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


——為藺相如辯護


文/張聰


馮班《鈍吟雜錄》第一卷上有一段話:「士人讀書學古,不免要做文字,切忌無作論。成敗得失,古人自有成論,假令有所不合,闕之可也。古人遠矣,目前之事猶有不審,況在百世之下而欲懸定其是非乎?」——何義門評註說:「此亦名言。」我們今天讀來也確實覺得這話說的明白敞亮,近乎情理。


品評古今人物確實需要慎之又慎。對於歷史,我們原是看客,翻翻古書,裡面橫七豎八記載著無數英雄人物粉墨登場、際會風雲。可要知道,「歷史」並不盡在於此,歷史是有自己的「後台」的。在那裡,有我們看不到的苦心謀劃、審慎思慮、密謀協商、左右逢源。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他們在「前台」的表演。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呂坤在《去偽齋集》里說:「蓋天下之事,談者與任者不同,談者以口,任者以身,談者身在事外,任者身在事中,談者禍福不及,任者利害與共……故可做可止,道旁之說易;亂視亂聽,當局之定難。」——這話說的俗白些就是:淡易扯,事難做。對於歷史上的成功者,我們總是應該懷有一些敬意。身處歷史情境之外,以筆削為己任,過分看輕古人取得的成就,似乎是太嫌不厚道了。


很不幸,戰國時候趙國的藺相如就交了這樣霉運。


藺相如的故事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出自《史記》的記載。不得不說,司馬遷真是文章老手,把這三個故事寫的跌宕起伏、一氣呵成,加上文武聯袂、盡釋前嫌的大團圓結尾,很合乎中國人的口味,所以流布得很廣。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我總疑心,在漢代,關於藺相如的故事應該還有很多,多到能讓太史公的一位本家傾倒不已,改名為「相如」。可司馬遷卻只選了這三件事鄭重書於史冊,似乎是認為這三件事足以囊括藺相如畢生的功業。這種對史料的剪裁和選取,本身就很值得我們細細玩索。


然而,藺相如死後將近兩千年,忽然出現了兩位大學者撰寫翻案文章,對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中的舉措發表了非議:


一位是明朝的王世貞,寫了《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一〇,原題作《藺相如論》,為了方便,我們姑且稱它作《完璧歸趙論》),說:「藺相如之獲全於璧,天也。」——藺相如能完璧歸趙,實在是因為運氣好呀!

另一位是清朝的武億,他寫了一篇《藺相如澠池之會》(《授堂文鈔》卷之四),說:「吾故以相如澠池之會,乃匹夫能無懼者之所為,是以成之,而後遂嘖然嘆為奇也,悲夫!」


哈哈,有趣了!


在太史公筆下「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的藺相如,被剝去「言語增飾」(錢鍾書語)的外衣看時,居然發現他不過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光棍,奮匹夫之勇,大耍混蛋,又僥倖蒙老天爺的保佑,所以才能兩次面折秦王,榮膺上卿。怪不得廉頗「不忍為之下」,真真是良有以也!可事實果然是這樣嗎?這兩位大學者講的到底有沒有依據、有沒有道理呢?我們還是先來讀讀他們的文章吧。


王世貞先生的《完璧歸趙論》選入了《古文觀止》,恐怕讀過的人很多。武億先生的《澠池之會》似乎很少看到有人引用——雖然《授堂文鈔》也不算冷僻的書,所以我們先來看這篇文章。(《澠池之會》大約有八百字,這裡只挹取他的主要觀點。)


武億先生認為,「澠池之會」藺相如最大的過失是「以其君為試也」。試,用也、嘗也——把趙王當作了一件可以嘗試利用的工具(《涑水紀聞》記載王欽若說寇準以宋真宗為「孤注」,更貼切了,就是賭博的籌碼)。文章說:



夫相如庭斥秦王左右,度必恃其身有必死之志,冀人不敢遽攖吾鋒,而因得苟以遂所圖。是亦疏矣!夫秦之與會,左右環而相向,當伺相如發,自必以防變防之,則相如雖起,焉能不出意而圖之。圖之未就,左右必群加兵於趙王之頸,而相如又安能左右支屈,以其身蔽趙王也哉?



助讀:


藺相如敢於當面斥責秦王,我們想他一定是懷有必死的信念,期望敵人被他的氣概攝住,不敢迎面交鋒,因而勉強達到了讓秦王擊缶的目的。這樣的計劃也實在是太疏略、太不周密了,秦王與趙王會面,護衛的武士環繞在周圍,等藺相如有所動作,必能予以防備,藺相如雖然威逼秦王,但秦國武士已蓄勢待發,藺相如很難出其不意傷害到秦王,不但傷不到秦王,恐怕秦國武士的兵刃轉眼間就要架到趙王的脖子上了吧,到那時藺相如怎能以一己之力左右支應,保護趙王呢?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怎麼樣?武先生所講的有沒有幾分道理呢?——有道理啊,藺相如這樣的強硬,不是單單是豁出了自己的性命,不同時也把趙王的性命給豁出去了嗎?我們讀《廉頗藺相如列傳》都為秦王「終不能加勝於趙」感到快慰,卻極少想到「向使秦王強悍終不動,彼相如果遂以頸血濺,而又獲保無恙否邪?」(武億先生語。意思是:如果當時秦王強悍,就是不肯擊缶,藺相如果然要和秦王拚命嗎?這場戲該怎麼收場呢?)


更讓人疑惑的是,為了鼓瑟擊缶這樣完全可以靠外交辭令予以解決的瑣事,與秦王發生正面衝突,到底有多大的意義?武億先生寫道:


夫秦,虎狼不測之寇,握重兵,壓趙境,名與趙連和,實欲誘而執之,因挾所求,以奮其詐。……善為計者,度能抗則抗之,絕勿與通;不能抗,則審出萬全,以禮折之,使秦陰奪其氣,不敢橫以非意相干,而徐為訂其成。安有以其身已入於危而復區區爭此口舌之間,冀得相抗而自張,此大惑已!


……且為人臣,不勝悁悁之忿,以幸一時之功,勢必不可效,效之而不成,君與身俱即於危。


助讀:


秦國,是虎狼一般殘忍的敵人,手握重兵,逼臨趙國,名義上是和趙國聯合,實際上是為了引誘、控制趙王,使用詐術,獲得利益……善於為國家謀劃的人應該考慮:能和秦國對抗就直接對抗,不必廢話;不能對抗就考慮周全,靠禮義言辭打敗它,使秦國喪失進攻趙國的正當性,不好隨意侵犯趙國疆土,慢慢修訂成約。(呵呵,這幾句是典型的「吃瓜群眾」的話,王世貞先生的文章里也有類似的說法: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云云)怎麼能夠身處於危險的境地卻為了區區小事發生口舌之爭呢,難道就是為了要和秦國對著幹嗎?真是讓人無法理解呀!


或許有人會說,鼓瑟擊缶涉及兩國的尊嚴,並不是「區區爭此口舌之間」,很有奮力一搏的必要。哈,武億先生這位歷史代入感極強的老學者,早替藺相如撰寫了一套平和婉轉的外交辭令,我們讀讀看,是不是更冷靜克制、有理有節呢?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武億先生寫道,「如果我是藺相如,秦王讓趙王鼓瑟的時候,我就會站出來說——



兩國相見,無與為歡,臣請命所司操土風為大王壽。今大王奈何以加之於吾君?是將使萬乘之尊比為樂隸邪?夫大王設嘉會,以禮召趙王,而先無禮自處,凌兄弟之國、絕唇齒之援,內失歡於趙,外啟釁於齊、楚、韓、魏,皆將走而相告,必且陰固其交以與秦抗,王亦何利而必為此?



助讀:


趙秦兩國在這裡會面,怕沒有什麼能夠助興的,外臣藺相如命令樂官演奏趙國的歌曲給大王送上祝福。現在大王居然讓我們的國君來鼓瑟,這不是把萬乘之君當作演奏樂曲的下人了嗎?大王設下了宴會,按照禮儀招待趙王,可自己卻做出這樣無禮的事情,欺侮兄弟般的趙國,斷絕了秦趙唇齒相依的關係(這兩句真夠肉麻的,倘被九泉之下的藺相如聽到,恐怕要嗤之以鼻、掩耳而走吧),讓趙國失去了對秦國的信任,同時也讓齊、楚、韓、魏等國找到了離間我們關係的契機,他們一定會奔走相告,加強彼此的聯盟與秦國對抗。大王讓趙王鼓瑟到底能給你們秦國帶來什麼好處呢?


武億先生替藺相如擬完這段話後自信地說:


吾意秦雖暴,必為義屈。即不為義屈,亦必為害阻。


(意思是:我認為秦國雖然暴虐,但一定會屈服於這一套正義的言辭,即使不屈服於這套言辭,也一定會考慮到這麼做的壞處,不再讓趙王鼓瑟了。)

我把武億先生的文章從頭到尾讀過幾遍,平心而論,他的話很有道理,很合乎常情常理——在外交活動中,面對強勁的敵手,保持冷靜克制,避免挑起爭端。難道有什麼不對嗎?很對!可是,如果我們讀書只讀到這個程度,似乎還沒有從歷史典籍中汲取到真正的「營養」,沉迷於對歷史的假設和臆想,往往會讓我們失去「走近」歷史、「理解」歷史的可能。


我們先要追問:武億先生文章中發表的意見,藺相如有沒有考慮過?如果藺相如只是一個善於蠻幹的匹夫,那麼他的粗魯蠻幹為什麼能屢屢得手?如果藺相如是一位老成謀國的智者,他為什麼敢於選擇最強硬、最無禮的手段來對付秦國,甚至不惜以君王為試,面折廷爭?


我想,要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先宕開一筆,聊一聊秦、趙兩國的「形勢」。


秦強趙弱,是我們通常的認識,也合乎事實。但,秦國強大到何種程度、趙國弱小到何種程度?秦、趙兩國是不是已經成為刀俎與魚肉的關係?需要我們加以考察。


最能幫助我們直面秦趙力量對比的,自然是發生在藺相如晚年的著名的「長平之戰」了。「長平之戰」以秦國的大勝、趙國的慘敗告終。透過這場戰役,我們可以看到趙國在軍隊戰鬥力、後勤轉運能力、軍事人才梯隊的培養等諸多方面的遠遠落後於秦國。但這裡要強調的是,這場戰略對決,秦國贏的並不輕鬆。古人說:「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足見當時戰鬥的慘烈境況。尤其是當秦軍切斷趙軍糧道後,「(秦)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王親自前往河內徵發勞力、補充兵員,不難想見前線絞肉機式的搏殺也已使秦國軍力捉襟見肘。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易言之,秦國雖強,但沒有強大到可以輕鬆吞噬趙國的地步;趙國雖弱,也沒有弱小到不能與秦一戰的程度,甚至可以說,趙國正是秦國的勁敵。如果接受這樣的認識,我們再來看藺相如在澠池會(也包括在完璧歸趙過程)中的舉措,似乎就能夠品出一些滋味來了——


藺相如吃准了秦國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不敢輕易進攻趙國,所以從「奉璧西入秦」開始,執行的就是「以強硬對強硬」的外交策略。秦王的計劃是利用軍事優勢製造戰爭的緊張氣氛,逐步蠶食趙國的利益,藺相如的對治方法是:你製作緊張氣氛,我比你還緊張,你敢挑釁我,我就懟回去。趙、秦兩國走鋼絲般地行走在戰爭的邊緣,我們就是要看看,你秦國到底敢不敢全面開戰?藺相如不是「以其君為試也」,而是以其國為試也——這是兩國意志力的對決。用趙國大將趙奢的話說:「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不失為是弱國在強國面前謀求生存的一個選擇。(不向秦國低頭,幾乎是當時趙國有遠見的政治家的共識,我們看《戰國策》里虞卿對樓緩怒懟:寧可用六座城去聯合齊國,也絕不交給秦國。虎虎生氣,「出乎其性者哉」)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夠回答王世貞先生在《完璧歸趙論》里提出的問題——「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你藺相如既然擔心秦國會進攻趙國,為什麼還要跑到秦國去挑釁秦王呢?)說的好,藺相如西入秦並不是為了換璧,就是為了「挑其怒」!就是為了當面告訴秦王:你的軍事威懾手段在我們這裡沒有用,我們不怕你。


王世貞先生說:



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於市,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



助讀:


僥倖當時秦王並沒有準備與趙國斷交,如果當時秦王真的生起氣來,殺死藺相如,並以趙國失信為名出兵進犯,恐怕藺相如的家族都要受到牽連,且這塊和氏璧也難保不被秦國搶去。


作為一種假設,這話說的不錯,可惜王弇州先生用錯了一個字——不是「秦意未欲與趙絕」,而是「秦意未敢與趙絕」,所以後面的「一勝」、「再勝」也終不過是一種臆想。


文章寫到此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我還想多扯幾句:藺相如強硬的外交政策只為趙國贏得了短暫的和平,並沒有、也不可能挽救趙國滅亡的命運。決策者看不到歷史發展的大勢,當政者不修德、不愛民,君視民為土芥,民視君為仇寇。強硬的外交政策一旦失去國力做後援,也就成了徒有其表的「招魂幡」了。我們不知道藺相如是否親眼看到了長平之戰趙國慘敗的結局,如果他看到了自己苦心孤詣開創的局面,就這樣斷送在了一個僅憑著血緣關係被提拔上來的年輕人的手裡,又會發出怎樣的喟嘆呢?

噫,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怎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作者介紹:


張聰,小學教師。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我代表趙國懟死你!」——為藺相如辯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86版《西遊記》是神一樣的存在?
李白說,其實我很像孫悟空
古代的「達康書記」們如何反腐
今史記·李可染傳
讀城記:烏鎮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布萊爾是如何為發動伊拉克戰爭辯護的?你認可他的說法嗎?
你為誰辯護?劉國梁的去職 牽動了國人的某根神經
魔女的法庭|你為誰辯護|第一篇|如果
二審如何辯護?李在鎔律師團找到「論點」
江青請她當辯護律師,她官至副國級,丈夫為周總理痛哭而死
諾阿為禪師辯護:我們不是因為他輸掉所有比賽
夏威夷殺母碎屍案嫌犯申請無罪辯護,堂兄說家人想給他帶句話
齊達內為本澤馬辯護:媒體說啥我不管 我選擇原諒他
她本是薩達姆的仇人,為何義無反顧地為他無償辯護?
姦殺無辜女孩後入獄,如今他和自己辯護律師在獄中結婚。這場婚禮,令無數人厭惡……
毛澤東稱她女中豪傑 江青要求她作辯護律師,她是誰
校園野狗咬傷學生,你還在為它們辯護嗎?
末代皇帝溥儀11天證人之旅,在法庭上智斗辯護律師,美國檢察官被逼道歉
從艷照門阿嬌道歉到霉霉為自己辯護,面對性騷擾女星的回應越來越棒
《我們來了》蔣欣墜馬,立刻起身為馬辯護,網友:節目組就只顧拍
丁丁太短 根本無法拿出褲襠外 妻為夫如此辯護
審判四人幫,江青請她當辯護律師,一個決定影響中國幾代人
「雙重效應原則」:對臨終患者使用嗎啡解除痛苦的倫理學辯護
律師在辯護過程中,會出現認為嫌疑人有罪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