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將帥座次這麼定:資歷、軍功、平衡,一個都不能少

將帥座次這麼定:資歷、軍功、平衡,一個都不能少



將帥座次這麼定:資歷、軍功、平衡,一個都不能少



1955年9月,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授勛酒會上,劉少奇(左)向排名第一的元帥朱德(右)敬酒祝賀

軍銜是軍人的榮譽,是對每一位軍人最好的激勵。在1955年第一次授銜中,元帥和大將無疑是一種至高的榮譽。從待遇上說,按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自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而這一次是新中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元帥和大將授銜儀式,這就更使人們對這些登上最高榮譽殿堂的軍人充滿好奇,不僅對其身世津津樂道,坊間更是流傳有若干關於1955年授銜的段子。那麼,在評銜中究竟有哪些真事,又為什麼是他們在評銜中最後勝出呢?


新中國的第一次授銜,中央可謂慎之又慎。對於授予元帥軍銜的人選,由中共中央書記處提名,中央政治局最後審議通過;授予將軍軍銜的人選由總幹部部與總政治部分別提出,再報請中央軍委批准。授銜的主要依據是從資歷、戰功、德才和威望等方面綜合考慮。除了現任職務、政治品質、業務能力、在軍隊服務的經歷及對革命事業的貢獻外,最初確定的評銜標準里還有一條:要適當照顧到各方面軍幹部的相對平衡。宋任窮當時在總幹部部當副部長,他晚年回憶說,總幹部部面臨的任務繁重,工作頭緒很多,至今印象最深,當時耗費精力最多的是授銜和頒發勳章獎章的工作,「我記得那個時候除了處理其他日常工作外,我們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搞這個平衡工作。在排隊平衡過程中,我們認真研究,反覆斟酌??」 了解了這個背景,我們再來分析這次評銜,就能發現其中的門道。



將帥座次這麼定:資歷、軍功、平衡,一個都不能少


1954年,劉伯承(中)和陳毅(左)正在一起觀看一次軍事演習


鄧小平與元帥擦肩而過


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其中規定: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據宋任窮回憶:「在初步方案中,毛澤東為大元帥,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為元帥,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為大將,但毛主席堅持不要大元帥軍銜,引起熱烈討論,主持人大常委會議的劉少奇委員長知道毛主席不要大元帥、不要勳章的態度,因此他在會上表示,『我也不能作結論。』其中有位民主人士說,『人大做出決定,他有什麼辦法!』少奇同志當時講,『人大可以作決定,但他是國家主席,還需要他下命令才行呀,他不下命令又怎麼辦?』最後少奇同志只好表示,『你們不是經常見毛主席嗎?可以當面去說服他,爭取他的同意,這次會議不作決定』。」


1955年1月中旬的中共中央軍委座談會經過研究討論,最後決定,授予現任軍委主席和軍委委員元帥軍銜。元帥軍銜又分大元帥和元帥。16日,彭德懷、羅榮桓聯名將所提名單和意見報告毛澤東。


據宋任窮回憶,毛澤東聽完彙報後說:「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現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毛澤東問劉少奇:「你在部隊里搞過,你也是元帥。」劉少奇當即表示「不要評了」。毛澤東又問周恩來、鄧小平,「你們的元帥軍銜,還要不要評啊!」周、鄧都擺手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毛澤東又轉身問過去長期在軍隊擔任領導工作,後來到地方工作的鄧子恢、張鼎丞,「你們幾位的大將軍銜還要不要評啊?」這幾位同志也都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當時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是毛澤東,委員有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1人,未設副主席職務。若設大元帥,毛澤東自然是不二之選,其餘11人就是元帥人選。1955年9月3日,羅榮桓等將起草的函稿呈周恩來並送劉少奇審查修改,並提出由國務院秘書處轉送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羅榮桓等在該函稿中明確提到:「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除了鄧小平,這就是最終的元帥名單。


在決定實行軍銜制時,根據毛澤東的意見,轉業的部隊幹部原則上不參加授予現役軍銜。9月16日,國務院第十八次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授予解放軍有功人員勳章的第一批名單等問題時,主持會議的陳雲解釋說:「有些同志曾長期在解放軍中服役,現在轉業了,沒有授予軍銜。授元帥的同志定為10位,也不是可以授予的都授。如鄧小平同志,在革命戰爭中對建軍和指揮作戰都是有功的,也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考慮可以授予,但他現在的工作主要是做中央秘書長,搞個元帥不好,他自己也認為還是不授予好。毛主席無論從哪方面講,都可授大元帥銜,但經中央和毛主席本人考慮,還是不授了,將來需要,什麼時候授都可以。」


最終結果,鄧小平與元帥擦肩而過,不過與鄧小平情況類似的陳毅最終卻被評為元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雖是軍委委員,但已經完全轉業,在軍隊中沒有其他職務。按照這一原則,既可以授也可以不授。9月11日晚,中共中央書記處再次召開會議,專門討論授予元帥軍銜問題。因周恩來在北戴河,9月9日和11日的這兩次書記處會議,他都沒有參加。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年譜》記載,1955年9月11日,周恩來打電話給楊尚昆,主張給陳毅授元帥銜:「軍銜授予,對陳毅同志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平時可以不穿軍服(必要時穿)。蘇聯的布爾加寧同志也有元帥銜,現在他做部長會議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帥的頭銜了。可以說是一個例子。」


可見,在9月11日的那次會議上,人們對是否授予陳毅元帥軍銜出現了不同意見,最後是周恩來出面,問題最終解決。



將帥座次這麼定:資歷、軍功、平衡,一個都不能少


「粟裕辭帥說」的疑問


坊間一直流傳有粟裕辭帥說,這個說法最重要的證據來自毛澤東的衛士長李銀橋的口述。高層在討論誰能被評為元帥時,粟裕很有可能被提及。但從元帥提名到最後確定的過程來看,粟裕並不是元帥人選,自然談不上辭帥。不過,有人又為粟裕鳴不平,認為從戰功上看,十元帥應有粟裕一席。但元帥評銜是一種綜合考量,戰功只是一方面,還要考慮資歷以及各方面的平衡,雖然粟裕戰功赫赫,但元帥最終是綜合考量和平衡的結果。最終這10位元帥可謂各有各的背景,哪一個都是別人所替代不了的。


說到綜合平衡,就要先來了解一下我軍的發展演變。紅軍時期主要有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南方三年游擊戰以及陝北紅軍。抗戰時期主要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八路軍又有115師、120師和129師。再到解放戰爭時期,這些力量發展成為五大野戰軍: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華北野戰軍。既然要考慮到在全軍中的平衡,就應盡量使每一支主要力量都有一名元帥。

紅一方面軍作為當時的中央紅軍,產生的元帥也最多,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均出自紅一方面軍。賀龍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的代表,此外陳毅未隨紅一方面軍長征,代表堅持在南方八省打了三年游擊戰的紅軍和游擊隊。至於陝北紅軍,因為其創立者劉志丹已經犧牲,高崗自殺,習仲勛已經轉業,擔任政務院秘書長,而其他人從資歷上看,均不具備元帥資格。陝北紅軍未能有元帥代表,算是這次評銜的遺憾。


十位元帥中,出自八路軍系統的有9人,其中從紅一方面軍發展出來的115師元帥最多,分別是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訓處主任(政治委員)羅榮桓;120師的代表是師長賀龍;129師的代表是師長劉伯承和副師長徐向前。新四軍系統1人,即陳毅。


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大野戰軍各有其代表:第一野戰軍有彭德懷;第二野戰軍有劉伯承;第三野戰軍有陳毅;第四野戰軍有林彪、羅榮桓;華北野戰軍有聶榮臻、徐向前。



將帥座次這麼定:資歷、軍功、平衡,一個都不能少



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的粟裕。在坊間,一直流傳有「粟裕辭帥」的傳聞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同樣是可評可不評,鄧小平最終與元帥擦肩而過,而陳毅卻能入選。鄧小平不同時期所屬的紅一方面軍、八路軍、二野均已有元帥人選,而陳毅則一身代表了南方三年游擊戰、新四軍、第三野戰軍。當然這三個身份,粟裕也具備,但從資歷上,粟裕顯然要淺一些。


民間根據十大元帥的資歷總結了一個元帥授銜標準,雖未見正式文件記載,但也算是對「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具體化闡釋——1.革命根據地參與創建者;2.紅軍時期軍團(或者軍)級領導職務;3.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師級和新四軍軍級、相當規模根據地一級軍區領導職務;4.解放戰爭時期方面軍(野戰軍)領導職務;5.授銜時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職務。通過這五條標準,也能看出粟裕和元帥們在資歷上的差距。南昌起義時粟裕只是警衛班長,不是人民軍隊的創始人、締造者或各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紅軍時期,粟裕只是紅一方面軍第十軍團的參謀長,相當於副師級;抗日戰爭時期他是新四軍一師師長,也只是個師級幹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戰功赫赫,但他只是三野的代司令員、代政委(陳毅一直是三野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他也不是軍委委員。


在元帥名單出爐後,時任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部部長、掌管全軍軍銜評定工作的羅榮桓就給黨中央和毛澤東寫信,說明自己是大革命以後才參加革命的,比其他幾位擬授元帥軍銜的同志入伍晚,對革命貢獻不大,懇切地請求不要授給他這樣高的軍銜。毛澤東和黨中央沒有採納他的意見。毛澤東說:「羅榮桓同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範,他是秋收起義以後上了井岡山的老同志,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他協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這也是有目共睹的。」羅榮桓算是元帥中資歷較淺者,但他是十元帥中唯一的政工代表,政工為中國軍隊所特有,所以在元帥中一定要有一席之地。另外,羅榮桓參加過秋收起義。「三灣改編」時,毛澤東提出支部建在連上,羅榮桓就是首批七個連隊支部書記之一。在中共建軍的三大起義中,南昌起義產生的元帥最多,廣州起義有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既參加過南昌起義,也參加過廣州起義),那麼秋收起義則就是羅榮桓了。當然,論革命貢獻,羅榮桓也有資格入選,紅軍時期他當過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做過115師政委、代師長,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就是羅帥最重要的功勞之一。


徐向前也給毛澤東專門寫信表明自己的態度,他的理由是「既然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無所謂」。其後,他不止一次地對「徐向前元帥傳記組」的人說:「許多同志犧牲了,如果他們還活著,元帥、將軍應該是他們??」葉劍英也提出:「我誠懇請求,我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這是歷史的定評。」但是,中央都沒有同意他們的要求。


老帥們讓銜的舉動反映了他們不計個人名利的可貴精神,但他們的元帥軍銜,可謂實至名歸,是「歷史的定評」。


文| 黃金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五石散如此有毒,為何魏晉名士瘋狂食用?
今日穀雨:告別春光,萬物生長
毛澤東的賬本與蔣介石的地圖:兩種不同軍事思維下的考核標準
「中國現代海軍之父」劉華清:中國不搞出航母,我死不瞑目
航母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你造嗎?海軍少將楊毅告訴你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他資歷堪比大將,卻只得了一個中將的頭銜,周總理都為其抱不平!
他的資歷和功勞都響噹噹,水滸里卻只能排倒數第二位?
他的資歷不算牛,建國後是少將,還主持百萬裁軍
資歷淺又不請教的人,活該每次上位都輪不到你
他的資歷僅次於朱德,創造了後勤奇蹟,為人卻很低調
他曾和毛主席來一個級別,只可惜妻子叛變投敵,不然資歷夠足當開國元帥
他的資歷很牛,完全能夠得大將軍銜,晚年遺囑讓人熱淚盈眶
他是最老實開國少將,資歷戰功勘比中將,僅授少將就開心得睡不著
他是上將的戰功和資歷,只被評為大校,毛主席發話授少將銜
他的資歷堪比上將, 但是在評銜時被人定爲大校, 毛主席聽後說到他最少應該也是個少將
此人雖為大將卻拿元帥工資,資歷比元帥老:若不去買菜都成烈士了
他的資歷僅次於朱德,戰功無數卻只授上將,死後沒開追悼會
金庸小說中唯一可以稱得上百年高手的是他,論資歷就無人能敵!
他是開國上將的最後一名,但以他的戰功和資歷,應該授大將
軍事指揮能力突出,他是難得的儒將,資歷足夠的他,為何不是大將
一位資歷記者的3年抑鬱症,能活著真好
他是比陳毅、林彪還有資歷的人,最後卻只是上將軍銜
火併王倫後,資歷最大的林沖卻連讓三位,只做了個四當家,原因其實很簡單
他是元老級功臣,資歷很牛,應授予中將,卻只得大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