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 磬
佛教法器丨磬
夏代石磬
「磬」起源於我國古代,在很早時期便成為重要的樂器。種類很多,有玉磬、鐵磬、銅磬、編磬、笙磬、頌磬、歌磬等。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塊磨成石片,形狀如「矩」,中間折曲,兩端低垂,如日本字母的「へ」字。到了南齊時代才有鐵造的「磬」,梁代才有銅造的「磬」。利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鐵片組合起來,由於利用石片或鐵片的長短厚薄的差異,而發出不同的音律。如編磬,是用十六枚石片,按照十二種音律的次序,橫列成上下兩排而組成的。
玉磬
佛教的「磬」有別於中國古代樂器的「磬」。樂器「磬」板樣曲折,《考工記》所謂倨勾,一矩有半者。僧磬如缽形,《祗園圖經》說:「可受五升。」可知天竺磬亦如缽器矣。
大磬
佛教的「磬」,大致有「圓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種。「圓磬」有如缽狀,多用銅鐵等金屬所造,大者徑約二、三尺,高不足二、三尺。小者徑約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禪林象器箋》說:「小磬如桃大,底有竅,貫緒,連縛小竹枝為柄,以小鐵桴(槌)擊之,名為引磬。蓋因導引眾故名。」現今之引磬,已改用木柄,貫以銅線。
引磬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磬」是「法器」中的主腦,在寺僧集體行動時,由「維那」或「悅眾」用它指揮大眾進退起止,號令贊誦。維那管用「大磬」,「悅眾」持用「引磬」。上殿時,「悅眾」一人或數人,站在維那師身後,悅眾是維那師的部屬。維那起腔,悅眾接腔;維那轉腔,悅眾跟腔。他們必須聲聲響朗、字正腔圓,以防大眾高低失准,參差不齊。
佛教之「磬」,是禪林中最為神聖的一種法器。《禪林象器箋·唄器門》引《祗園圖經》說:「佛衣服院,阿難所止,常護佛衣。執玉槌,用擊磬,聲聞三千世界。音中變亦說諸佛教誡弟子法。磬是梵王造之,及佛滅度,娑竭羅龍王收入海宮。」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 轉自 | 南海普陀山佛教。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彌陀要解》佛及人民,壽命無量
※大相國寺
※佛教法器 木魚
※《瑜伽師地論》五停心觀 五、入出息觀(6):2、五種修習:三、悟入緣起修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佛教法器 大乘法鼓
※佛教法器禮儀
※佛教法器 木魚
※佛教法器中「木魚」
※佛教法器 禪堂「鍾板」
※為什麼金魚也是佛教法器 介紹佛家八大法器
※佛教法器簡介之鼓與磬
※佛教 文化:大殿的法器
※佛教法器「金剛杵」原為古代印度的武器
※揭秘佛教法器鼓的意義
※道教壇場法器—木魚
※道教法器詳述
※佛教法器簡介之香的分類及功德
※佛教四大菩薩隨身法器的意義
※道教壇場法器——朝簡
※十大道教鎮鬼法器排行 神秘的道教法器你知多少?
※道教法器「令牌、法印、法卦」的一些簡介
※揭秘藏傳佛教中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法器
※藏傳佛教中最常見的八大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