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空巢青年」為什麼會成一種被關注的社會現象?為什麼單身會在中國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孤獨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社會該為「空巢青年」提供怎樣的支持?……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


-------------------------------------------------


中國青年報:怎麼理解「空巢青年」這個概念?


彭凱平:「空巢青年」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巢」空不空是一種心理感受。「空」指的是無、沒、虛,甚至是一種挫折感。一個人住在屋子裡,如果心懷世界、心念他人,那就不「空」了。

中國青年報:「空巢青年」為什麼會成一種被關注的社會現象?為什麼這個群體以前沒引起關注?是不是現在的年輕人比以前嬌氣?


彭凱平:我覺得「空巢青年」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結果。城市化讓很多生活在傳統社會環境的人獨立了。城市化之前,人們在自己的原生態社區生活,那裡有你的村莊、你的家族。在大城市裡,你就是一個人,一個漂浮的心靈。2012年之後,超過一半的中國人口住在城裡,這是一個歷史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搞經濟建設這麼多年,社會的發展變化一定會帶來一些負面的社會心理效應。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我們現在還的就是過去幾十年飛速發展的物質生活的代價——沒有跟得上時代的心理生活,其中之一就是「空巢青年」問題。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當代現象,不是我們的年輕人變懶惰、變嬌氣了,而是社會更加物質化、工業化、城市化了。


中國青年報:「空巢青年」這種心理現象,是跟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


彭凱平:上世紀20年代,美國出現了像當代中國這樣的繁華似錦的景象,大部分人都向城市涌去。這過程中就產生了很多心理問題,《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就是美國20年代欣欣向榮所造成的空虛、失落、物質利益、享樂和自私精神,這種心理很容易造成現在所說的「空心病」。美國人走的路,我們中國人重走一遍,而且快速走過美國人走了一百多年的路,這種社會心理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研究的,同樣也是可以控制的。


中國青年報:「空巢青年」說法脫胎於「空巢老人」。一般認為「空巢老人」是一種被動的「空」。根據你的觀察,大城市「空巢青年」被動和自主哪種所佔比例高?


彭凱平:從宏觀的角度來講肯定是被動的。人類總是被動地順應時代發展。從個體角度來講,當然也有主動的選擇,你可以不參與這個時代的浪潮,也可以停留在過去的時代,但這個很難。我個人覺得,無論是青年的「空巢」還是老人的「空巢」都是時代變化的產物,被動的成分挺大。


中國青年報:為什麼單身會在中國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這是不是也是「空巢青年」受到關注的一個原因?


彭凱平:任何關係都可以是我們的心靈支柱:你的同事、同學、朋友……甚至在路上遇到的一個熟人。單身造成的孤獨感具有強烈的中國文化烙印——我們一直強調正統、正軌、排他的男女關係,必須是情侶或夫妻。但是,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我們需要有正常的異性交往,要坦誠面對人與人之間心靈情感的需求、工作的需求。我們可以有異性朋友,不一定非得以結婚或性為目的,可以是以情感需求為目的。我們要有親密的朋友關係,閨蜜、戰友、兄弟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慰藉。「空巢」問題不是因為大齡單身青年多,而是他們沒有學會正常社會交往的技巧。


中國青年報:「空巢青年」群體,常陷入自由和孤獨相互較量的矛盾之中。你怎麼看待這種矛盾?


彭凱平:我們還是要提倡道法自然,對單身的孤獨要有自然之心。有些人欣賞一個人生活,欣賞自由,欣賞自己的成長和發展,他不著急擁有固定的關係和固定的生活方式。但是也有人有強烈的情感需求,需要陪伴。後一類人才會有孤獨和自由的心理較量。我覺得不要刻板地把「空巢」或單身分成好還是不好,要根據個人狀況、現實條件,以及心理、生理的特點進行判斷和分析。


中國青年報:孤獨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


彭凱平:心理學家對孤獨感的診斷有一些標準。它有程度的不同,嚴重的孤獨感才是心理問題。孤獨也不是因為他是一個人,孤獨是一種心靈的空虛、失落和挫折感。一個人和很多人在一起也可能很孤獨。人類是社會動物,需要跟別人在一起,也習慣跟別人在一起,這是人類的共性,也是人類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生存策略——我們跟別人在一起容易活下來。人類遺傳基因里就有社交性,所以很多年輕人在沒有社會聯繫、沒有朋友的情況會產生孤獨感。


事實上,孤獨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保護機制。每當你產生孤獨感,就會意識到自己應該做些事情來排解,說明應該關注你的社會關係、社會情感和社會網路聯繫。這時候你應該主動找人聊天,做一些有社會意義的事,尋求一種社會聯絡感,或者利用孤獨的時間學習知識,提升自己。孤獨感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讓我們做更多積極的事情。孤獨不是一個標誌,也不是一個診斷,更不是一個結局。千萬不要以為我孤獨了,我就完蛋了。孤獨是讓我們做一些事情的開端,讓我們開始新的人生歷程。


中國青年報:社會應該為「空巢青年」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彭凱平:一定要普及心理學知識,因為心理學知識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有關自己的情感波動、生活變化、心理調整的策略和方法,教育部應該把心理學變為大學必修課。社會要創造平台和機會,讓年輕人找到朋友,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另外,企業、組織應堅決把增強人的幸福感、快樂感、社會溝通交往當成職責,而不是簡單地追求業績成績——這些要求容易讓我們變成機器。人們一旦產生機器的想法,就活得不開心了,會變得孤獨、空虛、失落。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改變命運 改變世界!RNA藥物將迎來爆炸式發展
青島能源所在藍細菌光合生物合成乙醇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調控腸道免疫炎症平衡的新機制
阿姆斯特丹「整治胖子」收效顯著!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借高利貸到成為清華大學系主任,朱自清是如何做到的
蔣廷黻回憶:在清華大學任歷史系主任的五年
堂兄是斯坦福大學系主任,堂弟是諾貝爾得主,自己34歲大學畢業
震驚!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稱,宇宙神秘閃光來自外星人!
以色列魏茲曼研究所系主任因學術不端被停指導學生
此人一腳險些讓蔣介石斷子絕孫,但老蔣卻讓他去清華當系主任
長相酷似章子怡,與中戲系主任有染,曾被張國立兒子打成重傷
蜜桃哥哥爆料貼:李小璐副業比拍戲更賺錢?中戲系主任被張國立封殺?喬杉消費大鵬?
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系主任:近代日本為何從中醫轉向西醫
包豪斯藝術學院教授、耶魯大學設計系主任:約瑟夫·亞伯斯
自古英雄過此關,吾今終知苦難擔 系主任猥瑣學生還這麼文藝!
第二軍醫大系主任「被署名」他人論文 主動要求撤銷
畢業致辭|復旦中文系系主任陳引馳:朝向父母之邦的航船
北京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侍樂媛:工業大數據支撐企業智能決策
清華大學2017年第二次院長系主任會議召開
專訪MIT機械工程系主任陳剛:美國科研者自由度比中國更強
預測當代城市化潮流的下一個里程碑——哈佛大學前景觀系主任Charles Waldheim
跑鞋系主任——不是黑科技,勝似黑科技的跑鞋科技出爐
清華大學經管院會計系主任 肖星教授《財務分析與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