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感—最可怕的傷害
媽媽的功能:抱持嬰兒的焦慮
根據客體關係理論,嬰兒最初具有全能控制感,認為母親和世界與自己混然一體(這是成人的解釋,嬰兒其實並不理解有母親和世界的存在),如果母親足夠好,嬰兒的全能控制感便得到滿足,並通過母親的及時反應而建立起基本的存在感。
然而,如果母親的照料有太多不及時的時候,這時候嬰兒就把「不及時來哺乳」的乳房視為壞客體,並把自己內心的焦慮(嬰兒的焦慮,尚未有確定的理論解釋從何而來,經常稱之為死本能)通過擊打、撕咬等攻擊性行為投射給壞客體。這時候,一個足夠好的母親會抱持住嬰兒的焦慮,將其化解。
或者,至少是化解一部分,譬如嬰兒投射給母親的焦慮是10分,這也喚起了母親的不滿,但母親因自己內心是充盈著愛的,這樣的內心令她部分化解了這焦慮,等她再將自己的感受反彈給嬰兒時,其焦慮已降到了2-3分。更理想的情形是,嬰兒投射的是焦慮,但母親經過自己的內心加工後,還給嬰兒的是愛與包容,那麼嬰兒的內心就被轉換了。
如果母親沒有抱持住這份焦慮,甚至反而攻擊嬰兒,嬰兒就會感覺好像被撕裂成碎片,存在感支離破碎。例如,嬰兒投射給媽媽的焦慮是10分,但媽媽自己的內心也是極度焦慮的,結果她的焦慮成了一個放大器,將這份焦慮放大到了50分,然後再反彈給嬰兒。一個簡單的例子如,嬰兒在吃奶的時候咬了媽媽乳頭一下,媽媽暴跳如雷,她扇了嬰兒一耳光,甚至將嬰兒重重地摔在地上。
如此一來,嬰兒自己的焦慮沒有被抱持,反而可能面臨著更大的焦慮。為了應對這種痛苦,他會形成「假自我」。所謂「假自我」,是嬰兒在應對媽媽投射過來的痛苦時形成的東西。
本來,理想的情形是,嬰兒有了一種感覺,他將此投射給媽媽,並得到了媽媽的抱持,這時,圍繞著嬰兒自己本有的如此一來,嬰兒自己的焦慮沒有被抱持,反而可能面臨著更大的焦慮。為了應對這種痛苦,他會形成「假自我」。所謂「假自我」,是嬰兒在應對媽媽投射過來的痛苦時形成的東西。
現在,糟糕的情形發生了,嬰兒的本有感覺要埋藏起來,相反他要花費巨大的努力去面對媽媽投射過來的痛苦,而圍繞著媽媽的感受所建立起來的東西,即是假自我。簡而言之,真自我是以嬰兒自己為中心的,而假自我是以媽媽為中心的。
可以說,假自我是一種妥協,實際上是對真自我的防禦。
執著於「假自我」
為了逃避這種破碎的不存在感,我會有種種一大堆向外抓的執著行為。因當我與外界接觸,即向外投射時,有一個清晰的「我」,比如吃飯的我、看電影的我、寫文章的我、購物的我等,這一連串的「我」組成一個看起來相對完整的「假自我」。
太多時候,我們對某些東西執著到可怕的份上,絕對不想改變,因為這些東西對自己而言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而是「我」。
譬如,一個小學生非要穿名牌,因為「穿名牌的我」這個假自我看起來相當不錯。
也有很多時候,假自我並不怎麼優越,但我們也會無比執著。因為這些不怎麼優越的東西也是我,如果沒有了它們我就得面對破碎的不存在感,所以我們一樣會對其執著。
成年人的需要很難被抱持
特別是痛苦的時候,投射就有了一個重要的功能。內在有一個痛苦產生,將其投射給別人,自己的痛苦就變成關係里中的痛苦,此時的我,是一個清晰的「衝突而痛苦的我」。尤其是幻想這個人應該抱持自己時(這個人經常是親密伴侶或者某個權威人物),投射會越加激烈,發展成各種攻擊行為。
極端的例子是電影《蝙蝠俠暗黑騎士》中的小丑,不斷升級對蝙蝠俠的攻擊,他這樣做的深層動力是幻想蝙蝠俠能抱持他,但蝙蝠俠並非佛陀,無法抱持小丑的行為,相反對小丑心生仇恨。
嬰兒可以渴望母親抱持自己的攻擊,而且經常會實現。但力量強大的成年人渴求別人抱持自己的攻擊,這就是一種幻想,則經常造成人際關係的災難。比如我的一個親戚,他一次想我幫忙修理電腦,但他表達出來是否定的方式:「你一個大學生難道還不會修電腦?」。如果親人問他,要不要一起吃飯,他會說:「我難道不吃飯嗎?」他基本沒有朋友,非常孤獨。
親密關係中的抱持
在親密關係里,童年沒有得到抱持的痛苦,幾乎勢必會推動自己把對愛的渴求通過「否定、攻擊對方」的形式展現。戀愛初期對方尚可接受,最後被攻擊者真的感覺自己毫無價值、糟糕透頂,於是關係結束,但關係結束一定是攻擊者最不願接受的,就好像再一次遭受母親的拋棄。
倒置的親子關係中,父母也會通過攻擊孩子,渴望得到抱持。媽媽曾經在電話里告訴我,她每次打電話向我抱怨,都覺得我可能會否定她,結果是每次我都沒有否定她,只是中立地聽她講講,有時候鼓勵一下。她感受到從所未有的包容,非常感動。這種包容讓媽媽有底氣,有勇氣去逐步面對人生的真相。我始終堅定地告訴她,攻擊不是愛,你和我是獨立的個體,我不能為你的感受負責任,但我是你的女兒,我承認自己愛你,所以會盡量抱持你的攻擊與痛苦的情緒。
向外投射皆虛幻
抱持痛苦
把痛苦向外投射,我感受到是在迴避「不存在(或者被撕裂)」的根本性恐懼。當我有責怪某個人或者外界環境還不夠好的念頭時,尚且有個「痛苦的假自我」存在。當嘗試停止投射,單純的向內看,這種感受是一生中最可怕的。漫無邊際的不存在感,完全觸碰不到自己,好像掉入無底深淵,此時很想去責怪愛人某某地方做得不夠好,將痛苦投射出去,如同救命稻草會把我從地獄中撈起。但事實是,一切向外的投射皆虛幻,我無能為力,只能這樣停駐,抱持這根本的痛苦,哪怕多一秒鐘,就是進步。
抱持過後,我似乎什麼也沒做,一切都沒有改變,但是世界對我而言更真實了。
※性格寫在臉上;人品刻在眼裡、人是可以貌相的
※心理學裡男女不得不知道的七大差異!
※讀心術:教你看透一個陌生人
※7個心理學冷知識,超級漲姿勢
TAG:推理心理學 |
※可以不愛,但別傷害
※耐不住寂寞的心,最終只能遭遇更痛苦的傷害
※久坐傷害身體 可真不是嚇唬你的
※感情里最脆弱的星座,如果不愛請不要傷害
※那些遭遇背叛的人,被傷害的不止是感情
※雖然很疼,還是選擇了傷害
※不談戀愛,就沒有傷害
※不拒絕才是傷害
※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
※不是因為傷害,就沒有了愛
※不可不知:貪涼,可能無形的傷害了你
※不停的犯錯,不停的傷害那些我以為不會傷害的情感和關切
※不表白不是怕傷害,只是不夠愛
※可以不愛,但別傷害,看到動物們悲傷的眼神,真的好心痛
※你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
※謊言最大的傷害是破壞我們感受事實的能力
※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不要去感謝那些傷害你的人
※感情里最大的傷害,是欺騙
※不是不夠深情, 只是害怕受傷害的幾大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