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打之後猴子再也不敢拿香蕉」是假的,但道理是真的

「被打之後猴子再也不敢拿香蕉」是假的,但道理是真的

「被打之後猴子再也不敢拿香蕉」是假的,但道理是真的



猴子拿香蕉的實驗是真的嗎?暗涌,The Follower ofPsychology


研究人員揭示了傳統是如何形成的。五隻猴子被關進籠子里,籠子一角掛著一串香蕉,如果有猴子試圖摘取香蕉,就會被開水潑到。猴子們吃了幾次苦頭之後,就再也不想摘香蕉了。 此時用一隻新猴子替換老猴子,新猴子看到有香蕉剛想去摘,就被老猴子們拉住一頓暴打。新猴子挨了幾次打之後,也不再去摘香蕉了。 此時再換進一隻新猴子,它也看到香蕉想去摘,也被老猴子們一頓暴打,下手最狠的恰恰是那一隻沒被開水燙到過的。 最後老猴子們都被換乾淨了,仍然沒有猴子去碰那串香蕉,因為它們知道——碰香蕉意味著被打,而為什麼會被打,沒有猴子知道。


這個段子常常被人用來黑所謂的「傳統」,看起來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那麼真相到底如何?

果殼網有一篇文章已經說得很完備了,這個故事最早出自一本名叫《為未來競爭(Competing for the Future)》的商業書籍,作者表示這個實驗是從「一個朋友」那裡聽來的;文獻中也沒有這個實驗的蹤跡。而人類學教授布蘭布利特和猴子相處過 30 年,他表示: 如果你把香蕉放在猴子夠得著的地方,就別想再拿回來。


目前為止好像塵埃落定了,這個所謂的「實驗」根本不存在,充其量只算是一個寓言。


這個問題,好像可以終結了?


---


並非如此。2015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傳統的形成恰恰遵循著類似的方式。


研究人員認為,傳統的形成依賴兩種機制:


避免可能的懲罰和威脅


社會學習,尤其是在不確定或危險的環境下


動物實驗證明了即使在懲罰被移除後,主動迴避懲罰行為也可長期保持;甚至避免懲罰本身就是一種內在的獎勵。比如社交恐懼症患者們因為不願意麵臨社交帶來的焦慮就會躲避社交,焦慮的減少鼓勵了躲避社交的行為。


但隨著懲罰被移除,總會有人偷嘗禁果,從而打破這一傳統。而傳統能夠延續,社會學習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人們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來獲取獎勵及避免懲罰,即使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美國的一對夫妻,妻子在蒸火腿腸時,總是把火腿腸切成兩半,丈夫就問,為什麼要切開啊,這樣一蒸中間就冒出來了。妻子說:「我不知道,自小我媽媽就這樣蒸的。」那好,問問媽媽吧。


媽媽說:「我也不知道,我自小你姥姥就是這樣蒸的。」那問你姥姥吧。


姥姥說:「唉,你不知道,你媽小時候咱家窮,大的蒸鍋買不起,只能買小蒸鍋,火腿太長,不切放不進去,所以得切開啊!」


為了證實這一猜想,研究人員開展了實驗。


找來 120 名被試,並允諾以電影票作為獎勵;


實驗前被電擊一下,不舒服但是不痛;


他們被告知需要在屏幕上從 AB 兩幅圖像中選擇一幅,任務進行 20 次;


在任務開始前,他們被安排觀察之前參與實驗的被試(其實是電腦)的選擇視頻,20 次選擇中,視頻中的人每次都選了 A 圖片,但被試並不知道他有沒有被電擊。


觀察完畢後,被試開始完成任務。


為了檢驗前述猜想,實驗者進行了微調:

懲罰實驗:被試被告知犯錯就要被電(實際上是不會被電的)


獎勵實驗:選對了會得到點數,點數可以兌換更多的電影券(實際上也是沒有的)


隨機懲罰實驗:被試被告知犯錯就要被電,實際上是否被電擊是隨機的


社會學習實驗:被試被告知犯錯就要被電,任務開始前,每個人觀察的是在他之前的那個人做出的選擇

「被打之後猴子再也不敢拿香蕉」是假的,但道理是真的



* 實驗結果。從左到右依次為懲罰實驗、獎勵實驗、隨機懲罰實驗、社會學習實驗,縱軸表示被試選擇 A 選項的概率


當得知犯錯就要被電擊時,選擇 A 的概率高達 97.5%——這表明避免懲罰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當得知選對了就會得到點數時,選擇 A 的概率只有 58.6%。沒有了電擊的緊箍咒,此時人們更傾向於打破既有模式。


而當電擊隨機降臨,既有的社會經驗不能幫我們躲避危險時,選擇 A 的概率為 68.1%,說明仍有不少人選擇探索——也許這就是窮則思變。

最後,當電擊的威脅再度籠罩,我們往往會依照前人經驗亦步亦趨。此時選擇 A 的概率高達 96.2%。


這時讓我們再回過頭看那則被「闢謠」的寓言,請自動把猴子替換為人類——


研究人員揭示了傳統是如何形成的。五隻猴子被關進籠子里,籠子一角掛著一串香蕉,如果有猴子試圖摘取香蕉,就會被開水潑到。


——他們意識到了懲罰的存在。


猴子們吃了幾次苦頭之後,就再也不想摘香蕉了。 此時用一隻新猴子替換老猴子,新猴子看到有香蕉剛想去摘,就被老猴子們拉住一頓暴打。新猴子挨了幾次打之後,也不再去摘香蕉了。 此時再換進一隻新猴子,它也看到香蕉想去摘,也被老猴子們一頓暴打,下手最狠的恰恰是那一隻沒被開水燙到過的。


——其實根本用不著「一頓暴打」,新人看看老人們都不去摘,自己也不會去了。


最後老猴子們都被換乾淨了,仍然沒有猴子去碰那串香蕉,因為它們知道——碰香蕉意味著被打,而為什麼會被打,沒有猴子知道。


——傳統形成了。為什麼會被打呢?是一開始對懲罰的恐懼和社會學習的路徑依賴。


不要以為上述情況只會發生在理想狀態下。誰能想到,我們餐桌上常見的兩種食物就曾被「傳統」所累呢?


西紅柿:

西紅柿原來生長在秘魯的森林裡,叫做「狼桃」。由於它艷麗誘人,人們都怕它有毒,只欣賞其美而不敢吃它。16 世紀時,英國公爵俄羅達格里從南美洲帶回一株西紅柿苗,獻給他的情人英國女皇伊麗莎白。從此,西紅柿便落土歐洲,但仍然沒有人敢吃它。當時,英國醫生警告人們說,食用西紅柿會帶來生命危險。


人們被「艷麗的東西有毒」這一可能的懲罰嚇住了,通過社會學習,誰都不敢吃它。


土豆:


很久以前,土豆並不受法國人歡迎。宗教界稱土豆為「鬼蘋果」,只因它生長在黑暗的地下;醫生認為土豆是在土裡生長的,由於像附在根上的瘤,於是認為它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農學家則斷言由於土豆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養分而會使土地變得貧瘠。所有這些斷言和假設都為「鬼蘋果」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不吃土豆的傳統就更荒誕了,懲罰來源於人們的臆想,社會學習把禁忌擴散開來。一個「傳統」形成了。


(很顯然,這類「傳統」也並沒有持續很久)


現在看來,「猴子實驗」是一個很成功的寓言。它體現了懲罰和社會學習的力量,「新猴子下手最狠」也頗具戲劇性。


只是,當真相足夠有力,我們本可以不聽故事的。


「濕猴理論」:被科學的寓言 - 果殼網


Lindstrom, B., & Olsson, A. (2015). Mechanisms ofSocialAvoidance Learning CanExplainthe Emergence ofAdaptiveand Arbitrary Behavioral Traditions in Humans.Journal 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General, 144(3), 688-703.


客官,這篇文章有意思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位上天的「快遞小哥」有哪些任務?
茫茫人海一眼就能發現美女,可能因為你單身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遺憾?-忘記關門,國家亡了
這裡有 10 條建議,幫你拍出更好的旅行風景照
如何成為一名職業攝影師?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女子將香蕉這樣處理後,居然可以這麼好吃,讓人讚不絕口
女子用一根香蕉也能卷出好看的捲髮,在也不想去理髮店了!
香蕉能讓磨損的皮鞋煥然一新?這是真的,不過還沒完
看的蛋疼!可能會讓你不孕的「香蕉滑梯」這不是玩具而是刑具吧
男友這樣吃香蕉,我看了想吐,誰知嘗了一口之後,也徹底愛上了!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你以後可能再也吃不到香蕉了
只知道香蕉好吃,卻不知道被我們扔掉的香蕉皮竟有這麼大作用
老婆買了香蕉這樣用,真的是一下子抓住了男人的心,太不可思議了
竟把香蕉拿來做這樣的事情,看得出來這還真的很不容易雕刻
香蕉雖好,可不能和它一起吃,否則會引起腹脹、中毒,你還在吃!
這樣吃香蕉後果堪比「服毒」,以後不要再亂吃了
男子買了幾隻香蕉沒有吃,而是對它們做了這種事情
家長一定要知道,這樣的香蕉不能吃,別再讓孩子慢性自殺了!
要是知道香蕉皮能這麼用,誰還捨得扔啊!
便秘了,你該吃的不是香蕉而是它!很多人都吃錯
竟把香蕉拿來做這樣的事情,這還真的很不容易雕刻
減肥的時候記得吃香蕉,好處那麼多,真後悔現在才知道!
就是喜歡你,就像香蕉和棗配一起,不講道理
吃香蕉的最高境界,這真不是蓋的,弄成這樣還能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