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於鳳琴,從一名專業報記者到野生動物保護者,15年的歷程,足跡遍及全國300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2000多個縣(市)。高原、濕地、沙漠、森林都留下了她的身影。2006年以來,每年有9個月與團隊志願者一起深入一線調查,救助野生動物。用鏡頭記錄野生動物生存狀態,拍攝了大量的野生動物影像;用紙和筆保護自然環境,寫出並發表了500多篇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文章。2009 年獲「斯巴魯野生動物保護獎」。滇金絲猴是作者拍攝的眾多珍稀野生動物影像之一。

作者 於鳳琴(北京綠野方舟團隊負責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資深會員)


責編 許小編 劉小編



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自然生態系統健康運轉、生物多樣性豐富多彩的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生態功能,孕育並棲息著許多我國特有野生動物,滇金絲猴便是其中之一。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滇金絲猴是唯一生活在海拔3200~ 4600米之間、針闊混交林和寒溫性針葉林中的靈長類動物,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它們所棲息的區域,西邊以瀾滄江為界,東邊以金沙江為界。


據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維西分局鍾泰局長介紹,滇金絲猴被人類正式命名和科學記載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最早發現這一物種的是法國傳教士——比埃特。1890年,法國的一支動物採集隊到達中國雲南德欽,他們在中國雲南省西北部的白馬雪山開展狩獵活動,比埃特幫助他們獵獲了7 只滇金絲猴,製成標本並帶回到法國的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


中國科學家對滇金絲猴的研究是1960年以後開始的。在1960年,動物學家彭鴻綬教授偶然在雲南德欽的畜產公司看到了滇金絲猴的皮,證實這個神秘物種仍然存在。直到1962年,中國學者在野外考察中才又發現了它的蹤跡。真正對該物種的實地科學考察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那時首次獲得3個完整的標本,從而揭開了滇金絲猴那神秘的面紗。1979年,中國動物學家終於在野外考察中親眼見到了野生滇金絲猴種群的活動情況。

滇金絲猴白裡透紅的面龐,抹了口紅一樣的嘴唇,是相貌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


家庭成員中的母親與子女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然而,雖名為「金絲猴」,可滇金絲猴並無金黃色的毛髮。為何被命名為「金絲猴」?只因其面部與川金絲猴相似。金絲猴屬最先發現和命名的是川金絲猴,因而本種就被命名為滇金絲猴。在過去的動物分類學上,曾經把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3種合而為一,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被稱為川金絲猴的亞種,以產地不同而得名。其實,3個種同為仰鼻猴屬。如果按照體色來命名的話,分別叫作:金仰鼻猴、灰仰鼻猴、黑白仰鼻猴更確切(據朱蕾《關於滇金絲猴,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根據近些年科學家與當地護林員的觀察統計,在雲南和西藏生存著的滇金絲猴約有17~ 20個種群。響古箐滇金絲猴種群是整個滇藏高原上近20 個種群中的一支。


為了揭開滇金絲猴的神秘面紗,為了向世人展示滇金絲猴的風采,為了更好地保護、壯大滇金絲猴種群數量,2008年,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維西縣響古箐建立滇金絲猴觀察點。採用「割猴群尾巴」的分離方式,從響古箐猴群中強行隔離出120隻滇金絲猴,進行人為正向干預。讓更多的人能夠一睹滇金絲猴芳容的同時,科研工作者也對這群滇金絲猴展開研究。


在觀察與研究中發現,滇金絲猴是以家庭為單元、家長負責制、遵循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群居式社會性動物,與人類社會曾出現過的一夫多妻婚姻制度、社會結構非常相似。這種倫理,到底是怎樣形成與傳承的?令許多專家、學者心馳神往,多方探究,以期揭開其中的奧秘。


然而,滇金絲猴因生活環境極其惡劣,生性膽小,機警過人,攀爬、飛躍能力強,奔跑速度快,人類見到滇金絲猴的機會極少,這對滇金絲猴的研究帶來非常大的困難。響古箐人為干預猴群的形成,為研究者提供了許多極其便利的條件。經科學工作者和當地護林員在8年多的觀察與研究中,發現了滇金絲猴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包括滇金絲猴種群中的家庭關係、每個家庭在群中的社會地位、全雄家庭的成員關係等等,都為今後進一步開展對滇金絲猴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科學工作者進行觀察及展開研究的種群,一般是指2008年從響古箐野外群中強行隔離出來的展示群體。雖為「展示群」,保護工作者從2010年開始改變管理辦法,採用「向滇金絲猴學習管理猴群」的管理模式。保護站將護林員分配到各個猴子家庭中,實行管理。即:依照猴子的主雄(家長)負責制,配備一正兩副3 位護林員為猴子家庭的護衛,也稱「人家長」,這種「家長」制式的管護,使保護站的管護工作落實到家庭,直到「猴頭兒」。


在響古箐,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護林員,他們都將這群滇金絲猴當做家庭成員來對待。他們對滇金絲猴的稱謂也頗耐人尋味。大多護林員對自己看護的家庭主雄——大公猴,稱呼為「我家『斷手』」,或是「我家『大個子』」等;對母猴則稱之為「斷手老婆」「大個子老婆」,也有稍文雅一點,稱家庭成員中的母猴為某某主雄的「妻子」。當然,不是所有的成年母猴都能被稱之為「妻子」或是「老婆」的。在多妻家庭,一般稱與主雄最貼近的母猴為「妻子」或「老婆」,對家庭地位低一些的其他母猴,大家多用「某某家的母猴」來稱謂。


猴群的自然社會結構,給看護猴子的管理者及護林員以很大的啟發,他們向滇金絲猴學到了許多管理技巧。正是這種原始的管護制度與管理技巧,讓「展示群」的滇金絲猴得到較好的保護,它們的自然屬性沒有受到太大的干擾。在觀察中,人們發現滇金絲猴「跑著吃」的習性,有著諸多的好處。人們終於明白,滇金絲猴是極其聰明的動物,對食物絕不用無度掠奪的方式取得,它們適當地採食,為的是讓植物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使豐富多樣的食物也基本得到保障。響古箐滇金絲猴保護站盡最大可能地遵循了滇金絲猴「日日山中行,夜夜不相同」的棲息習慣,讓它們每天換一個地方,每天都能吃到不同的食物。正是這個原因,「展示群」近年日益壯大。


因近些年人們對蘑菇、松茸、野果的大量採摘和鳥類孵化的減少,猴子無法用鳥蛋來補充蛋白質。保護站便雇請人員到高山上去採摘猴子喜歡吃的食物後,餵食給「展示群」中的猴子。在每日兩次的投食中,還增加了維生素與蛋白質,很大程度上延長了滇金絲猴的青春與生命長度。「斷手」的老婆,在齒落髮稀的「花甲」之年還在生育子女,這完全得益於護林員的精心照料與食物的增添。到2016年10月,響古箐「展示區」的這群滇金絲猴有8 個相對固定的家庭和一個全雄家庭,列表如下。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2013年,我國對陸生野生動物開展第二次調查,在對滇金絲猴進行專項調查中,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我國滇金絲猴共有17個種群,其中執娜種群、小昌都種群和米拉卡3個種群在西藏,其餘14個種群在雲南境內,總數約3000隻。總分布列表如下。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引言



《響古箐滇金絲猴紀事》,於鳳琴著,中國林業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的歷程 的精彩文章:

消毒,消誰的毒?
當代科技對社會倫理的衝擊
對科學的技術理解——評段偉文《可接受的科學:當代科學基礎的反思》
科學史與人類學
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

TAG:科學的歷程 |

您可能感興趣

帝王之木——金絲楠木的文化史
茶 | 金絲皇菊二三事
野生世界 滇金絲猴
為何古代皇帝專寵金絲楠木?
《綠箭俠》第六季 二代黑金戴娜將穿上黑金絲雀制服
你知道古代金絲楠背後的故事嗎?
白金絲雀和艾瑞斯參加《神奇女俠》全球首映典禮
金絲貓與老鼠精(民間故事)
小葉紫檀 文房擺件鎮尺?鑲嵌金絲楠木
傲嬌海軍迷,倫敦金絲雀碼頭妙對英國小老頭,@法蘭西
欣賞金絲楠木炫麗紋路,深深愛上金絲楠
甘肅畫師金絲掐出《千手千眼觀音》
家居辦公風水擺件之金絲楠木雕作品《大展宏圖》
「白金絲雀」—凱蒂洛茨表明《明日傳奇》第三季 劇情將更加瘋狂
金絲玉與它的文化苦旅
金絲大峽谷被譽為峽谷奇觀生態王國
華風夏韻,金絲天依
洛天依 金絲雀 旗袍
撿金絲玉,在湖光山色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