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陳海良,中國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創作部主任。


問:請談談「展覽效應」對當代書法創作的影響。


陳海良:展覽是現代文化發展、展示的一種重要形式。他的現代性、事件的唐突性對於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來講是始料未及的。當書法的自娛性被削弱、傳統社會中在科考等場合的實用性被抽離,書法的發展便不自覺的與「展覽」這種現代文化形式達到了天然的融合,而藝術品在展覽中的優劣或藝術發展中的問題等自然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

書法也是一樣。書法的展覽效應就是當下的一種審美導向,什麼樣的導向就有什麼樣的效應;書法的展覽效應或者可以說是展覽主導者發現問題的進一步的探究或解決問題的一種主觀性引領。所以,書法展覽的作用從一開始就遵循著這種現代文化形式的制約。不僅僅這樣,書法在當今的文化環境中又找不到在傳統社會中賴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從表面上看,「展覽」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在當今書法創作與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展覽就沒有當今中國書法的發展,所有的一系列有關的活動都是通過展覽來推動、展開,諸如書法教育、學術爭鳴等,及時發現問題,並逐步解決問題。當時展覽舉辦者的初衷並非想到什麼效應,或者是百家爭鳴,或者百花齊放。但是,展覽這種文化形式的自身作用卻在擾動著人們的視野。還有,作品在展覽中的優劣性帶來的「競技」性傾向不斷的凸現。另外,展覽的評獎機制也在激化著「效應」的不斷放大。展覽自身的「效應」性、「競技」性傾向、「評獎」機制等所催生的「功利性」也由此顯現。展覽效應的本身是良性的,可當功利性的作用被不斷放大就影響書法自身的發展。當今書法的發展基本走向了功利化的一面。所以,書法的創作很難反映作者的真實性情,為了取悅欣賞者,甚至為了「全國會員」不惜抄襲,東施效顰,完全泯滅了個性,這不能算是創作,只能是「擬作」,凡事展覽效應下的創作都是「擬作」。凡是展覽效應的製造者都成了「靈魂」人物,只有他的創作才是「創作」。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問:你現在還參加「國展」嗎?為什麼?


陳海良:我從1998年到2007年,一共參加了十年的展覽,從一個新手成為了老將,參加了十二次中國書協舉辦的各種展覽,其中8次獲獎,而且都是大獎,我心滿意足了,我在這裡要說的是「我從來就沒有追風」,沒有受到「展覽效應」的感染。寫字的目的不是為了獲獎,獲獎是自己創作路子正確與否、是否符合書法審美基本範圍的一個驗證,既然已經從各個角度檢驗了自己的創作實力,那麼接下來就是如何走自己的漫長之路。只有走自己的路才是書法發展的未來,書協組織展覽也是通過展覽發現人才,讓他們儘早成長起來,而不是整天去獲獎。


問:你的博士論文是研究「書法墨法」的,請談談墨法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性極其具體運用。


陳海良:墨法在中國繪畫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理論研究中也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在中國書法中確很難得到一致的認可。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各說各的理,基本沒有統一。只是近代的黃賓虹、林散之尤其注重墨法,他們繼承了明清以來用墨法的優良傳統,不斷發揚。書法墨法不僅使書法增加了韻味,還豐富了筆法,由此不斷的改變漢字的造型,大大豐富了書法的審美元素。不僅如此,也使得書法的現代氣息不斷增強,它是書法藝術在當代文化的轉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至今懂墨法者寥寥,只說說說而已。我也在不斷的探索,談不上什麼應用!因為我的論文還沒有出版,出版以後,同道們可以多加指導。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問:你精於「二王」書風,請談談在書法創作中如何解決「二王」放大的難題。

陳海良:二王的放大從理論上講是可以的,但是沒有技術的跟進是不能實現。一個小娃娃把他放大就成了大人嗎?同樣書法也是如此!它需要技術的、審美的等因素的影響。技術包括筆法,諸如二王以鋪毫為主,起筆用側鋒,注重轉折中的頓挫,起收較為細膩,運筆以指腕為主。而大字就不同,不僅用這些筆法,還常常摻入絞鋒、刷筆、圓轉等筆法,用筆常以指、腕、臂、肩的同時並作來完成筆法或運筆書寫全過程。還有,章法的要求也不同,大章法與小章法是不同的,猶如打仗,打一個長春和打「遼瀋戰役」是不同的。大作品需要章法處理中的大的框架、構架,它需要有建築學的原理!由此來組合每一個個體,每一行的運作。而這恰恰是小作品所不能擁有的,也沒有訓練到。小作品猶如江南的小橋流水,像山泉的叮咚作響,而大字作品則如長江、黃河的迸涌,浩浩蕩蕩,就是境界也完全不同,怎麼一個簡單的「放大」了之?!


問:「二王」風靡當下,請分析一下當前以「二王」為主調的書法創作的得與失。


陳海良:當下的二王書風是二王書法的延續,也是當今中國書法「風陣」(信札風、王鐸風等)中的一員,也是最後的一陣風!因為,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有風,因為都「瘋」過了!以後可能是一種亂象!但大師可能就是在「亂象」中產生!莊子說「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以前的都是鋪墊,他們是最大的犧牲者。


二王是中國當代書家了解真正筆法的最後的「橋頭堡」,以前的「風」都是基礎,但也鍛煉了人們對書法的理解以及收藏什麼樣的書法的鑒別能力!為什麼現在的書家在二王面前是如何的脆弱、那些「鬼怪式」的形式在二王面前像個小丑,甚至立即改變自己的初衷了!這都是二王的魅力。但畢竟使得人們理解什麼是筆法、什麼樣的書法是書法的奧秘,使得那些「亂寫」、「胡寫」的書法沒有了市場!但是,二王的魅力太大,以至於人們不自覺的以此為樂,漸漸使得人們失去了個性,從而也失去了書法的多樣性,風格的多樣性。書法不僅僅是二王。同時,也犧牲了那些具有才華但沒有思想的作者。歷史總是有那些悲劇組成的!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問:你是如何理解書法之「法」的,在創作中如何解決「法」的制約與「我」的表現之間的矛盾?


陳海良:書法之法有兩種。一是技法,二是心法。技法是通向藝術殿堂的必要手段。技可以學,而心法則須由個人領悟。有的人就只會跟風,只會被展覽的效應推著走,就不會去製造「效應」。也有的人就只會「技」,佛家有句話「過河須用船,登山不用舟」。


可是,由於書法經歷了「五四」、「文化大革命」以後,書法中的「技」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往往把漢字寫成「唐楷」還成,寫得很像米南宮、王羲之就難了,大草就更不用說了。而寫成米南宮、王羲之樣式的人也只是「描摹」、擺布他們而已,他們書法中的「肌腱」、「脈絡」還沒有找到,更談不上創新!


書法之法總的來講為筆法、章法、墨法。筆法包括各種書體的用筆之法以及形成各種不同風格的筆法組合。

你說的這種矛盾可以用一句換來講:發乎情,而止乎禮。但情感是主要的,技術是情感的基礎。


問:你如何看待書法中的個性及風格?


陳海良:書法的個性就是自己,每個個體在社會中是不同的,為什麼我們的書法風格就會差不多呢?一句話,就是對技術的不夠了解,不夠豐富、不夠多樣、不夠深層,僅有幾招是不能變化樣式的,如同武術,只知道一套棍法,想要變化「棍法」、變成武術家,那時痴心妄想,因為那還是一套棍法,沒有「異趣」,更何況我們大多數「書家」連一套棍法都沒有,甚至只知道一套棍法中的幾招,就像只知道「二王」筆法中的幾招,那怎麼能成為「書家」呢?


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不同的審美取向,都會產生不同的風格樣式。不同的個性反映著不同的風格樣式,不同的風格也蘊含著不一樣的個性魅力。所以,我們看齊白石的作品,一看就是「老齊」的,說明他作品的個性化語言很強,但每個時代的風格有所區別,有早期,有晚期,但個性化的語言沒有改變。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問:你的一篇文章中談到中鋒用筆,那麼你是如何理解中鋒用筆的?


陳海良:中鋒是強調線條的力度,力度夠了,何須中鋒,古人喜用側鋒,中側並用。


問:為什麼還要繼續讀博士?是為了披上這層「虎皮」而後書法作品價格高漲嗎?我清晰記得在北京機場,你曾經同我與林峰講過,考上博士後,你自己修改潤例一事的,當時你還頗為得意的。


陳海良:我於2002年就準備想考博士了,苦於不知考誰的!讀博士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想要充電,一個正規的充電形式。我幹什麼都要正規,這是我的做事方式,不搞野狐禪。二是我的精力充沛。我不求仕途,除了創作還是創作,尋找一個正規的學習機會是機不可失,適逢其時。讀完博士正好四十歲。至於什麼市場是我始料未及的,那時「戰利品」。

問:攻讀博士學位後對你書法觀有改變嗎?如果有,請具體談談。


陳海良:攻讀書法博士的目的就是充電,想要學習,不過是想找一個較為正規的學習方式而已。不過,通過這種學習,懂得了如何來研究書法的有關問題,以前是感性的來處理一些問題,現在會應用各種手段來證實自己所走的路是否正確,從而使自己少走彎路,就是說,讀了博士以後,對書法的研究能力增強了!


問:你怎麼看待書法與學養之間的關係?你認為當代有文人嗎?有人標榜自己的書法是「文人書法」,還有人強調什麼「藝術書法」,你認為你的書法是什麼書法?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陳海良:大凡書法家都是學問家!關鍵是他是不是真正的書法家。古人講:書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志、如其養、如其學,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學養是成就書法的一個方面,沒有絕對關係。書法的大道需要自小的童子功,也就是基本功,基本功不行,最好的修行也不能成就書法。即便一個沒有多少文化內涵的書法作品,假如有著高超的技巧,還能讓人觀賞一下;而一件文采飛揚的文字記錄,假如書寫技巧較為惡劣,也實在慘不忍睹!學養可以使書法更加豐富,是提升書法作品境界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但最好的學養也彌補不了拙劣技巧所帶來的尷尬和無奈,因為這與書法無關,近是一種文字記錄。


標榜「文人書法」的人也是在逃避書法的技術問題。以為文人的書法技巧較低,而強調文采,實際上傳統文人的書寫技巧是今天的大部分書家所不能具備的,傳統文人都要參加科考,小楷不行是難能過關!我們今天又有多少書家的小楷可以看呢?!能寫一手娟秀的小楷,即便是「館閣」的,我就佩服他寫的是「文人書法」!


還有「藝術書法」,藝術書法的提法有些問題,但提倡者的用意非常明顯,他想有別於普通的書法,因為現在「會拿毛筆寫字」而自稱書法家的太多了!


我的書法是建立在傳統基礎上的書法,沒有任何粉飾,是我心性的外顯。

陳海良:書法創作的「二王難題」


問:你認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書法最缺少的是什麼?怎麼來彌補?謝謝!


陳海良:我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書法最缺少的是「技法」!從理論的角度對書法的解讀已經太多太多。這就好比我們都知道「華山論劍」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走到「華山之巔」,一切都是徒勞!


我們現在的「技」是什麼呢?從愛好的角度出發,自以為是地掌握了一些;或者從朋友那裡偷學了一點;即便是從院校里學了一點,也是不夠全面的,更何況現在從學書法的角度來講,真正值得信賴的院校又有幾所呢?都是掛著書法的幌子,暗地裡販賣著自己的私貨!這種缺憾很難彌補!只能看各位學兄、各位同道、各位後學的運氣了!就如同《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和楊康了,修道不同,機緣不同,都是練武的,結果有著霄壤之別。


(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臨帖幫 的精彩文章:

絞轉用筆舉例
讀《聖教》,如何超越王羲之?
書法落款時間各種雅稱查詢表
《書譜》寫不好,是因為一開始就中了所謂「中鋒」的毒!
乾隆爺的印再大,也擋不住我細緻的讀帖!

TAG:書法臨帖幫 |

您可能感興趣

陳振濂‖我的書法創作觀
陳海良:擬作是創作嗎
書法的「無為」創作論
劉洪彪:書法創作通病5條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隸書創作如何創新和創作心理問題研究
朱屺瞻:中國畫創作必須有深厚的書法修養!
王鐸書法創作思想初探
小楷書法的創作技巧(一)
印章創作精華《養豬印譜》郭沫若題籤作序詩
魏啟後:書法的學習與創作
顧海濤:藝術創作理念
國展評委揭秘書法創作中需要注意的3大原則!行書、草書創作必讀
許思豪:王之渙《涼州詞》草書作品欣賞及創作手記
黃庭堅的書法藝術和理論以及褚遂良的藝術創作價值
張旭光:書法創作的三大原則、七大要點!
最簡單的書法創作
我的書法創作觀
書法創作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