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為何拒絕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
白崇禧發現徐州「剿總」早已把國軍主力的幾個兵團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及津浦鐵路線上,各一字排開,成為一個「死十字」,徐州平原無險可據,一旦開戰極易為敵軍攻破,戰事迫在眉睫,要重新遷動幾十萬大軍已無可能。加上徐州「剿總」的部隊將領邱清泉、黃伯韜、李彌等人都是蔣介石的黃埔愛將,白崇禧此前和他們並無淵源,難以指揮。
1938年,白崇禧參加武漢軍事會議舊照資料圖
1949年12月,國共內戰勝負已定,白崇禧退至海南島,李宗仁已經由香港飛往美國。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飛往台灣,去台之後僅得閑職,最終死在台灣。白崇禧和李宗仁一向合稱「李白」,李宗仁最後完全與蔣介石決裂,白崇禧卻選擇留在台灣終其一生。
長期以來,白崇禧在歷史上身影模糊。大陸歷史書寫者對他少有著墨,人們只知道他是蔣桂大戰的另一方,桂系軍閥;而在民國史上,白崇禧被稱「逼宮」蔣介石退位,去台之後不得志而終。在白先勇新書《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中,他把白崇禧的一生和整個民國史相連,澄清了外界關於白崇禧的種種誤會,梳理了他和蔣介石複雜的關係。這個兩岸歷史中都模糊的身影,慢慢地清晰出來。
蔣桂戰爭起因
白先勇本來是預備給父親寫傳《仰不愧天》,寫著寫著整理出了500多張和白崇禧有關的歷史照片。抱著「照片能展現真實歷史」的想法,白先勇先將照片集出版,圍繞著照片介紹白崇禧一生。雖然只有照片,但是已經能感受到民國史的驚心動魄。
北伐期間,白崇禧任革命軍參謀長,一度帶廣西軍進了北京,1927年完成扭轉北伐局勢的「龍潭之役」,本是功臣。北伐甫一結束,蔣介石就採信楊永泰「削藩」的建議,準備解散北伐的各集團軍。正在此時,武漢方面桂系少壯派將領湖北籍的胡宗鐸、陶鈞等冒進出兵湖南攻打魯滌平,造成所謂「湘變」,儘管李宗仁白崇禧極力滅火,解除胡陶兵權,並向中央請罪,但蔣介石「滅桂」政策已定,更暗中操作白崇禧軍中策反。白崇禧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多為唐生智舊部,蔣介石買通唐生智潛往平津,策反白崇禧部下。最終蔣桂戰爭爆發,李、白被定為「叛將」,白崇禧甚至一度逃難到安南。北伐勝利,白崇禧剛剛35歲,意氣風發,瞬間從功臣變為「叛將」。
自此蔣介石和桂系開始了將近十年的對立,直到「七七事變「之後,蔣介石號召全國抗日,白崇禧響應,和蔣介石再度聯手,指揮或參與指揮淞滬會戰、台兒庄大捷、崑崙關之役等這些著名戰役,抗戰勝利後獲國民政府青天白日最高勳章。
拒絕指揮徐蚌會戰
抗戰勝利,內戰即開始,1946年春夏之間,國共雙方在中長路上軍事重鎮四平街展開一場大規模的陣地戰。雙方各集軍10萬,白先勇稱這是「國共內戰開始最大的一次正面作戰」。戰事激烈,雙方正在拉鋸之際,蔣介石派白崇禧於5月17日飛往東北督戰,指揮杜聿明,並其部下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攻下四平街,又繼續進攻長春。林彪部隊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哈爾濱方向撤退。白崇禧飛回南京,向蔣介石報告戰況,主張國民黨軍隊乘勝追擊,佔領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城市,徹底拿下東北。當時孫立人率國軍部隊新一軍,已經追過松花江北岸,抵達雙城,離哈爾濱不足100公里,毛澤東下令林彪準備棄守哈爾濱。6月6日,蔣介石下令停戰(史稱第二次停戰令)。林彪遂有機會整軍反擊,東北形勢逆轉。
很多國民黨人都對四平街的勝利和此後的戰勢逆轉耿耿於懷,認為東北情況影響了整個國共內戰的結果。白先勇2011年就在《溫故》雜誌上特地撰文《戰後東北之爭》詳細闡述東北戰事。齊邦媛在《巨流河》中也提到過父親齊世英對東北的抱憾。白先勇認為蔣介石單方面下令停戰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美國方面希望國共和平,組織聯合政府,馬歇爾一直從中調停,給蔣介石施壓要求停戰,甚至幾次上廣播表示,要是不聽話就斷絕美援;另一方面蔣介石本人也存在判斷錯誤,他以為林彪已經潰不成軍,沒有戰鬥力,停下來再打還能打贏,沒想到共軍反擊成功。
1948年4月,李宗仁當選「副總統」成功,5月白崇禧由國防部長改任「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上任後堅持「守江必先守淮」,建議將「華中剿總」設在緊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間的江淮山嶽地帶,運用攻勢防禦,堅持長期作戰;同時指出中原必須統一指揮,不能分割使用,提出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五省聯防。任命發表時,白崇禧「五省聯防」的設想並未實現,蔣介石將華中戰區一分為二,「華中剿總」設漢口,徐州另設一「剿總」,劉峙任總司令,白崇禧的設想被全盤打亂。他更認為徐州易攻難守,不適合做指揮中心,劉峙也不是一流戰將,直接下了判斷:「中原大軍分割使用,將來必敗無疑!」白崇禧沒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因蔣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勉強到漢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徐蚌會戰」)尚未開始,因國民黨軍隊在東北失利,何應欽、顧祝同等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希望白崇禧能出面統一指揮漢口徐州兩個「剿總」。白先勇書中稱,10月30日白崇禧由漢口飛回南京,當天看起來還頗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拒絕接受統一指揮權。白崇禧發現徐州「剿總」早已把國軍主力的幾個兵團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及津浦鐵路線上,各一字排開,成為一個「死十字」,徐州平原無險可據,一旦開戰極易為敵軍攻破,戰事迫在眉睫,要重新遷動幾十萬大軍已無可能。加上徐州「剿總」的部隊將領邱清泉、黃伯韜、李彌等人都是蔣介石的黃埔愛將,白崇禧此前和他們並無淵源,難以指揮。
白先勇對「拒絕指揮」的評價是:「十月卅日晚父親所作的決定,拒絕指揮徐蚌會戰,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艱難,但事後看來也是最明智的一次抉擇……徐蚌會戰,乃國共內戰最後決勝負的一仗,成敗責任非父親一人所能擔當。事後看來絕非僅僅是軍事,他作這項決定,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智慧。徐蚌會戰,國軍潰敗,折損60萬大軍。如果當初一開始蔣介石便採用父親『守江必先守淮』,設『剿總』於蚌埠,由父親統一指揮策劃,恐怕戰爭結果不致如此。父親拒絕指揮徐蚌會戰,蔣頗不諒解。」
※唐相房玄齡後人今何在:有人成香港演藝界領軍人物
※慈禧唯一一次穿漢族衣服,不得已,發出了一句讓人好笑的感嘆
※此國是世界第一個有原子彈,卻被逼銷毀,現淪為三流國家
※日軍入侵,袁世凱一個決定讓老家免遭侵犯,如今卻留一大隱患
※日本真是無條件投降嗎?其實有一個極具陰謀條件,多數人不知
TAG:談文讀史 |
※白崇禧為何拒絕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
※26白崇禧為何拒絕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
※解密:白崇禧為何拒絕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
※「三大變法」決定戰國的命運
※抗戰武漢會戰 兩國廝殺四月 決定中國的命運
※英國政客:大選決定命運 落選等於失業
※戰國最大一場戰役,決定了秦趙兩國命運的戰爭
※決定中國命運的神秘武器曝光 戰力超美令各國恐慌側目!
※決定三國命運的五大戰役-赤壁之戰
※決定三國命運的五大戰役-官渡之戰
※俄專家說漏嘴曝光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武器,國人激動的血脈噴張!
※決定英國命運的不列顛空戰藤枝投稿
※為什麼決定中國股市命運的是灰犀牛?
※中國為什麼受人尊敬 出口戰略導彈挽救一國命運
※法國國際版感嘆:美國出手挽救了中國命運
※決定中國命運的殺手鐧武器震懾世界,竟急壞美國笑死俄羅斯!
※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小時,八年抗戰中最大規模的白刃戰
※中國預警機大幅領先世界:徹底改變中國的命運
※人心喪盡決定了國民黨在抗戰後的失敗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