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矛矛頭的演變史:為何明清槍尖越來越小?
長矛是古代最常見的武器之一,也是冷兵器時代的中國軍隊一直裝備的武器,從結構上說,一柄商代的長矛和一柄清代的長矛沒有明顯的區別,都是由骹裝的矛頭、木柄和鐏組成。
原始社會時期,中國矛頭的材質有石質、骨質、木材等多種材質。在當時,矛頭和木柄的組裝方式主要是劈縫捆綁,即先在木棒上劈出一條縫,然後將矛頭插入,再用繩索將矛頭和木柄紮緊。中國出土有不少原始矛頭,大多數為寬窄不等的柳葉形,其中部分矛頭的底部敲打出梃,這應該是出於便於捆綁的考慮。原始社會的矛頭和箭鏃的外形大同小異,兩者只有大小之分,其他方面區別不大。
▲桂葉形石矛頭,新石器時代,蘿北縣名山鎮出土,黑龍江流域博物館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山東日照堯王城龍山文化遺址都出土過不少原始矛頭,有石、骨、木等材質,長度在10~20cm之間;大連也出土過很多石矛,其中大嘴子遺址出土過38件石矛,長度在10~15cm之間。不過當時的石矛也並非都很小,大連出土過長達48cm的石矛頭,以及連柄製成、長達120cm的石矛,這些超大石矛頭質地輕薄,應該屬於禮器。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開始使用青銅鑄造武器,早期的青銅矛繼承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矛頭的造型,均為柳葉狀矛頭。這種柳葉形矛頭一直被使用到商代中期。
▲國家博物館 商代青銅矛
▲山東博物館 商代青銅矛
西周時期,青銅矛形制與商代類似,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各種雙耳柳葉矛。
商代和西周時期的矛頭長度大多為20~30cm,小於20cm的和大於30cm的都不多。東周時期,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矛頭的形狀也在慢慢變化,以柳葉矛為例,發展趨勢是逐漸窄小化,與此同時,春秋時期還出現了一些造型特殊的矛頭,如三棱狀和四棱狀的矛頭。亞腰收鋒矛的發展趨勢也是逐漸窄小,同時亞腰外形越來越不明顯。
▲西周青銅矛
▲西周霸伯墓地出土青銅矛
春秋末到戰國初,中國的青銅矛頭髮展成熟,典型的成熟矛頭具備以下特徵:矛頭短小,矛脊和矛葉沒有明顯區別,刃部平直,葉部較窄,有血槽,骹延伸到矛葉中部。這種矛被稱為窄體矛,廣泛流行於南北各地,不同地方的窄體矛外形上略有區別,例如江淮地區的窄體矛矛葉略顯寬大,矛葉基部圓滑,還保留著部分亞腰收鋒矛的特徵。
戰國末期,中國開始出現鐵矛,因為鋼鐵的強度更大,因此鐵矛的外形一般較為窄長,例如燕下都出土過一些鐵矛,均為長骹窄葉造型。
▲棗陽九連墩一號墓出土戰國青銅矛
現存的秦代兵器多出土於兵馬俑坑,秦代的矛頭與戰國時期北方成熟矛頭類似,多在15cm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東周時期,戟是重要的武器,早期的戟由矛頭和戈頭組裝而成,戟刺便是矛頭,但後期的戟開始使用獨立設計的戟刺,這些戟刺除了外形短小外,與矛頭並無明顯區別,因此如果出土資料流失的話,很難分辨。有人認為秦代的武器以戟為主,很少裝備長矛,秦俑坑中出土的矛頭實際上都是戟刺。
▲秦代廣衍銘青銅矛
西漢時期,青銅矛頭的使用量仍然很大,長度多在10~20cm之間,造型與與戰國時期類似,當時鐵矛已經開始普及,西漢鐵矛普遍長骹窄葉,整體發展趨勢是加長加重,長安武庫出土過一批矛頭,長度在22~25cm之間,湖南資興出土過長48.5cm的鐵矛,福建崇安城村東漢鐵矛殘長58cm,四川金堂焦山東漢鐵矛長度為84cm。當時還有一些造型特殊的鐵矛,如骹部細長的鐵矛,被稱為鶴厀,帶有小枝的鐵矛,被稱為鉤釨。
漢代還有一種區別於普通長矛的矛,被稱為鋋,不少典籍中說鋋是鐵柄小矛,從出土實物來看,鋋有鐵柄的,也有竹木柄的,其共同特徵是較為細長。
▲漢青銅矛,徐州博物館
▲綿陽博物館收藏,綿陽雙碑白虎嘴崖墓出土,東漢鐵矛
三國到五代的這一段時期,缺乏出土的實物,也沒有足夠的圖文資料,因此很難就矛頭在這一段時期的發展做出系統性研究。筆者所見的文物資料里,僅有數件矛頭製造於這段時期,如四川昭化出土的南北朝鐵矛,長30cm,西安郭家灘隋姬威墓出土的隋矛,長39.9cm。
▲唐渤海鐵矛,黑龍江寧安市渤海上京兩圈府遺址出土
隋唐時期,矛開始改稱為槍,筆者未見唐朝矛頭的實物,但從壁畫上看,唐代的槍頭與後世的槍頭已經非常接近,大多呈菱形或劍形。
▲徐州博物館,宋代:倒鉤槍頭,鉤鐮槍,鐵矛
宋代首次出現了帶有詳細插圖的兵書,因此宋代的槍頭形狀我們目前可以了解的較為清楚。從插圖上看,單鉤槍槍頭為帶有倒鉤的尖銳造型,太寧筆槍槍頭為類似於毛筆頭的圓錐造型。雙鉤槍、環子槍、短刃槍、短錐槍、兩種抓槍、拐槍的槍頭類似於劍形,渤海國墓地也出土過這種劍形矛頭。除短刃槍外,其餘幾種劍形槍頭上都鑄有尖刺,其中除短錐槍的尖刺朝前外,其餘均為尖刺向後的倒刺。餘下的幾種槍,槍頭均為帶有孑刺的細長錐形。
▲南宋鐵矛
宋代的這些槍裡面,不少槍在槍柄靠近槍頭的部位安裝尖刺,這些尖刺除了可以提升攻擊力之外,還能防止敵軍用手來奪槍頭。太寧筆槍的槍頭下面安裝了一個帶有利刃的圓盤,也是出於相同目的的考慮。
兩宋時期,因此要討論矛頭,就不能丟開北方民族政權。從現有實物來看,遼國的矛頭有多種造型,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矛頭的矛葉為長柳葉形,骹較長,骹口末端不少鑄有圓形凸棱。另外遼國有一種骹和葉區分不明顯,整體造型自骹口向上變窄的矛頭也比較有特色,和出土的遼國矛頭相比。金國矛頭種類較少,大多呈長骹窄葉的柳葉形,也有其他造型者,長度在二三十厘米不等。
▲內蒙古博物院,遼代錯銀鐵矛
元代出土的文物較少。首都博物館曾經展出過若干件元代的武器裝備,其中有一件長骹窄葉鐵矛,與國內出土的宋金時期矛頭造型頗為相似。
▲黑龍江博物館,金代鐵矛
明代軍隊流行使用短小槍頭的長槍,小槍頭由於形似柳葉,因此這種槍又被稱為柳葉槍。
程沖斗的《長槍法選》中提到:槍頭以輕便為佳,重量最好不超過37.2g,槍頭的理想數據為:長11.2cm、厚脊薄刃、刃長4.8cm、骹長6.4cm;何良臣的《陣紀》中提到:優秀的槍頭應該同時具備短、利、輕三個特點。
▲徐州博物館,四鉤鐵槍,明代
當時的槍頭也有多種造型,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說,明代槍頭有鴨嘴型,細刀型,尖分兩刃型等不同形制,從插圖上看,鴨嘴型槍頭外形類似於菠菜葉,細刀型槍頭外形類似於短劍,尖分兩刃型槍頭的外形類似於帶有倒刺的箭鏃。
▲山東博物館,明代鐵矛頭
當時還存在一些特殊形狀的槍頭,《練兵實紀》中提到過一種騎兵使用的線槍,槍頭長64cm,柄長224cm,直徑3.2cm;槍頭兩面起脊,兩邊有刃,槍鋒薄利,鋒及左右刃皆為鋼製;槍頭截面為菱形,槍頭接近槍鋒處先變寬,然後收窄至槍鋒。這種線槍因為穿透力強,又名透甲槍。四鎮三關志和武備志中記載有多種特種槍頭,有帶有倒鉤的鉤鐮槍,小枝形狀相當於把鉤鐮槍的鉤反轉向上的龍刀槍,槍頭為帶有鐵鉤的短刀狀的鐵鉤槍,帶有多個鐵鉤的鉤槍等。
▲清代圖書館,故宮長矛長槍
清代常用的長槍延續了明代長槍小槍頭的特徵,包世臣的《齊民四術》中說到:槍頭長度最好不要超過6.4cm,重量最好不要超過37.3g。
▲瀋陽故宮鐵矛頭,清代
總體而言,不同時期的矛頭形狀太小各異。整體上說,在青銅時代,普通士兵使用的矛頭的發展趨勢是逐漸輕量化。進入鐵器時代後,普通士兵使用的矛頭開始變大變重,同時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開始出現造型複雜的矛頭。進入火器時代後,矛頭的發展路線一分為二,即普通士兵使用的矛頭外形趨於簡單,重量越來越輕。與此同時,開始出現各種造型複雜,具備多種功能的矛頭。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薩爾滸之戰:後金軍怎麼用弓箭打敗用火器的明軍?
※中國古代的鎧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
※世界上最偉大的刀匠之一打造的大馬士革刀具
TAG:冷兵器研究所 |
※原始社會長木棒頂端削磨成尖銳的「鋒」:古時候茅,槍的演變
※中國古代尚方寶劍的演變:明朝中後期才出現
※「小三陽」不治療,演變起來對肝有很大的衝擊!
※明清五彩瓷器的歷史演變
※中國古代的槍、矛的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官服的演變?清朝的是最丑的?
※明明是日本小鮮肉卻要演變態 還到中國來演裸戲
※用地圖看中國演變的歷史,太精彩了!
※明清陶瓷上的龍紋演變
※用地圖看中國演變的歷史,太精彩了
※中國最尷尬的姓,也是最古老的姓,由養馬演變而來
※商周至明清:中國人的冠服是如何演變的?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一篇文章,輕鬆看懂中國古代建築的演變!
※中國古代髮型的演變史,為什麼這個朝代的髮型這麼丑?並不是清朝
※高清歷史地圖,山東從春秋戰國到清朝的歷史演變
※「最討厭被說像宮崎葵」,二階堂富美,這位來自沖繩的美少女為何總演變態?
※一篇文章,帶你輕鬆看懂中國古代建築的演變!
※中國古代點絳唇的演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