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貞觀盛世因何形成?唐太宗以仁為本 改革極刑 重教化

貞觀盛世因何形成?唐太宗以仁為本 改革極刑 重教化

唐太宗

一、施仁政重教化,出現貞觀盛世

中國文化以儒、釋、道為主幹,這在唐朝達到鼎盛時期。這三家文化的核心,都含著非暴力主義精神,它以端正人心,來謀求永恆的和平。這是法律的作用所遠遠達不到的。

唐太宗從謀求永恆的和平這一建國目的出發,施行仁政,虛心納諫,刑罰寬簡,吏治嚴明,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盛世。貞觀四年,一年只判有死刑犯29人,而且當時的社會現狀,還是亂世剛剛過去,國困民窮,年成也不好的時候。其所以能夠達到如此的治安良況,是因為唐初重視了教化的作用,強化了道德倫理。人心自我約束力,大大加強。故遇上天災,全國上下齊力抗災,也並無怨氣。後來遇上豐年,社會便出現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現象。這也就是很自然的情景。接著,又出現了行旅不帶糧,路上有人款待與送給。這就更非一般社會風貌所可比擬了。

所以史家,將這一時期,譽為「貞觀之治」!

二、唐太宗改革極刑

唐太宗從一開始,就注重改革極刑。《資治通鑒》記載:「皇上(此指唐太宗)命令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共同議定改換刑律,放寬絞刑五十條,使死刑其改為斷右腳趾。皇上還嫌它太慘,說:『肉刑廢除已久,應以另外的辦法代替。』法曹參軍裴弘獻,請改為加重勞役,流放三千里,時限為三年。皇上批准,下詔實行。

皇上認為:兵部郎中戴胄,忠公正直,就提拔為大理少卿。

皇上發現:在選拔人才中,經常出現假冒資望或祖蔭的人,就下詔命令他們自首,不自首者,判以死罪。沒有多久,卻又出現有假冒事件,發現後,皇上很生氣,當即下令:要殺掉他!

戴胄上奏說:「按照新法律,應當流放。」皇上生氣地說:「您要守法,就使我失信(己下令殺他)嗎!」戴胄說:「您剛才的命令,是出於您個人一時的激憤;而法律,則是國家取信於民的根本。陛下痛恨選拔人才作假,因此就想殺了他。但現在已經知道了這樣不對,訂出了新法律,就應當依法辦事。這就叫做:忍小忿而存大信。」皇上說:「您能如此執法,我還有什麼擔憂呢?」

戴胄經常不顧情面,犯顏護法,言如泉涌,唐太宗都聽從他,所以國家沒有冤案。

唐太宗以仁為本,不因個人的喜怒,而違背法律的嚴肅性。從這一點看來,就足以證明他是一位仁君。

三、唐太宗以仁為本

唐代貞觀元年,青州因發生謀反的事件,監獄裡抓滿了人。皇帝下詔派薛仁師去複查。

薛仁師到監獄後,就給囚犯們打開枷鎖,供給飲食,送水洗澡。最後,只查辦了為首的幾個人。

朝中的官員孫伏伽,懷疑他平反過多。薛仁師說:「遵照皇上(唐太宗)的意見,大凡處理罪案,應當以仁恕(仁愛寬恕)為本。難道只為自己不被上面責難,就明知有冤,也不救嗎?如果我執法公正,即使觸怒了皇親國戚,以身殉職,也在所不惜。」

後來,皇上為了尊重孫伏伽的意思,下詔派人調查薛仁師辦案的情況,事實證實了他所平反的人,果然原來是受到冤枉的。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一下小編哦!小編會一如既往的寫一些大家喜歡的歷史乾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王維因給安祿山做官,被判極刑,為何一首詩能救了他?
安寧太子 兩世極刑得佛救度
為何說凌遲之刑不是最嚴酷的極刑呢?武則天和朱元璋發明的才恐怖
常見於史籍與影視劇的六種極刑,令人聞而色變
曾國藩對待李秀成,為何不像對其他太平軍將領一樣處以極刑呢
「文明」的「凌遲極刑"——讓你成為「精神病」
漢景帝是因為要討好叛王才殺晁錯嗎?那為何用腰斬這樣的極刑嗎?
史載漢武帝女兒被處極刑,又有史料記載漢武帝極愛此女,咋回事
漢武帝女兒衛長公主是極受寵愛,還是被漢武帝嚴厲處罰遭極刑
他是清朝比和珅背景還硬的大貪官,因為母親這句話被康熙處以極刑
曾國藩和洪秀全是死對頭,為何慈禧對其處以極刑,曾國藩卻抗旨
若西門慶與潘金蓮被判刑,該受何刑罰?施耐庵:這兩種極刑免不了
馬謖被處極刑為何對諸葛亮沒有半點怨言?諸葛亮死後兒子成受益者
歷史上最牛的太監,權傾朝野,還讓太后為他生兒育女,最後卻被處於車裂極刑
為人忠厚老實,好友甘願為其捨命,閻王卻要讓他受極刑之苦
古代為什麼要將重犯發配邊疆,而不是處以極刑,統治者這麼做其實很聰明!
古代被處以極刑的人為何不提前自殺?原因很簡單
原本是清朝最高貴的公主,最終被處以槍決極刑
古代對罪大惡極人神共憤之人都處以什麼極刑?
侵犯主權?美泰夫婦在泰國布吉島外海設小屋或判極刑