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親代撫育行為背後的遺傳因素

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親代撫育行為背後的遺傳因素

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親代撫育行為背後的遺傳因素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以兩種小鼠為研究對象,考察了親代撫育行為的遺傳驅動因素。該研究識別出了12個影響小鼠親代撫育行為的基因組區域,並證明了荷爾蒙後葉加壓素對於其中一種親代撫育行為——築洞的影響。

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親代撫育行為背後的遺傳因素

本研究使用的兩個物種:拉布拉多白足鼠(紫)和灰背鹿鼠(綠)。Bendesky et al.

就哺乳動物而言,親代撫育行為在個體、性別和物種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小鼠中包括尋回、擁抱、看護和梳理幼崽以及築洞。但是,人們對於這些行為背後的遺傳機制和演化機制仍然知之不多。

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親代撫育行為背後的遺傳因素

兩種小鼠和雜交鼠照料子代行為的分布情況。Bendesky et al.

美國哈佛大學的Hopi Hoekstra及同事研究了兩種親緣關係很近的小鼠物種——濫交的拉布拉多白足鼠(Peromyscus maniculatus)和一夫一妻制的灰背鹿鼠(Peromyscus polionotus)。他們表明,這兩種小鼠在親代撫育行為方面具有較大的遺傳差異。

作者利用數量遺傳學識別出了12個影響親代撫育行為的基因組區域,其中8個具有性別特異性效果,這表明雄性和雌性的親代撫育行為可能獨立演化。一些基因組區域似乎對親代撫育具有廣泛影響,而另一些則隻影響特定行為,如築洞。

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親代撫育行為背後的遺傳因素

後葉加壓素水平對築洞行為的影響。Bendesky et al.

作者表明,提高後葉加壓素的遺傳變化與築洞減少相關。他們還人工操縱下丘腦內的後葉加壓素釋放神經元,發現這會改變小鼠築洞的程度。因此,以上發現揭示了複雜的社會行為(如親代撫育)背後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Cell新發現:巨噬細胞傳導電能,幫助心臟跳動
蘇打飲料喝太多可能會變「傻」
新證據!跑步延長壽命,上限約為3年
減少癌症和心臟病的「秘招」:騎自行車上班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人類行為背後動機的科學新發現 需求金字塔新寫
日本科學家發現紙帶環被拉緊後的行為,或有助於理解生物現象
學會提問發掘行為背後的隱形動機,才能在人際交往中佔據主動
奇異8:科學家發現植物也有行為能力和社會性
科學家發現隱巢守衛蜂奇特寄生行為
科學家發現百年前經典行為學實驗結論存在錯誤
科學家終於發現為什麼無套性行為會增加陰道感染的風險
科學家通過研究蠕蟲的覓食來驗證遺傳如何改變人類行為
靠動物行為異常來判斷地震科學嗎?
人類隨機行為首次成量子物理實驗關鍵因素
女行為藝術家現場表演的「代價」
動物園內犀牛行為異常,工作人員上前發現殘忍一幕!
科學家進洞穴內探索神秘的尼安德特人,發現他們極為詭異的行為
男子草叢意外發現受傷瀕危生物,進行救助恢復健康,行為值得讚揚
動物的行為藝術,光鮮的背後應該傳承?
巨型黑洞吸食恆星被發現,其貪婪的行為顛覆了科學家的認知
成人或動物內攝入大量廣譜抗生素,會影響後代機體行為方式
動物園,驚現一對妻管嚴水獺,這種行為以蔓延到動物世界
導致婦科疾病反覆發作的4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