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中國人獨有的藝術情趣
拈筆古心生篆刻,
引觴俠氣上雲空。
篆刻藝術,是書法和鐫刻結合,
用以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
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篆刻興起於先秦,
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
復興於明,中興於清。
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作品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
篆刻藝術用材,以石質材料為主。
因石質印材,柔、脆、膩、堅適中,易於受刀,
並帶有特別的金石韻味,故明清以來多為印人
所喜用,同時也促進了篆刻藝術的發展。
印石產地很多,質地也各有差別,
其中以青田、壽山石等為好,青田石細膩、溫潤、
不硬不燥,易於鐫刻,為印材中之佳品。
所謂「書從印入」其中一種含義便是指篆刻中的書法,應以篆刻藝術的特點入手。因篆刻印面較小,僅在方寸之間,其印面外形或方或圓,或長或自然形,必須在有限範圍,展開無限的變化,以求生機勃勃。而「印從書出」,主要是指印章中的文字線條應有書法中用筆用墨的特點,有書法家的個性。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使刀如使筆,
不易之法也。
篆刻是書法與雕刻藝術的結合,故前人稱刻刀為鐵筆。前人談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虛。起用刀有輕有重,有沖有切,有正有偏,有剛有柔。筆處有方有圓,有藏有露,運筆有遲有速,轉折有方有圓,收筆有鈍有銳。
這種用筆用刀的結合,表現出豐富而熟練的筆意。
篆書的結構美和筆法變化之情,刀與石、書與刻的
結合之趣,構成了篆刻藝術的獨特之美。
篆刻印章的工藝過程大體包括,準備過程(包括
打磨印石)、印稿設計、操刀治印、
修改調整、鈐印、刻邊款、拓邊款等。
根據印上所起的稿子,先統刻一遍,把握每個字的造型和氣勢,稱為初刻。初刻後,要用拓色蘸墨將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根據要求進一步加工細刻,成為精刻,精刻是一方印成敗的關鍵,必須精心弄刀。
最後是藝術加工,對印文和印邊進行處理,
這是篆刻中最後一道工序。一方印的藝術價值高低,
篆刻家的藝術修養水平,都能從這藝術加工中
體現出來。印款的章法與形式要考慮與印面搭配
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印款可用文字,
以記事、記興、記時,也可發表藝術體會與
見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
現代的篆刻家借鑒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
突破秦、漢璽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規範,
勇於革新,不斷探索,揭開了現代篆刻藝術新的一頁,
其中以齊白石影響最大,他以獨特的風格形成了
「齊派」篆刻藝術,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齊白石早年刻印以浙派碎刀短切法,
章法勻稱,平整渾厚。中年追求一種犀利老辣、
氣勢豪邁的藝術境界。他的章法布局,十分獨特,
疏密參差,虛實呼應,線條粗細不勻,多富變化,
顧盼挹讓,欹正相生,氣脈連貫,意趣稚拙。
在他60歲成功地進行了「衰年變法」,刻意求變,
最終確立迅猛酣暢,大氣磅礴, 雄壯豪辣的印風。
印章,是古時候的專屬個人信物,
具有獨特的個性
毛筆、宣紙上新品,需要的去看看!
※逸廬書院互聯網課堂,李雙陽老師約你一起在線學習
※褚遂良楷書《千字文》
※一位真正的書法大家——「百年孤獨」陶博吾
※不得不讀的十大古籍,經典中的經典!
TAG:書法家論壇 |
※中國人獨有的合影方式,國人獨有
※中國獨有的,外國沒有的
※一簾幽夢,中國文人獨有的浪漫
※茶寵,中國人獨有的寶貝
※中國獨有的兩大特色文化,雖然獨有卻禍害了國人幾千年!
※「火病」是韓國人獨有?中國的「腎虛」和「走火入魔」也是世界獨有
※中國獨有的美味特產,被稱為「魚中人蔘」,日本人尤為喜愛
※民族精神:這一太空技術中國獨有
※這些生活方式,中國人以為全世界都有,其實,只是中國獨有的習慣
※中國深海磁探技術,全球獨有,讓美國潛艇無所遁形!
※中國的「活化石」:揚子鱷中國獨有卻瀕臨滅絕!
※厲害了 我的國 國產無人機這一技術國際市場獨有
※古韻之美,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
※中國人獨有的汽車文化,讓美國、日本羨慕不已!
※中國製造的十大國之「重器」,多項世界第一,中國獨有
※韓國人獨有火病,那腎虛會不會變成中國人獨有的病?
※古韻之美,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
※中國最新殺手鐧無人可攔截:彈道技術世界獨有
※為何中國彈殼與歐美彈殼差別很大?中國還掌握一項全世界獨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