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龍的出現,緣於我們民族的情感。想像力超凡的祖先們將龍總結為九似,取各家動物之長,組合這樣一個上天入水,翻雲覆雨,能幽能明,能大能小,無所不能的「神」,其精神層面對後世影響巨大。地處中原的河南濮陽一座早期仰韶文化的墓穴里,有一條用蚌殼鋪砌而成的「龍」。(蚌殼龍塑 仰韶文化)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龍的另一熟知的形象是紅山文化的玉龍,出土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故宮博物院亦有同類作品收藏。此龍體長無足猶似蟒蛇,頭部似馬而嘴似豬,鬣毛長而飄逸,身呈蜷曲狀,整體與甲骨文「龍」有相似之處。(玉龍 紅山文化 國家博物館藏)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山西省臨汾陶寺出土一件彩繪龍紋陶盆,尺寸大,內繪蜷曲龍,利齒長信,身有鱗斑,已具備龍的基本特徵。從出土情況可判定墓主人身份不同凡響,此盆可視為墓主人身份的象徵物。(新石器時代龍紋陶盤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這組玉龍有圓雕有浮雕,雖有別但總體風格相同,以墨綠玉圓雕蜷曲龍為準,龍頭飽滿、張口露齒、眼凸耳伏、雙足利爪、身體蜷曲有力,可以看出龍紋態勢,至此可以說,中華龍的形象已基本定型,這時距今尚有3000年。(商代 玉龍 婦好墓出土 國家博物館藏)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春秋戰國之後,學術思想活躍,百家爭鳴。龍紋作品急劇增加,龍之造型變幻多樣。(西周 外叔鼎 陝西歷史博物館)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曾侯乙尊盤,裝飾蟠龍紋為主,強調動態,尤其頸部所飾龍形耳,龍首反顧,長舌靈動, 注重表達龍的內質,此時已進入戰國時期。(戰國 曾侯乙尊盤 國家博物館藏)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故宮博物院藏西周龍紋玉璜,龍紋順勢而為,首尾相互照應;春秋出廓龍紋璧,龍躍然廓外,回首弓身;(春秋 玉龍紋出廓璧 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而戰國谷紋璧中心鏤空側身立龍,極具張力;此時的龍紋形象,多以曲身扭頸,張牙舞爪之勢,極生動地反映了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時的自由空氣。(戰國 谷紋立龍璧 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專註於文化收藏領域的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瓷尚西風|清代宮廷瓷器上的洛可可時代
拋磚引玉:對「胡星岳」犀角杯的新認識
馬未都談人物紋——漢唐五代
前塵往事:梅蘭芳與孟小冬的姻緣
鐘鳴鼎食——青銅酒器知多少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馬未都談龍紋|從瓷器上的龍紋看明朝興衰
馬未都談龍紋|清代
馬未都談龍紋 清代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