這麼做……」的話語引導下,慢慢地照著做;盡量不用「你不可以這麼做……」的句子來給孩子打預防針,這樣不但不會令孩子引起重視,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越不讓做的事情就越想去嘗試一下,教育效果適得其反。
最後我特別想說,在學會一項規則之前,我們可能要不斷地反覆教、反覆強調,有時候還要忍受孩子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冷靜、耐心,因為他們還只是個孩子,必要的時候,一定提醒自己放慢腳步等等他們。
※「快看快看」——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父母要認真回應
※爸爸媽媽該怎麼和寶寶玩?
※4位明星4種教養方式,為孩子你「扮」哪一種?
※孩子被欺負,開撕還是認慫?做好這幾件事情更重要!
※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大的敵人竟然是……
TAG:親親寶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