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發家「簡史」

劉邦發家「簡史」

劉邦發家「簡史」



不懂他的人說他是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禮節」的無賴,懂他的人說他是個「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作為漢民族的始作俑者,這位出身布衣的草根英雄,身無長物,卻能手提三尺利劍斬蛇起義,一統天下,將一個亂紛紛的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最終讓華夏民族在經曆數千年的演變後完成華麗轉身,唱響雍容大度、氣象萬千的大漢雄風。


他就是漢高祖劉邦。


長得有特色很重要

他在家中排行老三,因此也叫劉季,上面有兩個哥哥,劉伯、劉仲(如果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不知劉三是否還有個未長成的哥哥劉叔),下面還有個弟弟劉交。哥哥弟弟都是沒啥奇異的庄稼人,只有他與眾不同。

劉邦發家「簡史」



首先是生得奇,根據官方史載:劉邦未出生之前,其母劉媼曾在大澤邊休息,夢中與神交合。當時雷鳴電閃,天昏地暗,其父太公劉煓正好前去尋她,見到有蛟龍趴在老婆身上。不久,劉媼有了身孕,生下了劉邦。滿滿都是帝王靈異套路,這個奇應是做不得準的。


其次是長得奇,書上說他隆準,美須髯,龍相,左腿上72顆黑痣。隆準就是挺括的高鼻梁兒,這與大部分華夏人的塌鼻梁兒不同,高鼻梁兒由此成了帝王之相的標配,現代人們整容的一個重點就是把鼻子墊高,好成為隆準公。至於美須髯倒也沒什麼,蓄鬚的古人中有很多美髯公。然而面呈龍相,這就有些玄虛了,不知是否因他當了皇帝後其長相成了範本所致,但當時很多人都看出了他的龍相(顏),不得不說古代的相面大師真是太腹黑了,這也敢亂說,不怕要了老劉的命。還有就是左腿上的72顆黑痣,這個別人看不到,也沒興趣給他數,估計是劉邦抽瘋時的惡搞,數出來混酒喝的。


再次是遇上的人奇,劉太公很不看好自己這個混兒子,總說他幹嘛嘛不行,吃嘛嘛都香。而且他不僅自己啃老,還經常組團一起啃,動不動招些外面的朋友在家胡吃海塞,把大哥二哥好不容易打的糧食吃個精光,大哥二哥講兄弟情誼不好說,大嫂就經常一邊刮鍋,一邊報怨糧食不夠吃,只能吃點鍋底,搞得連臉皮厚過城牆的劉三都下不來台(劉邦上台後,索性封大哥的兒子為羹頡侯,意同刮鍋侯,算是小小報復了一下)。就是這樣一個人,確有好幾位大仙級人物看出他的與眾不同:秦漢時期著名的女大仙許負一看劉邦就說他「龍行虎步,日角插天,乃帝王之表」,二話不說,就勸父兄趁早加盟劉氏造反團隊,讓才剛剛起步的劉邦白撿了一桶金。最看中劉邦的還是土豪呂公,他不僅不怪罪劉邦吃霸王餐,還把如花似玉的女兒呂雉打包送給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的劉邦為妻,讓劉邦終於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好日子。

劉邦發家「簡史」



當然,最奇的還是老劉的志向大。那時還在服勞役的老劉如同他那位進了大觀園的女性後人,在咸陽市上撞見了出巡的秦始皇,那氣派真叫一個大,別人看得眼花繚亂、戰戰兢兢,老劉卻不似看痴了的劉姥姥,而是感嘆「大丈夫當如是」。周邊的人還以為他在說夢話。幸好周邊的人這麼看他,否則在「腹誹」都可論罪的大秦,老劉的牛頭早掉了八回了。有此夢想的老劉後來趕上了造反創業的好時光,真箇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編個好故事是造反成功的秘訣

青年時的劉邦還沒趕上天下統一後的「苦」日子,他那時是魏公子無忌也就是信陵君的忠實粉絲。在一股渴望見到心中偶像的衝動的支配下,他跋山涉水到了大梁,希望投入信陵君門下。可惜,迎接信息閉塞滿懷希望的劉邦的卻是,醇酒婦人心灰意冷的信陵君掛了。不過劉邦也沒別跑,他在信陵君數以千計的門客中發現一個知音,那就是時任外黃令的張耳,兩人志同道合,相見恨晚。後來,張耳起事打了敗仗,第一個想到要投奔的人就是劉邦這個好基友,兩人還結了親家。


成了家後的劉邦,有了呂公的看重和幫襯,在沛縣的名頭越來越響亮了,就連縣令也很看好他,縣裡的一幫胥吏都和他混到了一起,他們是蕭何、王陵、任敖、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周苛和小結巴周昌。當然,還有那個著名的樊屠夫,他和劉邦可是貨真價實的連襟喲。這些人都將成為劉氏集團的創業元老。


我很奇怪的是,劉邦怎麼那麼命好,喝酒都能喝出這麼多牛人來?其實想一想就明白了,這些人都是有些能耐且不滿現狀的小吏,遇上一個有抱負、有胸襟、知人善任的好老闆,帶著大家放開手腳去折騰,當然會讓各人的小宇宙爆發了。別忘了古人常說「高手在民間」,劉邦和他的酒肉朋友們正是能攪動天下的人。這也是劉邦與陳勝之流的最大區別,陳勝連幾個從小一起玩泥長大的老鄉都容不下,又怎能放手讓手下的將士為之賣命呢?至於說劉邦誅殺異姓王,那是形格勢禁,為了大一統的需要。劉邦對那些和他一起喝酒吃肉的老夥計還是不錯的。


劉邦當上了主管十里地界的亭長,經常出差送人入關中服勞役。可是,隨著陳勝揭竿而起、天下沸騰的消息不斷傳來,那些原先畏懼秦法的人也變得不安份起來。一次,劉邦押送犯人進京,就遇上犯人沿路不斷逃亡,整得劉邦很上火,索性對他們說:「那麼多人逃了,現在,我送其他人入咸陽也是死,不送也是死!與其這樣,大家不如散了,逃命去吧!」剩下的人覺得劉邦是個明理仗義的人,就跟著他一起躲進芒碭山裡。


劉邦後來還讓人偷偷地將老婆呂雉接來。劉邦的山中隱士生涯註定做不了多久,因為和他一起逃亡的人又開始逃亡了,畢竟窮山溝里有啥好獃的。看著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劉邦真的有點發愁了。關鍵時刻,呂雉想出了高招,她將劉邦醉斬白蛇的故事演繹成了赤帝劉邦受命於天斬殺白帝白蛇。這下,老劉火了,一個窮小子竟然被包裝成赤帝,這角色轉換得太快了。可是,當時的人們偏偏就信這個調調,那些想逃的人覺得跟著赤帝混或許真的有盼頭兒,就不再逃了。後來,劉邦的事業越做越大,斬蛇起義的故事也就越編越離奇,成為其造反成功的一大秘訣。


沛縣人看到天下已亂,也準備跟著起事。但是造反是個風險極高的技術活,大家都沒經驗。於是,蕭何等人想到了逃入深山的劉邦,覺得他在山裡的表現不錯,還被赤帝附了體,怎麼也算造反大蝦了。再說,劉邦有時比較二,如果造反不成,由他頂缸正好。就這樣,劉邦提前結束了山中隱士的生活,重回紅塵完成上帝交給他的偉大使命。

劉邦發家「簡史」



張良


之後,劉邦的事業愈發順利。特別是遇上張良後,張良讓他轉投項梁,而不是成不了氣候的景駒,確立了革命大方向的劉邦很快迎來了事業的井噴期。同在項梁門下的那段日子,劉邦和項羽稱兄道弟,頗顯親密。項氏在擁戴楚懷王上台後,決定繞過一城一地的爭奪,直取咸陽。當時,楚國眾將都認為這將重蹈陳勝覆轍,強秦即便衰落,也不是那麼好啃的。關鍵時刻,有點二和有點沖的劉邦、項羽挑起了直面強秦的重任。

事實證明,這是劉邦最瘋狂和最正確的決定,正是因為這個決定,劉邦才能在眾多的反秦勢力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順利地實現了由沛公向漢王的晉級,更讓世人見識了他外表無賴內里悲憫的仁者之心。這種仁者之心附著在赤帝傳說之上,才是劉邦成功的真正秘訣。


我一定會回來的


抱定入武關奪咸陽戰略目的的劉三如同開掛一樣,前面有項羽這位秦末一哥在巨鹿與章邯所率的秦軍主力硬撼,旁邊有張良、酈食其兩大幫襯,打得過智取,打不過說降,總之,昔日六國拼了老命都攻不破的百二秦關,在他面前就像紙糊的一樣推倒了一大片。高歌猛進的劉邦一直軍至灞上,都沒有打過一個硬仗。此時的秦廷正籠罩在末日的氛圍里,今天趙高殺二世,明天三世誅趙高,等到自己人殺得差不多了,突然發現敵人已經兵臨城下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來歷不明的秦三世嬴子嬰只得打出白旗向昔日的小混混,今天的沛公劉邦請降。


劉邦接受了三世的投降,然後進入了他夢想中的秦宮。看到輝煌無比的宮殿,比秦始皇出巡的陣仗還讓他震撼,一霎那間,劉邦有些迷惘了……幸好,他遇上幾個明白人,蕭何看中的是咸陽宮中的天下圖籍戶冊,張良想著的是秦人還未臣服,就連樊屠夫都知道眼前一切的主人還未定,這幾位明白人聯手將差一點沉淪的劉邦拉回到了現實。劉邦倒也光棍的很,不讓看,不讓玩,老子都封起來,相信總有一天,是我的還是我的。

劉邦發家「簡史」



劉邦回軍灞上,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老死,殺人及盜抵罪。已經習慣嚴苛秦法的關中百姓發現,劉邦是「懂你」的人,簡單的三章法條,給力,講良心,比秦法強多了,不用再擔心「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了。此後,關中百姓人心歸劉。


劉邦實現了楚懷王當初所立「先入關中」的約,可他卻不敢實現「為王」的約,因為,他知道有一個泰山壓頂似的存在正向他逼近,那就是他的兄弟兼敵手項羽。項羽比他出身好,人脈廣,勢力強,他要真的敢稱王,一定會惹怒項羽的,以他所率的烏合之眾對陣硬撼強秦主力的項家軍,用腳趾頭都能算出來,必敗無疑。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會被碾成渣兒。

劉邦發家「簡史」


這不,劉邦剛小心翼翼地在函谷關派幾個城管維護了一下治安,就被項羽抓住小辮子,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鴻門宴。劉邦赴宴的故事已經是熟得不能再熟的段子了,筆者就不贅述了。只想說一下,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是因為功蓋天下的項羽必須顧及天下,他可以不理會楚懷王這位依附項家的傀儡,但對大家都認可的那個約他卻不能不在意,劉邦踐約了卻不敢稱王,還主動向自己低頭,這就夠了,如果就此殺了劉邦,實在交待不過去。所以,此時的項羽不殺劉邦並沒有錯,錯在他以後對付劉邦的手段太少了。說到底,還是項羽從骨子裡看不起自己的乾哥哥,滿懷典型的貴族式傲慢和短視。


志得意滿的項羽一邊在咸陽以殘酷的燒殺擄掠驗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言(我懷疑這話就是項家軍的餘黨在楚亡後故意散布的),一邊把那些他看好的人封到各地做諸侯。至於劉邦,不封不行,封了又不放心,乾脆打發到漢中與巴蜀一帶做漢王吧。在項羽這些老楚人眼裡,那裡仍是窮山惡水,而且遠離中原,不會對項氏的楚國構成什麼威脅。殊不知,經過秦人的不懈開發,特別是李冰建成都江堰後,巴蜀的經濟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至少吃飯問題解決了。


面對驕橫的乾弟弟,劉邦只得先收起野心,乖乖地帶著自己的人去漢中上任。沿路很多人逃走了,他們不願背井離鄉,更不願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劉邦抓不勝抓,乾脆不管了,只要鐵杆的兄弟不散就行。已就任韓相的張良來送劉邦,看到這種情況,他意味深長地對劉邦說:「凡事皆有定數。眾人走散,項羽一定會很高興的。但他不會放棄對你的防範的,所以,進入漢中後,要燒毀棧道,示天下以不返。」劉邦明白,現在必須先穩住項羽,讓他放下戒心,就答應了。


果然,項羽看到劉邦的表現,似乎一切皆在預料之中,就不再聽亞父范增的絮叨,專心地經營起自己的天下來。他將自己看好的人封為諸侯,完全不顧各國人民的意願,這讓那些滿心復辟的六國遺族很失望,於是紛紛再揭反旗,驅逐項氏封王。項羽不得已,只好率軍平叛,好不容易安靜的天下再次燃起戰火。


劉邦終於看到了希望。他採用蕭何的建議,拜昔日項羽的執戟郎,今日漢國的逋逃客韓信為上將軍,整軍經武,時刻準備劍指中原。


韓信玩了一出教科書式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帶領一心想打回中原的漢國將士突然出現在關中三王的背後,打亂了他們的部署。昔日力挽狂瀾的章邯等人終於見到了什麼是人心向背。他們雖是秦人,卻因為降楚致使數十萬秦人被殺,關中父老對其切齒憤恨。與之相反的是,劉邦雖是楚人,卻約法三章弔民伐罪,深得關中父老之心。現在漢軍來攻,高下立判。


劉邦在關中父老的擁戴下全取關中後,放手讓蕭何治理。這位昔日的沛縣小吏爆發出了滿滿的正能量,將關中打造成了天下糧倉與兵庫,此後,不論楚漢之爭中劉邦敗得多慘,只要蕭何一聲令下,要糧給糧,要兵給兵,劉邦很快就會滿血復活。劉邦實際上已經佔據了不敗之地。難怪後世的諸葛大仙總想拷貝一份高祖程式,全然不顧漢末的關中與秦末的關中大相徑庭。


劉邦如同灰大狼一樣,又回到了咸陽,回到了自己夢想萌芽的地方。從此,他被反項的諸侯奉為旗手。隨著項羽的治國無方,隨著項家軍的暴戾天下,越來越多的諸侯加入了劉邦的陣營。哪怕劉邦常粗俗無禮,哪怕劉邦出身寒微,但他胸襟開闊,知人善任,能給所有想創業的人提供發展的舞台,完勝項羽骨子裡有功不賞有過不罰的貴族式傲慢。


九里山的埋伏烏江邊的歌


砸碎了項羽編織的牢籠的劉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接就帶著一幫反項諸侯組團抄了項羽的老家彭城。正在齊國前線追亡逐北的項羽不得不半道折回救援,從此楚漢戰爭正式開打。

說老實話,在戰場上的項羽好像是劉邦的天然剋星,見一次打一次。劉邦敗得很慘,甚至不惜把他和呂雉所生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都差點扔了才撿回一條老命。但劉邦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他是只打不死的小強,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和項羽撕到底。這和貴族氣的項羽大不相同,心高氣傲的項羽,敗一回就自刎,毫無韌勁。劉邦的這種有點無賴又有點堅韌的性格很是令人佩服。

劉邦發家「簡史」



劉邦和項羽就這樣一個回合一個回合的PK著。眼見得劉邦這邊的人才和粉絲越來越多:武將方面,韓信自不必說,就連周勃都能打得有鼻子有眼,而項羽一方卻仍是鍾離昧、季布老哥倆兒衝鋒陷陣,原先的好基友英布則說反就反。至於謀臣方面,張良、陳平哪個不是詭計多端而且深受劉邦器重,項羽卻只有風燭殘年的老范增,卻常被他猜忌。儘管項羽的武力值仍然天下第一,但國戰大事,豈是一個人包打前敵就可以的。楚河漢界的標誌已越來越模糊,楚國的勢力範圍成幾何級數縮減,幾年後,楚軍終於被常敗將軍劉三的大軍誘入九里山,陷入了十面埋伏中。


雖然項羽歷經苦戰,殺出了九里山,但昔日威震天下的項家軍,早已十去其三,鬥志漸衰。屯軍垓下,驚魂未定的項家軍又聽到營外吹唱的楚音,頓生思鄉厭戰之心。此時,他們眼中的那個巨人已是英雄末路,獨自酣飲帳中,似乎只有傾盡杯中之物,才能大慰平生。而他鐘愛的虞姬黯然起舞,用那濃濃楚音婉轉低回地唱道「漢兵已略地,大王意氣盡」,此情此景,縱是鋼鐵般的項羽也不禁慨嘆「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再無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萬丈豪情。


此後的劇情都是大家熟透的,就不多言了。項羽掩埋了自刎的愛姬,帶著殘餘子弟兵向烏江逃去。沿途他被人指錯了方向,看到塗了蜜的蟻書「項羽必亡」,這一切都讓他心灰意冷,心存死志(當然這都是漢軍的詭計)。及至遇上烏江亭長,送馬永訣,不禁讓人懷疑這個亭長難道也能掐會算,項羽走錯了路都能撞上,不是會漢軍的托吧?


項羽和追及的漢軍終極絕殺,再次證明了個人的神勇,最後自刎江邊,成就了豎子劉邦的帝王大業。他的屍身被四員漢將爭搶分解(其中就有古代著名士族弘農楊氏的創始人楊喜)。看到昔日的兄弟兼死對頭楚霸王項羽殘破的屍身,劉邦再厚黑,也會動情的,他命人縫好屍身,以魯公之禮葬之。至於那四位自然是封侯酬功咯。


好了,項羽這個宿敵消滅了。劉邦有了問鼎天下的資本後,卻越發地謙虛起來,說什麼也不肯上位。關鍵時刻,軍事百分政治零分的楚王韓信(頭天還是兵強將勇的齊王,項羽一死,劉邦就奪了他的老兵,將其改封只管新兵蛋子的楚王,多麼明確的奪權信號,可惜韓信還以為劉邦是為他好,讓他衣錦還鄉呢)拉著其他異姓王組團勸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等的就是這些手握重兵的異姓王的擁戴,這樣他才真正具備了大義名份,這份做派正如他為被項羽殺死的義帝楚懷王發喪一樣,顯然又高出項羽許多,俺是眾望所歸嘛。於是,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我做皇帝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登基,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祖)。從此,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華夏族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名號,漢(即天漢,銀河也)。劉邦和他的子孫將率領天漢民族登頂世界民族之林的頂端,讓大漢的光輝照耀四方,即便遠在歐洲,也傳頌著大漢的威名,幾百年後的異族匈奴首領劉淵,仍以漢姓「劉」為榮。


大風起兮雲飛揚

劉邦即位後,定都何處至關重要。最終劉邦採納名不見經傳的婁敬之意,棄洛陽而都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從此,劉邦將在剩下不多的帝王生涯里,為新生帝國的長治久安奮鬥不息。


新生的帝國內部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天下困窮,二是功臣難封。


第一個問題相對好解決,劉邦本就是苦出身,對民眾苦難了解頗深,是絕不會予取予求地瞎折騰的,那不是老壽星上吊――找死嘛,因此,他放手讓喜好黃老學說的蕭何等能臣帶著百姓休養生息,只要度過眼前最困難的幾年,民生恢復百業興隆,指日可待。


第二個問題比較難辦。劉邦的功臣分兩大檔次,少部分封王就國,大部分公侯在朝。這些在朝的功臣為了邀功,整日里咆哮朝堂,爭竟不休。不懂君臣之禮還好辦,由叔孫通等懂朝儀的大臣把那些爭功的刺頭兒好一番調教,大家都像模像樣地上朝站班了,終於讓劉邦感到了當皇帝有面子。但是散朝之後,他們仍然聚在一起嚼舌根,生怕劉邦忘記他們的功勞,讓劉邦看著堵心。還是張良有辦法,讓他先封自己的老冤家雍齒為什邡侯,眾人看到雍齒這個曾令劉邦抓狂的人都封侯了,也就放心了。

劉邦發家「簡史」



不過,劉邦封賞的最大功臣還是戰時的總後勤部長,現在的相國蕭何,這令自恃有血戰之功的眾人不服。對此,劉邦心說,沒有蕭何老子的隊伍早散攤子呢,哪還容你們在這裡爭功。有位善體君心的大臣站出來為蕭何唱了讚歌:「在楚漢之爭中,陛下有好幾次全軍潰敗,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同時軍糧也全靠蕭何接濟。這些都是創立漢室流傳千古的大功勞,怎麼能把那些人只是一時的戰功擺在萬世之功前面呢!」劉邦會意,封蕭何為萬戶侯。


其實,大家都知道,劉邦之所以成功靠的是三大功臣:韓信、蕭何、張良。劉邦曾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不世豪傑,但他們都能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會用,才會失敗。」


朝內的功臣怎麼都跳不出劉邦的手心,就算蕭何也被劉邦拿捏得戰戰兢兢。劉邦最擔心的還是那些不在朝的異姓王。


劉邦認為秦朝亡得快,是因為不搞分封,一旦腦死亡就全身潰爛,所以他支持分封諸侯。但他同樣擔心那些在戰爭中崛起的異姓王尾大不掉,終有一日會成為漢帝國的致命毒藥。於是,在他的主持或默許下,劉邦和呂后這對夫妻檔腦洞大開地編排異姓王的罪過,將他們一一翦除。這些異姓王不管以前多牛掰,碰上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劉邦,最終都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就連不世出的戰神韓信也慘死鍾室。只有英布這位昔日的項羽基友絕死一搏,一箭射傷劉邦,為他的死提前埋了單。臨終前劉邦還特意殺了匹白馬,與臣子盟誓「非劉氏不王,非功臣不侯」,生怕在自己百年之年會有異姓危及劉氏。

內部的矛盾逐一解決了。外部的危險卻在不斷迫近。冒頓單于和他的匈奴鐵騎趁著中原混戰扣關而入,劉邦只好帶著數十萬漢軍步騎迎敵於大同,不幸被困白登山,最後只得忽悠單于老婆並送上大筆財富才得以脫身。這讓劉邦看到了漢匈間存在的巨大差距,從此更加發奮地建設國家。


然而,最讓劉邦鬧心的還是後宮裡的事。宮斗的主角正是他的結髮妻子呂雉和半路姻緣戚姬,兩個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燈,但相請不如偶遇,劉邦與嬌滴滴又長袖善舞的戚姬更投緣,甚至愛屋及烏地認為戚姬生的兒子劉如意更像自己。這讓強勢的呂雉難以忍受,這位頗具政治頭腦的女人讓張良設計,請出連劉邦的面子都不給的商山四皓為太子劉盈站台,讓劉邦感到太子羽翼已成,這才打消了廢立之心。老實說,呂后治國的水平不錯,也壓得住漢初的驕兵悍將,如果換成只會耍小脾氣的戚姬輔政,漢初的大好局面必定會大打折扣的。


志得意滿的劉邦也曾回到自己的故鄉沛縣,和一眾父老歡飲。席間,劉邦擊築高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回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然沒有了昔日的無賴嘴臉,渾身散發出一位開國君主對創業垂統偉大功績的滿腔豪情,流露出對新生帝國無限前途的深切憂慮。不過,劉邦雖然沒有學秦始皇搞什麼數字接龍遊戲,但他的帝國註定將傳續數百年。


往期熱文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們讀史不為裝逼


嚴肅八卦才是目的


you態度的原創歷史平台


歡迎你成為其中一員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服氣!董卓只用兩招就打敗了關東諸侯聯軍
劉邦:大漢民族的始作俑者
老流氓兼巨貪的自我修養
中世紀城裡人和咱們古代的不太一樣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與中國古代城市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簡史 朱丹溪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先秦的宇宙發生論
烏托邦簡史
英國喬治王朝放蕩簡史
希臘哲學簡史
黃油簡史
中國古代嘻哈簡史
簡述:人工智慧與遊戲簡史
劉慈欣朗讀《時間簡史》,霍金評論人工智慧
中醫簡史 劉完素(下)
法國漢學家的中國簡史:北魏帝拓跋燾為何強迫僧人還俗
中國古代隋唐五代宋元清插花簡史!
禪之簡史
記憶香港:從「九龍皇帝」塗鴉到劉德華、徐克題字,香港書法簡史
德國空軍發展簡史及歷史年表
傳統命理學發展簡史
茶語生活:茶葉簡史和人類簡史
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極簡史(內附贈書福利)
漢高祖劉邦簡史:看他如何從流氓奮鬥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