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科學VS傳統:愛是為了孩子而選擇融合

科學VS傳統:愛是為了孩子而選擇融合

文/寶木笑

二胎政策放開,我們迎來新一輪嬰兒潮,育兒方法問題的爭論從不曾解決,而今愈演愈烈。初任的父母,二孩兒的爹娘,很多焦頭爛額,很多家庭的矛盾不在於愛不愛孩子,而是如何去愛。年輕一代的父母更相信科學,但現實是幾乎所有家庭都有老人在一起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老人大多覺得按照老辦法,如今兒女都已成為了父母,照顧第三代自然自己是權威,於是產生了碰撞。在這個意義上,寶拉凱莉的《找對育兒方法的第一本書》顯然將成為年輕一代父母們的「紅寶書」——這位從事兒科醫學35年的專家,用這本1983 年出版以來,長期位居美國育兒類暢銷書排行榜前列,並不斷修訂和再版的「傳奇」告訴父母們:育兒是一門科學。

的確,人類科學知識的發展早已很好地武裝了我們的本能,我們對孩子發自天性的愛在今天演變成一門科學,這是一件對我們對孩子都很幸運的事兒。寶拉凱莉按照寶寶成長的時間順序成書,使《找對育兒方法的第一本書》更像一本靠譜的指南,從寶寶出生前需要做的準備入手,告訴新手爸媽寶寶出生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寶寶出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而講述寶寶的護理,如何抱寶寶,如何換尿布,如何給寶寶洗澡,如何選擇日托機構;還有寶寶的餵養,母乳餵養和配方奶餵養的差異,如何進行母乳餵養,如何使用奶瓶,如何添加輔食;我們關心的寶寶的安全,在家及外出應該如何保證寶寶的安全,寶寶需要哪些專用的設備;直至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怎麼樣子的,在寶寶發育過程中家長要做什麼,應該給寶寶準備什麼樣子的玩具,寶寶的健康護理家長需怎麼做……這種指南手冊的強操作性本身就讓這本書充滿了科學育兒的范兒。

然而,科學化的育兒方法往往容易導致另一種極端,這種極端貌似是我們與長輩在育兒方面關於「科學VS傳統」的爭執,實質上卻是我們自身對科學育兒的誤讀。比如,如今很多年輕父母對孩子的衛生問題特別在意,生怕小小的他們因為自身免疫力低而生病,而這與長輩在育兒方面的傳統認識衝突非常大。我們的傳統育兒講究的是孩子「隨土而養」,孩子無需對「臟」這個概念特別敏感,「粑粑孩」的概念就是從這個理念而來,很多新一代的父母對此特別反感,覺得那是過去落後時代的產物,是反科學的,那一刻,真的感覺自己彷彿就是西方育兒科學的東方傳人。

這樣的認知偏差,或者說對西方育兒的盲目崇拜,只是我們封閉的眼界造成的自己的困惑。因為與很多貌似時髦的父母想法相反,同樣崇尚科學育兒的西方,其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卻和我們的長輩們驚人地相近。著名演員史可嫁給瑞士老公後,在一次專訪中對西方的育兒觀念感觸頗深,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史可和丈夫因工作關係就提著小筐拎著他奔波去過很多國家,餓了就給一瓶奶,寶寶就這樣跟著他們一走就是六、七個小時。在瑞士的時候,因為比較乾淨,史可和丈夫讓寶寶隨便爬,到了國內,在空氣和衛生都不盡人意的情況下,史可丈夫還是走到哪兒都讓他爬,史可害怕寶寶因此生病,但對方仍然堅持讓孩子適應環境,後來寶寶的茁壯成長印證了史可丈夫觀點的正確。

真正的科學育兒絕不是將孩子關在象牙塔中不食人間煙火,相反,科學育兒強調激發孩子作為生命的內在韌性,這與我們傳統中「散養」的觀念極為相似。寶拉凱莉的《找對育兒方法的第一本書》正是這種融合的典範,一方面,寶拉將新生兒的一系列健康問題都給出詳細的診治意見和應急處理辦法,發病癥狀、治療方法、護理步驟、需要的物品、注意事項等一應俱全,且圖文並茂,甚至餵奶和洗澡都有明確的步驟。另一方面,在最讓父母焦心的孩子感冒發燒的問題上,寶拉卻認為發熱是一種寶寶在與疾病或感染作鬥爭的徵兆,與疾病或感染作鬥爭的時候,身體會產生多餘的熱量傳播到頭部和四肢,再通過皮膚擴散出去,總的來說,如果通過直腸和耳朵測試溫度低於38.3攝氏度,就不要試圖給他降溫,「輕薄的衣服,多補充液體,還有讓人愉快的涼爽房間對於發熱來講都是比吃藥更好的治療方式。」

如果一定要將東西方的育兒方法進行一次融合,也許就是一個「度」的問題。我們的傳統育兒經驗與西方在對孩子生命力歷練方面是相通的,我們的短板在於對科學的慣性的逆反,最致命的是社會的浮躁或者說科普界的混亂,很多年輕父母和他們的長輩獲取育兒知識的途徑,竟大多依靠朋友圈分享的各種標題黨的文章……這種不足最直接的危害是我們無法在育兒方面拿捏好「細養」和「散養」中間的尺度,比如前面談到的對於孩子感冒發燒的態度問題。這種尺度的混亂,要麼讓很多家長草木皆兵,使孩子接受過度治療,要麼掉入另一個極端,當孩子發燒非常嚴重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用藥,甚至寧可去周圍不正規的按摩醫院,也不去醫院就醫,卻口口聲聲說什麼:「醫院的大夫根本不在乎什麼孩子,就知道開藥打吊瓶,就知道騙錢」,甚至有人還會變戲法般突然拿出一本不靠譜的育兒書,彷彿和人置氣一般強調:「我都懂,我並不比醫生了解的少」。多少孩子在這樣的父母手中受到了本不應該有的傷害,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有時候還比不過自己的面子重要,而根源卻是對科學育兒知識的一知半解甚至無知。寶拉早就強調「關於寶寶未滿3個月發燒或者超過3個月發燒高於38.3度等緊急情況出現時,應該立即去醫院,不要盲目亂喂葯。」

閱讀《找對育兒方法的第一本書》更像是一次自我審視的過程,這既是一種對育兒方法的深刻認知,更是對我們給孩子的愛的重新反省。孩子的成長是一段漫長而又轉瞬即逝的時光,寶拉實際上完成的是一種開啟父母之愛的儀式,這種愛是以科學為基礎,融合著理性與感性之光的愛,這種愛的出發點不是我們自身的滿足,而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寶拉這本在歐美很火爆的育兒書實際上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就在此處。作為有責任心的父母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捨棄一些自我娛樂的時間,抓緊豐富自己的育兒科學知識,同時還必須捨棄對上一代不知不覺中產生的狹隘輕視,破除我執,接受傳統育兒的優勢,用「科學VS傳統」的眼光看待育兒問題,沒有人會成為最後的贏家。我們給孩子的愛肯定都是無私的,都是真誠的,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提高自己愛的能力,讓我們的愛接受科學、融合傳統,變成一種更有效率的愛,這種更有效率的愛將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更加平安、更加快樂。

一切為了孩子。

—END—

————————

更多文字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寶木笑說(baomuxiaoshuo)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讀書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生孩子怕疼 選擇剖腹產也要科學合理
SAS首席科學家:如何選擇機器學習演算法?
除了北海道大學,這些學校也是學「黃金專業」傳媒學的最佳選擇!
英國留學VS澳洲留學,到底該如何選擇?
煩惱滑板鞋質量不佳的朋友,VANS Vault高端支線產品應該是你的不二選擇
好選擇 最容易被中國學生錯過的英國大學商學院
Fate世界的感情路線,你選擇什麼樣的妹子
學生和我交流:大學和專業的選擇
日本女大學生的選擇,最喜歡這些女性偶像
體育相關專業留學不只英美,WEsport給你又一種選擇
「世界最醜女人」的TED演講:你有選擇快樂的權利
我選擇綾瀨遙導師!日本女大學生都愛的女藝人
為什麼我推薦你選擇美國本科轉學?
TWICE Mina:如果我是男人的話 會選擇與定延姐姐交往
致考生:選擇醫學,就是選擇一輩子都是高三的生活
學會選擇 學會放棄
孩子獨立的人生之路,從學會選擇開始
你家裡有想讀藤的娃嗎?看美國孩子選擇大學的依據
在英國留學,怎樣才能選擇適合你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