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人在北京漂,哪能不挨刀。」


「如果说北京什么最便宜,那就是公交费和地铁费了。如果说什么是最贵的,那无疑就是房子了。」


「我想来北京看看,因为从来都没来过。」


年轻、蜗居、羁旅、梦想,是许多北漂青年的标签。他们有雄心,有抱负,可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使他们压力山大,甚至怀疑人生。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其实一千多年前也是如此,据张固《幽闲鼓吹》记载,公元8世纪末,为了参加公务员考试,某位姓白的「北漂」青年来到帝都。在京期间,他曾拜会诗坛大V顾况。顾况打量了小伙子一番,又看了看他的名字,不禁调侃起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年轻人,帝都物价高,不好混啊。说完,开始阅读白同学的诗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66!实在6!,「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有如此水平,留长安绝非难事。


确实,如果有「洛阳纸贵」的实力,便很难有「长安米贵」的忧虑。白居易之前,还有一位实力强悍的「北漂」,初至长安,他是一介布衣,没过多久,成为了大唐宰相,跨度之大,实属罕见,他是谁呢?许多人并不陌生。


穷人出身的北漂青年


他叫马周,博州人氏,自幼父母双亡,生活贫苦。因为家里穷,自尊心又太强,常常不拘小节,被邻居们看不起。若干年后,马周给唐太宗上书,也是这么说的:「臣以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可是,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使马周屈服,反而迫使他发愤图强。据史书记载,马周从小就非常好学,励志成为学霸,一段时间后,终于学有所成,尤其精通《春秋》、《诗经》。像他这样的人,在一个看重门第的社会,如果不读书,估计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对于马周的早年经历,正史记载的比较粗略。他的父亲早早去世,生前是什么身份?祖上混的如何?有没有当过一官半职?而且在隋末唐初,印刷术并不发达,读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马周家既然一贫如洗,他的书籍又是哪里来的?谁抚养的他?中间有什么故事?


要揭开这些谜团,昭陵马周墓前,许敬宗撰写的《大唐故中书令高唐马公碑》是个很好的途径,可惜呀,时间不给我们面子,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大部分碑文已经无法识别。但文末有这样几句话:「姬御畴庸,赵城开国,望高秦右,声驰魏北。蝉祖德,灵庆斯远」。马周祖上貌似有不凡人物。如果要了解更详细的,只有等哪天发掘马周墓了。

武德年间,二十多岁的马周参加工作,补了个州助教的职位。按理说,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当上州助教,自己养活自己,应该珍惜这份工作才对。可干了一段时间,刺史达奚恕非常恼火,马周天天喝的烂醉如泥,班也不上,课也不讲,实在过分。被领导臭骂几顿后,马周干脆辞职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跑到曹州、汴州一带游历,没想到,又被浚仪令崔贤侮辱。马周气愤不过,决定开启「北漂」之旅。半路上,在一家叫新丰酒店吃饭,老板看他一副穷屌的样子,不愿意招待,孰料马周竟然要了一斗八升酒,悠然独酌,天哪,这么能喝!老板见他并非等闲之辈,便不再为难。


你觉得他像谁?


此时的马周怀才不遇,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瞧不起。其中有家境的原因,也有性格的原因。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马周担任助教的经历,有点像《三国演义》的庞统,刘备让庞统当耒阳县令,可庞统每天喝酒睡觉、不务正业,直到张飞来了,百余日的公务,半天就做完,令张翼德深受震撼。「北漂」前的马周,亟需一位张飞,或者类似的伯乐。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新唐书》的作者曾说:「其自视与筑岩、钓渭亦何以异。」


马周的经历,和傅说、姜子牙有多大区别呢?傅说是个囚徒,每天在傅岩的工地上「搬砖」,有一晚,商王武丁梦见一位贤人,对他说:「我是一位囚徒,叫傅说,如果有人可以找到我,就知道我不仅仅是一位囚徒。」醒来后,武丁连忙派人去找,果然找到了,于是任命为相,国家因此大治。姜太公八十岁在渭水钓鱼,愿者上钩,后来被周文王、周武王重用,建功立业。马周墓碑上,也有这样一句话:「既而神凝物表,久抗梁甫之吟。运拒辙来,思效扶摇之举。」诸葛亮躬耕南阳,「每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甫吟》」,许敬宗把马周比作诸葛亮,也非常贴切。


幸福来得太突然


经过一番跋涉,终于来到了长安城,这里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很大、很繁华,马周既没钱,又没名气,也不想蜗居。思来想去,决定投奔常何,寄人篱下,当一名门客。常何这个人,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的墓碑是研究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史料,正担任中郎将一职。接下来的事,恐怕连马周自己都没想到。贞观五年,李世民下诏,要求百官上书讨论执政得失,常何是个大老粗,那里写的来。于是,他就找枪手,那个叫小马的,帮帮忙呗,马周求之不得,一口气写了二十多条建议,署上常何的名,交上去了。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长安城复原)


一段时间后,李世民正看奏折,突然发现,有一篇写得真是好啊,切中时弊,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作者是谁呢?见鬼了!竟然是常何!毋庸置疑,此事必有蹊跷。于是把常将军叫来,问其缘由。常何是个老实人,不贪功,说:「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马周?interesting!快!召进宫来!朕想见见。


别说当今圣上了,一般草民要是听说省长召见自己,八成会激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出现在领导面前。马周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挺傲娇,竟然不去。李世民也挺有意思,你不来,我偏要你来,再派使者去请!反反复复,请了四次,比刘玄德三顾茅庐还多一次呢。马周一看,皇帝很有诚意,自己也赚足了面子,该动身了,否则皇帝该生气喽。君臣相见,交谈甚欢,李世民特别高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小马啊,别走了,明天就到门下省上班吧!


第二年,提拔为监察御史。常何举荐人才有功,赐帛三百段。


发迹后的马大人


马周长期处于底层,受人白眼,心中积蓄了不少怨念。如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获得皇帝信任,便有了发泄的机会。浚仪令崔贤曾侮辱马周,现在马周当大官了,崔贤被打击报复,废为庶民。不仅如此,马周还倚仗李世民的恩宠,搞特殊化,朝廷有令,御史在外,不准吃肉,马周每次到外地出差,都要吃鸡,某位小吏见马大人公然违反「八项规定」,与中央精神不符,毅然举报。可李世民竟然为马周辩护:「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朕说不准吃肉,没说不准吃鸡,为了袒护马周,玩文字游戏。


还有一次,马周派人到处看房子,好像是要购置不动产,大家知道了,都笑话他,你一个穷书生,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还想在帝都买房子,做梦!然而没过多久,马周就上奏:某处有好房子,价值二百万,李世民看了,你喜欢就送你吧,下诏有关部门,不光把房子赐给马周,还送了奴婢、物品。这时,人们方才恍然大悟,马大人不愧是马大人,有全中国最硬的后台撑腰,什么事办不到。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长安西市)


虽然有一些毛病,但马周的才能确实是值得认可的,从他的上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比如徭役繁重:「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徭役相望,兄去弟还,往来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比如统治阶层穷奢极欲:「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皆过靡丽……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再如不善待太上皇,李渊住在宫外狭小的大安宫,陛下身为儿子,居住条件远胜父皇,实在说不过;还有,陛下准备到九成宫避暑,却把太上皇留在炎热的地方,这又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看待历史人物,非忠即奸,非好即坏,要么十全十美,要么坏事做尽。李世民就属于前者,如果说出他的缺点,必有人说你在污蔑,这明显是不对的,世界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哪有十全十美的执政者?头脑简单的人,往往容易被煽动、利用。马周上疏指出的问题,李世民自己都「善其言」,说明确实是存在的,换句话说,贞观时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后人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


险象环生的官场


李世民经常说:「我暂不见周郎即思之」。岑文本说:「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领导、同事都对马周表示认可,当时的舆论也是如此:「时誉归之」。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周的官职越做越大,历任中书舍人、治书御史、中书侍郎,贞观十八年,出任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已经是正国级的干部了。


仕途虽然一帆风顺,但也潜伏着危机,李世民越来越老了,围绕接班人的问题,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以房玄龄、刘洎、岑文本、崔仁师为主,他们支持魏王李泰;另一派则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主,他们支持晋王李治,最终,李治成为太子,李泰虽然也受父皇宠爱,可为了保护他,只能到外地做个藩王。而马周,倾向于李泰。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为了排除异己,为了给太子继位铺路,李世民、长孙无忌、褚遂良准备对魏王党下手。房玄龄是老同志,跟随太宗二十余年,有资历有能力,不好动,但他老人家已经年近七十,时日无多,任其自然死亡即可。岑文本,征讨辽东时积劳成疾,已经去世,也不用追究。


而刘洎,则是要除掉的对象,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班师回朝,身体状况不好,刘洎与马周前往探视,出来后,刘洎说:「圣体患疽,极可忧惧。」本来是关心领导,可褚遂良向太宗打小报告,诬陷刘洎:「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说刘洎想学霍光、伊尹,大权独揽,甚至废黜新帝,李世民听后,质问刘洎,刘洎大喊冤枉,让马周作证,马周也说出事实,但李世民依然赐刘洎自尽。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至于崔仁师,也被褚遂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太宗找了个由头,把他流放到龚州去了。

转眼间,魏王党贬的贬,老的老,死的死,已是强弩之末。幸运的是:李世民没有对马周下手。为什么呢?首先,马周是李世民一手提拔上来的,君臣关系良好,李世民自己都说,一日不见好基友,就想的慌呀,怎么舍得对好基友痛下杀手?其次,打击过后,魏王党核心成员损失殆尽,至于房遗爱、柴令武等公子哥,不足为虑,如此一来,寒门出身的马周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他不是武将,在军中没有威望,也不像某些大臣,背后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最后一个原因,马周身体不好,屡治不愈,不像长寿之人,岑文本早就看出:「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去世的时间点恰到好处


贞观二十一年,马周病逝愈发沉重,李世民亲自调药,派出的名医很多,「相望不绝」,临终前,马周向家人索要以前的奏章,并亲手烧掉,慨然说:「管(仲)、晏(婴)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


对于烧奏折的行为,实际上没有马周说的那么简单,除了不让君主的过错流传后世,还有防止政敌清算的作用。褚遂良既然可以无中生有,也可以在你的奏折中找茬。不过从结果看,马周似乎没烧干净,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几篇上疏,只是数量较少而已。马周享年四十八岁,许多人都为此感到惋惜,说他英年早逝。但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时间点还是比较好的,想想当时的人均寿命,四十八岁不算早逝,更重要的是,一年后,李世民驾崩了,等李治继位,保护伞一倒,褚遂良等人不会放过马周。李道宗、李恪的结局,很有可能会发生在马周身上。与其被杀、被贬,还不如提前去世呢,至少有个善终,陪葬昭陵。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马周墓在昭陵的位置)


唐朝以后,马周的故事在民间有一定流传,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就叫「穷马周遭际卖缒追媪」,故事中,马周不仅从落魄书生变为吏部尚书,还娶了个「兀自丰艳胜人」的寡妇王媪,真可谓:职场情场皆得意,事业爱情双丰收。马周的事迹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源于他能够反映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寒门学子的美好愿望。你看,一届「北漂」穷书生,得到皇帝的赏识,迅速脱贫,升职加薪,赢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这样的经历谁不羡慕,可事实上,能够实现者却少之又少。贫困,未必有机会学习;能学习,不一定学得好;学好了,没背景,没人提携,难免被埋没;就算哪天真进入官场了,碰到领导杀鸡儆猴,放眼望去,其他同事都上面有人,不整你还能整谁。


有人开玩笑说:「改革开放前十年,发财靠胆子;第二个十年开始,发财靠路子;再过十年,发财靠老子。」当社会阶层日益固化,寒门难出贵子,有关「二代」的话题越来越热。这时,「读书无用论」将盛行于农村,漂泊在外的「马周们」则越来越迷茫。

从「北漂青年」到「国务院总理」:他靠什么上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时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人妻离婚指南
跟他相比,「酒仙」李白只能算个酒盲
一个爹妈哥哥都比自己出名N倍的悲催王爷
及瓜而代——齐襄公发明这个成语之后就死了
汪精卫:一个理想主义的汉奸

TAG:时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北漂青年」到「國務院總理」:他靠什麼上位?
北漂青年如何在北京擁有一個舒適理想的住所?
北漂,你還能在北京堅持幾年?
台灣青年看過來!另一波台灣青年都「北漂」創業啦!
她「克」死三個父親,北漂幾年拿到北京戶口,又回農村當過三年村主任,如今是個——作家。
G?動 馬布里:從一個大洋彼岸的「北漂」到一個皮膚最黑的「北京爺們」!
北京遍地是黃金,是嗎?北漂
從「支援邊疆」到「北漂」:新中國六十年人口流動史
喜茶終於開進京城,接下來是北漂,還是北伐?
郁達夫寫給北漂青年的一封信,讀到哪句你哭了?
文徵明:我當北漂那幾年
北漂殺人回憶:老家回不去,城裡留不下,你叫我去死? | 北洋夜行記024
報告稱「北漂」一半月薪給房東 專訪:聽聽「青漂」怎麼說!
百年前的北京並不擁擠,你願意去做「北漂」嗎?
《藍色北京夢》-如果北京不是你終老的地方,你還會北漂嗎?
「北漂」自問:走還是留?北京真的需要我嗎?
燕郊的北漂們每天往返北京三四個小時,圖個啥?堅持的原因是無奈
作為一個北漂,魯迅當年有多土豪?
17歲北漂,男友孔令輝要她滾,一氣之下靠自己在北京買下馬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