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現實:逃避、自嗨、垃圾時間和雨中的巴黎大街
並非跑蹄兒的開場
扎克伯格在聖何塞F8大會上講話的時候,我正在膜拜芝加哥藝術館的鎮館之寶:法國印象派畫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雨天的巴黎街道》(Paris Street;Rainy Day)。
這幅畫創作於1877年,距離攝影術被發明還有半個多世紀(達蓋爾在1937年才拍攝出靜物照片)。而古斯塔夫.卡耶博的這幅作品被稱為「具有沉浸式意識」的作品:因為觀眾在觀賞這幅作品時,有一種強烈的「置身瞬間感」,好像能看到畫面以外即將發生的場景。而這離布列松提出的攝影「決定性瞬間」的說法還有85年。
在一個只能用油畫表達視覺內容的時代,這幅作品像真正的照片一樣「記錄」了一個瞬間,畫框右邊只有半個身子的男子背影顯然不是那個時代繪畫對人物和構圖的習慣,而觀眾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會自動腦補出這兩把傘在下一個瞬間一定會發生碰撞,這位男子會撞到那位女士。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逝於1894年,離照片出現還有30多年,我們無法知道一個並沒不知道攝影為何的人,是怎麼想到用油畫來描述這樣一個必須用照相機才能描述的場景。我們能想到的是,在攝影術出現前的半個多世紀,你無論如何無法跟世人解釋這個跟光線和化學相關的事情。
回到聖何塞。雖然F8的核心從來不是虛擬現實,但小扎圍繞主營業務提及的虛擬現實方向貌似都跑了VR的題,跟三年前真金白銀的收購風暴金光閃閃的亮相相比,誠意有欠。然而恰恰貌合神離的一切才最有意境,就跟這幅畫一樣。
臉書的危機不是山寨就能搞定的事情
臉書的當務之急是解決核心業務日益被後生可畏的Snapchat碾壓的問題,其實相比來自晚輩小子的壓力,自己用戶的老化和產品再無革命性的更新,顯然才是最讓人撓牆的。
小扎果然不凡,你說我抄我就抄光明正大地抄愛咋咋地:我們就亦步亦趨做跟Snapchat一樣一樣的事,不僅「stories」產品複製你,連就用手機攝像頭實現簡單AR效果也抄你。接下來可以猜猜臉書是不是也打算滿世界「空投」販賣機?
然而不走樣複製對手就OK嗎?
臉書是社交媒體,Snapchat是「相機公司」。你以為換個跟別人一模一樣的說法就連用戶到產品的基因都能跟著改頭換面?小紮成功不是因為智力有缺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都是智者。但是智者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智者也有沒轍的時候。我們沒轍叫歇菜,智者需要擺多一會兒pose: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那種很難擺卻很酷的pose。
認:三年30億美元看走眼不會死人。最多耽誤了幾年功夫,抄和不抄也沒差的。不會因此就乾坤大挪移。先抄著再說的好處是,至少大會上有說詞。只是這個說詞實在是顯不出誠意。
小扎沒那麼傻會真心相信自己能把用戶都從Snapcaht那兒給帶過來吧。Snapcaht也無需擔心臉書的10幾億用戶因為使用著跟自己一毛一樣的產品就不再下載那個小黃色app。什麼叫垂直精分:Snapchat只要自己1.8用戶的更多時間而不是臉書18億用戶的流量。換成咱們這邊流行的說法就是:你繼續你的out流量時代吧,我只要夠in的內容去變現。
VR就是不會有大規模市場
承認上面這點也不會死人。臉書日益衰老的用戶群和同樣加速衰老的產品功能,促使眼光過人的扎克伯格提前三年就預見到目前的境況。果決地把革命性的產品顛覆重任擱在了VR這隻筐里。可是這個現實世界對虛擬的一切都沒有做好準備。或許早在去年這時候 Oculus CV1剛發布不久,扎克伯格就意識到VR並不是一個真正大規模的市場,於是剩下的事情只是如何既能跟股東們交代又能不丟面子收場了。畢竟是刷了全球一個全屏,世界都跟著燥起來了。
不管是building 8裡面的「退伍技術大咖聚樂部」,還是華盛頓雷特蒙德的Oculus的創新「新工場」,都是一個目的:分散、轉移、尋找新機會。
有一點需要強調:不管是怎麼樣的「新機會」,都不太可能像本世紀初的電腦和手機一樣廣譜和一統天下了。未來的世界更趨向於垂直精分。行行出狀元,只要下功夫。VR在遊戲和一些娛樂行業垂直領域都會有優勢,不止VR,其他技術也是如此,全球化之後接下來必須是細分和專業的市場。接受這種市場成長的現實,垂直深耕自己能耕好的那一畝三分地是正經。別老惦記非要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
正視用戶就是不能接受目前這種VR消費方式
VR設備真的貴嗎?這也是一個逃避銷售慘淡的借口。蘋果手機出了8代哪一代都有人提「賣腎」,哪一代都沒少人買。關鍵不在價錢,從來就沒有貴和划算的絕對定義,都是看性價比是否物有所值。
也不要老安慰自己,只要做好移動端功能市場就起來了。怎麼就不能正視一下:大家就是不能接受這種把手機插一個眼鏡盒子里看VR的現實呢?眼鏡盒子可以一點都不暈,內容也可以慢慢越來越豐富和好看,可大家就是不喜歡這種非得把手機跟什麼接在一塊才能消費的事情怎麼辦呢?VR不是剛需,就跟影視、遊戲都不剛需一個道理,為什麼其他娛樂領域都能面對現實,到了虛擬現實就只有虛擬沒有現實了呢。
自嗨是一種病,只發生在垃圾時間
看NBA比賽都有一個「垃圾時間」,大勢已定殺殺時間對的起票價和擁躉。扎克伯格說要做VR社交,美國媒體大多覺得這事沒譜。按mashable記者的說法是:這不明擺著跟臉書基因反著來嗎?一個社交平台,產品要向著越來越接近和替代現實社交發展。要實現VR社交的效果,基本就是能讓人們「雖遠隔萬里然僅在咫尺」。整一堆虛擬卡通頭像是幾個意思?3D版聊天室?以目前的技術,除非臉書把人類現實世界的社交功能簡化成現在能通過Oculus技術實現的,否則怎麼能叫社交呢?
谷歌沒砸錢做VR,紙板之後是塑料眼鏡盒子。今天路過一家芝加哥電子產品賣場,Daydream眼鏡盒子主要被銷售人員用來促銷手機。三星也沒在VR上砸什麼大錢,同樣是為了賣手機,索尼就更不專情了,PSVR簡直就是促銷工具摟草打兔子捎帶腳。對VR,除了臉書就HTC是真愛了。
然而我還是願意相信,目前小扎在殺時間,立馬在虛擬現實上下幾個三分顯然不現實。對的起自己3億美元的票價和眾多追隨者的前提下,必須在終場前再跑幾個來回。
也有真自嗨的,完全不是擺樣子。越離散場近越抱有幻想:說不定最後一分鐘還有奇蹟發生呢?趕緊再開幾個戰略新布局吧,趕緊攢倆高峰論壇論論道吧。
小扎不會吹哨的。認了吧。
雨天的巴黎街道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那幅畫,證明了世界存在「先見之明」。扎克伯格說,AR至少還得5年。幸運的是,我們現在的科技可以描述這件事。有人說,我們等技術成熟吧。事實上也並不存在技術成熟這件事的。所謂技術成熟是「另外一種技術」的成功,可能是在我們目前的技術基礎上發展的,但不能說就是目前的技術。很多技術用來啟蒙的。VR對娛樂的貢獻就像3D影視一樣的啟蒙。最後我們接受的就是另外一件事。就像小扎目前推廣VR內容完全不可能,但是等到人人都用帶有AR效果的手機攝像頭上傳分享內容時,那是一個新型的沉浸式UGC內容時代。跟現在我們說的VR內容,從生產到傳播都是兩碼事。
然而,今天就做出未來沉浸式娛樂內容的人,可能就是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當人們已經對沉浸式內容司空見慣的時候,他們想不到一個沒見過相機的人,是如何畫出一張照片的效果的。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也沒有見過照相機。他也肯定不會使用照相機。但是這一點不妨礙他有對未來一種全新內容的預見性。即使只是在眼前的內容製作介質上。
有一點是肯定的:未來的內容是沉浸的,因為它更高維更蘊含信息、互動性更強。所以無論我們在做VR/AR還是其他別的內容。這些內容攜帶的核心優勢是不會變的。問題只在於,你是否像古斯塔夫.卡耶博特那樣有預見性,更重要的是還能讓那麼多人關注和接受。
這就像雨天的巴黎街道,兩把傘肯定會碰撞在一起,但是我們定格的這個瞬間無法同時看到相撞的下一個瞬間,這跟臉書的VR社交一樣,是個相對論的概念。在這個理論前提下,事實上誰也無法告訴你下一個瞬間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包括扎克伯格,對吧?
我們能確認的是,直面現實並不會阻礙虛擬世界,所有的逃避和自嗨只發生在垃圾時間。
相關閱讀
小扎說AR眼鏡還要5年 但Facebook可先轉型做相機公司
直播搜索顛覆巨頭:Snap用機器視覺和新演算法重新定義相機和用戶
[IN2原創資訊轉載請註明來源及鏈接 圖片來自網路]
※Facebook聯手OTOY推光場相機 拍6DOF VR視頻
※諾基亞推升級版OZO相機 順帶曝光自己的VR平台
※小扎說AR眼鏡還要5年 但Facebook可先轉型做相機公司
※平台已經有了 Facebook現在推了兩個VR/AR開發工具
※以後去影院要領VR頭顯 華納透露VR影院解決方案
TAG:IN2虛擬現實影像 |
※世界上飛的最高的大雁,盤旋在珠峰,卻逃避不了成為食物的命運
※《EVA》導演:逃避現實的死宅已沒救
※心語:與其風雨中逃避,不如雷電中舞蹈
※喜歡逃避現實的星座!
※山本寬:我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死宅看動畫看的太多逃避現實與戀愛
※最喜歡逃避現實的五大星座
※從東北亂燉式的教程里,美國佬學會了制毒。為了逃避追捕,把小作坊搬上了汽車
※與其風雨中逃避,不如雷電中舞蹈
※越長大越逃避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從東北亂燉式的教程里,美國佬學會了制毒 為了逃避追捕,把小作坊搬上了汽車
※看完这部动画的人都不再逃避了,准大学生与迷路蜗牛都该看的神作
※西非的奴隸祖先為了逃避人販子的傷害,為子孫後代打造了一個城堡
※喜歡逃避現實的3大星座,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鏡頭下,一個不被日本政府承認的地方,卻是逃避現實者的棲身之地
※在逃避的,是什麼?
※愛情說說:生活就像新聞聯播,不是換台就能逃避的了的
※愛上MONEY,其實是對愛的一種逃避
※BBC:《你的名字。》在中國大火是因為 迎合年輕人逃避心理
※晏凌羊:如果攤上愛逃避愛冷戰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