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500萬留學,只是為了月薪5000?
導讀: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的階層,起碼不要跌下去。其實,「固化」不僅指你要上去而去不了,也意味著由於你的捍衛,在你下面的人難以進入你所在的階層。
作者:馮雪梅,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資深媒體人。
上小學五年級的小侄女奔波於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連節假日都不得安生。我好不容易回去一次,想帶她出去玩,都得提前安排好時間,在她的課外班計劃里見縫插針。小姑娘一遇到奧數課就嘟嘴,時常在家裡大叫「打倒奧數!」
作為一個必修過「高等數學」的文科生,我不敢輕易去解她的奧數題。當然,以受過高等教育訓練的成人的理解力,你知道了解題套路之後,一切可能會變得比較簡單。可對一個摸不著路數的人,那些所謂的奧數題簡直莫名其妙,分明是在難為小朋友。
受難為的還有家長。每一個上奧數班的同學,幾乎都有家長作陪。他們比孩子更認真更用心,也更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和講解。家長們自己學懂了,回去再輔導孩子。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家長都感慨:不知道解題方式,真很難下手!
侄女從小學習音樂舞蹈,風雨無阻,堅持到小學四年級,不得不放棄,把時間騰給了奧數、奧英、奧語……儘管我覺得,小姑娘在音樂舞蹈上天賦不錯,學那麼久放棄了可惜,而且,在未來的生活里,好奇心、鑒賞力、審美、情趣對一個人的影響,遠勝過那些講套路的奧數題,可我沒理由更沒勇氣反對她上補習班。
只能小聲建議:差不多就行了,大不了以後送她出國讀書。何苦讓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為「小升初」疲憊不堪?除了學校的作業,還有課外班的作業、網課的作業、名校真題……幾乎天天折騰到十一二點。
我只是隱約看到了「小升初」的殘酷場景——備受批評而又無法逃離的中國教育的冰山一點(連一角都算不上)。你想上好學校,你就得參加那些名校以各種形式和面目出現的招考,而考題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奧數——占整個分數的70%。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減負」嗎?不是明令禁止奧數,禁止掐尖、擇校嗎?呵呵,侄女想去的在市裡排名前三的學校,早就名正言順地轉為民辦校,進而不受有關規定的約束了。
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我的同學朋友們,當年的才子才女名校畢業生,不少人也曾堅定地表態不讓孩子上補習班,不學奧數,可最終,一個個妥協投降。而且,越是有想法有主見不願意屈從教育現實的家長,越是為孩子頭疼。他們有意無意地給孩子傳遞了獨立和不服從觀念,這讓孩子們更容易和墨守陳規的學校教育以及老師發生衝突。結果,原先自我感覺良好多少有些精英意識的家長,不得不一次次去學校接受批評教育,一次次低頭認錯。反倒是那些沒多少想法,一開始就服從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更少糾結和挫敗感。
也有不少人與之決裂。他們將孩子送到國際班,然後出國留學。可能,很多中產階層都認真思考過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經濟能力的權衡是一方面,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得是另外一方面。
「海龜」已不再是成功或者精英的標籤。這幾年的招聘中,我見過不少留學生,他們和國內二流大學的畢業生一起,競爭一個月薪幾千元的崗位。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報道,一個留美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留學8年,備受與父母分離、課程壓力、種族歧視、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等等的煎熬,最終回國找工作,心裡盤算著「在美國8年花了400萬,什麼時候能掙回來?」
網路上也不乏「留美花費500萬,回國後月薪僅5000」之類的感慨。其實,能花四五百萬送孩子留學的家庭,大約並不指望孩子一定能掙回同樣的錢。他們期許孩子的是一個好的未來,這個未來遠比錢更重要。
教育投入的能力大小,以及對投入產出比的權衡,顯示著階層的差別。前些日子,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火的帖子,一名國家博物館的館員,講述了他接待兩批來訪學生的感受。其中一批學生來自極其普通甚至算比較差的中學,組織參觀純為應付上級,學生們晚到了一小時,在館員講解了不足十分之一的課程時,帶隊老師便急著打道回府,理由是「該吃午飯了,不能讓送餐的公司等,不然要被罰錢。」另一批孩子來自著名的重點小學,學習積極性很高,寧可錯過飯點兒也要把課聽完,甚至有小朋友知道北宋之後還有「偽楚」政權這樣的冷僻問題。
這個故事被當作「中國社會階層固化」的一個重要例證而引發了諸多討論。一位自稱「霍老爺」的網友在《與其說階級固化,不如說你沒有搞懂自己的上升通道》一文中,將教育進行了分類:貴族教育、素質教育、應試教育。
「貴族教育是非實用性的。於節操上,它要求教育對象自製,克己,奉獻自我,服務國家。於情操上,它講究儀態,舉止,品味,風範。……素質是一個太寬泛的詞。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素質教育也叫心智教育,相對於偏重考試的應試教育而言,較為注重培養體育、藝術能力和多元智能的成績。……應試教育是屬於屌絲的,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平台。」
這大致涵蓋了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教育類別。大多數人其實是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掙扎,不乏功利的目標與追求。即便花幾百萬送孩子出國讀書,也不以自由「無用」為目標,心裡思量更多的還是某個專業的就業前景。退一步,就算家裡的錢足夠你當個「街頭藝術家」,可再下一代呢,你又如何讓你的後代悠哉游哉,無所事事?
大部分中產階層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有用」。就像我,希望小侄女不被奧數所壓迫,能去國外更好地培養「素質」,之後呢?總要學有所成,起碼得自食其力,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一個可以預期的不算差的未來吧。
而在這之外,當然還希望出國留學的素質教育能帶給孩子人格、情操、品位上的提升,也就是具備某種貴族教育的風範,至少可以多一些熏陶和浸染,多一些見識和經歷,多一些觀察和體驗,多一些比較和選擇。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的階層,起碼不要跌下去。而現實中的超越,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加上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不免對「階層固化」心有芥蒂和不滿。其實,「固化」不僅僅指你要上去而去不了的階層,也意味著由於你的捍衛——你不希望自己或下一代被擠出自己的階層,在你下面的人難以進入你所在的階層。
大多數人都相信,只要你和孩子付出足夠的努力,就一定會更好更優秀。智力能力各有高下的客觀存在,大家都心知肚明卻又儘可能視而不見。就像上流社會可望不可及一樣,懷揣著貴族教育的理想,我們依然走在教育功利化的路上。有人抗拒,有人妥協,有人憤懣,有人擔憂,更多人在對現實的不滿與未來的不可預期中,糾結不定,焦慮不安。
本文題圖為電視劇《小別離》劇照。
※李曙光:市場經濟為什麼需要破產法?
※現實中李達康這樣的官員過得怎麼樣
※王愷:50年前,對台戲唱到對手搬家的徐玉蘭
※黃亞南:日本人為什麼再次敵視中國
※周軼君:土耳其上演的,是《紙牌屋》還是《人民的名義》
TAG:騰訊·大家 |
※馮雪梅:你花500萬留學,只是為了月薪5000?
※留學6年花了180萬,如今月薪2000,這留學到底值得嗎?
※學費100萬,月薪僅6000,留學的意義在哪裡?
※失落的海歸:留學花費超過100萬 月薪不到6000元
※海歸不如985?全家賣掉唯一房子,花200萬送她留學!回國被開2000元月薪
※花600萬留學,回國月薪才2000?那是因為你不懂發揮海歸的優勢!
※留學兩年花了40萬!出國前月薪8000元回國後現在月薪變成了6000元
※女子花數十萬留學英國:出國前月薪15000,如今8000
※花180萬留學,回國被開2000元底薪 「海歸」不值錢了?
※花200萬賣房留學,回國月薪只有2000塊,海歸真的那麼不值錢嗎?
※花200萬留學,回國只拿2000元底薪,海歸真的那麼不值錢嗎?
※花400萬赴美留學,回國卻找5000元工作到底值不值?
※為到澳洲留學賣掉房子,6年花掉200萬,如今回國工作底薪只有2000……
※6年花200萬留學 回國工作被開2000元底薪,學歷真的不重要了嗎?
※百萬留學底薪 2000?人才還是值錢的
※父母年收入10萬、50萬、100萬,留學之路到底有多大差別?
※花百萬讀書月薪只有6000,留學還值不值?
※花200萬出國留學,回國後底薪只有2000元,留學生真的這麼慘嗎?
※「杭州女生留學6年花費200萬,回國工作被開2000元底薪」,留學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